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常识—小儿麻醉
儿童麻醉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文/李鹤佳 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高小茹 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麻醉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麻醉多用于外科手术,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基本条件,也被理解为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能让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痛觉、保证手术安全的医学手段。
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手术类型等选择麻醉方式。
下面就儿童麻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儿童麻醉的特点因为儿童的心理、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他们在麻醉时可能存在不配合的情况,会影响麻醉效果。
麻醉时需要患儿独自进入麻醉间,陌生的环境难免会引起儿童紧张不安,从而发生哭闹、不配合的现象。
此外,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麻醉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导致麻醉医生无法根据患儿主观意思调整麻醉剂量,增加了麻醉的风险。
儿童麻醉前的注意事项过敏史:家长要提前告知医生,儿童是否有过敏药物或食物,以便保证儿童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能顺利进行。
饮食:儿童在麻醉前4小时禁食固体食物,前2~3天饮食要规律,尽可能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食用油炸食品、肉汤、肉类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在麻醉时容易发生呕吐等现象,不利于手术安全。
睡眠:儿童在麻醉前每天应至少睡8小时,避免熬夜。
心情:家长应帮助儿童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打骂儿童,以免影响其情绪,不利于进行麻醉。
关心、关怀:家长要做到随时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对于哭闹、紧张不安的儿童应耐心安抚,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做游戏等方式消青春护航青春期健康48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
家长还要主动关心儿童,做到每日与其互动,陪伴其玩耍。
此外,家长应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有心理负担和压力等情绪,而应该给其展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
沟通:医生应在麻醉前与儿童进行沟通,将手术目的通过儿童能听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对其进行鼓励。
衣物:家长要给儿童换好专门的衣物,戴好医用腕带或脚带,核对腕带或脚带上的信息,同时帮儿童摘下所戴的配饰,如手镯、项链等。
麻醉科普之小儿麻醉

麻醉科普之小儿麻醉医学上将新生儿、婴儿、幼儿以及儿童这几个阶段统称之为小儿,这个阶段都是爸妈的心头肉,可以说打不得、骂不得、碰不得、摔不得的词语来形容。
如果小儿生病了需要动手术,家长更是担心得不行,因此,小儿的健康是父母最为牵挂的,由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成年人有所不同,面临一些不论大、小型手术的时候所采取的医疗手段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最为突出。
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小儿麻醉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监护设备,使得小儿能够在麻醉和手术期间顺顺利利之外,也需要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同时让家长正确且客观的认识小儿麻醉,以便更好的相互配合。
接下来我们将来了解一下小儿麻醉的类型、麻醉对小儿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以及小儿麻醉具体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小儿麻醉的类型小儿麻醉同成人麻醉一样,可选择麻醉方法的范围很广泛,但是具体采取哪种麻醉方法是需要具体根据小儿的年龄、手术区域以及手术难度等等来选择的。
临床上常用的小儿麻醉方法有以下几个:(1)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是供小儿气管内麻醉或者是人工通气用的,对于新生儿这个阶段来说最为适用,它能够保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以防发生误吸,同时方便连接各种麻醉装置,对新生儿的呼吸进行有效的管理。
气管插管全麻通常情况下是经口入的,但一般张口困难的小儿会采取经鼻插管的方式,切记小儿的黏膜比较薄弱,摩擦过重的话容易导致气管水肿,因此在导管的选择和插入的深度上要格外注意,导管选择可以按照医学公式来计算:(法制号码)F=年龄+18,另外准备跟其粗细度差不多的三个连号导管,目的是备用。
