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点相关讨论

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点相关讨论

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点相关讨论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第“十二五规划”的启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而提高。

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环境的综合体现,建设什么样的小区,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要求是本文讨论的课题,现就现代住宅小区探讨规划设计需要把握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第“十二五规划”的启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而提高。

住宅小区是人们居住环境的综合体现,建设什么样的小区,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要求?那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现代化的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时代社会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符合地方民族的特色和人的心理需求,以建筑来建设生活,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更需要注重建筑的绿色、低碳、环保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

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

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从而达到小区居住环境的均好性,本文结合现代住宅小区探讨规划设计需要把握的相关要点。

一、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把握的要点1.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规划设计理念。

创新是保持活力的源泉,理念是规划设计的灵魂。

近年来在小区规划设计创新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它打破了常规的规划模式,对于指导小区的人居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理念包括:均好性理念-强调环境资源的均享,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和共享,强调户型的日照、通风和朝向的均好,强调内外部环境的融会贯通;价值定位理念-依照规划设计,确定价值区域,按价值区域确定户型比,通过技术整合将低价位区调高;新街坊理念-包括城市街坊和小区内街坊。

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摘要: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建筑在人类与自然界生态环境之间的中介地位,建筑设计要注重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对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筑生态设计必须考虑居民使用的方便、简捷;营造人类与自然环境沟通的合理条件。

本文探讨了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关键词:住宅;生态;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与生态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生态策略也成为21 世纪建筑设计中的主旋律,其必然性的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物是人为的创造产物,其存在于生态环境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干扰自然的秩序,而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其需要遵循生态环境的存在规律,因而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不仅仅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而将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住宅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生态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和谐。

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住宅建设每年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 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 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 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 充分有机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进展

添加项标题
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提高城市居住 环境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添加项标题
乡村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乡村发展中,推动乡村经济 的转型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添加项标题
绿色建筑:人居环境理论将应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 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添加项标题
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理论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 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人居环境理论 的发展历程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重点
人居环境理论 的研究方法
人居环境理论 的应用实践
人居环境理论 的未来展望
PART ONE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背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 施
理论来源:国外人居环境 理论
PART THREE
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 实验、观察等方 法收集数据,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验证或推
翻假设。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在人居环 境理论研究中的应 用:对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环境监 测等领域进行实证 研究,以了解人居 环境的质量和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
添加标题
实证研究的优点: 能够提供客观、
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理论中的应用实践需要注重创新和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和适应性。
城市环境治理:改 善城市居住环境,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环境治理: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建设美丽乡村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 复工作,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污染治理:加 大环境污染治理力 度,改善环境质量

人居环境概论

人居环境概论

浅谈城市规划2011城市规划甲班 师浩辰2011年的夏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在这里,我将要渡过5个春夏,学习着有关建筑和规划的点点滴滴。

大学之前,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建筑,但是我喜欢创作的感觉,我喜欢看着我的作品真真正正的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选择了城市规划--凝固的艺术。

①初识城市规划专业课的真正开课,是在国庆以后,除了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之外,还有人居环境概论这门专业理论课。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也逐步建立了一种对于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景观的初步认识。

在我眼中,城市规划是一种比建筑理性却又不失艺术感的设计。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每一种城市规划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然而,每一个城市设计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相通性,这不仅包括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更有一种以人为尺度,从人的活动角度考虑的问题。

例如,唐代的坊市制和宋代不划分坊市区别的开放街市制度。

唐代形成坊市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其还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

另外,唐代社会风气的重农轻商观念也是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商品交易次数越来越多,那么,也就必然要求城市拥有足够开放的场地来促使商业的发展,于是坊外围的墙变成了商店,城市也更加多元化。

虽然城市的形态不同,但是都是从人的尺度和需求去改变城市的规划设计,人们需要交易,自然市就会多。

而且,出于人们不同角度的需求考虑,城市规划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波士顿曾经出现过一轮城市改造高潮,主张把类似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旧城区改造为全部是高层住宅,高层办公楼的新型城市,以便引进更多的阳光,空气。

同时营造更大范围的公共绿地,让城市变得更加开阔,更加适宜人们居住。

但是,经过了10年,甚至是20年的发展,有许多人们都认识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大了。

许多邻里之(右图为唐代坊市制规划,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可充分反应宋代商业与居住规划)——从人的角度考虑规划间并不互相认识,在高楼大厦的分隔中,人们很难找回当初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自然也满足不了人们的交往需求。

城市住宅小区的人性化景观与建筑设计

城市住宅小区的人性化景观与建筑设计

城市住宅小区的人性化景观与建筑设计【摘要】文章根据西安市莲湖区北关村标牌市场综合改造项目设计实例,从城市住宅景观设计的角度,结合项目意向、景观设计、交通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进行阐述。

基于作者的平日工作经验与项目规划的理念结合,对居住小区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作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人性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对其所拥有的建筑及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小区规划设计者应把人的需求放在重要地位,在建筑规划与景观规划中,充分满足人的需求,给人们创造优美、温馨、宜人的居住和交往空间。

