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报告
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及人才现状研究

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及人才现状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及人才现状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的日益竞争,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
然而,中国车企在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人才挑战也变得越发突出。
中国车企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储备和培养。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对于汽车行业这种高度依赖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行业来说,优秀的人才更是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目前中国车企在国际化过程中所培养的人才与国际市场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这导致了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中国车企需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在国际市场上,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商务技巧。
因此,中国车企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国际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
除了人才的培养外,中国车企在国际化发展中还需要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中国车企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也可以为中国车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强大的品牌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此,中国车企需要加大对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营销的投入,提升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及人才现状研究是当前汽车产业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国车企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同时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

指标 之一 , 国轿 车 工业 只有 大规模 出 口以实行 国际 中
化 , 能 说 明 中 国 轿 车 工 业 发 展 到 了 一 定 程 度 。 一 个 才
企 业 只有获 得 国际市 场 的认 可 才 是 真 正 意义 上 的现 代 化企业 。而且 自主 品牌 和 技术 建 设 与发 展 也 需 要 做 国际化 方 面 的工 作 。可 见 , 车企 业 的 国际化 是我 轿 国汽车 产业 发展 的大 势所趋 。
下 , 国轿 车企 业 的 国际化 路径 决不 是一 片坦 途 。很 中 多 问题 需要 在 发展 中逐 步 的解决 , 只是凭 借低 价 战略
中 图 分 类 号 :F 7 . 22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7 — 1 0 ( 0 0 0 —0 2 —0 1 1 8721)3 05 3 6
近几 年 , 随着 我 国汽 车市 场 高 速增 长 , 车产 伴 汽 能 的急 速扩 张 , 内汽车 市场供 过 于求 肯定会 成 为大 国 众 瞩 目的焦 点 , 军 国际市 场成 为 我 国轿车企 业 寻求 进
比增长 2 .3 。 7 9
个 总部 四个 海外 公 司 的构架 。之后 , 汽 的合作 伙 伴 上
遍 及欧美 与亚太 地 区 , 作领 域域 跨越 整 车 、 部件 、 合 零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研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中国汽车企业 国际化成长 动因研究
— —
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
_杨 瑛
[ 摘 要 ] 融危 机 背景 下 ,全球 汽 车 产业 的 大调整 、我 国汽 车企 业 的发展 现 状 ,都 对我 国汽车 企业 的 国 际化成 长提 出 了迫 切要 金 求 。本 文试 图利 用S WOT 架 分析 我 国汽 车企 业 国际化 成 长的 动 因 ,包括 市场 动机 、技 术动机 和 品牌 动机 ,并利 用 吉利收 购 沃 尔沃的 框
优 势S 劣势W
旧家或t l lx  ̄
奖 德 共吲 泣 阿
西 牙 【
销售量 变化
r 3 蹦 降 6 j 2 % . 28 降? % 9 F l4 降 %
F 4 % 降 2 7
家或地
奁人利 饿罗斯 东欧 1 嘲 瓶
阿 根 i 至
销僻 量变化
F降 l _% { 7 F降 _ % l 9 F降 2 % 79 F 2 降 %
的 增长 空 间是很大 的 。 ● 来 自国 内企 业 自主创新 能力 差 、
2 0 年年 均 增长 近 5 % ,2 0 年汽 车 产 品 出 口已达 3 2 美元 , 07 0 08 0亿 2 0 年 1 月 2 日,中 国新车 销 量 突破 1 0 万辆 大 关。 但 同时 ,我 09 0 O 00
中国 汽车 工 业 经过 5 多年 的 发 展 ,基 本 建 立起 了 比较 完 整 的 0 汽 车 工业 生产 体 系 ,我 国 已成 为世 界 汽车 第 二 大 生产 国 。2 0 — 0 1
0 技 术 的后 发优 势 突出 同跨 国公 司 在知 识 与人 才 巨头 生 产规 模是 我 国企 业公 司 前 车
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策略研究

THE BUSINESS CIRCULATE| 商业流通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8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策略研究谭书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出国。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走出国门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对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中国代表性汽车品牌国际化市场行为的研究,总结出了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的九大策略,供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品牌国际化的我国汽车企业借鉴。
一、本地化策略本地化策略是指品牌商在目标市场本地独资或合资合作建立生产、研发(设计)基地,以及终端销售渠道或售后服务网点的策略。
通过本地化生产、研发、销售或服务,实现绕过关税壁垒、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近距离了解用户需求、拉动目标市场所在地就业进而增加品牌亲和力等目的。
这一策略是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策略。
在这一策略的运用上,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品牌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比亚迪的本地化策略应用从2012年开始,比亚迪充分运用本地化策略中的本地化生产和本地化研发策略,在广大的海外目标市场广泛建设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为提升品牌竞争力、增加品牌亲和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12月,比亚迪与保加利亚能源公司Bulmineral以合资的形式在保加利亚建设了组装生产电动公交大巴的工厂。
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比亚迪位于美国兰卡斯特的工厂从一期工程到三期工程相继竣工投产,为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就业岗位。
2014年7月,比亚迪在巴西投资设立首座电动大巴工厂,并成立研发中心。
这家工厂可年产500~1000台大巴,直接创造450个就业岗位。
2015年10月,比亚迪与英国亚历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英国生产比亚迪牌纯电动大巴。
