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法检测
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

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晶间腐蚀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
这种腐蚀是在金属(合金)表面无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金属强度完全丧失,导致设备突发性破坏。
许多金属(合金)都具有晶间腐蚀倾向。
其中不锈钢、铝合金及含钼的镍基合金晶间腐蚀较为突出。
如有应力存在,由晶间腐蚀转变为沿晶应力腐蚀破坏。
贫化理论认为,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界析出新相,造成晶界附近某一成分的贫乏化。
如奥氏体不锈钢回火过程中(400-800℃)过饱和碳部分或全部以Cr23C6 形式在晶界析出,造成碳化物附近的碳与铬的浓度急剧下降,在晶界上形成贫铬区,贫铬区作为阳极而遭受腐蚀。
对于低碳和超低碳不锈钢来说,不存在碳化物在晶界析出引起贫铬的条件。
但一些实验表明,低碳,甚至超低碳不锈钢,特别是高铬、钼钢,在650-850℃受热时,在强氧化介质中,或其电位处于过钝化区时,也发生晶间腐蚀。
铁素体不锈钢在900℃以上高温区快冷(淬火或空冷)易产生晶间腐蚀。
即使极低碳、氮含量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也难免产生晶间腐蚀。
但在700-800℃重新加热可消除晶间腐蚀。
由此可见,铁素体不锈钢焊后在焊缝金属和熔合线处易产生晶间腐蚀。
18Cr-9Ni 钢在温度高于750℃时,不产生晶间腐蚀,而在600-700℃区间,晶间腐蚀倾向最严重。
当温度低于600℃时,需长时间才能产生晶间腐蚀倾向,温度低于450℃时基本不产生晶间腐蚀倾向。
检验某种钢材是否有晶间腐蚀倾向,一般采用敏化处理工艺。
钢材加热到晶间腐蚀最敏感的,恒温处理一定时间,这种处理工艺称为敏化处理,产生晶间腐蚀最敏感的温度叫敏化温度。
18-8 不锈钢最敏感温度为650-700℃,产生晶间腐蚀倾向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1-2小时。
不锈钢中,除了主要成分Cr、Ni、C 外,还含有Mo、Ti、Nb 等合金元素。
它们晶间腐蚀的作用如下:1.碳: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量越高,晶间腐蚀倾向越严重,导致晶间腐蚀碳的临界浓度为0.02%(质量分数)。
不锈钢酸洗钝化及蓝点试验

1、预处理
(1)去除焊缝及母材表面的飞溅、焊药、灰尘等。
(2)去除油污,必要时可采用碱洗或洗涤液清洗,洗后需用清水将表面冲洗于净。
2、酸洗(池洗)及冲洗
酸洗时应严格控制酸洗温度和时间,温度低则时间长,温度高则时间短。防止达不到酸洗效果或过份酸洗而引起基体腐蚀的现象,必要时还可在酸洗液中添加腐蚀剂。
2、残液检验
用酚酞试纸检查表面残液的冲洗程度,PH值中性为合格。
3、蓝点试验
(1)为什么要进行蓝点试验?
蓝点试验是检验不锈钢表面酸洗钝化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是检测不锈钢表面是否有铁离子污染。铁离子在不锈钢表面形成原电池,会使不锈钢发生电化学腐蚀。
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会有游离的铁
离子存在,那么即可发生如下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该试验需待酸洗钝化表面基本干燥后进行,试验后也应该将试验液体冲洗干净。
(2)保持足够的时间。
(3)在酸膏未干透前用棉纱或棉布擦去锈蚀及氧化物等。
(4)对表面进行彻底的冲洗,直至呈均匀的银白色。
5、后处理
酸洗钝化后对钝化表面需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钝化膜的破坏,钝化表面不得接触硬物(包括不锈钢丝和钢丝刷),禁止焊接和打磨等。
四、酸洗钝化的质量检验
1、外观检验
酸洗钝化表面应是均匀的银白色,不得有明显的腐蚀痕迹,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氧化色,不得有颜色不均匀的斑痕
2Fe+K[Fe(CN6)]=KFe[Fe(CN6)]↓深蓝色
(2)什么是蓝点试验?
为检验酸洗钝化处理后的质量,可以采用蓝点试验法来检验。其方法为:
用1克铁氰化钾K3[Fe(CN6)]加3毫升(65%—85%)硝酸HN03和100毫升水配制成溶液(宜现用现配)。然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滴于待测表面,30秒内观察显现蓝点情况,有蓝点为不合格,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GMP纯化水管路钝化介绍和蓝点测试

