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讲义)

合集下载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全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全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涵与外延一、概念的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涵是什么?“人”的涵是什么?概念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涵。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

1-3章法律逻辑学讲义法律逻辑学教材:《法律逻辑学》,雍琦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逻辑”的含义1、指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性。

2、指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3、指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

4、指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论辩技巧的科学,即关于思维的科学——逻辑科学(逻辑学)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也必须使用逻辑。

讲逻辑也必须符合逻辑。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什么是逻辑学(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三、逻辑学的功能(一)它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由自发的逻辑思维提高到自觉的逻辑思维。

(二)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的功能,而且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三)逻辑学还有助于人们准确表达思想,提高论辩能力。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特征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一)理解或陈述法律文件中语词表达的概念,在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不能凭自己的理解作任意解释。

(二)运用语词表达法律概念时,也必须体现它的法律规定性。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概念所反映的那些特有属性或根本特征,亦称为概念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

根据概念内涵确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一)认识性内涵认识性内涵,其构成性质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它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构成性质的确立,只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获得的认识成果,是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水平相关的,并且也是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人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法律逻辑学讲义lecture

法律逻辑学讲义lecture
小论文: “我看法律逻辑”
(测验第一季 )
要求:
1.可以自选角度,也可以另行自拟题目; 2.观点要明确,条理应清晰; 3.言之有理,持之有故; 4.须独立完成。
2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
命题论
命题的一 般特征
3
一、命题的一般特征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
1.符号、语句、命题与判断
1.1.符号 符号(sign,symbol) ,亦称指号或记
■ 所谓分歧,就是不一致。 ■ 任何分歧都可归约为两种:
信念分歧(the disagreement in beliefs) 态度分歧(the disagreement in attitudes)
延伸阅读:[美]查尔斯·L·斯蒂文森著:《伦理学与语言》, 姚新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8
陈述与语句,有时不作严格区分。 例如:
① 昨天两路镇发生一起车祸 ② 那束玫瑰很好看
8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
1.3.命题(proposition)
命题,就是具有真假值的语句,换言之,就是一 些或真(true)或假(false)的句子。
命题的真和假称为命题的真值(truth value,简 称为truth)。传统逻辑是二值逻辑,其经典命题 必须是具有真、假两种逻辑值的语句。
判断总是同认识主体(断定者)相联系的 (即“必问出处”),而命题则不涉及认 识主体(即“不问来路”)。
12
2020年1月6日星期一
2.命题的不同分类
2.1.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 Descartes)最先根据 命题的内容及性质不同作这种区分;
后来,英国哲学家休谟(D. Hume)对此进行 过深入的探讨。

法律逻辑学讲义(第一讲)2

法律逻辑学讲义(第一讲)2
(2)向普及与应用方向发展
15
4.4.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
普通逻辑(common logic):自古希 腊亚里士多德以降直至19世纪的西方 传统逻辑,包括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
法律逻辑(legal logic):适用法律 的逻辑,即法官将一般法律规定适用 于个案,以论证裁决结论之所以合法、 正当、合理的方法论和智力手段。
7
物(有形物和无形物)
2.思维及其类型 人、灵长类动物、智能机器
2.1.思维(thinking)的界定
(1)狭义的思维:即逻辑思维,就是指人 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2)广义的思维:即思维主体运用符号系
统、遵循相应的程序,对思维客体的反映
及其动结态的果思。维,即思考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静态的思维,即思想
辑学既是表述和论证的工具,又是认识的工具。 (2)普效性(deductive validity)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逻辑学提供的知识带 有普效性。在学科分类中,逻辑学属于基础科学。 (3)全人类性
逻辑学无民族性、本身没有阶级性,是全人类 共同拥有的。
20
三、逻辑学的作用与意义 1.一般作用:对所有思维正常者而
言的意义 ❖(1)逻辑学从理论上揭示了正确思
维的特性,有助于人们从自发的逻辑 思维提升为自觉的逻辑思维
21
(2)逻辑学不仅具有理论指导作 用,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 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 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吕氏春秋·察今》)
22
(3)逻辑学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 想的有力工具(逻辑学提供一种批 判工具)

