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读书笔记
《林徽因传》读后感_《林徽因传》读书笔记五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_《林徽因传》读书笔记五篇《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本书自发行开始广受好评,详细而具体描写了民国一代才女的传奇一生。
关于《林徽因传》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林徽因传》读后感精选(一)阅读这唯美的辞藻,就如微风轻抚我们的脸颊般舒适。
——题记“喜欢你是寂静的”初读《林徽因传》只为这名便一见倾心。
于是带着些浪漫情怀走进她的世界,却走不进她那寂静的心——或许只是因为一句“世间女子,纷丽多姿,独独有她,哀艳如诗”。
我知她是才女,是美人,是民国时期一位惊才艳艳的奇女子;更知她不仅生得漂亮,更活得漂亮。
所以连描写她的一生的词句都充满她独特的诗意般的气息,如是这样,作者便以诗为她的一生开头“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当她站在去法国的邮轮上,远眺大洋彼端时,她便不会庸碌一生。
从遇见徐志摩的青春懵懂,到与梁思成爱得彻底,再到与金岳霖互相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敢爱敢恨;她欢喜时“笑点亮了四面风,”她忧郁时“忧郁自然不是你的朋友”……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喜欢她知进知退的大度;喜欢她在太太客厅里高谈阔论的意气风发;喜欢她对朋友的互助互谅;喜欢她病危时说“死只一回,它是安慰。
”……她这一生过的便是如此哀艳,丰富,铿锵而热烈,但她走时便是走得如此寂静,如此安谧。
作者又以诗为她的一生结尾,便又让他诗意般的离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她是梦,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她的诗如她的人,如她的心,教我不懂,却是让我在只言片语中感受到她的情。
这诗,很美;这人,很纯粹。
读完这本书,我被林徽因的才气,美好所折服,她是如此一位脱俗的女子,让人不得不羡慕她;品完这本书,我为林徽因的精神、品质所感叹,这世间也就独这一位脱俗的女子,让人不得不敬佩她。
林徽因传读后感(精选19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精选19篇)林徽因传篇1看完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感叹于林徽因爱情与事业的传奇经历,尤其佩服于她对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
我总认为经受了大痛大难的人,才可能对人生的感悟更深刻。
当有人说我已不敢付出真爱时,是多么的难受和无奈啊。
其实你付出的就是假爱,也日久生情,难以割舍。
可林徽因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在情窦初开时,遇见了极具浪漫气质的徐志摩,相拥在康桥。
徐志摩愿为她抛妻离子,证明他们当时是已经多么的激情四溢。
然而她却果断地离开了徐志摩。
当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时他们两人又作陪、又演戏,相聚在一起。
难道林徽因一点儿也不留恋他们之间的感情吗?决不可能!当那种情感像潮水般呼啸而来时,两人却不在一起,心应该就像刀割一样,都在流血。
如果是冲动的人,早已不顾一切了,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才留下这么多缠绵而悲壮的爱情故事。
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难控制住这种相思之苦。
况且他们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和梁思成当时其实还没有真正在一起。
林徽因真是个奇女子!试问芸芸众生,能有几人能做到。
爱真是个双刃剑。
当爱来时,轰轰烈烈、甜甜蜜蜜,时间过得飞快。
如果有一方稍有怠慢,就很伤心、痛苦,天昏地暗,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甚是艰难。
当真的长时间在一起时,又会被无情的岁月打磨的卿卿我我成了传说。
有的更是反目成仇。
问青天:情为何物?“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
爱情可能是你最大的拥有,也可能是你最大的伤害,可以让你疯狂,可以置你于死地。
学一点林徽因吧,更何况我们都是平常人,承受不了爱得迷离和疯狂。
不轻易言情,不轻易去爱。
爱情像一杯浓烈而甘醇的美酒,能让你意乱情迷,神魂颠倒,但酒醉后的难受向谁诉说!我很欣赏林徽因的这种性格,但我做不到,永远。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2如果你不了解林徽因,而你想了解,不推荐你看这本书;如果你了解林徽因,不推荐你看这本书;如果你想摘录几句零碎的人生感悟,如果你想在微博上发几条人生感悟,那么推荐你看这本书。
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一):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
有人说她对感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感情每个人理解不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
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
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但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必须能够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样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取是对是错。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林徽因传读后感(二):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
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
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
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林徽因传》是由陈映之所著的一部传记作品,讲述了中国现代女性早期学者、作家及建筑师林徽因的一生。
通过对林徽因事迹的梳理和回顾,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立、坚强、有才华的现代女性形象。
读完《林徽因传》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林徽因的独立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意义。
