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ppt课件

“意术”:浸满画家情思而臆造的“意象”。
ppt课件
6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2、什么是意 境?
意境的表 现在山水画中 真的很重要吗 ?
ppt课件
19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六 君 子 图 倪 瓒 元
干草车 (油画 ) 康斯泰勃尔(英)
7、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pp想t课、件 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0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金霞图 贾又福
印象日出 莫奈 (法国) ppt课件
湖
山
便 好
为 处
家
ppt课件
1
中国山水
山水画: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隋唐始独立,如 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 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 董源等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 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 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 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ppt课件
17
6、不同时代 的画风有何 差异?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ppt课件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8
笔墨当随时代:意在象外 情在画中
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 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 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 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 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 先河。现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 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 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 新的局面。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

《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摘要】《江山万里图》是一幅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现了壮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该画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包括历史背景的独特性、艺术风格的独特性、画面构图的独特性、色彩运用的独特性以及艺术价值的独特性。
在历史背景方面,画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状况,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艺术风格方面,画作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画面构图精湛,往往展现出独特的透视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色彩运用丰富多彩,展现出中国绘画在色彩方面的独特魅力。
最重要的是,该画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江山万里图》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观众,展现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江山万里图》、艺术特征、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艺术价值、总结1. 引言1.1 介绍《江山万里图》及其艺术特征《江山万里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传世名作之一,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征。
这幅作品创作于明代,由著名画家于右任所绘,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江山万里图》以其奇峻的山峦、清澈的江水和远处的云雾,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美学观念和绘画技巧。
这幅作品在艺术特征上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包括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江山万里图》的艺术之美,以及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江山万里图》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价值,从而全面展示这幅传世之作的艺术魅力。
2. 正文2.1 《江山万里图》的历史背景《江山万里图》是一幅中国传世名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幅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具体来说,它是明代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
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擅长用笔墨表现大自然的壮美和浩瀚。
而《江山万里图》也正是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之一。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意象?意境?
暮归 ( 摄影)
林风眠 ( 中国画)
以我之眼,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都与宇 宙相通。艺术
3、大自然— 画家—山水画 是怎样的关系 ?
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中国画)白雪石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4、同一景物不同画家的不同表 现给我们什么感受?
中国山水画不以忠实于自然景物的形似为目的而是要求在师造化中目识心悟抒发感受在认识过程中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自然世界消融于自身的精神天地之中将自然景观烂熟于心将宇宙装在胸中变成自身精神世界的组成
湖
山 便
好 为
处 家
中国山水
山水画: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隋唐始独立, 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 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 、董源等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 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 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 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 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 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 格调、气韵和色调,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 人的性情。
这些画中,一定存在并且人物都画的非常小,成为整个 自然画面的一小部分,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 思想,同时,以开放的视野囊括大千气象,展现了非同一 般的胸襟和气度。
对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与感悟

对千里江山图的理解与感悟
明代著名书法家张歆艺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卷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千里江山图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以及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独到见解。
首先,画面中表现出的山水景观,清新秀美,优美精致。
这幅画面以柔和的线条描绘出山谷和河流,山水结合,流动自然,汹涌澎湃,洞天秀泉,芳草无穷,仿佛把森林秘境拉到走近,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令人着迷的山水景色之中。
大自然的气息在画面中展现,使人们不禁佩服艺术家的能力,潜心品味大自然的美。
其次,千里江山图在画面中浓缩了作者对大自然,特别是山水景物的独特理解。
画面中所呈现的景象,既有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又有现代山水画的特点,表现出浑然天成,清冷、宁静、宏伟、大气、神韵,而且有写意,富有无限的意象,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解释。
再者,千里江山图的画面背后,有思想的内涵。
画面中体现出来的是张歆艺的“以和为美”哲学思想,他认为“科学了解自然,用和谐的心态包容自然”,他在这幅画中表达了“太极”的智慧,寓意人们“以和为贵,争端伤害芳草”,“不把自然作为敌人,就能和自然相处睦邻友善,和谐共处”的思想。
他的思想,既反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展示出自然美的和谐之美。
千里江山图的内涵深刻,意蕴丰富,是一件精湛的艺术作品,既