2017年3月,比亚迪宣布,在法国投资1000万欧元建设纯电动大巴生产工厂。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
因此,如何进一步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国际化战略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行业不断迈向国际市场,但是相比于其他行业,中国汽车国际化步伐较为缓慢。
原因在于,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水平、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因此,对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国汽车行业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中国汽车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了国际化的重要性。
其中,中国政府也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支持了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挑战中国汽车品牌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实施国际化战略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较低。
当下,在德国、日本等国际汽车品牌众多的市场中,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较弱,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其次,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等方面的不足也是影响其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的关键技术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对于国际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使得中国汽车品牌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再次,中国汽车品牌在品牌价值等方面的短板也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挑战。
相比于其他国际品牌,中国汽车品牌在品牌的口碑、形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也影响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化推进速度。
3. 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国汽车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汽车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独立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
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大对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方式实现。
其次,中国汽车行业也需要注重品牌塑造。
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增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中国汽车行业还应该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提高中国汽车品牌的服务质量和真实参展度,让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有更好的选择和信任。
大众公司的国家化背景与国际化进程

大众公司的国家化背景与国际化进程(上)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是大众汽车公司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大众公司因为历史具有独特性,始终肩负着国家和社会责任,而国家化背景,又使大众公司在初创和成长阶段获得国家支持。
由于推行企业国际化战略,大众公司最终成长为一家跨国公司,产品在四大洲生产,并实现全球销售和服务。
国家化背景大众汽车公司的国家化体现在它最初的设立主体、设立目标和经历特殊历史时期后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
大众公司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
德国纳粹党执掌政权后,推行所谓“国家社会主义”1933年,纳粹成立“ 德国劳工阵线(DAF,Deutschen Arbeitsfront)”组织, 该组织强制接管了原“德国商业联盟”的资产,到1939年资产规模达到5.39亿马克。
“德国劳工阵线”掌握着几乎所有德国企业及商业团体的经济命脉,并以拥有2300万成员而逐渐发展成为第三帝国最庞大的团体。
1937年“劳工阵线”秉承希特勒旨意,发起“力量源于快乐(KdF,Kraft durch Freude)”汽车储蓄计划。
该计划旨在借全民储蓄,积聚民众资金以发展汽车生产,然后向人民大规模提供廉价汽车。
1937年5月,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委托费迪南德·保时捷筹办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1938年9月初,他们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底特律福特工厂为蓝本,在下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开始建设德国大众汽车工厂。
工厂规模庞大,机器设备先进,“劳工阵线”组织还为工厂提供大熟练产业工人,从而开启了大众汽车研发和生产汽车的序幕。
在创始阶段,公司由“德国劳工阵线”托管,并被正式命名为“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大众公司被赋予的使命正如它的名称所指,为德国民众生产价廉物美、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汽车。
尽管有接近34万人每周存入5马克踊跃参加该储蓄购车计划,但是由于汽车产业固有的资金密集属性和人民消费能力增长缓慢,加之钢铁、橡胶等原材料日益匮乏国家外汇储备减少,人们开始对政府的储蓄购车计划和大众汽车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质疑。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探究潘浩【摘要】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国内的汽车销售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与大型的合资品牌汽车企业进行竞争时,还是明显处在了弱势地位。
为了缓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时也为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敢于开拓国际市场。
本文针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格局,提出了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s struggling to survive after unremitting effort,which is highly improved in product quality and brand influence,also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domestic automobile sales marketing,but it is obviously in a weak position competing with large scale joint venture of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s.To ease domestic marketing competition pressure,and also for its long term development,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must have vision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market.This paper in view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and put forward main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enterprise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ly based on new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探究【作者】潘浩【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深圳518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汽车自主品牌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