像导管的插入深度主要是看小儿总气管的长短,同时新生儿来说总气管是比较短的,声门至隆突的距离仅4cm,所以,通常以导管前端将超过胸骨上缘为合适的插入深度。
(2)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顾名思义就是将局部麻醉的药物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得短暂抑制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
临床上又将药物推入椎管内不同的腔隙,将其分成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
小儿麻醉

小儿麻醉实施小儿麻醉,需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等特点,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第一节麻醉前用药和禁食一、麻醉前用药(一)常用地西泮(0.2~0.3mg/kg)或咪达唑仑(0.3~0.5mg/kg),术前15~20min口服。
阿片类药可产生呼吸抑制,最好避免使用,除非有特别指征(如先心病)。
亦可用水合氯醛25~50mg/kg灌肠。
(二)如需要抗迷走神经药,最好静注。
(三)如存在裂孔疝或胃食管反流,可在术前2h口服西咪替丁7.5mg/kg,以提高胃内pH,减少胃液量。
二、术前禁食母乳、牛奶、人工喂养和固体食物需禁食时间见表3.17.1表3.17.1 儿童术前禁食时间(h)年龄奶/固体轻饮料*≤36个月 6 2>36个月8 2*轻饮料为低渗饮料,如水和苹果汁第二节气管内麻醉一、气管导管选择按年龄选用气管导管大小(ID的mm数):(一)早产儿:2.5~3.0(二)新生儿~20个月:3.0~4.0(三)大于2岁:4+年龄(岁)/4(四)插入导管长度(cm):12+年龄(岁)/2(大于2岁)二、肌注诱导不合作患儿可肌肉注射咪达唑仑、氯胺酮混合液(咪达唑仑0.2~0.3mg/kg,氯胺酮2~3mg/kg),行基础麻醉。
三、静脉诱导常用药物:咪达唑仑(0.1~0.2mg/kg)、氯胺酮(1~2mg/kg)、依托咪酯(0.3mg/kg)、异丙酚(2~4mg/kg)、羟丁酸钠(50~100mg/kg)、2.5%硫喷妥钠(4~5mg/kg)、芬太尼(3~5ug/kg)、氟哌利多(0.1mg/kg)。
四、吸入诱导给予低流量(1~3L/min)的氧和NO。
吸入药物(氟烷或七氟烷)以0.5%逐2渐增大,致睫毛反射消失。
五、肌松药琥珀胆碱(1~2mg/kg),维库溴胺(0.1mg/kg),潘库溴胺0.1mg/kg,卡肌宁(0.3~0.5mg/kg)。
第三节区域麻醉一、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常用浓度为0.5%,一次最大量以10mg/kg给予,必要时30分钟可追加1/3~1/2量。
儿科麻醉知识点总结大全

儿科麻醉知识点总结大全儿科麻醉是一门专门针对儿童进行的麻醉管理学科,其与成人麻醉相比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儿童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等都与成人麻醉有明显不同。
本文将就儿科麻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及应对儿科麻醉相关问题。
1. 儿科麻醉的特点- 儿童生理特征:- 儿童的器官发育不完全,器官功能尚未成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有着显著不同。
- 儿童的代谢率和呼吸率高,导致药物的代谢和分布快速,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
-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对陌生环境、医护人员和手术过程可能产生恐惧和焦虑,需要特别关注心理护理。
-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儿童对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有特殊需求,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和手术的需要进行精确调整。
2. 儿科麻醉前评估- 儿科麻醉前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包括以下内容:- 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过往病史、手术史等。
- 儿童的心理状态:是否恐惧、焦虑等,需要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 儿童的呼吸情况:是否有哮喘、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 儿童的心血管情况:有无心脏病史、心率、血压等情况。
- 儿童的药物过敏史:对麻醉药物或其他药物是否有过敏史。
- 儿童的血液检查和生化指标:特别是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
3. 儿科麻醉的药物选择- 麻醉诱导药物选择:- 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包括七氟烷、异氟醚等挥发性麻醉药物,或是丙泊酚等静脉麻醉药物。
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 麻醉维持药物选择:-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维持麻醉的药物有吗啡、咪达唑仑等镇痛药物,也需要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剂量调整。