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又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卷轴,是中国古代人民和谐共处、自然环境保护等先进思想的完美体现,也激发了当代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值得千百年来一次次赞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之《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之《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尽磨难,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
今天要介绍的是北宋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是北宋晚期画家,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宋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宋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
《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
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
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宋徽宗作为帝王,他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宫廷画家的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画学是宋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
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
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千里江山图》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少年班学院刘博PB12000715日期:2013.12.25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洋洋洒洒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欣喜,更是一种震撼。
回首古代,我们不难发现众多彰显美学的作品:陶瓷、雕刻、绘画……但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所有这些里面最特殊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艺术境界是,使得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各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千里江山图》便是这样一幅经过历史的熏陶却愈发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这幅《千里江山图》,并谈下美学与鉴赏。
先从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大青绿设色绢本,气势辽阔超凡。
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有18岁。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他的这幅《千里江山图》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山水画鉴赏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在画的表现上,《千里江山图》画卷展示出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 (2)

从千里江山图谈美学与鉴赏明代画家文征明曾说:“古画如人之生者,可以养志,可以养气。
”这是一种对审美的感悟,它能够激发人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也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
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珍视,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中国画史上有许多著名画家,他们写出了千篇一律的山水画。
如王希孟画出了长江三峡、富春江的壮丽;张择端描绘了杭州西湖、金陵虎跑等景致;范宽创作了大江东去、万里长城等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然而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更重要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征明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擅画山水、人物,也能文与画并茂。
他不仅开创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更以其独创画风,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气韵生动、别开生面的经典代表。
因此在他画作的艺术风格上就有一种文人画之风:既能体现传统风范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性情的积极探索,又能体现其在特定环境下特有的表现能力。
而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由盛转衰;文征明又将这种风格进行了创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人画”风格,成为绘画史上一大特点。
一、文征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一带风景。
此画是文征明晚年创作的一幅杰作,是传世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此画构图奇特,从山势而来,一路平缓地进入山峰之中,再向高处逐渐展开并延伸。
山石以墨色铺就,层次分明,有主次,层次分明。
山峰上有树木遮挡,形成大片空旷的画面;远山的山峦则被墨色所笼罩。
在山间耸立着一个平台上有一亭子。
亭子、楼阁掩映其中。
一处山石之上坐着两个老者,在饮酒,正闭目养神。
一幅山水图表现出文人墨客闲适淡然之态,仿佛画中人就在其中。
这幅画所描绘的是杭州境内的群山风貌。
山上奇峰耸立,林间时隐时现的溪流在山坡间穿行而过。
山谷之上有亭子和人家住宅。
这幅画以墨色为主调,以水墨为主。
有山石造型精致细致;山石之下有水榭与房屋。
山石中用墨色勾出层层叠叠之势;山石间留有一定的空白;屋宇楼阁显得精致而厚重。
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究宋代园林的山水营造与意境表达———以《千里江山图》为例马琪真(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青绿山水画法中的代表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王希孟在其中运用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描绘出画面中的桥梁舟船、茅屋楼阁、山水相映成趣等闲趣场景,展现出宋代的山水园林中独有的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意境。
本文以宋代山水园林的角度入手,分析北宋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所体现的山水园林观和思想,并探究山水体系的营造和表达,体会北宋山水园林中独有的意境与文化。
关键词:宋代山水园林;山水营造;意境;闲雅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17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85一、前言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流传的无数绘画作品当中,《千里江山图》这种青绿山水式的画卷是比较少见的。
王希孟用传统长卷的形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图中细致的描绘了波光粼粼的江河,层峦叠嶂的山石,翠绿繁茂的树木,以及具有浓厚的宋代建筑和园林等。
整幅图色彩绚丽,烟波淼淼,刻画细致入微,呈现出北宋广阔的天地和壮美瑰丽的大自然。
通过了解有关《千里江山图》的文献资料,现已有文章从《千里江山图》不同方向的切入点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主要从画法技巧、山水风景、构图、色彩、建筑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如周凤的《<千里江山图>研究》(2016)一文,对本幅“青绿”的表现形式、“全景式”的构图模式等艺术特征做出详细的描述。
傅熹年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1979)一文中,对《千里江山图》中的园林、住宅、寺观、屋檐、水磨,甚至室内家具等都进行了深度的剖析。
杨勇《两宋教育研究》(2012)一文中,认为《千里江山图》符合了宋徽宗将画院审美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相融于一体的新的审美风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的核心
“天人合一”是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核心。中国人认为人的一呼一吸 都与宇宙相通。艺术家的精神无处不与寥廓的宇宙相感应,相交游。人与自然是融合为一,人与自 然是和谐统一。
中国山水画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在静寂观照中,结合宇 宙内部的生命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
每个画家有着不同的气质与素养,面对同一座山心灵会 有不同的感受。山水画是最心灵化的艺术,中国山水画家以 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 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 胸中丘壑。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渔庄秋霁图 倪瓒zàn(元)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和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
雪景寒林图 范宽(宋)
远眺青山 李可染
笔随心动: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画品实则是作者品格、学识和精神修养的综合体现。潘天寿说: “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虽咫尺之隔,往往辛苦一世,未必梦见。”