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
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
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
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路径研究张小妹1,2(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2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摘要:国内轿车产能过剩、发展规模经济等都要求中国的轿车企业能够走出国门。
本文试着在定义轿车企业国际化的基础上,从论述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入手,在分析当前轿车企业国际化现状和存在障碍后,逐步探讨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的正确模式,并提出了其进行国际化时“品牌-竞争”战略选择模型。
关键词: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国际化模式;战略选择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汽车产能的急速扩张,国内汽车市场供过于求肯定会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进军国际市场成为我国轿车企业寻求市场突破的一大出路。
1、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汽车出口是检验一个国家轿车工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之一,中国轿车工业只有大规模出口以实行国际化,才能说明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一个企业只有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
而且自主品牌和技术建设与发展也需要做国际化方面的工作。
可见,轿车企业的国际化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1.1、汽车企业国际化的总体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汽车及其关键件、零部件出口金额为422.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5%,其中汽车整车出口96.30亿美元,同比增长31.81%;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额为326.08亿美元,同比增长9.80%。
从金额看,整车出口中货车最高,为43.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其次为轿车1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8.05%。
从数量看,整车出口为68.10万辆,同比增长10.84%。
其中货车最高,为28.77万辆,同比增长4.32%;其次为轿车24.13万辆,同比增长27.93%。
在我国的整车出口结构中,特种车辆占据了绝大多数,数量最小的是轿车和越野车。
因此,无论在出口产品还是在出口营销方面,中国企业都还只是处在尝试的阶段,零星的小规模出口大多只具有象征意义。
但是在传统产品方面出口增大,一批产品在世界上已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如汽车音响、汽车轮胎、发动机零件等;一批产品如汽车电器、制动器、铝车轮、汽车线束、等速万向节和刹车片等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了重要地位。
1.2、中国轿车企业对外投资、兼并收购情况与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水平对应,许多理由认为有跨国公司扩大了经营的规模和范围,并且我们看到了跨国公司加速成长和参与到了许多工业化国家。
国际转移中,对外直接投资<FDI)作为国际化的衡量指标之一。
虽然我国轿车企业相对国际巨头车商,实力明显偏弱。
但一种好的现象是,中国轿车厂家在不断增加出口的同时也开始不断的探索海外投资、兼并收购其他车厂的路子。
比如,上汽和南汽购买的英国罗孚不同资产,上汽取得了罗孚几款车的品牌使用权和技术,而南汽则购买了其生产线。
以上汽为例,积极在海外投资建设本土化,继上汽北美和上汽欧洲公司后,又成立了上汽日本和上汽香港公司,形成了一个总部四个海外公司的构架。
之后,上汽的合作伙伴遍及欧美与亚太地区,合作领域域跨越整车、零部件、服务业。
上汽集团大步走向世界。
由此看出,中国的轿车厂家已经开始探索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国际化道路。
在全球投资、并购等也是企业配置资源、降低成本的要求。
2、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在中国的轿车厂家实力还不如国际巨头的情况下,中国轿车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决不是一片坦途。
很多问题需要在发展中逐步的解决,只是凭借低价战略是无法成功的进行国际化。
中国轿车企业以下方面尚需加强。
2.1、自主开发与自主品牌影响力不足,从而表现出知识产权缺位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界定“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按照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程振彪的定义:“自主开发若单纯的讲,就是以自己为主导的开发,自己可以自主的开发。
自主开发的产品,其品牌自然可以称作自主品牌。
其次尽管不是自己开发的,但依据其资本属性仍然可也有主导权,从而可以使用的品牌也被称作自主品牌。
”我国加入WTO以后,尤其是进入履行义务的“后过渡期”,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就一直在利用知识产权这把利剑“折腾”我国弱小的民族汽车品牌企业。
以奇瑞为例,美国通用曾向奇瑞在美国的经销商梦幻汽车<VVLLC)公司发出律师函,称奇瑞的英文商标<CHERY)与雪佛兰<Chevolet)的昵称Chevy接近,反对奇瑞用Chery在美国进行注册、销售、代理以及所有相关商业活动。
其实就在奇瑞销售QQ这款车的时候,通用就状告奇瑞盗用了通用旗下SPARK车的相关技术资料。
而这仅仅是凭两款车的样子相象作出的结论。
另外,关于吉利、比亚迪F3仿造丰田相关车型之类的消息也屡见报端,等等。
国内有个别自主品牌企业自身存在着诸如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力量不强、缺乏创新意识;营销服务不到位,品牌意识及建设力度不够;甚至还有简单组装、拼凑、模仿等现象。
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之路。
2.2、企业自身规模偏小、尚未达到规模经济汽车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其在厂房设备建设、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人员培训、技术开发、营销渠道建设和维修服务等方面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
英国经济学家家Maxcy G.和Silberston A.对这个问题在《The Motor Industry》中做过经典的论述。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这一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平新乔、魏军锋近期的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大部分企业的产量尚未达到“最低市场需求量”,国内汽车企业数量至少多出一倍。
我国的12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数量几乎等于美、日、欧所有汽车厂家数之和,但是全国的年产量不及一个外国大汽车公司的产量。