- 麻醉恢复药物选择:- 手术结束后需要用一些药物帮助儿童迅速苏醒,如七氟烷、异丙酚等。
4. 儿科麻醉过程中的管理- 麻醉深度的监测:- 通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对儿童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确保儿童的安全。
小儿临床麻醉

椎管内麻醉
➢硬膜外阻滞
➢较多用于小儿下腹部及会阴部手术。 ➢目前应用硬膜外阻滞与气管内全麻复合麻醉。 ➢辅助药的用量必须控制。 ➢操作时,需要患儿合作,必须保持患儿呼吸道通
畅。
椎管内麻醉
常用局麻药及剂量
方法
麻醉药及浓度
剂量
0.6-0.8%利多卡因 硬
膜单 外次 或
➢ 术中不显性失水量:小手术2 ml/kg/h,中手术 4ml/kg/h,大手术6ml/kg/h。
➢ 估计失血量:以晶体液按3:1补充最大允许失血量。
麻醉并发症原因
➢ 麻醉前准备不足 ➢ 麻醉器械准备不足 ➢ 麻醉方法选择不当或药物逾量 ➢ 麻醉期间观察及监测不够 ➢ 输液输血不当 ➢ 只要术前作好充分准备,配备必要的小儿麻醉器械,
全身麻醉
➢ 喉罩全身麻醉
➢ 小儿短小手术用喉罩通气道,可避免气管插管后遗症。 ➢ 有先天性小颌、舌下坠、腭裂的Pierre-Robin综合征患
儿,气管插管困难,可用喉罩通气道维持麻醉。 ➢ 对需频繁施行麻醉的病儿(如烧伤换药、放射治疗),
用喉罩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避免反复气管插管。
型号
1 1.5 2 2.5 3 4 5
静脉用肌松药剂量
诱导剂量(mg/kg) 维持剂量(mg/kg)
1-2
0.08-0.15
0.08
0.1-0.15
0.08
0.3-0.6
0.3
0.2-0.3
0.1
0.3 -0.6
0.3
维持时间(min)
35-45 25-35 15-30 14 20-40
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 导管内径( mm )= 年龄(岁)/4+4 ➢ 插管深度(cm)= 年龄(岁)/2+12 ➢ 6岁以上或体重>25kg儿童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可选用
带你走进小儿麻醉

带你走进小儿麻醉小儿麻醉是指对14岁以下的儿童进行的麻醉,是麻醉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更多。
本文将为你介绍小儿麻醉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小儿麻醉?小儿麻醉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在手术或其他诊疗过程中不感到疼痛、恐惧和不适,同时保证他们的生命体征稳定和安全。
小儿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
1、全身麻醉是指通过静脉、肌肉或呼吸道给予药物,使儿童失去意识、痛觉和反射,达到全身肌肉松弛和深度睡眠的状态。
全身麻醉可以用于任何部位的手术,但需要气管插管或面罩辅助呼吸,并且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心跳、血压、呼吸、血氧等指标。
2、局部麻醉是指通过注射或涂抹药物,使局部组织或神经失去感觉,达到局部无痛的状态。
局部麻醉可以用于一些简单或表浅的手术,如牙科、皮肤、眼科等,但需要儿童配合并保持安静。
有时候,局部麻醉也会配合使用一些镇静药物,让儿童放松或昏昏欲睡。
二、小儿麻醉的药物有哪些?小儿麻醉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镇静药物:用于减轻儿童的紧张和恐惧,让他们放松或昏昏欲睡。
常用的镇静药物有口服或鼻腔给予的咪达唑仑、静脉给予的异丙酚、氯胺酮等。
2、全身麻醉药物:用于使儿童失去意识、痛觉和反射,达到全身肌肉松弛和深度睡眠的状态。
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有吸入给予的氟烷、七氟烷、异氟烷等,静脉给予的异丙酚、氯胺酮、硫喷妥钠等。
3、局部麻醉药物:用于使局部组织或神经失去感觉,达到局部无痛的状态。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4、辅助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呕吐、出血、低血压、过敏反应等。
常用的辅助药物有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止血药(如卡巴肽)、血管活性药(如肾上腺素)、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等。
三、小儿麻醉的方法有哪些?小儿麻醉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面罩吸入法:通过面罩将含有全身麻醉药物的氧气混合气体吸入儿童的呼吸道,使其逐渐进入全身麻醉状态。
小儿麻醉指南

小儿麻醉指南麻醉是一种为了让患者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感到疼痛,保持意识状态的技术。
对于小儿麻醉来说,由于儿童的生理构造和心理特点不同于成人,麻醉的管理和操作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本文将为您介绍小儿麻醉的基本原则、常用麻醉药物及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
一、小儿麻醉的基本原则小儿麻醉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舒适度。
