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骆驼和羊》。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骆驼和羊》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骆驼和羊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生字词,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是故事中的骆驼或羊,如何用自己的优点帮助别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骆驼和羊》2. 板书生字词:骆驼、羊、优点、缺点、尊重、欣赏3. 板书故事寓意: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关于骆驼和羊的寓言故事。
2. 答案示例:从前,有一只骆驼和一只羊。
骆驼觉得自己很高大,总是嘲笑羊的矮小。
羊虽然个子小,但很聪明。
一天,它们遇到了一个困难,骆驼陷入了泥潭,怎么也出不来。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优选教案(1)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优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骆驼和羊》。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骆驼和羊》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故事中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培养关爱他人、尊重差异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骆驼和羊》的教材、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勾画出生字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6. 情景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锻炼表达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骆驼和羊》2. 生字词:骆驼、羊、沙漠、绿洲、高大、矮小、比喻、拟人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彩色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仿写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答案:(1)示例:在沙漠里,高大骆驼和矮小羊成了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日子。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

(1)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讨论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
(2)指导朗读。(骆驼——得意洋洋,羊——很不以为然。)
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会证明给你看的,于是他也做了一件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回答:羊把骆驼带到哪里?羊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然后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2)指名读骆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思考他们在争论什么。板书:高、矮。
(3)指名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他们都要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好。)
(4)加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地说。自信、得意洋洋、骄傲、自豪、不服气……
3.根据图片说说骆驼和羊在外形上的特点,相机板书:骆驼(字体较大)羊(字体较小),教师板书“骆驼”提醒书写要点,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初读。
出示:(加线字注音)
证明茂盛认输又窄又矮
跪下前腿往门里钻扒在墙上
大模大样
(1)自由读词语。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观看课文动画。边看边想:他俩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两种动物的对比图。(让学生感受骆驼的“高”和羊的“矮”。)骆驼和羊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读课文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两只动物都想要用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对的,他们分别会怎样去做呢?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骆驼和羊》。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1.2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能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描述骆驼和羊的特点。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骆驼和羊》是一篇关于骆驼和羊特点的科普课文。
课文通过描述骆驼和羊的外貌、生活习性等,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动物的特点。
2.2 词汇和句型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有:骆驼、羊、脖子、脚掌、沙漠、旅游等。
重点句型:骆驼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高高的树叶。
羊的脚掌很宽,可以在沙漠中稳定行走。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引入课文《骆驼和羊》。
3.2 新课内容学习1. 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3 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小组内讨论骆驼和羊的特点,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骆驼和羊,通过动作和语言展示它们的特点。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骆驼和羊》,家长签字确认。
4.2 家庭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课文《骆驼和羊》文本骆驼和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生词卡片作业本6.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教学PPT录音设备(可选)第七章:教学步骤7.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资源准备情况确保投影仪或白板正常运行准备好生词卡片7.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骆驼和羊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对骆驼和羊的了解7.3 课文学习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信息7.4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展示骆驼和羊的特点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和回答7.5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连线等练习巩固词汇和句型让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其他动物7.6 总结和新课预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主题第八章:教学策略8.1 差异化教学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参与互动活动8.2 任务型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英语8.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关注学生的个体进步,而非只看结果第九章:教学反思9.1 课堂观察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9.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听取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9.3 教学改进根据观察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资源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针对性辅导第十章:教学计划延续10.1 后续课程安排规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10.2 长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10.3 家校沟通鼓励家长在家支持孩子的英语学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骆驼和羊》,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优选精品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骆驼和羊》优选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动物王国》中的《骆驼和羊》。
本章节详细讲述了骆驼和羊两种动物的特点,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骆驼和羊》的故事内容,理解骆驼和羊各自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如何用语言准确描述它们。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骆驼和羊各自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故事内容提出问题,如:“骆驼和羊在故事中是怎样相互比较的?”“它们各自的优势是什么?”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骆驼和羊的特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骆驼和羊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骆驼和羊》2. 板书内容:骆驼:高大、耐旱、能驮重物羊:娇小、可爱、产羊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眼中的骆驼和羊》为题,写一篇作文。