林徽因在一个传统家庭中长大,但她却不甘于被束缚。
她反对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
她勇于挑战社会的偏见和不公平,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女性可以在男权社会中取得自己应有的成就,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典范。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现实框架所限制,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毅力。
其次,林徽因的创作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林徽因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评论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篇作品都独具风格和内涵。
她对艺术的敏感和热爱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看到林徽因用笔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视角,我也被激发出了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这让我明白,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才华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与灵感和天赋相比,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
另外,林徽因对建筑事业的热忱和坚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先驱,她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敏锐的审美眼光在建筑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她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个执着的探索者和创新者。
通过对林徽因与建筑的关系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她对建筑事业的无限热情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让我深思,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忱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能在其中取得真正的成就。
最后,我还从《林徽因传》中体会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的关怀。
林徽因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她对自然、人性和文化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她像一位旅行者一样游走在世界各地,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景和人文气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第1篇: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林徽因就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的才女。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
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
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
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
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
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
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
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
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
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
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最好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
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林徽因传》读后感三篇《林徽因传》读后感(一)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
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羡慕的,随父母迁居至一座老宅,在这个诗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文学的奇妙,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文学的诗情画意、锦词丽句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后来随父迁移*、上海、天津以及雾都伦敦的人土风俗,异国风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再次谱写的诗词歌赋除了辞藻的淡雅娴静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
![[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5ec118bd64783e08122b28.png)
[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一):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
有人说她对感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感情每个人理解不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
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
