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2篇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一、活动目标本次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希望通过活动,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内容与主题本次活动将围绕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建模、数学应用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1. 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老师进行数学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

2. 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统计学、概率论等。

4. 数学小游戏:设置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本次活动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周X)下午14:00-17:00,地点为学校报告厅。

四、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特别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预计参与人数为200人左右。

在报名阶段,我们将设定一定的筛选条件,确保参与学生的质量和积极性。

五、活动流程与安排1. 14:00-14:30: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

2. 14:30-15:00:数学知识讲座,邀请数学专家进行讲座。

3. 15:00-16:00: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建模竞赛。

4. 16:00-17:00:数学应用实践,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17:00-17:30:数学小游戏,组织有趣的数学小游戏。

6. 17:30-18:00:总结与表彰,对活动进行总结并表彰优秀学生。

六、活动所需材料与设备1. 数学知识讲座需要准备讲座材料和投影设备。

2. 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准备建模工具和相关材料。

3. 数学应用实践需要准备实际案例的相关材料。

4. 数学小游戏需要准备游戏道具和相关材料。

5. 活动期间需要提供茶水和点心等。

七、活动安全保障措施1. 活动期间,保证场地安全,遵守相关规定,注意防火、防盗等安全事项。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趣味竞赛数学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趣味竞赛数学

数学第二讲堂活动方案--- 兴趣比赛数学一、活动目的(1)培育剖析、想象等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增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培育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内容:兴趣数学比赛形式:本次活动以班为单位参加,把全班分红几个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以抢答兴趣数学识题的形式展开。

活动共分三个环节——必做题,抢答题和挑战题(各个环节有详尽规则说明)。

最后,以得分高低决出胜方,并颁发奖品。

三、活动流程1活动引入主持人:或许,在好多同学们看来,数学就是那千篇一律的公式、定理,古板。

假如同学们都这样以为,那么,我能够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都想错了。

今日,就让我率领大家走进数学的此外一个国家,让大家领会一下数学的奇妙之处。

(接着主持人宣告活动主题)2比赛(一)必做题环节,以 PPT展现的形式向参赛者展现比赛题目及其答题规则(同时主持人复述题目和规则并在几个小组答完后宣告答案):答题规则 :(1)每道题分 A,B 两小题,先由几个小组选出两个代表答题,两个人能够相互议论可是禁止高声说话。

(2)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限制为不超出 3 分钟, 3 分钟后答不出将直接宣告答案。

(3)答对一道题目将加 20 分,答错不扣分。

第 1 题A题将 1—9 九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填入三角形边上的圆圈里,使每条边上的四个数字的和等于 17。

B题下边加法竖式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一样的汉字代表不一样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

当他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将答案写在右侧的横线上。

北京奥运京奥运奥运+运2008答:答案A三角形三个点圈里的数位x , y , z,那么每四个数,共十二个数之和3×7=51,此x, y, z都加两次,所以x+y+z+(1+2+⋯9)=51 ,即x+y+z=6,由此可知x ,y , z 分取1,2,3。

将 1,2,3 填入后,其余六个数就简单填了。

中学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中学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中学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增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强化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培养水平,发展个性,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在学生当中有必要展开数学第二课堂活动。

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作目标
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为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抓好双基,培养水平。

三、活动特征
1、活动的自主性
2、学生的创造性
3、内容的广泛性
四、活动形式
1、指导探索课
2、分组活动课
3、课外实践创建数学模型课
4、多媒体教学
5、故事课、阅读课
五、活动内容:
9月份:初中数学如何学?
10月份:数学猜谜游戏。

11月份:利用旋转知识画花朵。

1月份:用几何画板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六、活动要求:
1、时间:星期四不开例会的下午第三节课。

2、地点:(备课组安排)。

3、每次活动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做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

5、期末进行成果交流,并填写好评估意见。

</P< p>。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1)
1、处理好课内和课外、根底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3、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不能强制要求训练和辅导。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的先后顺序。
5、贯彻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6、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切实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7、通过兴趣班的活动,切实调动学生与数学的感情,对今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有帮助。
五、活动内容:
周次
活动主题
参入班级
人数
指导老师
4
位置与方向
三年级
46
梁依彩
5
我会计算
6
爱生活、会统计
7
物体的周长
8
我是计算小能手
9
时间的奥秘
10
物的面积
11
搭配学问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教案第一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年龄问题教学目标:1、根据爸爸与儿子的年龄差不变建立数量关系。

2、根据题意,构建模型教学过程练习:1、妈妈今年38岁,芳芳今年10岁,8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2、张丽今年12岁,她比爸爸小26岁,4年前爸爸比张丽大几岁?3、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例题1、11年前,爸爸的年龄恰好是儿子的7倍;14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和儿子各是多少岁?分析:11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7倍,假设11年前儿子a岁,则爸爸7a 岁,他们的年龄差为:7a - a = 6a!14年后,爸爸的年龄为:7a + 25,儿子的年龄为:a + 25,已知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所以:7a + 25 = 2 × (a + 25)解得:a = 5所以,今年:爸爸:7a + 11 = 35 + 11 = 46(岁)儿子:a + 11 = 16(岁)例题2、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6年后缩减为2倍。

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

请问:今年爸爸、哥哥、弟弟各是多少岁?分析:爸爸今年的年龄是两个儿子年龄和的5倍,涉及三个人6年后缩减为2倍,涉及三个人已知3年后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哈哈,只有两个人!假设3年后弟弟 a 岁,哥哥2a 岁,则:今年: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5 = 15a - 306年后:弟弟(a + 3) 岁、哥哥(2a + 3) 岁,爸爸:(a + 3 + 2a + 3) × 2 = 6a + 12所以:15a - 30 + 6 = 6a + 12,9a = 36解得:a = 4综上,弟弟今年1岁、哥哥5岁、爸爸30岁。

