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21 分)1.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 B.教室宽约为60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D.小明的身高为1.682.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1988 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现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3.一个声源在振动,但是人耳却听不到这一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源的振幅太小B.可能是声音的频率过高C.声源与人耳之间没有传声介质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D.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降低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用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1.2cm=1.2×0.01m=0.012m B.1.2cm=1.2cm×0.01=0.012m C.1.2cm=1.2cm×0.01m=0.012m D.1.2cm=1.2×0.01=0.012m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21 分)8.“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宇航员在月球上讲话不能被他们的同伴直接听到是因为。

9.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 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关于声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源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只能是固态物质C.刮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地面发出的声音D.凡是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2.下列关于介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可以作为介质B.只有空气可以作为介质C.真空虽然不能传声,但有介质D.声音在所有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3.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的振动都能发声B.我们听不到蝴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没有发声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D.蜜蜂的嗡嗡声是通过蜜蜂的喉咙发出的4.关于声速的传播速度正确的是()A.V固体>V气体>V液体B.V固体>V液体>V气体C.V液体>V固体>V液体D.V气体>V液体>V固体5.声音的三要素不包括()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6.声的传播过程是()A.声源﹣人耳﹣介质 B.声源﹣介质﹣人耳C.人耳﹣介质﹣声源 D.介质﹣人耳﹣声源7.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B.动听的音乐肯定不是噪声C.在安静的图书管理小声说笑就可以没有噪声了D.只要不超过90dB就不是噪声8.控制噪声的方法不包括()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安装噪声监控设备9.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A.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B.从传播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C.从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以上都不对10.常用温度计有()A.实验室用温度计B.体温计C.寒暑表D.以上均是11.在25℃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温度计示数上升B.温度计示数下降C.温度计示数不变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12.如图所示是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13.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A.铁、冰、玻璃是晶体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1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16.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一只瓶子里的干得快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17.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秋天早晨草叶上的露珠B.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屋外走进屋内眼睛一层雾C.炎热的夏天冰棍上冒着寒气D.冬天室外的冰冻衣服变干了18.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升华和凝华的是()A.霜B.冰花 C.雨雪 D.樟脑片消失E.干冰消失 F.雾凇19.下列关于液化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A.液化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B.液化可以通过降低物质温度实现C.液化可以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实现D.液化是吸热现象20.下列现象属于放热的是()A.汽化和凝华B.液化和熔化C.凝固和液化D.熔化和升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21.声音的传播需要,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2.甲在一根足够长的有水的水管一头敲一下,乙同学在另一头会听到下声响.23.我们常说的女高音、男高音是指声音的,“高歌一曲”是指声音的.24.“怕得鱼惊不应人”指的是怕说话声会吓跑鱼,声音是通过种介质传到鱼耳的,即.25.小明打电话时第一句就听出是爸爸的声音是根据声的不同.26.声除了可以传播信息例如外,还可以,例如.2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28.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容器底或壁;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29.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和,其中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是.30.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由液态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从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的过程叫做升华,反之叫做凝华.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31.在月球上宇航员必须离得特别近才能用声音交流.32.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33.dB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实质是描述的响度大小.34.﹣20℃读作零下20度C,也可以读作负20度C .35.只要达到液体的沸点液体就能一直沸腾.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36.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37.阅读下列现象同样湿的衣服,凉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的慢;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根据上述现象,完成以下课题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2)猜想:①.②.③.(3)设计和进行试验:(针对某一个猜想)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1和第2小题6分,第3和第4小题9分共30分)38.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m,则经过多久能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39.人在山崖前喊叫会听到回声.如果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用了1.5s,则反射声音的山崖离喊话人米远.(当时空气温度为15℃)40.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43.2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m.41.在汽车行驶的正前面有一座山崖,现在汽车以43.2千米/时的速度反向行驶,汽车鸣笛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有多远?(此时温度为15℃)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复兴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关于声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源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只能是固态物质C.刮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地面发出的声音D.凡是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发声的物体成为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A、声源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都可以作为声源,故B错误;C、我们听到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物体能发声,但如果还没有振动,就不能叫声源,如关闭的收音机不能叫声源,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介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可以作为介质B.只有空气可以作为介质C.真空虽然不能传声,但有介质D.声音在所有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解答】解:AB、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一切物质都可以传播声音,故A 正确,B错误;C、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的振动都能发声B.我们听不到蝴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没有发声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D.