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论文
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浅论A short discussion about composi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 landscapepainting目录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思想对图式的影响1.传统文化引导着中国审美的特殊性----------------------------------42.“以大观小”,“以小观大”的观察方法与特有的“散点透视”--------53.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式中“三远法“的提出和运用----------------------7二.道家思想中的阴阳、有无观念对中国画图式的影响1.从太极图中延伸出的“S”形构图------------------------------------92.由“S”形演变成的“△”形构图-----------------------------------11三.传统山水画图式中特有的表现方式1. 起承转合--------------------------------------------------------122.传统山水画中的“开合”-------------------------------------------143.聚散、疏密、虚实的结合-------------------------------------------154.留空-------------------------------------------------------------18四.传统山水画与风水意志1.气局与图式-------------------------------------------------------192.画中“龙脉”与图式的关系-----------------------------------------19 五.题跋与鈐印------------------------------------------------22六.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的构图之异同1.东西方差异的起源-------------------------------------------------232.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构图的主要不同之处-----------------243.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风景画的相似之处-------------------------24 七.结束语----------------------------------------------------25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和广泛审美情趣的伟大民族。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中国山水画鉴赏500字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通过笔墨和色彩表
现自然界山水景色的画作。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是它的神韵和意境,它
不是简单的描绘自然景观,而是通过抒发画家的心情和情感,表现出
至美至雅的自然景色。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创始人是王维。
王维的山
水画,具有极富诗意的绘画风格,被誉为“诗画两痴”。
宋代山水画
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以南宋“四家”为代表,即潘岳、马远、夏圭、
李唐,他们的山水画把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细腻
唯美的表现风格。
中国山水画的画家们在绘画时注重自然界景色的气氛和色彩的统一。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并掌握特定的绘画技巧,使画作具有独特
的韵味和气息,使人在观赏画作时产生一种无以言状的愉悦感。
例如,山水画中的“点染”技法,就是画家用点和染色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界
的气息,使人感受到山川、林木、水流、云雾等自然景色的壮美和静谧。
总之,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中国优美而
充满想象力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值得我们
去欣赏和珍惜。
如何欣赏山水之美议论文

如何欣赏山水之美议论文一、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哲学内涵)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
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
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多体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上,明劝戒,著沉浮,建立社会礼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为主的,而山水画多体现出世,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来得分明,影响更多的是后来的花鸟画。
当然这样绝对的划分是不严谨的,没有这样的必然,只能说是大致如此。
儒、道、释思想后来逐渐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山水画的发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但总的看来主要的还是道家思想。
二、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
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
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
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三、山水画的章法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国画鉴赏论文中国画赏析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
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
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
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
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景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中国画用墨有干湿,浓淡之分,构图遵循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原则,有藏有露,有隐有显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美妙,而又带有几分迷蒙感的意境创作。
中国画在发展的早期就重视表情的描述,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并不是地图,应求“容势”,要表现大自然的生动变化,“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此画之情也”。
文人画家也旨在写意而不写实。
欧阳修指出“古户画画意不画形”从“意”出发把追求形式看成是画工的事,真正的画家应是得意忘形。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的论文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的论文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
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一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有所发展,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
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总结了一系列规律,他在《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他的创作观念对“北宋三家”、郭熙画派及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画派山水画影响极大。
山水画中的“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创立了“米点皴”。
他们群星列阵,穷极造化,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取代了对宗教迷恋与虚幻天国的向往,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
浅谈中国的山水画

浅谈中国的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不仅仅是描绘自然风光,更是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中国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审美情感。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特点、发展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山水画。
中国的山水画起源于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山水画主要是以刻画自然风光为主,表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敬畏。
在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逐渐发展成熟,并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而唐代则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著名的画家如王维、张择端等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得山水画逐渐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意境与意象,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情感和感悟,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意象。
二是追求写意与含蓄,山水画强调笔墨的运用,注重提炼和隐含,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
三是重在传神与神韵,山水画强调对自然景物的传神性和神韵感,画家通过笔墨表现山水的神韵与韵味,追求画面的生动和灵动。
四是以写生为基础,山水画强调对自然景物的写生和观察,画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来表现自然山水的特征与骨气。
如今,中国的山水画仍然是中国绘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理解中国的山水画,去欣赏和品味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情感。
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中国山水画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传统,使得中国的山水画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https://img.taocdn.com/s3/m/cf01fd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72.png)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篇一: 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摘要: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下面对一些主要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了解山水画在北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字:山水画表现手法寒林雪景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
出现了李成、范宽、燕文贵,惠崇等划时代的杰出画家。
范宽得助于终南,太化;高克明“喜游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不少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贵画山水楼观,号“燕家景致”;许道宁擅长寒林,平远,野水,表现山峰峭拔,林木劲硬的风貌。
燕文贵曾在汴梁大街买画,许道宁在汴梁买药时画山水招揽顾客,他们有都与都市世俗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1.李成李成,字咸熙。
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古今第一”,但他为人矜持,不轻易为王公贵族作画,因此其画颇为难得。
开封祖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因有他所画的山水壁画,被誉为“山水宋家”。
李成的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
他擅长用幽淡多层次的水墨画平远开旷的景色,世称“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润的笔锋画寒林枝杈,俗谓之“蟹爪”。
《情恋萧寺图》《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
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
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
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
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
浅析中国传统山水壁画