GMP纯化水管路钝化介绍和蓝点测试GMP纯化水管路钝化介绍和蓝点测试1、酸洗钝化的前处理不锈钢工件酸洗钝化前如有表面污物等,应通过机械清洗,然后除油脱脂。
如果酸洗液与钝化液不能去除油脂,表面存在油脂会影响酸洗钝化的质量,为此除油脱脂不能省略,可以采用碱液、乳化剂、有机溶剂与蒸汽等进行。
2、酸洗液及冲洗水中Cl-的控制某些不锈钢酸洗液或酸洗膏采用加入盐酸、高氯酸,三氯化铁与氯化钠等含氯离子的侵蚀介质作为主剂或助剂去除表面氧化层,除油脂用三氯乙烯等含氯有机溶剂,从防止应力腐蚀破裂来说是不太适宜的。
此外,对初步冲洗用水可采用工业水,但对最终清洗用水要求严格控制卤化物含量。
通常采用去离子水。
如石化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进行水压试验用水,控制C1-含量不超过25mg/L,如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在水中可加入硝酸钠处理,使其达到要求,C1-含量超标,会破坏不锈钢的钝化膜,是点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破裂等的根源。
3、酸洗钝化操作中的工艺控制硝酸溶液单独用于清除游离铁和其它金属污物是有效的,但对清除氧化铁皮,厚的腐蚀产物,回火膜等无效,一般应采用HNO3+HF 溶液,为了方便与操作安全,可用氟化物代替HF。
单独HNO3溶液可不加缓蚀剂,但HNO3+HF 酸洗时,需要加Lan-826。
使用HNO3+HF酸洗,为防止腐蚀,浓度应保持5:1的比例。
温度应低于49℃,如过高,HF会挥发。
对钝化液,HNO3应控制在20%—50%之间,根据电化学测试,HNO3浓度小于20%处理的钝化膜质量不稳定,易产生点蚀[8],但HNO3浓度也不宜大于50%,要防止过钝化。
用一步法处理除油酸洗钝化,虽然操作简便,节省工时,但该酸洗钝化液(膏)中会有侵蚀性HF,因此其最终保护膜质量不如多步法。
酸洗过程中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酸的浓度、温度与接触时间。
随着酸洗液使用时间的增长,必须注意酸浓度和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应注意避免过酸洗,钛离子浓度应小于2%,否则会导致严重的点蚀。
蓝点法检验

蓝点法检验蓝点法检验只是一种直观的检验方法,没有检验标准。
只要将试剂涂上之后,如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呈现蓝色。
此时,说明钝化膜不合格,应重新钝化。
反之,无蓝点为合格。
但试剂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
其中有一种试剂的配方是这样的:1克赤血盐+3毫升65%~85%的HNO3+100毫升水。
配置之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刷待测表面。
蓝点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一.技术指标:1. 外观:橘黄色。
2. 蓝点试验:合格。
二.检测方法:1. 试片:不锈钢试片(40cmⅹ40cmⅹ0.2cm)2. 试验方法:将钝化膏品涂于不锈钢试片表面,涂层厚度约1-2mm,放置通风处8-12小时后,取出试片用净水冲洗、晾干。
将一滴蓝点试剂滴于试片表面,开始计时,30 s内滴液点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GB150-1998第10.4.6、TCED41002-2000《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一书中2.2.3的第6条中提到“有防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清除油污做酸洗钝化处理;必要时,应对所形成的的钝化膜进行蓝点检验,无蓝点为合格。
”蓝点法检验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蓝点法的检验液配方,检验方法,以及合格判定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容器的钝化质量检验。
2.检验液配方取铁氰化钾10克加蒸镏水50毫升,加浓硝酸30毫升搅匀后,再加蒸镏水稀释至1000毫升。
3.检验方法将检验液用刷子涂于清洁,干净的已钝化表面。
4.合格判定依据钝化表面涂上检验液后,30秒钟内无蓝点出现即为合格,出现蓝点的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钝化。
蓝点多功能水质分析仪说明书