蜜蜂的嗡嗡声是通过蜜蜂的喉咙发出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一切物体振动都会发出声音.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故A正确;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所以人耳听不到,故B错误;C、声音在15℃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D、我们经常听到蜜蜂的嗡嗡声,是由于蜜蜂的翅膀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A.4.关于声速的传播速度正确的是()A.V固体>V气体>V液体B.V固体>V液体>V气体C.V液体>V固体>V液体D.V气体>V液体>V固体【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解答】解:据课本知识可知: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B正确.故选B.5.声音的三要素不包括()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考点】音调;响度;音色.【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音调受频率的影响;响度受振幅的影响;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所决定的.【解答】解:声音有三大特性,称为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故选:C6.声的传播过程是()A.声源﹣人耳﹣介质 B.声源﹣介质﹣人耳C.人耳﹣介质﹣声源 D.介质﹣人耳﹣声源【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听到声音需人耳.【解答】解: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到达人耳引起听觉,听到声音.故选B.7.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物理学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B.动听的音乐肯定不是噪声C.在安静的图书管理小声说笑就可以没有噪声了D.只要不超过90dB就不是噪声【考点】噪声及来源.【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噪声是指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3)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4)生活中可以从三种渠道防治噪声: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从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A正确;B、动听的音乐如果影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就是噪声,故B错误;C、在安静的图书管理小声说笑妨碍了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是噪声,故C错误;D、无论声音的大小只要妨碍人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音,故D错误.故选A.8.控制噪声的方法不包括()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安装噪声监控设备【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控制噪声主要有三种方法: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安装噪声监控设备不能控制噪声.故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A.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B.从传播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C.从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以上都不对【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结合实例可做出判断.【解答】解: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能防止噪声,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CD 错误,B正确.故选B.10.常用温度计有()A.实验室用温度计B.体温计C.寒暑表D.以上均是【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和寒暑表.【解答】解: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最常见的液体有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等,故D正确.故选D.11.在25℃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它的示数变化情况是()A.温度计示数上升B.温度计示数下降C.温度计示数不变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蒸发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解答】解:取出温度计后酒精蒸发,会吸收一部分热量,所以温度先下降;等酒精蒸发完后,由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比较高,温度计示数会逐渐升高,直到与周围温度一样;故选D.12.如图所示是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13.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1)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①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②自来水管“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③露珠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④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物态变化成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①④.故选A.14.根据物质的物理特征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A.铁、冰、玻璃是晶体B.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C.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导体;绝缘体.【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铁、冰、水银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玻璃、蜡、食盐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铁、铅笔芯是导体,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解答】解:A、玻璃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B、水银是晶体,不符合题意;C、橡胶是绝缘体,不符合题意;D、塑料、干木柴、陶瓷是绝缘体,符合题意;故选D.1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李红同学根据该图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A.海波是晶体B.海波的熔点约为48℃C.海波在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D.海波在第3分钟时是固态【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同时要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能从图象中分析物体的状态、熔点、及熔化过程所需的时间.【解答】解:由图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同时可知其熔点为48℃.所以A、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图知,海波在第3分钟还没有开始熔化,所以海波处于固态,因此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6.下列各现象中,最能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B.同样多的热酒精,装在碟子里的比装在一只瓶子里的干得快C.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热酒精干得快【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蒸发的面积、空气的流动等,要想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我们必须利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其它的条件相同才行.【解答】解:A、两种不同的物质,比较起来不能说明问题,不合题意;B、装在碟子里和瓶子里改变的是蒸发面积,而不是温度,不合题意;C、摊在阳光下和堆在仓库里不只改变了温度,还改变了蒸发面积,不合题意;D、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只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蒸发,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秋天早晨草叶上的露珠B.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屋外走进屋内眼睛一层雾C.炎热的夏天冰棍上冒着寒气D.冬天室外的冰冻衣服变干了【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屋外走进屋内眼睛一层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C、炎热的夏天冰棍上冒着寒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室外的冰冻衣服变干了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升华和凝华的是()A.霜B.冰花 C.雨雪 D.樟脑片消失E.干冰消失 F.雾凇【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雨是云层中的冰晶熔化形成的水滴,故C符合题意;D、樟脑片消失,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E、干冰消失,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故E不符合题意;F、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F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下列关于液化现象的表述错误的是()A.液化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B.液化可以通过降低物质温度实现C.液化可以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实现D.液化是吸热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的气体在温度足够低时都能液化.【解答】解:A、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A正确;B、任何气体在温度足够低时都能液化,降低物质的温度可以使其液化,故B正确;C、在常温下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故C正确;D、液化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故选D.20.