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汇编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一、活动目标本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主题本次活动将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数学应用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1. 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老师进行数学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
2. 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概率论等。
4. 数学小游戏:设置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本次活动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14:00-17:00,地点为学校报告厅。
四、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预计参与人数为200人左右。
在报名阶段,我们将设定一定的筛选条件,确保参与学生的质量和积极性。
五、活动流程与安排1. 14:00-14:30: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14:30-15:00: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进行讲座。
3. 15:00-16:00: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建模竞赛。
4. 16:00-17:00: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17:00-17:30:数学小游戏,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
6. 17:30-18:00:总结与表彰,对活动进行总结并表彰优秀学生。
六、活动所需材料与设备1. 数学知识讲座需要准备讲座材料和投影设备。
2. 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准备建模工具和相关材料。
3. 数学应用实践需要准备实际案例的相关材料。
4. 数学小游戏需要准备游戏道具和相关材料。
5. 活动期间需要提供茶水和点心等。
七、活动安全保障措施1. 活动期间,保证场地安全,遵守相关规定,注意防火、防盗等安全事项。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第一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年龄问题教学目标:1、根据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不变建立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构建模型教学过程练习:1、妈妈今年38岁,芳芳今年10岁,8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2、张丽今年12岁,她比爸爸小26岁,4年前爸爸比张丽大几岁?3、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例题1、11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儿子的7倍;14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和儿子各是多少岁?分析:11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假设11年前儿子a岁,则爸爸7a 岁,他们的年龄差为:7a - a = 6a!14年后,爸爸的年龄为:7a + 25,儿子的年龄为:a + 25,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所以:7a + 25 = 2 × (a + 25)解得:a = 5所以,今年:爸爸:7a + 11 = 35 + 11 = 46(岁)儿子:a + 11 = 16(岁)例题2、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6年后缩减为2倍。
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哥哥、弟弟各是多少岁?分析: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涉及三个人6年后缩减为2倍,涉及三个人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哈哈,只有两个人!假设3年后弟弟 a 岁,哥哥2a 岁,则:今年: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5 = 15a - 306年后: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2 = 6a + 12所以:15a - 30 + 6 = 6a + 12,9a = 36解得:a = 4综上,弟弟今年1岁、哥哥5岁、爸爸30岁。
第二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趣味数学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我是口算小达人”活动方案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师生个人素养,爱好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举措。
按照上级关于第二课堂的有关知识精神,结合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和建全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小组组长:XXX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职责:认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
要求各班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小组长一般由有数学成绩优异的的学生担任,组员由班级学生全员参与。
本年级组每位成员都要制订出本学期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主题实施方案,并定期开展自查和互查、积极落实。
二、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1.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让学生大胆学、自信学、轻松学,体现玩中学和学中玩。
在发展全体师生个性和特长的基础上,促进各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为办出有特色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贡献。
在多元化科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而广泛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科学、用科学,促进科普示范校园的建设。
2.活动须遵循的原则定期组织一次口算比赛。
比赛内容就是本学期学习的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加减法口算能力。
根据每月质量检测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同时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法。
加强自习课上的口算练习。
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讲评,规范写作格式,加强数字书写要求,重点是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组织活动《我是口算小达人》3.活动时间与地点第二课堂活动,在本学期的第二周开始组建,从第三周开始起正常活动,平时检查评分,期末进行验收评估。
指导教师可把第二课堂活动安排在校本课程里,在确保每两周集中开展一小时以上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活动的时间,其他时间各班根据实际自行安排。
初中数学第二课堂教案

初中数学第二课堂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 预习限制条件下的绝对值函数
2. 利用绝对值函数求定义域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并推导限制条件下的绝对值函数
2. 掌握并推导函数的定义域
三、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限制条件下的绝对值函数
2. 利用绝对值函数求定义域
四、教学准备:
1. 幻灯片设计
2. 小组活动
3. 动手实验
五、教学过程:
1. 预习: (15 min)
(1)复习绝对值函数,让学生熟悉绝对值函数的概念及定义。
(2)学生互相讨论,探讨绝对值函数中不同值取的不同结果。
(3)学生练习给定函数求定义域。
2. 讲授: (25 min)
(1)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限制条件下的绝对值函数,以此
阐述绝对值函数及其定义域的计算方法。
(2)教师以动手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理解绝对值函数和定义域的概念。
3. 小组活动: (20 min)
(1)教师分设小组,制定小组步骤,让小组活动更加充分。
(2)每个小组分工明确,按照教师给定的指导语,各小组讨论,在小组内探讨定义域的求解方法。
4. 总结: (10min)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绝对值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
一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二)

12
第十四周 周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二)