目录1前言2概述2.1“水护卫”的测量方法2.2测量与特性2.3系统组件3安装3.1位置选择3.2现场要求与安装3.2.1机械的安装3.3管路的要求与安装3.3.1供水3.3.2排水3.4电气的要求与安装3.4.1与主电源的连接3.4.2与外接受控设备的连接3.4.34-20毫安模块的上传接口3.4.4I/O模块上水流开关的连接与设置4首次运转与设定加装传感器与仪表4.1试剂安装与检测4.2首次菜单的设定4.2.1“水护卫”的控制面板4.2.2操作员菜单4.2.3在操作员菜单上进行设置:4.3校准4.3.1氯校准4.3.2pH校准说明4.3.3标定其他的传感器4.4技术员菜单的设定4.4.1技术员菜单中的结构设置4.5菜单特性说明4.6试运行清单填写5日常运行与维护5.1监测”水护卫”报警5.2换试剂5.3清洗过滤器5.4停机与过冬准备5.5起动与预防性维护5.5.1更换试剂蠕动泵头及管子5.6故障检测6补充测量及其特性326.1浊度测量376.1.1安装376.1.2继电器的连线与使用396.1.3首次设定与常规运行396.1.4日常维护406.1.5清洗浊度传感器406.1.6停机与过冬准备416.1.7更换组件417附录A:继电器与闭环控制497.1.1比例控制概要507.1.2设置比例系数517.1.3设置泵的周期51附录B:技术特性532.概述“水护卫” HG-702水质分析仪在水处理应用中能够持续监测化学药品的浓度。
“水护卫”可自动进行对自由氯、总氯、pH、ORP、温度、浊度、电导率和/或流速测试,根据这些测试的结果按需控制化学药品的投配量(闭环)。
2.1“水护卫”方法多年来,已开发各种各样的在水处理中用来监测与平衡化学药品浓度的方法。
老式的手工监测化学平衡的方法既不客观,效率也低。
“水护卫”用数字式光度计测量自由氯或总氯(自由氯和总氯)的浓度,比其他类型的分析仪优越得多。
数字式光度计的测量是绝对客观的、准确的。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镀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此检验标准及方法适用范围:电镀钢壳产品类和盖帽产品类一、镀层空隙率(致密度):1、检验方法:蓝色贴纸法:2、检验标准:钢壳底部:≤40蓝点/12cm2。
5分钟,壳身不严格要求,仅供参考;盖帽上盖:≤1蓝点/cm2.5分钟,底盘部严格要求,仅供参考;3、操作程序:3-1:将试样的受试部位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物,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3—2:将浸透与试样相对应试液的滤纸紧紧贴敷在试样的受试部位上,滤纸与试样表面不应有气泡,为保证滤纸的湿润,可随时补加试液;3—3:到规定的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平放与洁净的玻璃上;3—4:记录干后的滤纸上的有色斑点数。
4、蓝点贴纸法试液配制:4—1:取分析纯铁青化钾10±0.02克;4—2:取分析纯氯化钠20±0。
02克;4—3:在上述药物中加蒸馏水至1升,搅拌均匀,使铁青化钾和氯化钠药物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5、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二、耐碱性检验:1、操作程序:1-1: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1-2: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1—3:再将1.3g/cm2.(405g/L)的KOH配成的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使其试样产品完全浸泡;2、检验标准:常温下浸泡24小时后观其镀层无起泡或脱落等不良现象为合格.3、抽样样品数:5-10粒/20000粒三、防腐性能测试(又名人造海水):1、试液配制:①取分析纯NaCL:25g ②取分析纯Na2SO4:4g③取分析纯CaCL2:2g ④取分析纯MgCL2。
6H2O:11g⑤加加蒸馏水至1升使其上述试剂全部溶解待澄清过滤去固体杂质后方可使用;2、操作程序:①试样产品用蘸有无水乙醇的棉球擦拭油和杂质,若镀覆后立即进行试验时,可不进行除油;②将试样产品平置于器皿之内,产品之间不得连接或重叠;③再将配成溶液缓缓地注入器皿,④抽样样品数:9—15粒/1缸。
化验室不锈钢蓝点法试验作业规范WI-040