下列现象属于放热的是()A.汽化和凝华B.液化和熔化C.凝固和液化D.熔化和升华【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物态变化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A、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热,故A错误;B、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热,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B 错误;C、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需要放热,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热,故C 正确;D、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2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故答案为:介质;20Hz~20000Hz.22.甲在一根足够长的有水的水管一头敲一下,乙同学在另一头会听到三下声响.【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解答】解:在一根足够长的有水的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端的乙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通过水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答案为:三.23.我们常说的女高音、男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高歌一曲”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正确区分响度与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是由振幅决定的,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从听觉上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便是音调高,否则便是音调低.【解答】解:女高音、男高音是指音调高,“高歌一曲”是指放声歌唱,所以“高歌一曲”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高;响度大.24.“怕得鱼惊不应人”指的是怕说话声会吓跑鱼,声音是通过 2 种介质传到鱼耳的,即空气和水.【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进行传播,所以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故答案为:2;空气和水.25.小明打电话时第一句就听出是爸爸的声音是根据声的音色不同.【考点】音色.【分析】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因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发声的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则小明打电话时第一句就听出是爸爸的声音是根据声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音色.26.声除了可以传播信息例如工件探伤外,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考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分析】声音的利用包括声可以传递信息和声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工件探伤(或B超等).声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空气加湿器;超声波碎石.。

新人教版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

新人教版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

新人教版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册第一次)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关于误差的说法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测量的方法不正确而造成的B.测量中错误和误差都是不可消除的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是不可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时间无关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C.从速度的单位可以看出,凡是每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D.匀速直线运动是沿直线且运动快慢也不变的运动3 . 在开运动会时,请你做终点记时员,你是看发令员的枪冒烟开始记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记时?()A.看到枪冒烟,因为烟雾看得清B.听到枪声,因为枪声听得清C.看到枪冒烟,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D.看到枪冒烟,因为光的传播不需时间4 . 实验和推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声现象的探究中同时运用到该两种方法的是()A.固体能否传声B.真空能否传声C.音调与频率的关系D.响度与振幅的关系5 . 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38℃,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的读数应是:()A.37.5℃和38.5℃B.38℃和38.5℃C.37.5℃和38 ℃D.38.5℃和38.5℃6 .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7 . 小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12月6曰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以下估测正确的是A.小明的质量大约为500kg B.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C.当天小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1500m D.步行后小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8 . 前几年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9 . 如图所示是关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甲同学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乙同学说:“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根据运动的相对性,你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说法A.甲、乙均可以B.甲可以,乙不可以C.甲不可以,乙可以D.甲、乙均不可以10 . 如图所示,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在鱼缸旁边拍掌,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鱼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空气→鱼缸→水→鱼D.水→鱼11 . 水是大自然的精灵,它的瞬息万变向我们展示了神秘的特性.如图的四个场景,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草叶上的露珠B.屋檐下的冰凌C.树枝上的白霜D.河面上的白雾12 . 有下列器材:a.白纸条;b.钟;c.大头针;d.刻度尺;e.重锤;f.圆柱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1.人民币壹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0.25mm B.0.25cm C.0.25dm D.0.25m2.小明所在的四人小组针对“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入多少枚回形针”的疑问展开了科学探究活动,小明提出"我觉得可以放50枚回形针",小明的提法属于探究活动中的哪一环节A.设计实验B.猜想与假设C.提出问题D.实验结论3.在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为3.8cm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读数结果必须包含估读D.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把物体对准尺子的左边缘开始测量4.在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6.小明陪着妈妈在大街上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如图是保持机位不动先后连续拍的两张照片,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树木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路灯是静止的C.以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轿车、大卡车、自行车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自行车7.下列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B.可以选择正在做加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C.有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也可以不选择参照物D.无论选择那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总是不变的8.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不绷紧的弦发声比它绷紧时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9.人们在空气中唱歌或说话,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振动得越快,它发出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频率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都相同C.用力喊出的声音音量很大,它传播得就快,小声说出的声音传播得就慢D.音调高的声音传播得快,音调低的声音传播得慢10.小明用同样参数的示波器在与声源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做了几次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声波振动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都相同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都相同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3s时乙的速度比甲快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甲、乙相遇时,他们速度相等12. 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己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 )(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9分)1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m=______mm (2)640km=______cm(3)0.24nm=______μm (4)36m/s=______km/h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停表的读数为______s。