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张会敏
13
第十五周 周一
10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实际问题
张会敏
14
第十六周 周一
找规律
巩固发现、描述、表示、应用规律,培养推理能力
张会敏
15
第十七周 周四
总复习相关练习
张会敏
16
第十八周 周四
一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二)
一、面向我所教班(一6、一4)的学困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如下:
号
周次、星期
教学内容
活动效果
任教教师
执行情况
1
第三周 周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
张会敏
NO
2
第四周 周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相应的“解决问题”
会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张会敏
1-4单元综合训练
张会敏
8
第十周 周一
认识人民币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进率、兑换
张会敏
9
第十一周 周一
人民币简单计算
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实际的问题解决
张会敏
10
第十二周 周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张会敏
11
第十三周 周一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
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总复习相关练习
张会敏
二、学生名单
班
学生名单
四班
20名
六班
20名
第二课堂年级活动计划 (五年数学)(1)

五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有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推理能力,及利用学生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培训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操作、分析思考,进一步理解判断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
3、通过操作让学生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4、通过了解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数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具体安排:
杨柳小学夏西霞2016年3月25日。
七年级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七年级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内容:设计制作立体图形二.活动目的七年级学生在数学的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部分,已经了解到现实空间的各种物体都以其不同的空间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也初步体会了几何图形的抽象性特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几何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数学、自觉用数学、真诚爱数学、积极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与动手能力、创新与合作交流意识,我们七年级组将举办“设计制作立体图形”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活动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四.活动形式:1. 2018.12.6-12.9,各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搜集、设计制作立体图形.2.作品形式包括: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包装纸盒,生活实物的立体模型、抽象立体作品、常见几何体等。
3.设计说明包括:作品名称,作品介绍,学生的班级姓名。
作品介绍为说明作品中所包含的相关数学知识,有图案和创意的作品写上设计意图。
4. 12.10日(周一)各班收集作品并在班内评选,周二在班级活动基础上每班推荐3个以上作品进行年级评选,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奖和展出。
展出的优秀作品要求在老师指导下对作品进行2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
五.获奖设置设立一、二、三等奖六.评委:七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七.活动分工海报宣传:黄冬艳奖状制作:彭祥斌作品展出:陈兴利陈相昀八.活动要求:1. 七年级学生全员参与,每个同学至少一件作品,请各位同学认真对待,尽量提高作品质量。
2.各班数学老师做好辅导收集工作,并对展出作品的设计说明(由学校统一提供A4纸)进行指导和检查。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2018/12/3。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安排

课后延展
带领学生跳绳:两人跳,其他人算总数或谁所谁少
分组
6.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
项目
活动内容及目的、措施
备注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课后延展
用七巧板自由拼图案。
全体学生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德育目标
用数学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课后延展
出一份给定部分条件或数学信息,有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试题。(A4纸大小)
回家再父母帮助下完成
第三单元
《分类整理》
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的中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课后延展
让学生把学习用品或玩具分一分
小组合作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德育目标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同时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第七单元
《找规律》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课后延展
用体育器材排列让学生说或排规律、打印一些图片学生说一说规律
分组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分析、想象等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
内容:趣味数学竞赛
形式:本次活动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模仿电视上的娱乐节目,选出主持人,并以抢答趣味数学问题的形式开展。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必做题,抢答题和挑战题(各个环节有详细规则说明)。
最后,以得分高低决出胜方,并颁发奖品。
三、活动流程
1 引入
主持人:也许,在很多同学们看来,数学就是那一成不变的公式、定理。
让人觉得呆板。
如果同学们都这样认为,那么,我可以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都想错了。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的另外一个国度,让大家领略一下数学的奥妙之处。
(接着主持人公布活动主题)
2 竞赛
(一)必做题环节,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示竞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各队答完后公布答案):
答题规则:
(1)每道题分A,B,C三小题,先由三个组代表选题,再进行答题。
(2)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限制为不超过3分钟,3分钟后答不出将直接公布答案。
(3)答对一道题目将加20分,答错不扣分。
第1题
A题
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B题
五条直线相交,最多能有多少个交点呢?
C题
有个聚会,每个人头上都戴一顶帽子,帽子有黑白两种,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然后熄灯,觉得自己头上肯定是黑帽子的鼓掌,第一次熄灯,没动静,第二次也没有,第三次有了,问几顶黑帽子?
答案
A题
9段
B题
最多可有1O个交点。
C题
3顶
第2题
A题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
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
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
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B题
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去买了10瓶饮料,商店老板说:“喝完饮料后,每3个空饮料瓶可换1瓶饮料。
”请问这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饮料?
C题
有3个人,都是4月11日出生的,都属猴,某一年他们年龄的积为5525,请问,这一年他们年龄之和是多少?
