中国山水画赏析要略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古代的绘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中国山水画通过对山水的描绘,抒发了画家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体验,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和审美观念。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丰富而深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哲学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入手,探讨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意蕴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意蕴主要包括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幻想。
中国山水画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再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认为山水是大自然的精髓,是世间万物的灵魂所在,因此他们尊崇自然,将大自然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通过中国山水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山水画家对自然景色的挚爱和赞美,表现出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中国山水画也表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中国山水画常常以孤独的山水景色和孤独的游人为题材,通过对游人在山水间的身影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反思。
山水画家通过对游人的描绘,表现出他们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感悟,反映了中国文人雅士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中国山水画也表现了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幻想。
中国山水画家常常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对理想国家的向往和幻想。
通过表现出理想国家的山水风景,中国山水画家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期望,反映了中国文人雅士对理想社会的独特追求和想象。
中国山水画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激发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赞美,通过对人生境遇的表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通过对理想国家的描绘,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幻想。
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哲学观念主要包括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生命与时空的变化、以及心灵与气质的陶冶。
中国山水画常常以自然与人的和谐为主题,通过对山水景色和游人的描绘,表达了山水画家对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理念。
山水画家通过对山水景色和游人的描绘,表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和表达,传达了中国山水画家对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山水画艺术的特色与鉴赏

山水画艺术的特色与鉴赏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与写实的人物肖像画和花鸟画相比,山水画更加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气息,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本文将从山水画的特色和鉴赏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
一、山水画艺术的特色1. 以意传形,含蓄而美丽传统山水画并不强调通过形式表达出真实的物体轮廓,而更注重表达出意境和情感。
山水画师追求的是以笔墨、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表现来传递出自己心灵深处对山水和自然的感受。
这种以意传形的技法在画面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所倡导的“含蓄而美丽”的审美理念。
2. 凝练而精微,寓意深刻山水画常常通过凝练的画风表现出山水的精神面貌。
画家以自己的笔调、笔墨和色彩来表现出山水的特征,同时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凝练成一种意蕴深刻、意味悠久的鲜明风格。
从藏山纳石、千里岑峒的构图中不难发现,山水画作品中蕴含着许多更深刻的寓意。
3. 取法自然,讲究情景山水画大都以山水自然风光作为主题,但这并不是按照现实再现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山水画师在构图和造型上一般会取法自然,但更注重展现其中的情景和精华。
如青花瓷山水画家郑板桥就经常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注入到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感。
二、欣赏山水画的技巧1. 选秀作品看欣赏山水画,首先要选好作品。
要欣赏好的山水画作品,就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山水画作品要讲究表现技巧和审美观赏,选作品要以知名度、艺术价值、前后期代表性、个人感觉等因素综合考虑。
2. 对照实地观察欣赏山水画作品时,可以对照着实地观察,从而更好的领会画家的创作意图。
对大自然的观察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理解和审美欣赏,使得欣赏过程更加充实。
3. 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山水画作品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欣赏山水画不仅要能够分辨画家属于哪个艺术流派,还要拥有深入的人文历史知识。
艺术作品往往是反映社会、时代、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康熙时期的清流派山水画所追求的是温柔雅致,而明代的四大家更注重刚劲峻拔,从不同历史背景中把握画家创作的特色必将使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对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成就的详细介绍。
一、独特的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布局和章法,通过巧妙地安排画面元素,达到整体与局部、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在构图中,画家常常运用"远近法"、"高远法"等技巧,创造出层次感、立体感和空间感。
例如,"远近法"是通过画面中景、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表现出山水的深远和辽阔;"高远法"则是通过强调山峰的雄伟、崇高,来营造一种崇敬自然、俯瞰万物的境界。
二、笔墨的运用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通过笔墨的运用,画家能够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观中的线条和墨色。
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传达情感和意韵的方式。
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出山石的肌理、树木的生机、流水的动态等自然景观,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意境的营造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它通过画面所表现出的氛围和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联想。
在山水画的意境中,往往寄托了画家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例如,在表现山水的静谧和恬淡时,画家常常运用淡雅的色调和简洁的画面,创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而在表现雄浑和壮丽时,则运用浓重的笔墨和鲜明的色彩,展现出大自然的宏伟与壮观。
四、风格的多样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画家在创作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南方的秀美山水到北方的苍茫大地,从西部的崇山峻岭到东部的湖光山色,不同地域的山水画风格各异,但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此外,不同时代的画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诸如青绿山水、水墨山水、工笔山水等不同流派。
五、传承与创新中国山水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历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使山水画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水墨山水画赏析