这都说明了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从理论上来看,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很好地解决,一致承认汽车产业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部门,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向规模经济方向发展的步伐。
造成了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相背离的情况,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汽车工业部门条块分割的体制和地方保护主义;汽车市场整体需求不足;缺乏应对国际市场的经验与对策我们不能不说中国迈向汽车出口大国之路荆棘密布。
如奇瑞,在向美国出口的时候,不仅需要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将解决“满足美国环境和安全标准”、“建立销售渠道”、“充实售后服务网”等一系列课题。
这些无疑都将加大中国的轿车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
虽然人力的成本较低,但目前国内厂家的自主技术不足的情况下,轿车制造的成本也不会太低。
在此情况下,进入国外汽车消费非常成熟的国家,有相当的挑战性。
3、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模式思考3.1、轿车企业国际化类型根据荷兰学者Gerda Gemser 、Maryse J.Brand 、Arndt sorge等研究的结果,中小规模的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时大致有两种途径:合作战略和独立战略,而合作战略是首选的方式。
在我们样本中公司的国际化框架通常有这样的特点:防御型而非进攻型战略,少于三种不同的形式、稳健的进入模式,在超过两三个文化和经济有差异的地区进行国际化扩展。
合作型的战略在很大的范围内降低了风险,并且适时的获得了很多有利的资源<如管理资源、市场资源以及更多的实物资源等)。
特别是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进入一个文化差异大、陌生的市场,通过与当地商家的合作,可以迅速的融入到投资工程的运营和管理当中去。
对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状况进行考察,也发现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合作型战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进入的成本、熟悉与开拓市场的速度、降低风险等等。
但同时必须以部分的盈利和管理权让度出去。
独立型战略即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单枪匹马的进行国际化,不依赖外部的力量。
此战略下,企业对国际化的业务有绝对的支配权、利润的分配权。
但是要求企业自身实力强大,有相应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企业进入的是与自己国内差异很大的市场。
以目前汽车行业的情况看来,单独使用两种战略的企业不多。
一般都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如即使使用合作型战略,合资建立海外轿车制造工厂等,但在知识产权、品牌等方面还是会保持独有,不会轻易的让度出去。
我们以上汽在国际化方面的路径作为参考:如上汽集团,主要是通过建立合资公司进行国际化。
2001年,集团实现了三个转变:整车出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和海外公司本土化。
上汽集团逐步建立63家合资企业,它们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占整个集团经济总量的95%;合作伙伴分布在欧美和亚太地区,合作领域跨越整车、零部件、服务业。
而后,上海大众整车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上汽仪征的赛宝、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面包车也批量进入美国和叙利亚等国际市场。
上海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战略视点正在扫描世界汽车零部件市场,一大批具有竞争力、高质量的零部件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北美、日本等OEM配套市场,上海汽车零部件工业紧紧依靠合资方、努力在对方体系中寻找切入点,外向度不断提高,零部件出口已形成批量规模。
但是,整车出口的形式不容乐观。
3.2、中国轿车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选择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三种一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重点集中战略。
本文试着将其与品牌战略结合,建立“品牌-竞争”模型供轿车企业在表1:“品牌-竞争”模型在国际化战略中,品牌的国际化时国内企业绕不过去的门槛。
虽然合作战略是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国际化时的选择,但是具体合作中,如关系到品牌、技术等方面时,真正有实力的公司是会选择自主开发的战略。
因为这些都是其无形的资产,有很大的价值,不可能轻易的与合作的伙伴共享。
这就是说国际化其实是一个合作与自主相互缠绕的过程。
我国的轿车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培育品牌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品牌不应该是价格低、质量次的代名词,也不应该是低成本劳动力聚集的“血汗工厂”的象征。
在汽车企业日益走出国门的今天,国际化品牌的塑造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参考文献】[1]顾平平,王晓.我国汽车生产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城市车辆,2004,<6):25-27.[2]吴勇.扩大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探讨.上海汽车,2005,<6):9-10.[3]王钦.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目标市场、进入方式与竞争战略.甘肃社会科学,2004,<5):222-225.[4]汲剑磊,江劲骏.把脉中国汽车市场.商业文化,2004,<8):18-21.[5] 徐浩询.中国企业国际化基本有四种模式.企业文化,2005,<8):14-16.[6]Gerda Gemser,Maryse J.Brand,Arndt Sorge.Explor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small businesses: a study of Dutch old and new economy firms.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4,<6):127-150.A Study on InternationalizationofChinese AutomobilesEnterpriseZHANG Xiao-mei1,2(1 Ocean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China;2 Wei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eifang 262700,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domestic automobile industry, 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of over capacity of auto production, i.e. a surplus of supply over demand on the domestic auto market. One possible re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enlarge the export share to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elaborate the necessity, the possi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and obstacles of Chinese automil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ization.Key words: Chinese automobile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mod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cho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