答案
A题
解析:先将两个饼放进锅烙,5分钟后,将一个饼夹出来,放另一个饼进去,并把锅里的另一个饼翻转过来烙;再过了5分钟后,锅里有一个饼已烙熟,将它夹出来,再放之前夹出来的那个饼进去烙另一面,并把锅里的另一饼翻过来烙,5分钟后,锅里的两个饼都熟了。
所以一共只用15分钟就可以烙熟3个大饼。
B题
这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喝到15瓶饮料。
解析:这个小朋友先喝完了10饮料;接着拿9个空瓶去换得3瓶饮料;当喝完那3瓶饮料后,他还有4个空瓶,再拿3个空瓶去换1瓶饮料;喝完那瓶饮料后,他有2个空瓶,然后他向老板再要一瓶饮料,喝完后把3个空瓶还给老板即可。
所以他一共可以喝15瓶饮料。
C题:40.5525=5×5×13×17,所以分别是5,17,65.
第3题
A 题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里包含一个有趣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过路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再过了一生的十二分之一后,他开始长胡须;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后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有了儿子,但可惜儿子的寿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再活了四年就结束了余生。
根据这个墓志铭,请计算出丢番图的寿命。
B题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C题
有一个两人做的游戏:轮流报数,报出的数不能超过8(也不能是0),把两个人报出的数连加起来,谁报数后使和为88,谁就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才能一定获胜?
答案
A题:设丢番图的寿命为x岁,依题意,得
(1/6)x+(1/12)x+(1/7)x +5+(1/2)x+4=x
解得
x=84
B题: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损失的钱有礼物成本18元,还给街坊的100元和找给年轻人的79元,一共是197元。
C题:先报7,之后依次报的数使总数为16、25、34、43、52、61、
70、79、88)
★主持人小结两队表现及分数,休息。
(二)抢答题环节,同样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示竞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两队答完后公布答案):答题规则:
(1)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方可以进行举手抢答。
(2)抢答后开始计时,每道题必须在30秒内说出答案,否则将取消答题,并扣5分,再继续抢答.答对方将加10分。
(3)每道题答题时间限制为3分钟,3分钟内答不对将直接公布答案。
1.一加一不是二。
(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
(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八分之七。
(打一成语)
解析:“八分之七”用数学符号写出来,把数字7写在分数线上面,8写在分数线下面.
谜底是成语“七上八下”。
4.两羊打架(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是: 对顶角
5.打得鸳鸯各一方(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是:公分母
6.七六五四三二一。
(打一数学名词)
解析:平常报数目,是从小到大顺着数,就像流行歌曲里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现在他说“七六五四三二一”,是从大到小,倒过来数了.
谜底是“倒数”。
7.东坡游春(打一数学家名字)
谜底是:苏步青
8.+ - ×(打一成语)
谜底是:支离破碎
(把支分解开即为“+、-、×”)
9.十百千(打一成语)
谜底是:万无一失(别解为没有“一”和“万”)
10. 对症下药(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是:开方
11.追本溯源(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是:求根
12.讨价还价。
(打一数学名词)
解析:买东西讨价还价,要经过反复协商,才能达成双方都同意的钱数。
这种协商钱数的过程,可以戏称为“商数”。
谜底是商数。
13.你盼着我,我盼着你。
(打一数学名词)
解析:“你盼着我”,是你在等候我;“我盼着你”,是我在等候你。
两人互相等候,可谓“相等”。
谜底是:相等。
14.成绩是多少?(打二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
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主持人再次小结两队表现及分数,休息。
(三)挑战题环节,同样以PPT展示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示竞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两队答完后公布答案):答题规则:
(1) 此部分共2题,均为选做题,可以选答或者放弃,答对方将加30分,答错将扣10分,不答不扣分.
(2) 答题时间限制为5分钟,时间到答题方必须给出答案,否
则将作答错处理.
题目:
1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
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
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
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1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桥,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桥,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桥,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2 .有两个沙漏,一个可以计10分钟,一个可以计7分钟,怎么用这两个沙漏计算出18分钟?
第2题答案:
第一次:两个沙漏一起倒,7分钟OVER --〉10分钟那个得到了3分钟= 时间过了7分钟
第二次:把7分钟重新倒,3分钟OVER --〉 7分钟那个得到了4分钟=时间又过了3分钟
第三次: 4分钟继续倒,10分钟开始倒 --〉 4分钟OVER --〉10分钟这个沙漏下面同时得到4分钟=时间又过了4分钟
第四次:把10分钟这个沙漏得到的下面4分钟,反过来倒回去,4分钟OVER =时间又过了4分钟
最后:7+3+4+4=18分钟
3.
4.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
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三)总结:
主持人最后宣布成绩,老师为各小组颁奖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