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成语及典故人物模板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成语】必转收藏!100个成语中对应的100位历史人物(附解释)

1.背水一战:(韩信)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3.负荆请罪:(廉颇)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6.破釜沉舟:(项羽)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7.卧薪尝胆:(勾践)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纸上谈兵:(赵括)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9.指鹿为马:(赵高)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三顾茅庐:(刘备)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11.东窗事发:(秦桧)比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
12.如鱼得水:(刘备)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
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13.退避三舍:(重耳)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4.初出茅庐:(诸葛亮)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15.图穷匕见:(荆轲)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6.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7.围魏救赵:(孙膑)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18.毛遂自荐:(毛遂)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9.一鼓作气:(曹刿)意思是曹刿作战的道理。
20.千金买骨:(郭隗)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
比喻求贤若渴。
21.讳疾忌医:(蔡桓公):讳:避忌;忌:怕,畏惧。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2)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21.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22.墨守成规【释义】原意是墨子捍卫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果实,原为褒义词,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变为了贬义词。
比喻固执守旧,不思改革进取。
【语出】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人物】墨子,名翟(dí),战国初期宋国国都(今河南商丘)或鲁国(今山东滕州)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汉族,东周鲁国(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人。
鲁班进攻,墨子守城,连攻了九次,墨子都赢了。
但是鲁班并不认输,他说:“我已经知道对付你的办法了,只是我不想说出来。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只是我不愿意说罢了。
”楚王故作不解地问墨子:“先生理解鲁班的意思吗?”墨子正气凛然地说:“我当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杀掉!他以为这样做宋国就没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国。
不过,我早已经叫我的三百多个学生运载着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他们正等着你们呢!你就是把我杀了,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
”接着,墨子又严肃而高声地说:“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
120个成语对应人物

120个成语对应人物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成语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瑰宝,它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生活态度和处世哲理。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中,也有很多以成语命名的人物,这些人物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些与成语对应的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中。
1. 三顾茅庐:此成语出自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三次登门求见刘备的故事。
诸葛亮为了劝说刘备投奔蜀汉,不辞辛劳,终于得到刘备的重视。
诸葛亮是一个顾全大局、忠诚于国家的政治家。
2. 杀鸡焉用牛刀:这个成语源自唐代李元吉的故事。
李元吉是唐玄宗时期的一名官员,他因为小事,动用了大刀杀害一只鸡,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成语形容大材小用,杞人忧天。
3. 狗急跳墙: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人物小故事,相传一个农夫养狗,有一天狗急了跳过墙逃跑了。
这个成语比喻人在绝望或危急的时候,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4. 风度翩翩: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风度翩翩、潇洒自如的人物形象。
在古代,风度翩翩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有风度、有素质、有品位的人。
5. 一本正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面无表情、态度严肃认真的样子。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虚伪正经的人。
6. 口若悬河: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能够说服听众,征服人心。
这种人通常被认为是有言传身教能力的。
7. 三令五申: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人物故事,相传汉高祖三令五申地命令官员们要严格执行法律,不得违背。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再三再四地叮嘱对方要做某事,以表达自己的严肃态度。
8. 深藏不露: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人内心深处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表面上看起来平凡无奇。
这种人通常是一个擅长隐瞒内心真实情感的人。
9. 恩重如山:这个成语来自于一个人物传说,相传一个人感恩图报难忘,将恩德视为重如山岳。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知恩图报、心存感激。
10. 得意洋洋: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心满意足、得意忘形的样子。
小学语文50个成语典故背后对应的历史人物

小学语文50个成语典故背后对应的历史人物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

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1.闻鸡起舞(祖逖)【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鼓作气(曹刿)【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4.一饭千金(韩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马革裹尸(马援)【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7.纸上谈兵(赵括)【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经典的成语故事及人物:1.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故事中,楚国人比赛画蛇,一个人贪快画完后,又在蛇的身上添上了足,结果反而输了。
这个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2.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中,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采取守势,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照搬兵法,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中,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重臣,但由于蔺相如的才华和胆识,被赵王破格提拔,引起廉颇的不满。
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不与廉颇争执,而是选择了避让。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避让他,感到非常羞愧,于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这个成语比喻向别人道歉、认错。
4.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故事中,越王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后回到越国,为了不忘国耻,每天卧在薪上、夜夜尝胆。
经过长期的励精图治,终于打败了吴国,实现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这个成语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5.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
故事中,一个农夫在固定的地方栽种,偶然捉到一只兔子后便守在树下等待更多的兔子跑来自己送命,从而荒废了农田。
这个成语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不思进取。
6.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祖逖传》。
故事中,祖逖和刘琨都是晋朝的名将,两人志同道合,为了报效国家,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报国的人每天勤奋努力。
7.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事中,赵高为了篡夺权力,故意颠倒是非,指着一只鹿说是马。
这个成语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8.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事中,文与可画竹子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形象和构图。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

