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朝人画山水的基本态度有了改变,不 像宋朝人那么追求真山真水,却注意自己的 有笔有墨,大家所谓的“宋人丘壑”和“元 人笔墨”正是对比。换言之,宋朝人爱大自 然胜过笔墨,而元朝人爱自己的笔墨胜过大 自然,这就是元朝画家笔墨趣味特重之所由 来。
3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元代于1279年灭南宋,并废除了五代两 宋的画院制度,遂使中国山水画的演变自然 而然走向另一个方向,那就是文人的气息重 了,书法的气味重了,笔墨的趣味重了。由 于文人多半书家,就形成了题跋泛滥的一种 特殊现象。
1
荆浩《匡庐图》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 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并 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 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 面,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 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 水”之称。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1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关仝
构图上以一条河从左向右斜下而 流,将画面分割成“z”字 形。河右边是起伏的山峦,以高远法 向上画出巨峰,突兀高耸,形如卷云, 这是关陇山川的特色;河左岸地势略 为平缓,有一座木桥连接两岸,桥上 及岸边都有行人,骑驴或者徒步向旅 店走来。
《关山行旅图》,水墨绢本 ,144*97
台北故宫博物院
1
荆浩、关仝tong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荆浩、关仝的山水画被认为是以黄 河中游两岸的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的, 为大山大水式的全景构图,是北派山水 的代表。
1
董源、巨然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
江南山明水秀,对这一地域山水描绘的画家以南唐 的董源最有名。董源,南京人,官作南唐的北苑副使, 宫,草木丰美,山峦明秀的风光。他的画没有明 晰的浓墨勾勒的外轮廓线条,而是将笔、墨、皴、染结 合为一,传达江南草木华滋,湖光山色的特点。传世作 品有《潇湘图》、《夏山图》等 “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 观则景物灿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中国风山水画系列九九重阳节PPT模板课件

民间习俗一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 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 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 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 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 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 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贴者
贴者
您通
您通
您通
的过
的过
的过
内复
内复
内复
容制
容制
容制
打您
打您
打您
在的
在的
在的
这文
这文
这文
02
民间习俗
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添加你的标题在此处
第 二 章
习 俗
民间习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 内容打在这里。
民间习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中选择粘贴.您的 内容打在这里。
诗 一 世 难 古 举 迎 节 , 意 莫 火 间 活 星 隐 火 《 星 节 火 型
些的晓代行火,因味名奉的标为,”夏,星的之 古重,的相仪一此着的若坐识季不,小在宿仪一
词 俗 阳 但 祭 应 式 如 , 漫 恐 神 标 的 节 仅 “ 正 季 标 式 是
遗节还仪的那其在漫惧明,古生使大》秋志。古 ,
第 三 章
传 说
. .
里本您 神
。后的 话
在内 此容 框打
传 说
中在
选这
择里
粘或
贴者
您通
的过
内复
容制
打您
在的
这文
中国古代山水画

传承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 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 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 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 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 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 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 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 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 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 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 年画家。
《江
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山行旅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 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 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 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 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 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 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 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 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 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 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 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 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 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 浑厚,势壮雄强”的特 色,被誉为“得山之 骨”,“与山传神”。 (北宋)
作品赏析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 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 向往。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 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 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 熟之处。
第三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壁画指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 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 表情,这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 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 臣像于麒麟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 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 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 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 渐衰。
漆画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 料的绘画,除漆之外,还有金、 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 石片、木片等。它既是艺术品, 又是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 屏风和壁画等的表现形式。漆 画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四要素作为创作的综合条件, 运用着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 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 漆画是从七千年漆艺传统中走 来的民族画种
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传统 山水画的代表作。古人称赞此话达到了“圣而 神”的境界,可与书法中王羲之的《兰亭序》 相提并论。
明朝末年此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 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 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 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 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 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 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 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全图用墨淡雅,富于变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 兰亭”, 属国宝级文物。明末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酷爱此画,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侄子从火中抢救 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 院;前段称《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台
象外之意
——中国传统山水画
—— 兰宗意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 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 应包括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代 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 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画形成 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 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 国古代文人推崇。
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

