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用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用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之标点符号用法【含答案】【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

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

更多的“中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

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

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

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

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2.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

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C2.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高考标点符号题练习(含解析)

高考标点符号题练习(含解析)

高考标点符号题练习(含解析)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都有矛盾存在?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有矛盾运动?B.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琼斯9日在福克斯电视台一访谈节目中说,朝鲜官员表示希望与美国建立“一种新的、比较好的关系”。

C.当地负责人向总理报告说,通过加大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以及调水引流等措施,太湖治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D.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国产影片:《铁人》《南京!南京!》《大河》《高考1977》《邓稼先》等,已陆续在各地公映。

解析:B项,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外;C项,“加大投入,促进经济转型,加强生态清淤”之间应用顿号;D项,应删去“重点国产影片”后的冒号。

答案:A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曾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所唱的歌,正如苏轼在《赤壁赋》里所写的那样,“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深圳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到位,目前已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C.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陈垣《史讳举例•序》),学人对其起源进行探究,是很有意义的。

D.明年高考会有哪些变化?我们需要怎样积极应对?都是广大师生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解析:A项,应将句号移至引号之外;B项,“奋发”与“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不是并列关系,故应把“奋发”后面的顿号改成逗号;D项,该句前面的两个疑问是作为句子的主语存在的,并不需要做出回答,故应把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答案:C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你的电脑很可能在黑客肆虐之下,沦为一具“僵尸”,与网络上无数“僵尸”组成一个“傀儡网络”,任凭黑客控制,攻击其他电脑。

B.抢街头鲜花,抢劫匪丢弃的钞票,抢走小贩的水果等……走进新时代的国人恍如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时面临着被“哄抢”的危险!C.中国题材的《经济管理丛书》一直占据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目前的三大畅销书是詹姆斯的《中国震撼世界》、菲什曼的《中国公司》和蒂姆的《中国先生》。

新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专题训练(高考真题+模拟题 含答案与解析)

新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专题训练(高考真题+模拟题  含答案与解析)

新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专题训练近几年高考标点题1.(2020·课标全国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一—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水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2019·课标全国II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2019·浙江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2017·浙江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与答案解析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B.面对发射导弹的威胁,人们不禁怀疑:朝鲜到底是在维护国家主权,还是扰乱地区和平?C.“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表露了李克强总理要为民尽忠尽职尽责的决心。

D.“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全面发展。

”胡锦涛充满期待地说,“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B.阅兵大典就看看精神:横线、纵线、斜线、线线笔直,枪线、胸线、脚线、线线壮观。

C.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有两个支柱: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是亚洲经济体的引领。

D.王维的《竹里馆》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阳光体育活动计划”,目标就是“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B.“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谢谢,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C.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D.老师最终还是没有告诉我们应该站在哪儿?什么时候到那儿?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B.辛弃疾有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此描述钻研学问的一种境界。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古树将怎么办?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2020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经典”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阐发。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A.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C.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据说就是杜D.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鹃。

2.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

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通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3.下列各句中的叹号和文中的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备考:标点符号的使用题 专练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备考:标点符号的使用题 专练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备考:标点符号的使用题专练一、研究发现,叶绿素类物质的健康作用相当广泛——叶绿素有抗氧化作用、抗突变作用,甚至有抗癌作用。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B.这件事情是有很多种处理方式的——我们可以自己过去,可以让对方过来,还可以请他人帮忙。

C.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D.“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答案】21.B【解析】B项与文中的破折号都是列举说明。

A项表示意思的转折;C项标明副标题;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二、它们和我们一样也需要食物,而它们“吃喝拉撒”都在食物上,就导致了食物腐败;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吃喝拉撒”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B.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C.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语,离题万里”。

D.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答案】21.(3分)A(A项与原文都是表示特殊含义)三、词作者唐恬跟癌症抗争9年,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将命运的咽喉紧紧扼住的女性,把平凡英雄的气概糅进了歌词中。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正是这样的“倔强”,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孤勇者》的歌词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倔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切道出了离家游子的期许和渴盼。

B.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也没什么不好。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农校的稻田,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答案】21.(3分)B(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突出,与文中一致。

C 表示否定或讽刺。

D表示特定称谓。

)四、实际上,大树还真的有个“水泵”——枝干顶端的叶子。

2023高考语言基础运用题强化训练:标点符号题型(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言基础运用题强化训练:标点符号题型(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言基础运用题强化训练:标点符号题型(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性的毽子操动作配上《本草纲目》动感十足的音乐,演艺事业一度不温不火的刘畊宏一跃成为了现象级直播顶流明星。