水墨山水画赏析水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山水为主题,运用水墨技法表现自然风光,将山、水、云、树等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水墨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山水画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它不仅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对世界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在于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水墨技法表现自然景物,追求意境的表现和笔墨的韵味。
水墨山水画强调意境的营造,追求笔墨的韵味,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墨色,表现出山水的形态和气韵。
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通过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
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追求形神兼备,既要表现出山水的形态,又要表现出山水的气韵,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现出山水的意境和情感。
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技法主要包括勾勒、渲染、点染等技法。
勾勒是勾勒山水的轮廓和形态,通过简练的线条表现出山水的形态和轮廓。
渲染是用墨色渲染山水的形体和气韵,通过淡墨浓墨的渲染,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势。
点染是用墨点和墨迹表现山水的纹理和质感,通过点染的技法,表现出山水的纹理和细节。
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技法主要是以勾勒为基础,以渲染和点染为辅助,通过这些技法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形态和气韵。
水墨山水画的创作题材主要包括山川、江河、湖泊、瀑布等自然景物,以及山水间的人物、建筑等元素。
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自然风光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水墨山水画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通过对山水的表现,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水墨山水画的创作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对山水的描绘,也有对山水间的人物、建筑等元素的描绘,通过这些题材的表现,表现出山水的神韵和气势。
水墨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中国的山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绘画传统之一,它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代表了中国绘画文化传承的历史,历久弥新。
山水画由于其独特的技法,融汇了中国文人墨客理念在一起,绘画作品彰显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水画的流派有许多,如北宋苏轼的“西塞山画”、明清的“青白山水画”,唐代的“前期山水画”,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天然山水画”,其风格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著名画家、学者张大千的《太行山》为例,以其画面内容和技法诠释,可得出山水画的一些特点:首先,它着重表现大自然,非凡技法勾勒出洁白质感;其次,画面内容充满了自然美,山石、草木、雨雪、河流以及空气等,使画面更有生气;再次,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天地的神奇,给人以无限的艺术感受。
此外,在山水画中,颜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用多种色调构成一片完整画面,表现出大自然的宏大,把人带入一种心灵深处的感受,这种心灵感染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令人难忘。
山水画艺术并不需要作者高深的文艺创作功力,只要懂得如何融入自然的魅力,让自然的美景穿透到每一个细节之中,便可绘制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画作品。
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山水画的关注,不仅仅只是为了艺术美感,更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深远的境界,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可以让我们放下匆忙的工作节奏,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
总之,山水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以无限的境界,更是一种艺术的思想,一种对大自然的极高认知和关怀,也是一种有助于振兴中华文化的有益实践。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自然意境、人文意境、哲学意境以及审美意境等方面。
首先是自然意境。
中国山水画,无论是山脉连绵的巍峨之势,还是江河湖海的波澜壮阔,都在画面中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恢弘景象。
艺术家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峦的峻俏、江河的起伏和云雾的缭绕,表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壮美和神秘奇妙。
这种表现手法既可以引导人们感受到自然风景的壮美,也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以物言情”的目的,从而表达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其次是人文意境。
中国山水画在表现自然的也常常通过人物和建筑等元素的插入,表现出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在山水画中加入人物、建筑等元素,艺术家既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又表现出中国人对人文的情感追求。
山水画中的人物或建筑往往是与大自然相辅相成,彼此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这种表现手法既扩展了山水画的意境,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山水相连”的世界观,彰显了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文情感的独特理解。
再次是哲学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这种意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深刻表现。
中国传统哲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山水相连”等理念,常常在山水画中得到体现。
山水画通过艺术家的笔力,把握山水的神韵和气势,把自然中的神秘力量和哲学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山水画,中国古人常常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的畅怀、对生命的歌颂,体现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追求真善美的哲学情怀。
中国山水画以恢弘、畅达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哲学内涵,既引导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理念。
最后是审美意境。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审美情趣,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
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更是中国人在审美上的一种追求。
写意山水名画赏析

写意山水名画赏析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以写意的手法表现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在中国画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山水名画,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观者。
本文将对几幅著名的写意山水名画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内涵。
首先要提到的是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这幅作品以淡墨轻笔勾勒出了一幅山水行旅图,画面中山峦起伏,溪水潺潺,行旅人物在山间小径上穿行。
范宽的画风以简练、淡雅见长,他擅长用淡墨勾勒出山石的轮廓,通过留白的手法表现出远处山峦的轮廓和云雾的变幻。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另一幅著名的写意山水名画是明代画家文征明的《水墨山水图》。
文征明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位传世大师,他的山水画以激情豪放、奔放不羁而著称。
这幅《水墨山水图》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画中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水流淙淙,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磅礴壮丽的感觉。
文征明擅长用浓墨重彩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通过变化的墨色和笔法展现出山水的气势和动感。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豪迈激越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和力量。
除了范宽和文征明,清代画家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也是一幅不可忽视的写意山水名画。