著名成语典故及人物1. 卧薪尝胆-勾践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在吴国遭受屈辱后,他立志报仇,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终于在数年之后击败了吴国。
2. 负荆请罪-廉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因与蔺相如产生矛盾,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主动避让。
廉颇得知后,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自此两人成为知己。
3. 闻鸡起舞-祖逖祖逖,东晋时期名将。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一次同榻而眠,半夜听到鸡叫,便和刘琨约定晨起练武。
从此二人每日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4. 画龙点睛-张僧繇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
他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龙眼睛没点上,数日后点上眼睛,这些龙便飞上了天。
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5. 叶公好龙-叶公叶公,春秋时期楚国贵族。
他喜欢龙,住处、卧室内外到处都画着龙。
当他见到真正的龙时却吓得逃跑。
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了解或真心喜欢。
6. 草木皆兵-苻坚苻坚,东晋时期前秦皇帝。
在淝水之战中,他登上城楼观察晋军动静,看到远处的草木便以为是晋军。
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惊慌、疑惧不定。
7. 孺子可教-张良张良,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他年轻时在下邳桥遇到黄石公,得到《太公兵法》。
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这个成语形容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8. 胯下之辱-韩信韩信,西汉时期开国功臣。
少年时韩信曾遭受胯下之辱,但最终他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将领。
这个成语形容有志气的人在屈辱中成长。
9. 凿壁偷光-匡衡匡衡,西汉时期大臣、经学家。
他幼年时刻苦好学,因家贫,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这个成语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成语及典故人物1、一鸣惊人:比喻平日不动声色,却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与齐威王)2、一饭千斤:比喻贫穷时受人帮助,发达后给予重谢报答。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与洗衣服的老婆婆)3、一目十行:形容读书速度很快。
(《梁书简文帝记》简文帝萧刚)4、一败涂地:比喻失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刘邦)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容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
(《管子权修》齐桓公时的政治家管仲)6、七擒七纵:捉了七次放了七次,指使用攻心战让对方心悦诚服。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7、九牛一毛:比喻极为轻微。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8、三顾茅庐:三次到草屋来,表示诚心地邀请。
(《三国演义》刘备和诸葛亮)9、大风之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的《大风歌》)1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三国演义》诸葛亮周瑜曹操的赤壁之战)11、义无返顾: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12、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屈身。
比喻为人清高有志气。
(《晋书陶潜传》陶渊明)13、无颜见江东父老:没有脸面再见故人。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败乌江自刎)14、韦编三绝:用熟牛皮编的竹简书断了许多次,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周易》)15、中流击楫:船到中央时敲击船桨,比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晋书祖逖传》祖逖)16、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读书。
(《三国志吕蒙传》吴国大将吕蒙)17、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的食客毛遂)18、出奇制胜:用奇兵、奇计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比喻用出人意料的办法取胜。
(《史记田单列传》齐国人田单)19、四面楚歌:四面都是楚国的歌声。
后来形容到处是敌人,孤立无援的困境。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20、令人发指:头发直竖的样子。
形容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2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帮助他和败坏他的是同一个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和萧何)22、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达到目的。
(《三国演义》关羽)23、完璧归赵:指贵重的东西完整地归还给主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24、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别人请罪。
指真心感到自己有错误,要求对方惩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25、决一雌雄:比试高低,决定胜负。
(《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和项羽)26、运筹帷幄:在帐幕中谋划军机。
指在后方制定作战方案。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夸赞张良的话)27、围魏救赵:围攻魏国解救赵国。
指不直接交锋,而截其后路,从而达到目的。
(〈史记孙子列传〉孙膑、庞涓和田忌)28、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坚守节操,忠于旧主;也比喻心在此,身在彼,用心不专。
(《三国演义》关羽)29、坐山观虎斗:形容旁观别人的争斗,从而坐收渔利。
(《史记张仪列传》秦惠文王与陈轸)30、卧薪尝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
形容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31、奋不顾身:形容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
(《史记司马迁传》司马迁对汉武帝评价李陵将军)32、图穷匕现: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者本意。
(《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33、知己知彼:形容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
(《孙子谋攻篇》孙武)34、周游列国:指为了某种而到许多国家去。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35、指鹿为马:将鹿称为马,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36、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着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37、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价值比泰山还要重,或者轻微得象鸿毛一样。
(〈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38、背水一战:背向河流,表示已经绝了退路,成败在此一举。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打败赵兵)39、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锻炼。
形容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晋书祖逖传》祖逖)40、神机妙算:比喻计谋高明。
(《三国演义》诸葛亮)41、锦囊妙计:指好的计谋。
(《三国演义》诸葛亮)42、退避三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让九十里,表示主动退让回避,以免冲突。