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但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必须能够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样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取是对是错。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林徽因传读后感(二):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
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
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
《林徽因传》读后感锦集(通用20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锦集(通用20篇)《林徽因传》锦集篇1对林徽因这个女人比较感兴趣,熬夜读了张清平的《林徽因传》。
读后感触不少,林徽因和三个男人的感情故事太让我感动。
三个人都是可爱的,正是他们可爱和崇高的人格给他们在各自领域学术上的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吧。
徐志摩,很多人包括我也觉得他有些事做得“不靠谱”,在感情抉择上几近疯魔。
但这个人的可爱是毋庸置疑的,首先他是个纯粹的人,活生生的人,善良率性,对他了解和不了解的人都给予尊重、理解和同情,是一个“没有敌人的人”,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其次,他是个纯粹的诗人、艺术家、理想主义者。
对人、对自然、对艺术追求的动力源泉是一种热烈的爱。
梁思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个子不高,人却精神。
不善言辞,却具备高品质的幽默素质。
自身禀赋出众,父亲的教育和时代的熏陶给他的成才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也丝毫不误才情,一生命运多桀,但坚持严谨治学,成果斐然。
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实在是大,博爱、严谨、诚恳、儒雅、睿智、宽厚,敢于开拓,用于担当,真正的好男人。
金岳霖,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
太让我感动了。
看到梁思成深爱着林徽因就自己主动退出了,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却和梁思成、林徽因做了一辈子的朋友。
事实上梁思成得知林徽因受到感情困扰时,也表示尊重林徽因的选择。
北京沦陷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南下云南,金岳霖也跟了去和老朋友继续做起了邻居,原因是已经不习惯了没有梁家的生活。
多性情、多可爱的一个人!而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温暖地接纳了这个朋友。
爱情没有减退,友情却步步升华。
几个灵魂的顺畅交流让他们彼此相得益彰,友情滋润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熟。
这三个人的友情和爱情故事让我好几次捧着书就发起呆来,仿佛走到了他们的故事里,被感动着,被温暖着。
他们的故事应该是对爱情和友情的最好诠释吧,他们是真正懂得爱的人,他们的爱深沉、厚重。
三个人的胸怀和境界真的值得我这个现代人认真地思索和学习。
学到了的话,人是可以活得更宽广、更豁达的。
林徽因传读书笔记范文(3篇)

林徽因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林徽因传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为大家的林徽因传读书笔记范文,欢送阅读与收藏。
初春,乍暖还寒。
窗外已经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下午闲来无事便随手拿了本同事的《林徽因传》来看。
本是想打发无聊的时间,但是刚看了几页我就被书中貌假设天仙的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描述了一代才女的浪漫而坎坷的心灵历程。
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
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纠缠深深的吸引着我。
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心。
读书过半,作为女性来看林徽因,可能最羡慕的是林徽因遇上了那么好的丈夫,当林徽因坦诚爱上金岳霖,当林徽因同徐志摩走的非常的近,梁思成给与了极大的理解和信任,不离不弃。
这在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到的,那是怎样一种豁达的情怀呢?林徽因出了美貌与爱情,她最值得称道的是她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就以及这种成就背后的孜孜不倦的创造精神。
这其实与她小时候与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是分不开的。
从林徽因的身上更能看到女人也可以活的精彩,都说女人是一所大学。
林徽因的一生让我羡慕又惊叹,不仅有温婉的浪漫爱情还有杰出女性的成就,放下书,细细的回味,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回首看看自己是不是幸福呢……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是中华人民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一生。
她,就是林徽因。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
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那么是以身世个性传奇。
她身世气氛,更多的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气,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化,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徽因传读书笔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读书笔记
14环境1班王明荣
读了《林徽因传》,林徽因是温和的,她不曾有过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曾有过太多的支离破碎。
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没有三毛的放逐,没有陆小曼的决绝。
她活的乐观而执着,坚定而又清脆。
她不需要浓烈相守,只需要淡淡的陪伴。
无论经受过多少起落浮沉,尝过多少人情世故,她永远都是一杯淡雅清茶,她那样柔婉坚忍,诗意又坚忍。
提起林徽因,总在人间四月天,有一种轻灵的美丽。
有人说,林徽因杯封存在了人间四月天。
纯净的她比任何人都懂得调配烟火,所以她不会轻易的被往事所伤。
我时常在想,假如林徽因一直守在江南,守着老旧的宅院,做着一个凡妇,与一个凡人共有黄昏,度过炊烟四季,慢慢老去,深深庭院,还有爬满青苔的老墙,几只杏桃,一种简约的美丽。