我眼中的骆驼和羊骆驼和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物。
骆驼高大、耐旱、能驮重物,是沙漠中的“大力士”;而羊娇小、可爱、产羊毛,是我们的好朋友。
从它们身上,我学会了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尊重彼此的差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骆驼和羊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其他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关于动物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如何用语言准确描述它们。
骆驼和羊 教案教学设计

骆驼和羊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让学生理解骆驼和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注生态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骆驼和羊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骆驼和羊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及其生存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骆驼和羊的特点。
2. 运用比较法,分析骆驼和羊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骆驼和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骆驼和羊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问题卡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表格,记录学生讨论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骆驼和羊,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骆驼和羊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作用?”2. 探究骆驼和羊的特点:(1)分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描述骆驼和羊的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分析骆驼和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让学生比较骆驼和羊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和羊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4. 案例分析:(1)展示骆驼和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骆驼的运输、羊的养殖等。
(2)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骆驼和羊的作用及其价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骆驼和羊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骆驼和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示意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正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骆驼和羊教案

骆驼和羊教案骆驼和羊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骆驼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比,谁也不服谁,因此争辩不清,最终只好找老牛评理的故事。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懂得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特长和别人的短处,要懂得自己也是有短处的。
要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2、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2〕在老师的引导下,培育同学的自学力量。
〔3〕图文对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3、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flash课件,目的是利用同学爱看动画的心理,让同学学得轻松,有利于同学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童话式的教学情境,师生共同畅游在童话世界里,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同学的探究爱好,增添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同学已有阅历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同学的自学探究力量,最终让同学学会学习。
三、说学法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同学按“看看—说说—读读—找找”的步骤进行探究。
即引导同学专心看,想象着说,仔细读,认真找。
四、说学情如今的同学独生子女多,在家中都唯我独尊,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总是向老师告对方的状。
所以我在教学中,依据他们的特点,适时教育来到达最正确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童话导入新课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
让同学通过观看说出骆驼和羊的特点〔高、矮〕自然界中的很多动物,他们和你们一样,也常常发生冲突。
这一天,骆驼和羊遇到了一起,他们就吵了起来。
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请同学们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让同学置身于童话情境之中,心情必定高涨,同学会主动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同学能主动地参加活动就能主动地获得学问。
其次环节学习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前排矮个同学表演羊,后排高个同学表演骆驼,分角色朗读,读出双方的不服气。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骆驼和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差异,包容他人。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和羊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尤其是骆驼和羊的生存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骆驼和羊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讨论:骆驼和羊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技巧。
5. 总结:(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教师强调关爱动物、尊重差异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技巧,并与同学分享。
2. 拓展作业:(1)收集关于骆驼和羊的资料,进行比较学习。
(2)以“我眼中的骆驼和羊”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程度。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骆驼和羊》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备课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一一、教材分析《骆驼和羊》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骆驼和羊在争论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最终老牛告诉他们:“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课文语言生动,文中的对话充实展示了每个角色的特点,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可以抓住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借助拼音并在课文的不断复现中识记“骆、驼、证”等9个生字,会正确认读多音字“模”;能正确写“骆、驼”这2个生字;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补充提示语读好骆驼、羊和老牛的话,能积累并背诵老牛说的话。
3. 通过品读感悟和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要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老牛的话,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的话,理解“扒在墙上”、“大模大样”的意思。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 故事导入:这一天,森林里的两只小动物为了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想知道是哪两只小动物在争论吗?2.(出示骆驼和羊的图片)师:谁能叫叫他们的名字?指导学生读好“驼”的轻声,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偏旁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3. 根据图片说说骆驼和羊在外形上的特点,相机板书:骆驼(字体较大)羊(字体较小) ,教师板书“骆驼”提醒书写要点,学生跟着教师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初读。
出示:(加线字注音)证明茂盛认输又窄又矮跪下前腿往门里钻扒在墙上大模大样(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
(3)关注第二行的词,加线的字都表示动作。
出示:扒在墙上,趴(pā)在桌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做做趴在桌上的动作来区别“扒”和“趴”。