浅析中国传统山水壁画中国传统山水壁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独特观念和审美情感。
这些山水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山水壁画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山水壁画的特点中国传统山水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在描绘自然山水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山水壁画以意境深远、笔墨隽秀和造型生动为其鲜明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中国传统山水壁画以淡墨轻笔、意境丰富为主要特征,它注重表现山水空间的广阔和氛围的宁静,以及自然风光的壮美和恢宏。
在表现内容上,中国传统山水壁画主要描绘了中国古代山水风景,如高山险峻、溪水潺潺、云雾缭绕、古树参天等,以及民间生活、宫廷场景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感。
中国传统山水壁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这两个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山水壁画以唐玄宗时期的王翬为代表,他的山水壁画在笔墨和构图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篇章。
宋代的山水壁画以李唐为代表,他的山水壁画注重用笔墨的韵味和构图的谨慎,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派别。
元代和明清时期的山水壁画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如元代的赵孟頫和明清时期的文征明与唐寅等,他们对中国传统山水壁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山水壁画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感。
中国传统山水壁画所表现的山水风景和人物形象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的感悟,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和情感体验。
中国传统山水壁画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诗意境界,他们通过山水壁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些都丰富了中国传统山水壁画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
摘要: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
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
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
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简介
山水画技法为中国山水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绘画技法表达了画家不同的性格,绘画时的心情及创作背景等。
下面将简要地介绍几种山水画的技法。
(一)用墨方面
1、泼墨法,顾名思义,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
而要使用这类技法,毛笔要大一些。
用饱含
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所画物体的轮廓。
2、积墨法,即层层加墨。
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3、破墨法,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而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在画虾的头和胸的时候就经常使用该种技法以表现虾的
透明感。
(二)用笔方面
1、要自然有力,切忌呆滞。
2、要变化而有联系,要将粗、细、浓、淡、长、短、横、直、干、湿、轻、重根据物象参差需用,既有变化,还要互相联系。
3、要苍老而滋润,苍老就显出含蓄的笔力,用笔光滑就显得雅嫩,过于苍老亦易枯燥,故须在苍老中滋润,也就是干湿并用。
4、要松灵而凝炼,松灵比自然更进一步,要活泼轻松有生趣,切忌油滑、轻浮,轻松之中要有重厚,凝练是一笔画去到尽端有回锋。
5、要刚柔相济,即在轻柔中有骨力。
所谓“线棉裹铁”才能稳厚,
刚健的锋中要参以巧运,“扛鼎中有妩媚。
”故一笔中要能刚健婀娜兼有之。
6、要巧拙互用,用笔朴质显得老实,故要在巧笔中夹几笔拙,在拙笔中夹几笔巧,应巧拙互用,方为得法。
二、山水画常选对象的画法
(一)山石
(1)石是山的局部;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所谓“石分三面”就是要表现出山的凹秃凸阴阳,画出石块的立体感。
画石的步骤,大致可分成钩、皴(擦)、染、点,或再增加提的程序。
钩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确定其形状,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征灵活运用。
皴是依山石的纹理以各种线条(或点)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也可酌情用偏锋(笔腹)乾笔擦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
染是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待淡墨乾后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渲染,直到感觉充分为止。
点是用浓墨或焦浓加苔点,若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若嫌不足,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的钩、皴再提一次;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而要略相错开。
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后以浓墨提,可救可改,且提后较为浑厚,富有变化。
(二)树木
树木是山水画学习的必修课,凡画山水者少不了要穿插些树
木,以提高山水画的美感和质量。
古人画山水画是先画树而后画山,树木围绕在山石中、河流边、暴布之间穿插,使得山水画美丽迷人,似如仙境。
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三)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1)点染法:
①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
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
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③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④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
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2)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
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
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
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
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
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两宋的宫廷绘画的写实已经达到了中国绘画历史的颠峰,中西绘画写实的根本不同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中国传统技法中没有光影关系和透视关系。
我们随意翻出一幅风景油画和山水国画比较就能很直接的看出来:中国古代的写实从来不考虑形成物象的光来自何方,也不需要画出物体周围的阴影。
这就是为什么学油画的人总要从素描开始,对着一对静物,找阴影,找高光点,而学国画的人就不要这个过程,而是直接从模仿开始,边模仿边体会。
参考文献:
(一)《中国山水画技法》,白雪石,中国美术出版社,2008-12版
(二)山水画,费明华,古吴轩出版社,2007-08版
(三)中国画山水(1-10级) 徐建明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07版
(四)中国山水画教程杜伯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