我们具体分析不同的关注点赞,有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坚持不懈地跟随主播的脚步;①,其实并没有当多大一回事。

这些年来,全民健身始终处于流行之中。

然而,②,不仅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还要花费一定的费用。

再加上近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线下健身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③,“云健身”成为运动新风向。

刘畊宏的健身直播正好满足了广大网友的健身需求。

他以丰富的形体语言,有些“话痨”的直播风格,加上妻子在一旁戴着“痛苦面具”的陪练,都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效果,因而广受关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痛苦面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哈姆雷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答案】1.①有的是出于一时的兴趣②线下健身是有门槛的③健身需求由线下向线上转移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有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可知,所填入内容是与这一情况相对的另一种情况,也就是并非发自内心的喜欢,而是一时兴起。

故可以填入“有的是出于一时的兴趣”。

第二空,从后文“不仅需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还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很多线下健身无法正常开展”可知,这是说线下健身要付出一些代价,也就是说线下健身是有一定的门槛的,故可以填入“线下健身是有门槛的”。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之标点符号题型专练与指导

2024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之标点符号题型专练与指导

【题型一】破折号【典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1.“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

”这几句话描写了暴雨中的槐树,请赏析其修辞特色。

2.文中的三处重叠形式“久久”“轻轻”“痛痛快快利利索索”,说说它们和“久”“轻”“痛快利索”相比,语义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下列选项中和文末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别里科夫说:“一个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C.“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答案】1.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1)比拟。

“翻滚”“战栗”“呻吟”等词语的使用使槐树具有了雄狮的情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言运用之标点符号题专练与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经典”一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西方学者对“经典”的概念,有比较深刻的探讨和阐发。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什么是经典作品》中写道,“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所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经典作品只可能出现在文明成熟的时候,语言及文学成熟的时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产物”。

A.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C.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D.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

2.下列各句中的分号和文中的分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美好生活表达了人存在的目的性与社会性,是哲学与伦理学的重要命题。

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具有世界性,是各民族国家普通的向往、共通的命题;另一方面具有民族性、契合于一个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在此当中形成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

A.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

B.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C.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D.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3.下列各句中的叹号和文中的叹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A.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地答道:只要学起来!B.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C.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

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D.宝玉也不知是何原故,忙赶来时,贾政便问:“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传统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

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文化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

A.这边的事我早晚是要走的。

——太太,说不定今天要辞掉我。

B.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D.——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

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要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

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煞费苦心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

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

6.对点题下列与文中“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一句中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豪言,让人感到磅礴正气。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

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中国一向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记得有一个叫小花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我,总是微笑着亮着嗓子喊:“袁老师好!”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

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

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

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

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

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8.对点题文段中画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D.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9.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B.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C.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D.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日本、韩国等也在传播10.文章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存在于主要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B.我们一般认为以往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C.以往我们一般认为主要评点存在于选本之中,在很多别集之中实际上也有评点。

D.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

答案与解析1.C解析文段中“经典”的引号,表示着重指出。

C项与此用法相同。

A项表引用,B 项表否定,D项是拟声词。

2.D解析文段中的分号表并列关系,阐述了“美好生活需要”的两个方面——世界性和民族性。

D项中的分号表目的关系,其余三项均表并列关系。

3.C解析原文和C项都表示强烈的祈使句。

A项、B项的叹号和D项的第一个叹号都表感叹,D项的第二个叹号表强烈的反问。

4.D解析文段中的破折号表总结上文,D项作用与文段相同。

A项和B项表另起话题,C项表解释说明。

5.D解析画线语句存在关联词语使用的位置不当和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句子的主语是“航天事业”,“航天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

B项,后面两句话都属于它蕴含的内容,所以应该先说其“蕴含的是”。

C项,“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的,应该先说“对未知领域的好奇”。

6.C解析题干中的语句和A、B、D三项,都是引语。

只有C项“闭关主义”是着重指出。

7.C解析括号的前文说的是“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两项;“过去数十年”是为了强调太空探索时间久,故选C项。

8.B解析B项中“宗旨”“结构”是并列的名词短语,中间用顿号;“结构”后的分号改为逗号。

9.A解析结合语境可知,“文章评点”是整句的主语,故可以排除B、C、D三项。

10.D解析画线语句存在语序不当、修饰限制不当的问题。

“以往”作“我们一般认为”的时间状语,据此可排除A、B两项。

前后两个分句为转折关系,用关联词语“但”连接,排除C项。

故选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