1 项目设计意向西安市莲湖区北关村标牌市场综合改造项目位于西安市莲湖区,未央路以西,振华北路以东,振华路南北两侧,共由四块基地组成,总用地面积79544.1m2。

项目由四块基地组成,其中a地块用地面积30712m2,b地块10128.6m2,c地块3741m2,d地块34962.5m2。

项目容积率要求达到5.50,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决定了该社区主要以高层住宅为主。

因此,设计理念要结合周边现有环境状况,以创造绿色、生态、健康的人居环境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使该项目成为一个贴切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营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温馨、自然的高档城市生活社区,如何在建筑风格及环境设计方面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满足高档次高品位的居住需求,必须考虑以下5个方面:一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合理安排好各类用地,注重从居住者心理出发,组织好车流、人流、建筑与景观的关系,形成舒适、优美的宜居生活空间。

二是注重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尤其注重以行人为尺度的人性化路网系统设计。

三是注重住宅单体设计与景观空间关系的处理,通过设计手法增强房间的采光与通风,为居住者提供更广阔的景观视野。

四是注重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

本方案在总体布局,立面形式、景观设计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对城市环境的尊重和关注,并通过合理的布局策略和独特形式语言,使这一区块积极地融入整体氛围中,成为城市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代住宅人居美学分析

第四代住宅人居美学分析

第四代住宅人居美学分析摘要:在本文的分析中,就基于当下人居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当代人居美学的相关概念。

接着针对当下人们在住宅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实现针对性的分析,以此强调出第四代住宅,是一种基于审美本体的角度出发,所形成的一种较为成功的人居美学实践成果,以此明确出未来住宅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第四代住宅;人居美学;人居环境;新住宅;本质美前言: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在建设用地方面,逐渐的凸显出了用地供求关系不平衡的问题。

因此,在当下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强度越来越高。

人们在进行住宅建筑的建设中,相比较原来的占地面积需求,逐渐转变成了功能性和美观性的需求。

但是当下住宅的地下停车空间越来越深,同时由于单独进行开发,就使得呈现出建筑零散的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就需要基于人居本质的角度出发,实现住宅从建设的美学追求。

1人居美学概念以及发展1.1.人居美学人居美学的概念,始终在当下的学术界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是一些相关学者已经提出了一定的概念。

例如,在我国吴良镛先生,就在其著作《广义建筑学》当中,提出基于全人类居住环境为依归的理念,以此将建筑与城市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

其次,在这样的观点当中,还将社会学、人类学等观点融合起来,以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全面的人类建筑活动概述。

在人的身体尺度、感官尺度以及空间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建筑的空间环境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在当下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起居住环境能够为人们提供的生存空间的合理性。

建筑大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人居美学这样的概念,简单的将其定义为人类居住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1.1.人居美学的发展历程人居美学这样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是希腊著名建筑规划学家,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创立了人类聚居学派,主要是为了能够建设处一个可以满足居民在住宅当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建设方式。

人居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人居环境科学名词解释

人居环境科学名词解释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涵盖了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装修等多个领域,旨在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

以下是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指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住宅、道路、公园、绿化等各项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它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利和环保的居住环境。

2.住宅与居住区规划:指对住宅和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包括住宅的类型、布局、空间分配、配套设施等。

它的目标是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

3.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指对建筑物的设计,包括建筑物的外观、结构、功能、材料等。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性、实用性和环保性。

4.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的布局、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等。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5.景观规划与设计:指对自然和人工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公园、花园、街道景观等。

景观规划需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6.室内设计与装修:指对室内的设计和装修,包括室内的空间布局、家具陈设、色彩搭配等。

室内设计需要考虑到室内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7.环境心理学与行为学:指研究人类在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人类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居住环境。

8.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指研究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绿色建筑强调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则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9.地域文化与特色建筑:指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特色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建筑。

关于建筑住宅户型设计及人居环境的论述

关于建筑住宅户型设计及人居环境的论述

关于建筑住宅户型设计及人居环境的论述作者:李凌峰袁建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也越来越兴盛,小区的园路规划设计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根据小区环境的不同,生态景观也就各异。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居住小区园路规划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并指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小区环境;园路规划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greening desig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garde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ofresidential area has get a great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mmunity environment,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also differen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oints out some matters which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ose who need it.Keywords: City residential area; Community environment; Garden road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居住小区受空间、面积等的限制,通常不适宜修建大的园林建筑,大多数小区绿化环境是平面绿地或地势起伏较小的绿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9T14:41:15.50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1期作者:张玉媛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人类对于生活住宅居住环境的要求更是不断提高,根据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设想有些不符合现代住宅建筑规划的要求从而产生分歧,这也导致了住宅建筑的发展。

作者以现如今人类居住环境为本文的切入点,分析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和为改善后续住宅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

环境因素和需求因素是住宅建筑规划必须考虑的两点因素,同时,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环境。

关键词: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人居环境理念是在满足人们的住宅需求的基础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居住舒适程度的设计理念。