(〈左传〉晋文公)43、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使头发竖立把帽子都冲起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保护和氏璧维护赵国的尊严)44、破釜沉舟:釜,煮饭用的锅子。
表示下定决心,准备牺牲一切,去争取胜利。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战秦军)45、起死回生:把死人救活。
形容把没有希望的事情挽救过来。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46、胯下之辱:形容受别人的侮辱,也可以比喻忍辱负重。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47、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得,也可以指乐曲高深,不容易懂。
(〈列子汤问〉伯牙与钟子期)48、高屋建瓴:在高屋上倒水。
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和韩信)49、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墙壁。
形容家里很穷,没有财产。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与卓文君)50、黄袍加身: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
指被拥立为帝。
(〈宋史太祖本纪〉赵匡胤)51、悬梁刺股:将头发悬在梁上,又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不瞌睡。
比喻发愤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战国策秦策〉汉朝的孙敬和战国时的苏秦)52、望梅止渴:看到了酸梅就止了渴,比喻用空想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世说新语〉曹操)53、鸿门宴:比喻危机四伏,有杀身之祸的宴会。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和刘邦)54、揭竿而起:原意是没有兵器,揭竿起义。
后来指奋然起义的意思。
(〈过秦论〉陈胜和吴广起义)55、焚书坑儒:毁灭古老文化,杀害文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56、凿壁偷光:将墙壁凿个洞,借邻家的光进来。
表示刻苦读书。
(〈西京杂记〉西汉匡衡)57、痛饮黄龙:黄龙,宋朝时金人的京城。
表示收复国土,消灭敌人的雄心壮志。
(〈宋史岳飞传〉岳飞)58、感恩图报:感受别人的恩情而想报答。
(〈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5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
比喻庸人不知道有志者的雄心壮志。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60、磨杵成针:只要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完成。
(〈潜确类书〉李白)6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不辞劳苦,贡献一切。
(〈后出师表〉诸葛亮)62、囊萤映雪:将萤火虫装在袋子中来照明和借着雪光来看书。
形容读书刻苦。
(〈晋书李胤传〉晋朝的车胤和孙康)常用名言警句分类集锦爱国篇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2、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4、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5、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思想篇1、思想就是力量。
(雨果)2、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淡。
(泰戈尔)理想篇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2、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
(鲁迅)3、活着的人就应该有所追求。
(席勒)立志篇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也可作为爱国)2、天生我才必有用。
(李白)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以天下为己任。
(孙中山)5、有志不在年高。
(恽代英)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爱国类也可)惜时篇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罗懋登明朝)2、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3、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一朝最好是早晨。
(李大钊)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6、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李大钊)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无名氏《金缕衣》)8、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鲁迅)9、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鲁迅)10、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
(鲁迅)1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1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李光庭清朝)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日歌》文嘉明朝)14、别让时光虚度。
(泰戈尔印度)15、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美国)16、浪费别人的时间是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微渐篇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挫折磨炼篇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朝)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唐朝)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宋朝)4、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明朝)5、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6、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成功的花》)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对联集锦)8、逆境令人奋斗。
(陶行知)9、一个人苦味尝得愈多,他对甜的渴望就愈强烈。
(高尔基)10、灾祸使人吸取教训。
(《伊索寓言牧人和海》)11、苦难是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命运。
(高尔基)12、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1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贝多芬)奋斗篇1、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
(鲁迅)2、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泽东)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智慧篇1、人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
(薄加丘)2、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勤奋篇1、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2、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列夫托尔斯泰)3、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也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爱因斯坦)4、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修养篇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2、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3、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
(高尔基)读书篇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冰心)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谦虚篇1、满招损,谦受益。
(孔子)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