三、妙夺造化
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 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 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
《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纵 206.3厘米、横103.3
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绘巨峰耸立,下不见底,山涧中一线飞瀑直泻而下, 山下巨石突兀,溪水潺潺,丛林茂密,楼阁隐约可见,山路 上走来一行毛驴驮队,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构图于饱 满中见出空灵 ,山石树木勾勒严整 ,以雨点皴表现山石的 肌理效果,得其形貌质感。画面浑厚壮观,气势雄强,为范 宽的代表作品 。
青卞隐居图 [元代]王蒙 山林深处有茅屋数楹、中坐一隐士。
近处山道上一人曳杖而行、似来寻访。 此图笔法繁而不乱,构图密而不塞,渲 染出深山密林的清气氛,被董其昌赞为 “天下第一王叔明”。描绘画家故乡卞 山苍茫景色,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 回环,景色清幽,隐士行居其间。画法 先以淡墨勾皴,而后施浓墨,再用焦墨 皴擦,使得画面不迫不塞,元气淋漓, 气势磅礴,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 的新风格。画家通过此图表达了隐居山 林的愿望卞山位于王蒙家乡吴兴附近。。
以王希孟为 代表的宋代 青绿山水画, 对后世影响 很大,如元 代钱选,明 代蓝瑛以及 清代袁江、 袁耀,近代 张大千等; 且远及日本, 促进了日本 画的发展。
相关链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画的笔墨
运笔、用墨的不同技巧,能产生丰富多变的线条与色彩。不同的线条与色彩又有不同 的形状与质感。笔墨不仅在表现物象,更在传达审美精神,如古拙、雄浑、秀润、俊逸 等。历代山水画家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笔墨审美与精神的共识。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37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
其它工具 关的用具: 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 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 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 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 落,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 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笔架:毛笔使用后,用清水洗干净,挂在笔架上凉干, 或包在竹制笔簾中,置于笔筒中也可。 纸镇:用来压纸。 38
?
?
看独 万立 山寒 红秋 遍, ,湘 层江 林北 尽去 染, ;橘 漫子 江洲 碧头 透。 ,
?
?
?
?
?
沁 园 春 《 长 沙 》 一 九 二 五 年
24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
34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 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 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 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 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 常用的有 :
古代山水画

古代山水画古代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绘画,在中国叫山水画,在外国却叫风景画。
中国的文字“山水”,含有“江山”的意思,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国家的象征。
而且,中国人以农立国,对土地山川本来就有浓厚的亲切情感。
山水画还有“可游”、“可居”之景,历来人们都很喜欢。
山水画代表着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孔子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与水成为人的高尚品德、行为、思想的象征。
中国人有特殊的山水情结。
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两汉三国时山水画已经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
欧洲风景画作为独立绘画题材出现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中华民族对自然感悟的审美意识的觉醒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
一、山水画的兴起在汉代之前,山水形象基本上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形象由背景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
东晋顾恺之、南朝宗炳、王微等画家开了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主流的先河,.他们的山水画理论为他们之后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山水画真迹已不见流传,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只能从早期的山水文献和当时的人物画背景中去窥探。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豪强割据、政局动荡的年代,然而这一时期的艺术世界却是灿烂的,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那时的人们对倏忽变幻的人生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阶层,更对秦汉以来的人生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
他们不再信仰儒家那一套“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教,而是转向了“穷则独善其身”,追求个体的超然和自适,奉行玄学和清谈。
这一新的时代精神,标志着中国古代人文意识的觉醒,在历史上称为“魏晋风度”。
以崇尚老庄哲学的清谈玄学风气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东汉末年以来,统治阶级内部杀夺的政治空气日益浓厚,一部分知识分子产生了“末落”、厌世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六君子图》元倪瓒
突出表现早春季节特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创造孤傲、清高、茺凉、疏放 的一种艺术境界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青卞隐居图》元王蒙
北宋
南宋
元代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 自然景物的 感受和描写, 画家为自然 服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国古代山水画
授课教师:李伟玲
清 王晖《秋山问到道图》 北宋 巨然《层崖丛树图》
南宋。马远《踏歌图》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
张大千。《庐山图》
发展脉络概况
1。魏晋时期萌芽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隋:独立成画科
隋:展子千。〈游春图〉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 内心思想情感, 自然景物描写 为次。
•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 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千里江山图卷》
《佛拉富德小屋》英 康斯泰勃尔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青卞隐居图》元王蒙
高远 深远 平远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 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1、大小对比 2、虚实对比 3、疏密对比 4、动静对比 5、化情思入景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 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 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 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 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 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 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笔法上有很多皴上,淡破浓,浓破淡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唐:李思训 南宗: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北宗:水墨山水 唐:王维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北宋 巨然 《层崖丛树图》
元 明 清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主流
明 唐寅 《山路松声图》 清 王珲 《秋山问道图》
中国古代山水画
艺术传统
• 表现情景交融的意境
溪山行旅图 范宽(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