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风以奔放豪迈、气势磅礴而著称。
这幅《千里江山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山峦起伏,江水悠悠,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
张大千擅长用浓墨重彩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通过变化的墨色和笔法展现出山水的气势和动感。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豪迈激越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和力量。
综上所述,写意山水名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观者。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简练、淡雅的笔墨展现出山水的清新和神秘;文征明的《水墨山水图》以激情豪放、奔放不羁的笔墨展现出山水的磅礴和壮丽;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以气吞山河的笔墨展现出山水的豪迈和力量。
中国山水画艺术赏析方法

画 面 。导 师秦 岭 教 授 的作 品《 江 河 源 》, 用 自 己独 特 风 格 的笔 墨 勾勒 出 山 、 水 、 人 , 意 蕴 不 仅 注 重 山 水 间 的 关 联 , 而 且根 据 感 悟 进 行 了精 神 再 塑 , 凸显 山水 之深 远 意
境( 2 9 。如 张 羽 老 师说 : “ 水的阴柔 、 山的阳刚, 水的动 、 山
和 谐 思 想 始 终 伴 随 着 山 水 画 的 发 展 。 山 水 画 中 表 现 出
水画画家们应该 走出“ 钢铁 水泥 ” 浇筑 的城市 , 走 进 大
自然 , 追 求 山水 哲 蕴 , 坚 持 在 山 水 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继 承 优 秀 的 传 统
文化 精 髓 。
四 、山 水 画 的 意 境
和 技 巧不 断 的演 化 ,形 成 了 主 观 表现 和 客 观 艺 术 表 现 相 交融 的创 作 趋 势 。 纵 观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山 水 画 画 家 ,在 创 作 的 山 水 画
高 的 艺 术 造 诣 上 “ 。 而到 了 当代 , 部y ) - 山水 画 画 家虽 然
著 特 点 。 画 家 们 通 过 物 化 情 感 世 界 和 精 神 世 界 来 表 现 客 观 自 然 。 山 水 画 所 追 求 的 精 神 力 量 正 是 我 国 山 水 画
创 作 中 的 优 先 传 统 的 体 现 。 画 家 在 山 水 画 中 融 入 了 自
己 的 精 神 品 格 , 在 表 现 精 神 品 格 的 同 时 展 现 着 精 神 力
中国山水 画 艺术赏析方 法
张 然 湖北 美术学 院 2 0 1 2级 研 究生
【 摘 要j 中 国山 水 画 具 有 悠 久 的发 展 历 史 . 具 有 着 我 国传 统 文 化 的精 神 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山水画赏析要略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为第一大画科,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
山水画产生时间较人物画晚,比花鸟画早,孕育萌芽于早期人物画的背景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隋唐时期发展成熟,五代两宋时期达到艺术的高峰,元明清各代均有发展与建树,名家辈出,遂形成蔚为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至今不衰。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与生活阅历的集中体现。
下面从欣赏山水画的几个要点来分别阐述。
1.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哲学内涵)
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
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
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多体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上,明劝戒,著沉浮,建立社会礼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为主的,而山水画多体现出世,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来得分明,影响更多的是后来的花鸟画。
当然这样绝对的划分是不严谨的,没有这样的必然,只能说是大致如此。
儒、道、释思想后来逐渐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山水画的发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但总的看来主要的还是道家思想。
2.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
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
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
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3.山水画的章法
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
中国画讲究立意定景,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并巧妙地运用画面的空白,使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画有着“细细看,面面观,看地透,窥其穿”的要求,即能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从房内看到房外,这种要求是为了满足“饱览卧游”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尽在眼前。
山水画的构图法,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了“三远法”,即郭熙所谓的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而谓之,如郭
熙的《窠石平远图轴》;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如荆浩的《匡庐图轴》;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轴》。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山水画的透视法也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法,而是无焦点的无点透视,但山水画的视点推移的法则正好能满足中国人欣赏山水画的需求。
4.山水画的笔墨
中国画笔墨是重要的审美要素之一,用笔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绘画当中的,一幅好的绘画不光题材、内容、型、构图等要好,用笔用墨的功夫也是极其重要的,若笔墨不佳,则此画必不佳,但笔墨是为绘画服务的,不能为了笔墨而笔墨,不顾一切的追求笔墨只会脱离实际,从而成为玩弄笔墨的形式主义。
笔墨的问题,历来论述较多,用笔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
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以及破墨、飞墨诸法,此外还有“五墨”“六彩”之说。
用笔与用墨的变化既是不同绘画的需求,也是不同画家的修养与绘画风格的体现,最高的境界应是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而不是矫情做作,故弄玄虚。
对山水画笔墨的欣赏,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5.山水画的设色
中国画又叫丹青,可见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画及敦煌的壁画,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黄筌父子的花鸟,都是鲜艳夺目,重色而不重墨的。
但随着道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崇尚素朴自然的追求影响着色与墨的运用,特别是山水画,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体现,用墨也就逐渐超过并取代用色,特别是文人画更是极少用色。
山水画的设色是“随类赋彩”“以色貌色”的,强调对象的固有颜色,但也并不是很客观地描摹自然,主观的赋色的情况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绿山水。
浅绛山水的设色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可见山水画的设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设色能更好地体现画面效果,但更多的还是在墨色上来体现。
6.山水画的诗画、书画、题款及印章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苏轼称王维的画与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张舜民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与画既有表面的结合,又有内在的结合,表面的结合体现在依诗作画与为画题诗上,内在的结合体现在诗画意境上的结合,结合得好,相得益彰。
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则更为密切,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以书法入画,以书意入画则更常见,一幅画的题诗,题字与落款的好坏也绝好地体现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题得好,就有画龙点睛之妙,题得不好,免不了有佛头着粪的缺点。
落款的形式多种多样,也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增加山水画的形式美感。
印章也和题跋一样是书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印章能为画面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