第二次学习活动教学内容:趣味数学教学目标: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掷一掷》∣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掷一掷》∣人教新课标(2023秋)
2.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4.注重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如掷两个骰子,求两个骰子点数之和为7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并能用概率描述这种不确定性。
(2)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
(3)将实验数据转化为数学模型,分析并得出结论。
举例解释:
(1)学生需要理解掷骰子时,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但具体掷出哪个面是随机的,不确定性是随机事件的本质特征。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源自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在实验设计中,如何确保实验次数足够多,避免偶然性对结果的影响,例如,掷骰子100次,以减小误差。
(3)学生需要学会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概率模型,如求出每个点数出现的频率,进而分析出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掌握扎实。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方案-《掷一掷》∣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掷一掷》∣人教新课标(2023秋)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拓展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第二课堂年级活动计划 (五年数学)(1)

第二课堂年级活动计划 (五年数学)(1)

五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有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推理能力,及利用学生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培训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操作、分析思考,进一步理解判断3的倍数特征为什么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

3、通过操作让学生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4、通过了解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数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具体安排:
杨柳小学夏西霞2016年3月25日。

七年级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七年级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七年级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一.活动内容:设计制作立体图形二.活动目的七年级学生在数学的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部分,已经了解到现实空间的各种物体都以其不同的空间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也初步体会了几何图形的抽象性特点。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几何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数学、自觉用数学、真诚爱数学、积极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与动手能力、创新与合作交流意识,我们七年级组将举办“设计制作立体图形”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活动对象:我校七年级全体学生四.活动形式:1. 2018.12.6-12.9,各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搜集、设计制作立体图形.2.作品形式包括:设计制作不同形状的包装纸盒,生活实物的立体模型、抽象立体作品、常见几何体等。

3.设计说明包括:作品名称,作品介绍,学生的班级姓名。

作品介绍为说明作品中所包含的相关数学知识,有图案和创意的作品写上设计意图。

4. 12.10日(周一)各班收集作品并在班内评选,周二在班级活动基础上每班推荐3个以上作品进行年级评选,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评奖和展出。

展出的优秀作品要求在老师指导下对作品进行2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

五.获奖设置设立一、二、三等奖六.评委:七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七.活动分工海报宣传:黄冬艳奖状制作:彭祥斌作品展出:陈兴利陈相昀八.活动要求:1. 七年级学生全员参与,每个同学至少一件作品,请各位同学认真对待,尽量提高作品质量。

2.各班数学老师做好辅导收集工作,并对展出作品的设计说明(由学校统一提供A4纸)进行指导和检查。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2018/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浅尝数学史,体会数学的美妙【活动目标】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锻炼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会更好地自主学习
(二)通过对数学史知识的收集和分享,加深对数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发扬数学家们的榜样力量,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活动构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应当适当地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的推动作用,数学的思想体系。

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是一门历史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由来,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同时杰出数学家们的故事可对学生产生积极地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求索精神和学习数学的动力。

【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史的丰富和精彩;
(二)难点:让学生收集数学史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课前分组,要求各组推选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组织和监督工作进程,每组收集两到三个数学故事(数学史的发展、数学家趣事、数学公理的由来等),进行筛选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介绍方案,预备在课上展示和交流。

【活动方式】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展示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抛砖引玉——老师的数学史小故事
活动课的开始阶段,由老师进行引导。

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两个相对熟悉的数学史小故事,结合数学的思想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1.神童高斯的故事
1+2+3+…99+100=
师:同学们一定非常熟悉这道加法的计算技巧,这是有着“数学王子”美誉的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在年仅9岁时便独立得出的。

他将看似相当繁琐复杂的计算通过运用首尾相加凑整的办法进行了有效地简化,问题便迎刃而解。

当然,除了高斯的巧妙计算方法外,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将学到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而知道1,2,3,…99,100是一个典型等差数列,我们将有更为普遍的计算公式得出它的计算结果。


(第一个小故事既简单又熟悉,可以让学生们较快融入课堂氛围,跟上老师的节奏。

同时指出这部分知识将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得到系统的升华,让同学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一定的期待。


2.曹冲称象
师:这是我们小学便熟知的一个历史故事,其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数学思想也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小故事给同学们打开一个思路,看看数学的奥妙。

当直接入手解决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适当地转化,使它与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或体验接轨,从而更简便地进行求解。

举一个内角和度数求解的例子,在求算四边形内角和时,可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由于我们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为180º,则通过观察图形就可以得知四边形的内角和。

而求算五边形内角和时,又可将它分割成一个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来求解,以此类推,便可以求算n边形的内角和。

(可让学生推算n边形的内角和,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主题汇报——小组的数学史交流
(老师启发完,就轮到本节课的重头戏,学生们的表现了。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那么,接下来就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发挥,体会资源共享的好处和劳动成果被认可和赞赏的喜悦。


由每组选派一到两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老师和同学们参与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史知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倡导积极主动地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三)活动尾声,分享感受
邀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

谈谈自己小组组员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分工的,大家的积极性如何,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将困难克服的,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进而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团队协作的力量,体会积极参与的乐趣,体会数学史的美妙,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这种对数学史的关注度,养成爱阅读爱探索的学习习惯,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