2019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2021 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流传的〔〕A.钢、空气、水 B .钢、水、空气C.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2.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 4 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拦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表达高架道路设计的雅观D.阻截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3.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的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由于听诊器能够〔〕A.提高声音的音调B.提高振幅C.增强音色 D .减少声音的分别,提高响度4.我们学过的好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自欺欺人、③低声细语、④悦耳悦耳、⑤响彻云霄.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色的是〔〕A.①② B .②⑤ C.③④ D.③⑤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经过前一半行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那么小轿车经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50m/s B. 25m/s C. 24m/s D. 10m/s6.一排队伍长50 米,前进速度为 2.5 米 / 秒,经过一座全长100 米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最后一个人走开桥,总合需用〔〕A. 20s B. 40s C. 50s D. 60s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甲乙速度之比为4:3,经过的行程之比为5:2,那么所用时间之比为〔〕A. 10: 3B. 3:10C. 15: 8D. 8:158.以下数据中,最吻合实质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D.正常成年人得鞋子的长度为50cm9.以下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火车B.走开脚后在草地上转动的足球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10.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岳 B .远树 C.河岸 D.行船11.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甲比乙经过的行程长B.甲比乙运动的快C.经过相同的行程,甲比乙用的时间短D.相同的时间内,甲比已经过的行程长1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是它在每1min 内经过的行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必然是匀速直线运动B.必然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关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甲、乙两车必然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必然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14.短跑运发动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 秒;测得第 5 秒末的速度为,第10 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前 5 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 4.5 m/sB.在后 5 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1 m/s15.要想改变锣的音调,可采用的方法是〔〕A.改变敲锣时用力的大小 B .改变敲锣的快慢C.换用其他大小不相同的锣来敲 D .换用其他的锤来敲16.若是自行车轮胎内的气过多,轮胎在阳光照射下,轮胎温度高升或在重压时会破裂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是由于〔〕A.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轮胎这种资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C.轮胎内空气受重压而发出的声音D.轮胎内空气在温度高升时发出的声音1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B 内甲车运动的行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行程地方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地方用时间CD.甲、乙两车在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8.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马上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地址,以以下图,能够大体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A.B19.冬天乌苏里江的气温到达﹣50℃时,河面结冰,但冰面下水却在流动,冰面下冰与水接触的温度为〔A.﹣ 50℃B.低于 0℃C.高于 0℃D.等于 0℃20.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用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达能量C.利用声传达信息D.除掉孤单二、非选择题21.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录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这是的生动描述.22.以以下图,所测木块的长度是c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那么测量结果应记为.24.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落,即响度较〔大/小〕,音调较〔高/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500kg 的海豚和 50t 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甲 / 乙〕是蓝鲸发出的.25.演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由于.26.表演二胡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击鼓时,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越大,声音就越响亮.27.“自欺欺人〞是大家特别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解析响马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拦声音的,可是阻拦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28.进行百米赛跑时,假设终点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这样做会使运发动的成绩记〔填“少“或〞多“〕,若是计时员的秒表上此时记录的是11s ,那么他的实质成绩应该是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 ,结果保存一位小数〕29.甲乙两车同时由东向西行驶,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a〕〔 b〕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行驶〔选填“东〞或“西〞〕;甲、乙各运动8 米,所用时间相差秒.30.课外活动中,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太阳能驱动玩具车并记录相关数据.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以以下图.由此可知: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前20s内,乙车比甲车多运动了m.31.在以以下图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班马线的中点10m、宽B 相距2.2m 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 速度正常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幸好斑马线中间 A 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 A、 B间的距离为8m.问:(1〕假设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不高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2〕假设人刚穿过时车再过线,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最少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32.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假设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那么测得更准确些.33.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 ℃,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若是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 ℃和 38.4 ℃,那么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和℃.三、实验题34.以以下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供应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cm 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秒表、木块.〔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行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经过的行程较长,其平均速度越〔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经过相同行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选填“大〞或“小〞〕.〔4〕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 1.2s 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35.以以下图.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是:甲图℃.