在进行小儿麻醉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儿童的年龄、体重、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将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同时,医生还需要告知患者家长有关术前禁食禁水等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常用麻醉药物1. 静脉麻醉药物: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氯胺酮、丙泊酚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诱导麻醉,且在手术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控。
2. 气管插管麻醉药物:对于某些手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来确保气道通畅。
常用的气管插管麻醉药物包括琥珀胆碱、阿托品等。
3. 局部麻醉药物:对于局部小手术或疼痛管理,可以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
这些药物能够在局部区域产生麻醉效果,使患者不感到疼痛。
三、麻醉管理的注意事项1. 麻醉药物的计量:儿童的生理机能较成人更加敏感,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因此,在给儿童使用麻醉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合理的计量,以确保麻醉的效果。
2. 安全监测: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的监测。
同时,还需要监测麻醉深度和氧饱和度等参数,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支持措施。
3. 术后监护: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入麻醉恢复室进行术后监护。
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防止术后并发症。
总结:小儿麻醉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技术,为了确保儿童在手术中的安全和舒适,医生需要遵循以上的麻醉原则和管理注意事项。
此外,充分了解儿童生理特点以及合适的麻醉药物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读者对小儿麻醉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医疗工作者在小儿麻醉操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小儿麻醉须知

小儿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对策
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过敏反应等。
监测设备
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
小儿麻醉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1 风险评估
在手术前评估孩子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麻醉策略。
2 安全措施
遵循严格的麻醉操作规范,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小儿麻醉须知
小儿麻醉是一种可靠的方法,确保孩子在医疗手术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舒适。 本次演示将介绍小儿麻醉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麻醉的定义和作用
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控制,使患者在手术期间不会感到疼痛的方法。它可以 消除或减轻疼痛,放松患者,以便医生可以进行手术。
小儿麻醉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注意调整剂量和方法。
监测和安全性
密切监测孩子的呼吸和心脏功能,确保安全,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家长陪同
允许家长在手术前后陪同孩子,减少焦虑感。
小儿麻醉境,例如陪伴 宠物或玩具。
团队准备
麻醉师和医疗团队将对孩子进行评估和准备,确 保一切顺利进行。
小儿麻醉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事项
1
麻醉深度
根据手术需要调整麻醉深度,维持患者的镇静和疼痛控制。
2
监测参数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呼吸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药物管理
根据孩子的反应和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小儿麻醉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观察和监测
密切观察孩子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意识和伤口情况。
止痛管理
根据医生建议,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帮助孩子舒缓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常识—小儿麻醉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麻醉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很多家长担心麻醉或麻醉药物会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显示:没有证据证明,当前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及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智力有害。