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她用柔情给爱人的衣裳缝制纽扣,偶尔也教清风识字,日子如流水而过,而那个男子的温和目光,则一直追随,不离不弃。
林徽因的出现,无疑给这座高贵沧桑的城市增添了诗意与柔情。
尽管那个时候她还不到风华绝代的年龄,但她的钟灵毓秀,用她的明净的眼眸,秀丽的面容,优雅的姿态,斐然的才情,迷醉了许多的校友。
那时候的林徽因绝对是许多人心中的美丽女神。
有些人的美丽是与生俱来
的,有些人则需要经历蜕变的过程,林徽因属于前者,仿佛任何时候她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么的清新如一。
我相信在林徽因的童年中,也有许多的令她难忘的旧事。
小小的她,有一颗比同龄人更加多愁善感的心,而她所邂逅的,亦是不同于常人的人和事。
那些美好的岁月,都被封存在书卷中,或许只有有缘人才能翻读。
又或许,许多人宁愿将那些美好封存,有如搁置在木抽屉的老照片,若非年华老去,都不会轻易的去碰它。
一切都只是幻想,这世间本就没有假如,大家闺秀的林徽因,才情横溢的林徽因,注定做不了一个平凡的女子。
纵然她喜欢柴米油盐的香味,可是风花雪月的柔情却一直对她纠缠不休,所以她被放逐,远离江南,接受更加绝美的绽放。
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红尘里淡然自若,可以令徐志摩写下最美丽的诗意,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的无辜的甘为她守护一生。
都说文如其人,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么清新美好。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再后来,林徽因去了英国,她以绝代的容颜和才情令许多的中国留学生倾慕,追求。
她独恋上徐志摩,只是他们的爱情就像是一场烟花,璀璨之后只留下一地的残雪。
之后,林徽因再没有旁骛之心,只钟情于她的归属梁思成。
那时候,在美国留学的钟毓秀说:“思成能够赢得她的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
”可见当时的林徽因可谓风华绝代,她的纯净美好,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将最美的风华酿成一坛芬芳的绝酿,让人闻香即醉。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最美的女子应当有一种遗世的优雅和淡然,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何种心情,她都能让你平静,让你安心。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在羡慕那些在雨中携手漫步的情侣,羡慕那些长椅上柔情依偎的恋人,羡慕那些提篮买菜归来的平凡夫妇,在多风多雨的红尘路上,客来客往,缘定三生的又有哪些人?月的盈亏,只是送尽了人的生死离别。
那些日子里,伦敦的雾好似在为林徽因和徐志摩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氛,每一天都那样若有若无的飘着,无休无止。
林徽因和徐志摩坐在温暖的壁炉前,从文字到音乐,从现实到梦境,从昨天到明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题。
有时候,说道心动就彼此沉默。
林徽因爱上徐志摩温文尔雅的气质,徐志摩爱上林徽因那一双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只要一对视,彼此的心潮都会微微荡漾。
后来,他们知道是因为相爱了,爱了才会如此。
只有爱了才会闻风柔软,吞雨生情。
或许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能深深地明白,真爱了,许多的思想,许多做法,许多心境,都会不由自主,难以把握。
康桥,英国着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人生转折地。
他们曾依偎在桥头,筑过的彩虹般的梦。
康桥,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康桥,时间无数红男绿女的康桥。
康桥,给过他们美好的相遇,留
下他们美好转身的身影,也记住他们多情的回眸。
流年似水,太过匆匆,一些故事还没来得及真正开始就已经结束。
也许会有人说,两个像诗一样的人物,用时样的语言来交流,又怎么可能不华丽。
但我一直相信,林徽因是清新的,她始终如莲,总是爱到深处,亦是无法绽放桃的妖娆。
而徐志摩视林徽因为心中最纯净的女神。
他用最柔软的心将其呵护。
如果没有这段相恋,就不会有《再别康桥》。
而徐志摩和林徽因,或许同样是因为是文坛的拔萃人物,却未必会有这样一段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爱到难分难舍的时候,谁也不会相信,有一天他们会站在桥头,互相道一句珍重。
早已经是痛彻心扉,却依旧掩饰心中的悲伤,假装真的很淡然。
正如那首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悄悄的我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
作为建筑家的林徽因,用瘦弱的肩膀于丈夫梁思成一起扛起了科研的大旗。
他们在简陋的工作室里,在昏黄的菜油灯光下,在半饥饿的状态中,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
使处于二战时期的科学界不得不对中国的前沿科学刮目相看。
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主持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总是用笑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掩饰病痛和体力不支。
作为一名纯正的知识分子,她用无谓的勇气扞卫科学的永恒真实。
虽然已经受到政治压迫,这个已经躺在病榻上的女子却发出“为什么经历了百年战乱可沧桑,在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国和平建设期间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玻璃窗内精心保存
几片残砖碎瓦...”面对开除党籍的威胁,他们沉痛感叹,五十年后你们一定会后悔的。
人生之树的摇曳多姿。
林徽因人生之树,因为有了朋友的眷顾,因为有了学术的存在而繁盛。
读《林徽因》,我感受到了一个奇女子对生命和事业涓涓如注的爱,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苦短。
战火中的奔波辗转累了她的身心。
硝烟甚至夺取了她弟弟的生命。
再芳华的容颜也逐渐憔悴,精神是可以永恒的,甚至可以从最单薄最垂危的躯体中迸发出来,却始终难逃撒手人寰的灰飞烟灭的那一刻。
她是幸运的,她的生命轨迹布满了知己。
有几十年相濡以沫的丈夫,有才俊深情的诗人徐志摩,有高贵的克制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泰斗金岳霖,有充满湘西质朴情怀的命途多舛的文人沈从文,有来自大洋彼岸狂恋中国文化的费正清费伟梅夫妇。
她的一生是一樽微苦的酒。
高洁如菊,恬淡如兰,清素如莲,伟岸如梅。
她是暖,是爱,是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