乙图℃;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甲图℃.乙图℃.36.以以下图,用三支相同温度计测量水温,〔1〕造成读数偏高的温度计是,造成读数偏高的原因是;〔 2〕造成读数偏低的温度计是,造成读数偏低的原因是.37.以以下图是研究声现象常常用的装置〔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2〕图甲中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3〕图甲本实验物理研究方法是;〔4〕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38680m/s 的速度走开枪口,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39.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经过10m、20m、30m、 40m处的时辰,并记录在表中.行程 s/m10203040时间 t/s4依照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 10m处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从 20m处到 40m处的平均速度为多少?40.〔列车运行时辰表关于合理安排旅行特别重要,学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的 T26 次列车的运行时辰表.经过解析此运行时辰表,请你计算:车次自青岛起公里0183283393514743890到站青岛潍坊淄博济南德州天津北京T26到站时间﹣﹣11: 5913: 1314: 4616: 2218: 3319: 54开车时间9: 5912: 0213: 1614: 5616: 2418: 35﹣﹣(1〕 T26 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距离为多少?(2〕 T26 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运行时间为多少?(3〕该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的平均速度大体是多少?41.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在某一时辰鸣笛, 4 秒后听到回声,那么鸣笛处离山崖的距离是多远?2021-2021 学年湖北省襄阳二十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参照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物质流传的〔〕A.钢、空气、水 B .钢、水、空气C.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考点】声音在不相同介质中的流传速度.【解析】解决此类问题的要点是知道声音在不相同的介质中的流传速度不相同,在固体中流传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流传.【解答】解:在一根较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能够听到 3 次声音,第一次是在经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经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经过空气传来的;应选 B.2.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 4 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B.阻拦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C.表达高架道路设计的雅观D.阻截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考点】防治噪声的路子.【解析】防治噪声的路子有三条:防范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流传,防范噪声进入人耳.【解答】解:道路两侧设有 3 米至 4 米高的透明板墙是用来反射道路上的过往车辆所发出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流传过程中减弱噪声.道路两侧设置的是透明板墙,就是经过阻断噪声的流传,以减弱噪声对道路两旁住处和办公楼的噪声污染,它其实不能够保护车辆安全行驶,也不能够阻拦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和表达高架道路设计的雅观.应选 D.3.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的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由于听诊器能够〔〕A.提高声音的音调B.提高振幅C.增强音色 D .减少声音的分别,提高响度【考点】响度.【解析】响度和物体振幅相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解答】解:医生若是不用听诊器,无法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由于声音在空气中流传时分别了,响度变小了.听诊器能够减少声音的分别,提高响度.应选 D.4.我们学过的好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自欺欺人、③低声细语、④悦耳悦耳、⑤响彻云霄.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色的是〔〕A.①② B .②⑤ C.③④ D.③⑤【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解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尔后确定相同的一组.【解答】解: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够流传声音;②自欺欺人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④悦耳悦耳指声音的音色好;⑤响彻云霄指声音的响度大.应选 D.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经过前一半行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那么小轿车经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50m/s B. 25m/s C. 24m/s D. 10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解析】设总行程为s,算出前一半行程用的时间t 1,后一半行程用的时间t 2,那么总时间为t=t 1+t 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行程为s,那么前、后一半行程均为,前一半行程用的时间:t 1==后一半行程所用的时间:t 2==物体全程时间:t=t 1+t 2,全程平均速度:v======24m/s应选6.一排队伍长50 米,前进速度为 2.5 米 / 秒,经过一座全长100 米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最后一个人走开桥,总合需用〔〕A. 20s B. 40s C. 50s D. 60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当队伍全部经过大桥时,队伍经过的距离为队伍的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前进速度,依照速度公式的导出公式求所需的时间.【解答】解: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队伍最后一个人走开桥,队伍一共行走的行程为s=s 队 +s 桥 =50m+100m=150m,∵v= ,∴当队伍全部穿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为t===60s应选 D.7.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甲乙速度之比为4:3,经过的行程之比为5:2,那么所用时间之比为〔〕A. 10: 3B. 3:10C. 15: 8D. 8:15【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速度的比和行程的比,求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变形t= 计算即可.【解答】解:由 v=得 t= ;=15: 8.应选 C.8.以下数据中,最吻合实质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9℃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D.正常成年人得鞋子的长度为50cm【考点】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此题观察对生活中常有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吻合实质的选项.【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A 不吻合实质;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一般在10m左右.故 B 不吻合实质;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 ≈左右.故C吻合实质;D、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体是此数值的一半,在25cm 左右.故D不吻合实质.应选 C.9.以下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火车B.走开脚后在草地上转动的足球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考点】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解答】解: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走开脚后在草地上转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B 错误;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应选 C.10.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岳 B .远树 C.河岸 D.行船【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由题意可知,此题研究的是树的运动状态,“远树来〞说明树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它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地址应该发生了变化.【解答】解: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地址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因此会感觉“远树来〞.应选 D.11.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甲比乙经过的行程长B.甲比乙运动的快C.经过相同的行程,甲比乙用的时间短D.相同的时间内,甲比已经过的行程长【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速度是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与行程和时间相关,可利用控制变量法解析速度与任何一个量的关系.【解答】解: A、速度与经过的行程和所用的时间相关,只有经过的行程,不确准时间的长短,故 A 错误;B、依照速度的含义可知,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故 B 正确;C、经过相同的行程,速度大的用的时间短,因此甲比乙用的时间短;故 C 正确;D、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大的经过的行程长,因此甲比乙经过的行程长;过D正确.应选 A.1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是它在每1min 内经过的行程都相等,那么这个物体所做的运动〔〕A.必然是匀速直线运动B.