笨和聪明均与脑有关,脑细胞的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与糖原,如果有呼吸、循环障碍就会造成脑细胞缺氧,倘若脑细胞停止供氧5-8分钟,就会严重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影响脑功能,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因此,要回答麻醉会不会影响小儿智力,首先要分析麻醉后会不会有脑缺氧小儿常用的麻醉方法有4种:(1)基础麻醉,指术前先用镇静药,然后用局麻或神经丛阻滞麻醉。
(2)部位麻醉,包括局训麻醉、腰麻、神经丛阻滞麻醉。
这两种麻醉只阻碍神经纤维或神经干的传导,起到局部麻醉作用,麻醉过程中神志是清楚的。
因此智力不受影响。
(3)全身麻醉,所谓全麻是吸入了麻醉药或静脉内注入麻醉药后,抑制大脑皮质,使小儿暂时失去知觉,在无痛觉安睡的情况下保证各种手术的完成。
全身麻醉过程中,病儿的呼吸由机器控制,供氧得到保证,一切生命指标如血压、心跳均在正常范围,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不会引起脑缺氧。
在全身麻醉过程中,虽然小儿失去意识,但麻醉过后,小儿逐渐清醒,一切恢复正常,如同睡了一觉醒来,对小儿智力也没有影响。
(4)低温麻醉,一般用于小儿心血管手术。
此麻醉需阻断循环,并使体温下降,小儿的呼吸、循环,并使体温下降,小儿的呼吸、循环用人工心肺机代替,使代谢保持最低水平。
曾对这些小儿手术前、后做智能测试对比,发现动手术前、后的智商并无明显区别。
接受麻醉后手术的小儿,记忆力正常,学习成绩并不下降,所以家长对麻醉的顾虑是不必要的。
在此提醒家长切不可将术后恢复期患儿反应迟钝,误认为是麻醉药物对智力的影响。
因为,小儿代谢率低,排泄功能差,加之术中贮存于脂肪、肌肉等组织的麻醉药物在术后向血液中“二次分布”,患儿血液中仍残留一定麻醉剂,表现出术后恢复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该现象是麻醉药物正常代谢过程,勿需多虑。
可能有人说:“某某孩子是因为手术麻醉而变傻的。
”对这种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刚才说了,人的脑细胞活动是和氧气紧密相关的,在麻醉或手术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导致窒息等都会突然发生脑缺氧。
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不及时抢救,就会引起不良后果。
这些都是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使用麻醉药物引起的。
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误吸而发生呼吸道堵塞,引起脑缺氧,患儿术前4-6小时应绝对停食禁水。
当然,麻醉药作为一种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麻醉医生认真选择适应症,掌握好药物剂量,扬长避短,安全使用,但药物本身是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的。
手术麻醉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医生拜托!给我的孩子动手术时可以不上麻药吗我们压着孩子不让他乱动成吗”在口腔医院的急诊室里,但凡遇到孩子口腔有险情必须动手术时,父母无一例外都会提出这一要求,因为父母们都觉得麻醉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记忆力。
而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吴志以及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王剑宁表示:“目前全世界都没有任何医学调查证明麻醉真的会让孩子变笨”。
当然,也没有证据表明麻药对小儿神经系统完全无影响,不过在国外,给孩子施手术都采用全麻。
而麻醉的效果以及控制不良影响的关键在于麻醉配药及麻醉师的水平。
父母:“最多局麻,不能全麻”日前,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诊一名4岁小女孩,据孩子母亲述说,孩子在5个小时前玩耍时不慎跌倒并咬伤舌头,连送两个医院都没及时处理。
接诊的王剑宁医生查看孩子舌头时发现:舌前大约1/3处有较规则的斜形创伤,其中左侧舌从舌背到舌腹完全断开。
王剑宁告诉小女孩的母亲,因为从受伤至此时已耽搁5个小时,不能完全排除部分舌组织已经坏死,所以必须马上手术。
从孩子死活不让医生检查舌头的情况看,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只能采取两种方案:一是在局部麻醉下手术,但由于患者年龄小不配合,手术依然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在全麻下的急诊手术。
“啊!要全麻不行不行!孩子肯定受不了,最怕舌头治好了孩子却变傻了!”孩子妈妈急忙摆手,就这样她一直与医生“讨价还价”,后来让了一步,但仍强调“最多局麻,不能全麻”。
最后,医生还是说服了父母,手术进行十分顺利。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在孩子上手术台前提出对麻醉的抗拒。
”口腔医院麻醉科主任吴志说,因此,医护人员都养成了向父母介绍、解释麻醉相关问题这一手术“先行”程序。