画家在对千山万水的观察写生过程中神与物游,心物交融,经过酝酿、加工,使客观形 象变成“不了之形”,“不全之象”,通过意和情再造后的新的艺术景观跃然纸上。这景观 实质上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处境、地位、才能、阅历、主张、学识和对整个世界、人生及宇 宙万物的认识,以及画家对美学观念的认识,探索和对艺术规律的追求。
中国画的语汇是诗意的境界。 苏东坡云:“观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这是因为诗、画都是写人绘景; 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
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 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 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 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 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 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 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
渔夫图 吴镇 (元)
寒江独钓图 马远 (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宿雨清畿甸, 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 垅上踏歌行
《踏歌图》 马远 宋
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 缤纷……
桃园 齐白石
中国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
笔法: 中锋、侧锋、逆顺、点、粗细、顿挫、
方圆、疾徐、转折
浓、淡、乾、 湿、枯、皴、擦、点、染 墨法 :
焦墨、浓墨、破墨、淡墨、 积墨、宿墨、泼墨。
中国画自古便有很强的线条美感
中国画线条由于 融汇了书法的线条艺 术特点,扩大了线条 的媒介范围,成了画 家创造艺术美的基本 手段
运用简洁的线条 创造孤傲、清高、 苍凉、疏放的一 种艺术境界
南方水色+北方山景 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 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 置合理
历史时空在青铜白玉中凝固,文化古韵在红墙黄瓦间婉转,回首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国古代山水镌刻 的美丽画卷传递着经久不衰的艺术之光。
艺术美学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千里江山图为例
2020/11/26
1
中国山水
山水画: 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 ,但仍附属于人物画;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 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董源等的水墨山 水,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 , 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 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 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手卷,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 ,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布局交替采用 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 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 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以一匹整绢创作的青绿山水画长卷,气魄宏 大,构图严谨,刻画精细,色彩绚丽,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风貌。画家在布局上独具匠心,使之“ 咫尺有千里之趣”。此画用笔精细, 既能把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变化大势, 对各个局部的刻画又细致入微 , 画面既显得富丽凝重而又和谐统一。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 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6、不同时代的画 风有何差异?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
万山红遍 李可染
笔墨当随时代:意在象外 情在画中
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 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作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尤其是关山月和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现 代有出现许多表现欣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秦岭、太行、西北大漠、 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注重 形 神 兼 备 , 强 调 象外之意,要求作品既含情又寓理,给人以画外联想。唐代画家张璪主 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证明山水画家是以抒发自我情怀为目的,在艺术表现上强调借物咏 志,倾泄胸中逸气的主观情绪。
“意术”:浸满画家情思而臆造的“意象”。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2、什么是意境? 意境的表现在山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六 君 子 图 倪 瓒 元
干草车 (油画 ) 康斯泰勃尔(英) 7、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比较:笔下山水与眼中山水
印象日出 莫奈 (法国)
金霞图 贾又福 写实?写意?
搜尽奇峰打草稿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古典的东方哲学和美学思 想滋养了它的精神内涵,笔、墨、纸、砚四宝造就了它的表现形态。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 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 二十八方。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图》
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 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 化,气势连贯 。 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 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 添动感。
皴法: 用以表现山石
和树皮的纹理, 在表现山石的质 感上创造了许多 行之有效的表现 程式
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各种皴法
披麻皴
斧劈皴
米点皴
牛毛皴
山水画 按画法风格分 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 浅绛山水、 没骨山水等
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 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由前面往里画出深奥之感觉叫深远。 画中进深大,造成一种具有深远空间的意境。
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平远景色要画 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矮山及丘陵的平远山水; 一种是只有田园河流的平原大地。
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因而,中国山水画的水平不仅是画家心灵的写照,反过来又验证着画家对美的理解程度 和审美观念的层次。如,古代逸士的山水画,多以表达“出尘”之意的清高;他们不止歌颂 山水之美,重要的还在于以意象的景物之貌表达“不染红尘”的逸人雅士心境,是以景寄意 ,以毫写心的。每一幅山水画,都是作者综合审美观念的体现。
感悟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灵感
南宗: 北宗:
《千里江山图》北宋 王希孟 绢本设色 纵51.5厘米 横119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宋 王希孟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才华横溢,画艺早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
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呕心沥血完成《千里江山图》,不久便去世了,是一位天才而又 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 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山 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人的性情。
这些画中,一定存在并且人物都画的非常小,成为整个自然画面的一小部分,体现了人们敬畏自 然,师法自然的思想,同时,以开放的视野囊括大千气象,展现了非同一般的胸襟和气度。
色彩?画工?心情?
瀑 布 摄 影
观瀑图 傅报石
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山水画不以忠实于自然景物的形似为目的,而是要求在师造化 中目识心悟抒发感受,在认识过程中,将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精神化,将自然世界消融于自身的 精神天地之中,将自然景观烂熟于心,将宇宙装在胸中,变成自身精神世界的组成。所以,自然 景观就成了带有生命光辉,赋予了一种内在精神力量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