必然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也不是变速直线运动【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解析】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要点就在于解析物体的速度可否变化.【解答】解:题目中给出物体每1min 内经过的行程是相等的,我们能够看出相等的时间内行程相等,好多同学直接经过速度的计算公式v=认为速度也是相等的;这种判断方法是不对的,计算出的速度是1min 内的平均速度,能够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好多种情况;因此1min 内经过相等的行程,能够是匀速的,也能够是变速的;应选 C.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关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甲、乙两车必然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必然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第一要采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地址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能够判断出:由于房子的烟向左飘,因此风是向左吹;因此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 、向右运动; 2 、静止; 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由于乙车旗向右飘,因此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综上解析可知,只有 C 正确, ABD错误;应选 C.14.短跑运发动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 10 秒;测得第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5 秒末的速度为〕,第10 秒A.在前 5 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 4.5 m/sB.在后 5 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1 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解析】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总行程除以总时间.百米竞赛的位移就是100m, 10s 到达终点,时间就为 10s .【解答】解: A、由于运发动不是匀速运动,故测得第 5 秒末的速度为,不能够确定在前 5 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故 A 错误;B、在后 5 秒内运发动的行程不知,因此不能够求得在后 5 秒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故 B 错误;C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v===10m/s,故 C 正确; D 错误.应选 C.15.要想改变锣的音调,可采用的方法是〔〕A.改变敲锣时用力的大小 B .改变敲锣的快慢C.换用其他大小不相同的锣来敲 D .换用其他的锤来敲【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解析】音调指声音的上下,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据此判断.【解答】解:A、改变敲击锣面力的大小,可改变锣面的振幅,能改变响度,但不能够改变音调,故 A 错误;B、改变敲锣的快慢,声音发出的时间间隔会改变,但不会改变锣振动的频率,故 B 错误;C、不相同大小的锣面其固有的频率不相同,换用其他的锣面来敲能够改变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故C正确;D、换用敲击锣面的锤子敲锣,对锣面振动的频率不会有影响,也不能够改变音调,故D 错误.应选 C.16.若是自行车轮胎内的气过多,轮胎在阳光照射下,轮胎温度高升或在重压时会破裂并发出很大的响声,这是由于〔〕A.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B.轮胎这种资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C.轮胎内空气受重压而发出的声音D.轮胎内空气在温度高升时发出的声音【考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答】解:由于轮胎破裂时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破裂、重压和温度高升都不会发出声音,故BCD都是错误的;应选 A.17.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B 内甲车运动的行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行程地方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地方用时间CD.甲、乙两车在40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 1〕解析前10s 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行程即可得出结论;(2〕解析小车到达 600m地方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经过行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4〕依照甲、乙两车在40s 内经过的行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解答】解: A、由图知,前10s 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行程分别为300m、 200m,那么甲车运动的行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行程,故 A 正确;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地方用的时间为20s ,乙车到达600m地方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地方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地方用时间,故 B 正确;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经过的行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 C 错误;从 20s 时到 40s 所用的时间为: t=40s ﹣ 20s=20s从 20s 时到 40s 经过的行程为: s=1200m﹣ 450m=750mD、甲、乙两车在40s 内经过的行程s=1200m,那么依照v= 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 D正确.应选C.18.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马上飞回树上它出发时的地址,以以下图,能够大体描述小鸟运动情况的是〔〕A.B【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解析】位移﹣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题意可知小鸟相对树位移的变化.【解答】解:距离﹣时间图象描述物体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题意可知小鸟离地面的距离先减小,尔后静止在地面;尔后再远离地面,离地面的距离在增大,故只有 A 正确;应选: A.19.冬天乌苏里江的气温到达﹣50℃时,河面结冰,但冰面下水却在流动,冰面下冰与水接触的温度为〔〕A.﹣ 50℃B.低于 0℃C.高于 0℃D.等于 0℃【考点】温度.【解析】冰水混杂物的温度是0℃.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解答】解:冰下和水的交界处,有冰有水,其温度等于冰水混杂物的温度0℃.应选 D.20.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用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达能量C.利用声传达信息D.除掉孤单【考点】声与信息.【解析】声音既能够传达信息,又能够传达能量.【解答】解:在地震中遭灾,被埋在地震废墟下时,不要高声呼喊,要保存体力,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发出声音,经过声音传达信息,被搜救人员发现.应选 C.。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2018·阜新)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 正常人的脉搏1min跳动约为30次B . 初中物理书的长度约为40cmC . 家用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D . 电视机正常工作时后背散热孔的温度约为90℃2. (2分)(2019·岳阳) 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 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B .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C .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 . 读取液体体积3. (2分) (2018八上·深圳期中) 小明、小刚、小丽、小雯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为 1cm 的刻度尺测量各自文具盒的长度,以下记录正确的是()A . 25.32cmB . 1.24dmC . 18.14cmD . 200.1mm4. (2分)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 . 0 ~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 . 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 . 2s~5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 mD . 5s~7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 m5. (2分) (2015八上·馆陶期末) 下列单位换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A . 4.5m=4.5×100=450cmB . 4.5m=4.5m×100cm=450cmC . 4.5m= =0.0045kmD . 4.5m=4.5×100cm=450cm6. (2分)如图所示,重力分别为G甲和G乙的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力为N1 ,乙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N2 ,水平桌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N3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 G甲与N1是一对平衡力B . G乙与N2大小相等C . 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 N3大小等于N1与N2大小之和7. (2分) (2019八上·岳麓期中) 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 . 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 . 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 . 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 . 