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筑设计规划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还要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包括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功能等。

其应用可行的技术和建筑材料,构成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体系。

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目的在于为人提供居住生活的地方。

而所谓的人居环境,则是人居住生活的环境,所以与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一度将建筑当成是冰冷石料。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评价我国过去建筑时,就曾经提出中国无真正意义建筑的言论。

现在来看,这一说法显然过于片面,但也指出了以往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问题,即缺乏情感的投入,未能将建筑当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建筑更多的成为了地区风貌展示载体,带有一定城市文化和特色。

然而想要使建筑设计更加合理,还应保证建筑能够融入环境,形成文化和谐。

针对住宅建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为居民创造适合生活的环境,以便为居民融入城市提供动力,为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而付诸努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由此可见,住宅建筑规划设计需要将人居环境当成是灵魂,当成是发展动力,同时建筑规划设计也将对人居环境变化产生影响,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2基于人居环境的住宅建设规划设计理念
2.1注重宜居性的原则
宜居性主要体现在人们居住过程中的舒适程度,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主要是为人服务的一项设计工作。

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居住时的感受,通过改善住宅环境、空间布局等方式促使人们能够处于一个轻松、舒适的居住环境当中,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家具摆放等内容,以此来提高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便利性。

在进行建筑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植被绿化的情况,提高人们的绿色感受,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专家来进行植被设计指导。

2.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也就是需要充分体现住宅建筑的实用性。

但实用性的体现不单单只是减少资源的消耗,而需要在设计中突显出文化思想与意境,以此来体现建筑艺术的传承,科学利用建筑用地,以此来体现对于文化与自然的保护。

2.3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也是越来越多,我国迫切的需要节能减排降低能源物质消耗,因此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

在建筑领域中,为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理论,以此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物质消耗,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基准,从基础抓起,从小事做起,减少每一步骤的能耗物耗,减少建造过程中废弃建筑材料的丢弃,建筑废弃的排放,进而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3基于人居环境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合理利用各类资源
为了达到住宅环境最优化的目的,以住宅规划设计区域内结构的信息全面掌握来实现周围可利用资源的分配。

由于可利用资源为自然资源,因此在设计时要能够分辨自然景观,从而降低其带来的繁重感。

并做好其维护工作,使之在住宅集中区域科学、合理地分布,避免由于萡围标准不清晰所造成的人为破坏,而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尽量选取地势平坦、安全的区域建筑,并做好其资源的保护。

3.2室外环境规划设计
室外环境主要为居民提供合理的服务,创造人们生活、交往、休闲的室外空间。

室外环境设计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人文因素,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

其植被要适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生长,需要配备相应的安全防卫系统、便民服务设施以及物业管理系统等,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基于环保理念,完善的户外环境设计要为居民创造适当的活动场所,注重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措施,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要将当地的水源环境与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动空间。

住宅建筑的总平面布局要做到景观丰富,中心感强,视野开阔。

小区组团布局要做到相对独立,但保留邻里交往空间。

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可以结合原有的水文环境,使其分散到小区内,将住宅完全融入到原有的水文环境中。

小区道路要注意人车分流,将车流控制在居住环境外,并在道路外侧设置停车位,便于居民停车出行。

小区内部设置完整独立的步行道路系统,便于居民休闲娱乐及出行,并减少噪音对小区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景观的设计中,要将流水、绿化植被等景观赋予浓厚的文化气息,可以设置集中绿化带,设置居民休息、交流的空间,使用树木、树枝以及鲜花等形成层次丰富的居住环境。

3.3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的立面造型设计要符合内部空间要求,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具有当地特色,要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保留建筑特征的同时打破呆板的建筑立面风格,还要避免多种风格的混搭以及盲目的拼凑设计。

住宅立面设计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和艺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深入调查分析,结合住宅使用需求,创造出具有长久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建筑风格。

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要以人为本,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型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具体表现: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门窗面积、房间朝向,保证节能环保,最好争取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主要房间集中布置,上下同对相邻布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房屋高度可以适当降低;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减少在房屋转角两侧布置需要长时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房间;尽量利用节能技术和材料设
计浅色外墙,并在外墙设置攀爬植物生长的条件,利用垂直绿化达到遮阳的目的。

3.4开展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的研究
传统的物业管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住宅建筑模式了,所以对传统物业管理加以改进,创立了新型健康物业管理模式,在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上加以改进,采用现代化技术,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维护居民的利益,以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基准,促进居民与物业的良好关系。

健康物业管理模式由环境管理中心、健康保健中心、智能管理中心、求助中心、健康社区文化中心和健康交流俱乐部等组成,全方面地保障健康生活的延续。

结语
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对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规划中应用人居环境理念,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能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住宅设计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室内外规划,达到降低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紫男.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的契合分析.建材与装饰,2019(32).[2]祝琦.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与人居环境思考.建材与装饰,2019(22).[3]卢江林,颜文涛,邹锦.适应环境过程的西南山地住区绿色空间,201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