他说,孩子,尤其是4岁以下幼儿,几乎无法完全配合手术,所以必须使用麻醉,但是,不知道父母们是从哪里听说麻醉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所以医护人员得先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一旦遇上急诊,抢救时间非常宝贵,可往往总要浪费一些时间在与父母的沟通上。
大部分的父母到最后都会被“说服”,但也有的父母一听非麻醉不可就扔下一句“那我们家孩子不治了”,然后就带着孩子走了。
未有结论表明麻醉影响孩子智力其实,之所以对麻醉强烈抗拒,是因为父母们担心孩子用了麻醉药会变笨,智力和记忆力不如以前,甚至影响学习和发育,吴志说:“虽然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担心却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药物只是暂时对孩子的神经起作用,麻醉过后神经系统运作会恢复正常。
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机构以及资料表明,在正规麻醉操作下,孩子的智力与麻醉有直接关系。
既然难以确定麻醉和孩子智力之间的联系,是否也就代表无法排除麻药对孩子智力的影响呢吴志解释,人脑细胞活动和氧气的多少密切相关,它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一般中断脑供氧5~8分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发生窒息等情况,会促使发生脑缺氧。
此外,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中毒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若抢救不及时,会引起不良后果。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对脑细胞的不良影响都是由麻药引起的。
专家指出,小儿麻醉最基本的概念是:睡眠+止痛=麻醉。
睡眠对小儿手术非常重要,因为小儿很难忍受手术时固定体位而造成的不适感,因此需要给予足量的药物安眠。
小儿在麻醉清醒过程中有精神恍惚、嗜睡现象,只要呼之能应则是正常现象。
小儿麻醉确实比成人麻醉风险高虽然孩子因为手术麻醉会变笨的说法是缺乏根据,但吴志表示,小儿麻醉确实比成人麻醉的风险性要高。
因此,对年纪稍大的孩子而言,如果在手术中真的能配合,能不麻醉当然还是尽量不麻醉的好,这样安全系数会相对提高。
不使用麻醉的手术与需要麻醉的手术相比,签署的《手术同意书》是不一样的。
一般如果采取全麻,病人、家属都需要另外签署一份“麻醉协议书”,书上一般会标明手术麻醉的危险性有:麻醉意外、休克、重大脏器衰竭、昏迷等。
“虽然写得比较严重,但发生几率还是很低的。
”吴志说,但相对而言,孩子出现麻醉意外的可能性还是比成年人大,因为孩子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身体代偿功能较成人差一些,所以更容易发生麻醉意外。
孩子最有可能遇到的麻醉以外有:1、呼吸抑止,会导致缺氧。
人们可能也是从这个角度判断,一旦孩子的脑细胞受损,就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记忆力。
目前我国的麻醉水平、技术都十分成熟,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危害概率非常低。
2、对孩子其他器官功能的损害,如肝、肾功能。
吴志说,确实会存在一点危害,只要是药物就会有毒副作用,但麻醉对肝、肾的副作用并不比其他药物大。
3、孩子可能出现呕吐现象。
这与成年人的风险是一样的,这是源于个体差异,不会因为病人年龄小发生的几率就高一些。
吴志还强调:“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孩子体重确定麻药用量的,这样可以确保麻药刚刚够。
”不说清孩子病史配不出好麻药吴志说,如果父母不说清楚孩子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麻醉师很难配出最好的麻药。
很多父母小看麻药,以为就是一根针插进去让孩子睡了这么简单,其实给每个孩子配的麻药都不一样。
目前常用的麻醉药有四种:镇痛药、止痛药、肌松药、吸入麻醉药,而这四种一般混合着用。
混合用的好处在于能叠加各种药的效果同时降低每种药的副作用,保证每种都使用相对较小量,剂量小副作用就小,但麻醉效果却是叠加的。
每种药怎么配、配多少除了通过医生诊断孩子的状况得知,还取决于父母提供的孩子健康情况。
由于每种麻醉药都有相对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所以父母只有详细地向麻醉师介绍清楚孩子过往病史、身体状况,才能保证麻醉师配出效果最好、对孩子危害最小的麻醉药。
术前6小时孩子不吃零食不喝水术前6小时不能喝水、不吃东西是手术麻醉的常识,但很多父母经不起孩子撒娇,以为喝点水没多大关系,这是不对的。
因为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发生呼吸道堵塞,继而引起脑缺氧。
因此,胃排空后4小时为手术最佳安全时间。
“当然急诊另当别论,我们的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吴志说,只能一边手术一边严密观测孩子麻醉后的身体反应情况。
如果是“急诊”里比较“不急”的情况,就会稍微延迟一点手术时间,尽量既保证手术安全又保证效果。
治好其他疾病再麻醉太苛求一些父母认为只有孩子完全健康才能承受麻醉治疗口腔手术,吴志说,其实这是过分苛求。
虽然大原则是孩子健康状态下麻醉手术最合适,但如果孩子一直有慢性咽喉炎好不了,难道就不能麻醉了吗相对于一些有慢性疾病的孩子,手术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是“身体最佳状态、其他疾病相对较轻”时就可以了。
“如呼吸道疾病、慢性疾病都可以挑选孩子病情有好转的时候进行麻醉手术。
”此外,“状态欠佳”的孩子应该回避麻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