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8. (2分) (2016八上·丹东期中)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4m/s,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 4 m/sB . 4.8 m/sC . 5 m/sD . 6 m/s9. (2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为()A . 乙在甲前面80米处B . 乙在甲前面20米处C . 甲在乙前面80米处D . 甲在乙前面20米处10. (2分)下列声音不属于噪声是()A . 歌唱时乐器的伴奏声;B . 城市里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转声;C . 深夜楼上传来的钢琴声;D . 自习课的喧哗声;11. (2分) (2018八上·茂名期中)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的响度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340m/sC . 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程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D . 听音乐时为了不干扰他人,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 (2分)(2014·鞍山) 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B . 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C . 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 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防止噪声13. (2分)(2018·溧水模拟) 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 . 响度大B . 音量高C . 音色优美D . 传播速度快14. (2分) (2019八上·北海期末)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

八年级物理10月份月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10月份月考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10月份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 m/sB.12 m/sC.1.2 cm/sD.1.2 km/s2.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5.一辆长30 m 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 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 ,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 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 A.140 m B.170 m C.200 m D.230 m6.如右图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8.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9.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10.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11.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12.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都有可能1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C.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播信息,不能传播能量14.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A .V甲>V乙>V丙B.V丙>V乙>V甲C.V乙>V丙>V甲D.V丙>V乙>V甲15.下列做法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B.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D.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通过听声音来对钢轨进行“探伤”二填空题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的时间,则它在前15 s路程内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它通过72m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s.18.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00036km/h36km/h10m/s3600=⨯=B.1000m36km/h36km/h10m/s3600s=⨯=C.100036km/h3610m/s3600=⨯=D.1000m36km/h3610m/s3600s=⨯=2.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边长,则如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3.甲乙两物体运动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1:1 B.4:9 C.2:3 D.9:4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 C.D.5.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m/s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6.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

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7.下图的甲、乙、丙、丁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丁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B.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振幅C.甲、丙、丁三者音色比较单调D.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同的频率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9.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则A.BD间距离为850m B.AB间距离为255m C.BD距离为1190m D.AD间距离为680m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11.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B.乙: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小刚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中学、三汊中学、毛陈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 划破夜空的流星B.奔驰的骏马C.植物开花结果 D .地球绕太阳公转2.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 )A. 18cm=18X 0.01m=0.18m B . 18cm=18十 100cm=0.18m C. 18cm=18cm r 100=0.18m D . 18cm=18X 0.0仁0.18m 3.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B. 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C. 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D. 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4.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A. —位学生的身高为 16.3B. —枝新铅笔的长度为 0.175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 3.5D. —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 1.95. 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边的树木 B .所乘坐轮船的船舱C.流淌的河水D.迎面驶来的轮船6. 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A.偏大B .偏小C .无影响 D.都可能&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9.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報畐的表苗和听更的额辜卫圉-拆尢B. 15Hz 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C.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D.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发声頻率I]听党癖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 的声音如图可知,两物体速度大小( )10.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音B. 只要真空环境的温度合适,真空也能传播声音C. 人耳也能听到火山爆发和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D. 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1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 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尺子先后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2.12cm 、2.14cm 、2.13cm 、2.53cm .你认为更接近真实的是( )A. 2.13cm B . 2.23cm C. 2.14cm D. 2.12cm14.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B. 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C. 甲相对楼层是静止的D. 甲相对上一级扶梯上站立的人是运动的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这个探究目的是()A. 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B.C.A. V 甲〉V 乙 B . V 甲V V 乙 C. V 甲=2乙 D.无法确定16.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 ,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4.5 m/sB. 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6m/sC.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1 m/s17•学习物理课时需要做实验,如在实验时测量长度过程中,测量结果并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定只有一个同学测量是正确的B. 