八.相关表单
《蓝点法试验记录表》
六.作业内容
6.1蓝点药剂的取量:l、铁氰化钾K3〔Fe(CN)6〕5克;2、硫酸(H2SO498%)1毫升;3、盐酸(HCL36%)5毫升;4、蒸馏水—余量(稀释至100毫升)。
6.2蓝点法的配制:在通风位置中,分别量取1mL98%硫酸和5mL36%盐酸,搅拌下加入到60mL蒸馏水,然后准确称取5g铁氰化钾溶于该溶液中,稀释至100mL。
二.适用范围
华湘联化验室SUS304不锈钢纯化后性能蓝点法测试作业。
三.参考文件
GB/T25150-2010
四.条件
常温(5℃~35℃)下进行。
五.试剂和材料
5.1试验所需试剂:--硫酸(H2SO498%)、--盐酸(HCL36%)、铁氰化钾K3〔Fe(CN)6〕、蒸馏水。
5.2实验前所需工具:电子称(或天平)、烧杯(250mL)、移液管(5mL)、容量瓶(100mL)、玻璃注射器、吸耳球、秒表。
目录
章节
内容
页次
目录
1
修订履历
2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参考文件
3
4
条件
3
5
试剂和材料
3
6
作业内容
3
7
注意事项
3
8相关表单3 Nhomakorabea核准审核
承办
发行ISSUE:
By/Date
贾然然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
11年4月5日
第0次修订
* * * *修订履历* * * *
版次
修改项次
备注
蓝点法检验

蓝点法检验蓝点法检验只是一种直观的检验方法,没有检验标准。
只要将试剂涂上之后,如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呈现蓝色。
此时,说明钝化膜不合格,应重新钝化。
反之,无蓝点为合格。
但试剂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
其中有一种试剂的配方是这样的:1克赤血盐+3毫升65%~85%的HNO3+100毫升水。
配置之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刷待测表面。
蓝点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一.技术指标:1. 外观:橘黄色。
2. 蓝点试验:合格。
二.检测方法:1. 试片:不锈钢试片(40cmⅹ40cmⅹ0.2cm)2. 试验方法:将钝化膏品涂于不锈钢试片表面,涂层厚度约1-2mm,放置通风处8-12小时后,取出试片用净水冲洗、晾干。
将一滴蓝点试剂滴于试片表面,开始计时,30 s内滴液点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GB150-1998第10.4.6、TCED41002-2000《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一书中2.2.3的第6条中提到“有防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清除油污做酸洗钝化处理;必要时,应对所形成的的钝化膜进行蓝点检验,无蓝点为合格。
”蓝点法检验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蓝点法的检验液配方,检验方法,以及合格判定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不锈钢容器的钝化质量检验。
2.检验液配方取铁氰化钾10克加蒸镏水50毫升,加浓硝酸30毫升搅匀后,再加蒸镏水稀释至1000毫升。
3.检验方法将检验液用刷子涂于清洁,干净的已钝化表面。
4.合格判定依据钝化表面涂上检验液后,30秒钟内无蓝点出现即为合格,出现蓝点的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钝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点法检验只是一种直观的检验方法,没有检验标准。
只要将试剂涂上之后,如表面钝化膜不完善或有铁离子污染,就呈现蓝色。
此时,说明钝化膜不合格,应重新钝化。
反之,无蓝点为合格。
但试剂必须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
其中有一种试剂的配方是这样的:
1克赤血盐+3毫升65~85%的HNO3+100毫升水。
配置之后,用滤纸浸渍溶液后,贴附于待测表面或直接将溶液涂刷待测表面。
仅供参考。
不锈钢清洗钝化膏
蓝点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一.技术指标:
1. 外观:橘黄色。
2. 蓝点试验:合格。
二.检测方法:
1. 试片:不锈钢试片(40cmⅹ40cmⅹ0.2cm)
2. 试验方法:将钝化膏品涂于不锈钢试片表面,涂层厚度约1-2mm,放置通风处8-12小时后,取出试片用净水冲洗、晾干。
将一滴蓝点试剂滴于试片表面,开始计时,规定的内滴液点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GB150-1998第10.4.6、TCED41002-2000《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一书中2.2.3的第6条中提到"有防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清除油污做酸洗钝化处理;必要时,应对所形成的的钝化膜进行蓝点检验,无蓝点为合格。
”
不锈钢清洗钝化膏
蓝点检测技术要求及方法
一.技术指标:
1. 外观:橘黄色。
2. 蓝点试验:合格。
二.检测方法:
1. 试片:不锈钢试片(40cmⅹ40cmⅹ0.2cm)
2. 试验方法:将钝化膏品涂于不锈钢试片表面,涂层厚度约1-2mm,放置通风处8-12小时后,取出试片用净水冲洗、晾干。
将一滴蓝点试剂滴于试片表面,开始计时,规定的内滴液点不出现蓝点,即为蓝点试验合格。
GB150-1998第10.4.6、TCED41002-2000《化工设备图样技术要求》一书中2.2.3的第6条中提到"有防腐蚀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清除油污做酸洗钝化处理;必要时,应对所形成的的钝化膜进行蓝点检验,无蓝点为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