(4)出示:大模大样,做航模(mó),区分多音字“模”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3. 再读课文,思考:骆驼和羊在争论什么?(用上“因为……所以……”)三)合作学习,品读课文 (过渡)师:你从第几自然段找到他们在争论呢?1. 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然后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2)指名读骆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思考他们在争论什么。
板书:高、矮。
(3)指名读第二次对话,说说第二次对话讲的是什么。
(他们都要做一件事证明自己好。
)(4)加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出示:( )地说。
自信、得意洋洋、骄傲、自豪、不服气……(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指导读出他们俩自信、互不服气的语气 (过渡)师:从他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骆驼和羊都不服气,那他们又会怎么证明自己说的话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
2. 学习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他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3)理解“他们俩”是指谁,“俩”又是什么意思。
交流后出示句子: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
指名读句子,根据插图理解“围墙、茂盛”。
指导看图:骆驼和羊在干什么?从图上看高好还是矮好?(4)再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骆驼和羊吃树叶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句子: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
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
自由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谁先来读读骆驼怎么做?个别读。
此时的骆驼心里怎样?(高兴)个别说,个别读,大组读。
此时的骆驼心里还感觉?(得意、骄傲、自豪)个别说,个别读,齐读骆驼很容易就吃到了树叶。
师过渡:那羊呢?用O圈出描写羊动作的词(抬、扒、伸,多媒体将这三个字显红)。
学生边演边读羊吃树叶的句子,师提问:从羊一连串的动作中看出什么?(费劲、困难)(5)师:看来在高高的围墙前还是高好。
这不,骆驼说话了,去读读它的话。
出示句子: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
” 自由读,个别读。
此时的骆驼(骄傲、得意、自豪)大组读,齐读。
(6)可是羊呢?齐读“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 师过渡:它又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3段,找找答案。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看图说说,他们俩又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
从图上看是高好还是矮好?(2)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段,边读边想:他们又看到了什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3)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表演理解“大模大样”,借助图片理解“跪下前腿,低下头”等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4)指导朗读,朗读后思考:羊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5)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师:羊用自己的办法证明了矮比高好,可是骆驼呢?生接——骆驼摇摇头,也不肯认输。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过渡:这样比下去可不是办法呀,因为谁也无法说服谁。
小朋友们,如果他们请你评理,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呀?(1)学生练习说话,师生交流。
(2)看,最主持公道的牛伯伯会怎么说呢? 出示: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 指名读,指导读出老牛的语气。
读后说说这里的“长处”指什么,“短处”又指什么。
联系课文说说骆驼和羊的长处、短处各是什么。
5.小结: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我们应该取长补短(板书:取长补短),这样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看这样的告诉我们道理的故事我们可以叫它为“寓言故事”(板书),小朋友们在课后可以多去看看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等。
6. 口头完成作业纸,班队课进行交流我的优点:我的缺点:我的努力: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骆、驼、茂、腿”,读字并扩词。
2.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关注“茂”的下半部分,“腿”的右边部分)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板书:骆驼和羊 (寓言故事)骆驼羊老牛高好矮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取长补短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2、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牛的话。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动物王国出事儿了!动物法官牛伯伯家门口围着一大群动物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牛伯伯在给两只发生争论的动物评理呢!到底是谁在争论呢?生答后板书课题:骆驼和羊(二)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观看课文动画。
边看边想:他俩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呢?(三)学习课文。
1、第一自然段(1)出示课件:两种动物的对比图。
(让学生感受骆驼的“高”和羊的“矮”。
)骆驼和羊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争论起来了?请同学们读课文回答。
(2)指导学生朗读。
两只动物都想要用一件事情来证明自己所说的是对的,他们分别会怎样去做呢?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讨论回答:骆驼把羊带到哪里?骆驼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2)指导朗读。
(骆驼——得意洋洋,羊——很不以为然。
)山羊虽说是比输了,可它不肯认输。
心里想:矮就是要比高好,我会证明给你看的,于是他也做了一件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课件,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生分组自主学习,讨论回答:羊把骆驼带到哪里?羊做了什么事?这件事证明了什么?(2)指导朗读。
读出怎样的语气?(羊——得意的语气;骆驼——很费劲,也很不服气)羊和骆驼都不肯认输,怎么办呢?下面请同学们当法官,给他们评评理。
大家的意见都不一致,给他们评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我们看看老牛又是怎么给他们评理的呢?4、学习第四自然段,(1)出示课件,理解老牛说的话。
(2)指导朗读老牛的话。
(3)讨论: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以后,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做呢?(四)朗读全文。
(五)总结全文。
通过羊和骆驼比高矮这件事情,让我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才能不断的进步!(六)拓展: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学过这篇课文以后对你有什么启发?(七)作业:课后练习第1题、第2题。
板书:骆驼和羊高矮(长处)一抬头,吃到举、扒、伸,吃不着(短处)(短处)跪、低、钻,进不去大模大样,走进(长处)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骆驼和羊》教学设计示例三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看懂图意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能力训练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思维,想象骆驼和羊听了老牛的话会怎样,写下来。
(3)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
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老牛的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通过看图,观察想象来理解课文。
2.以自己为主,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3.以讨论、总结的方式来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出课题。
⑴出示关于两条关于骆驼、羊的谜语。
⑵板书课题《骆驼和羊》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骆驼和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呢?咱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学习新课学习第1自然段1、请你一边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思考,骆驼和羊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生:骆驼和羊都认为自己长得,所以争论起来。
2、指导朗读。
⑴骆驼和羊是怎么争论的呢?请你用“------”画出骆驼说的话,用“~~”画出羊说的话。
⑵小声读读骆驼和羊说的话,想想它们说话时会用什么语气?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
⑷每组推荐两位同学分角色读骆驼和羊的话,大家评议。
如:“长得高好”读出了肯定的语气,还特别骄傲。
“不对,长得矮才好呢”读出了不服气地语气。
“我可以……证明……”这句应读出自信肯定、又有些瞧不起羊的语气。
“我也可以……证明……”这一句应读出不服气,不认输的语气。
⑸男女生比赛朗读。
看谁读得最有语气。
学习第2自然段。
1、图文结合理解第二句。
⑴小声读读第二句。
然后从图中找到“围墙”,想想“围墙”是什么意思?(如:围墙是围绕园子建起来的墙。
)⑵边指图边提示第二句的内容。
师:园子里种了——生:许多树。
(一起回答,以下同)师:茂盛的枝叶____生:伸出墙外来。
师:茂盛的枝叶——生:长得特别好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