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C. 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 错误是不能避免的18.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 “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20.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 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对此说法不正确甲乙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填空题(每空 2分,共30 分)21.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mm 所测铅笔的长度为r]iirr|Tan|iETi[HirTiiiT]riii|TMi[(iTip rnjniTp iTr[nT2 3 4 56 7 tCO)2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对同一物体的测量,几个同学C. D. 19.C.『叩11卩叩III 卩川川卩训川卩"I 即卩 0』2345的是((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球往往被人称为“死寂区",意思是没有声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中,有的歌手的优美歌声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优美”是指歌手声音的好.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_______ (音调/响度/音色).24.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音调从高到低依次是;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有关.25. 如图所示的实验,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1)—;(2)_;(3)实验中乒乓球起了什么作用?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_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4)假如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我们将 _A. 看不到乒乓球被弹起B. 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听不到音叉发声C. 看不到乒乓球被弹起,听不到音叉发声D. 看到乒乓球被弹起,听到音叉发声.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18分)26. 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 )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______ (运动/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 (快/慢).■27.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分别为:A( 15: 35: 20) B( 15: 35: 22) C( 15: 35 : 23)(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 (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_•(填“大”或“小”)(4)小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在AB段的距离_m; BC段的时间_s;整个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 m/s •四、计算题(每题6分,共12分)28. —辆长150m的列车,匀速通过210m的大桥,需要12s的时间,求:(1)这辆列车的速度;(2 )这辆列车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条长为750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29•某人在山谷间拍了一下手,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又经过1.5s,听到左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求:(1 )人与右边山坡的距离;(2 )这个山谷的宽度大约是多少?2016-2017 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中学、三汊中学、毛陈中学联考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40分)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 划破夜空的流星B.奔驰的骏马C.植物开花结果D .地球绕太阳公转【考点】机械运动.【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即可解答.【解答】解:A、划破夜空的流星,流星相对于原来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机械运动;B奔驰骏马的运动,骏马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C植物开花结果,属于生物运动,不是机械运动;D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相对于太阳有位置的改变,是机械运动;故选C.2.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A. 18cm=18X 0.01m=0.18m B . 18cm=18十100cm=0.18mC. 18cm=18cm r 100=0.18m D . 18cm=18X 0.0仁0.18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长度的测量.【分析】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A、过程及进率符合要求•此选项正确;B 18cm^ 18- 100cm.此选项错误;C 18cm^ 18cm- 100.此选项错误;D中间过程没有单位•此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 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B. 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C. 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D. 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中传播最慢.【解答】解:A、音叉只有振动才会发出声音,因此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可以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故A正确;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这说明固体、气体能够传播声音,故B 错误;C不同的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C错误;D错误.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这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故选:A.4•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单位,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A. —位学生的身高为16.3B. —枝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C.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D. —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1.9【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m和各种物体实际长度的了解.【解答】解:A、如果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3m,那是不可能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果一枝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m,合17.5cm,符合实际长度,所以B符合题意要求.C如果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约是 3.5m,那太厚了,所以C不符合题意要求.D如果一枚壹元硬币的厚度为 1.9m,就太厚了,所以D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B.5.小华坐在轮船中逆流而上,认为自己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A.河岸边的树木B .所乘坐轮船的船舱C.流淌的河水D.迎面驶来的轮船【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假定所选的参照物是静止的,则根据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之间的变化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运动.【解答】解:A、以河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说明乘客是运动的.B以所乘轮船的船舱为参照物时,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说明乘客是静止的.C以流淌的河水为参照物时,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说明乘客是运动的.D以迎面驶来的轮船为参照物时,乘客的位置发生改变,说明乘客是运动的. 故选B.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A.偏大B .偏小C .无影响 D.都可能【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解答】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真实值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故选B.7.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分析】首先要弄清图象中的横、纵坐标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可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中图象表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B中图象表示物体在前一段时间静止不动,然后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中图象表示路程未随时间而变化,即物体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D中图象表示路程与时间成反比,即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生活中说的音量,就是指物理学中的响度.【解答】解:根据对响度的理解,可知生活中说的调节音量就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B.9. 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馴备的茨声和听觅的频率范围』Hj;I 1灰声频率[ 〕听觉额車人鋼7师适]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