法律逻辑学讲义lecture汇总

法律逻辑学讲义lecture汇总

B.区别
第一,任何判断都必须借助于语句来表达, 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第二,判断和语句不是一一对应的。 例如:
只要你敢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某美容院丰乳广告)
11
2018年9月18日星期二
(3)判断与命题的关系
具有真假值的语句就是命题,而断定了的 命题才是判断。 判断总是同认识主体(断定者)相联系的 (即“必问出处”),而命题则不涉及认 识主体(即“不问来路”)。
描述命题所陈述的可以是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 将要发生的事物情况。 例如: ① 那人已经死亡; ② 外面正在下雨; ③ 这幢房子即将倒塌。
14
2018年9月18日星期二
2.1.2. 评价命题
评价命题(evaluative statement),亦称 价值判断或应然命题:就是陈述人们对事 物情况的某种情感或态度的命题。它传达 的是陈述者对事物情况的评价(情感或态 度)。
例如: ① 那个人真该死(死得好); ② 下雨令人心烦; ③ 这幢房子值得留恋。
15
2018年9月18日星期二
实际思维中,还有描述与评价的混合形式。
例如:
被告作为国家高级干部,无视国家法律,多次收受贿赂,数 额特别巨大,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
此外,例如:
被告说他先后收受A公司的4次贿赂,这一供词是可信的。 辩护律师说,原告一贯诚实正直、从不说谎。
陈述
陈述(statement) :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 事物情况,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的 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式。 陈述与语句,有时不作严格区分。 例如: ① 昨天两路镇发生一起车祸 ② 那束玫瑰很好看
8
2018年9月18日星期二
1.3.命题(proposition)

法律逻辑学定稿讲义

法律逻辑学定稿讲义

法律逻辑学定稿讲义♦教材:《法律逻辑学教程》(第二版)张大松蒋新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搞清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好思想准备。

了解该课程性质、考核考试要求及前置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问题。

♦教学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法律逻辑的定义问题。

♦教学时间:3学时♦参考书目:♦《形式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逻辑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形式逻辑》人大出版社出版♦《法律逻辑学》(雍琪)法律出版社♦《司法判决与法律推理》(王洪)时事出版社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庞大体系,主要成分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大门类。

在形式逻辑中又分传统的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我们所讲的逻辑实际上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分支——法律逻辑。

♦法律逻辑学的性质: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的分支学科,也叫“法律逻辑”或“法学逻辑”。

法律逻辑并不是法学的一个部门,而是形式逻辑学下面的一个层次的逻辑分支学科,同语言逻辑学、教育逻辑学、医疗逻辑学、经济逻辑学等并列的逻辑分支学科。

一、逻辑的含义1.含义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思维的规律;3.某种理论、观点;4.说理透彻、令人信服;5.关于思维形式及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

2.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现象。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一方面研究涉及法律思维活动中的一般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法律思维活动中的的特殊的逻辑理论。

如:侦察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庭辩论逻辑等。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涉及法律思维活动的逻辑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逻辑学科。

即是一门介乎于法学和逻辑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是研究法学和法律工作中的逻辑问题的应用逻辑。

法律逻辑学讲义

法律逻辑学讲义

第三节 法律工作与逻辑学 一、法律工作与逻辑的关系 1、法律的发达总是同逻辑学的 发达相伴随; 2、逻辑方法作为一种基本的方 法在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 中一直被广泛运用着。
对法学专业学生,逻辑学具有 更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立法中法律条文力求准确、严谨需要 运用逻辑学知识,而且在司法实践中,无论 是侦查、检察、审判,还是法律文书的写作, 都要运用逻辑学知识。它是法律专业进行集 中思维清晰化训练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思维 实践性.对于准确理解、把握其它专业课程 的知识结构、体系、脉络有着较大的指导作 用。因而,作为法学专业的课程之一,本课 程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现实性。
逻辑的分支学科,它的任务在于把形式 逻辑的一般原理应用于法律工作的实际, 探索在法律领域应用形式逻辑的具体特 点的科学。 是“供法学家、特别是供法官完成 其任务之用的一些工具、方法论工具或 智力手段”。 (佩雷尔曼,比利时法学家)
2、 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
与形式逻辑的具体对象相同, 只不过必须结合法学及法律工作
狄更斯忙反问:“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陌生人惊讶之际,狄更斯直言不讳地说: “我是作家狄更斯。你不能罚我的款, 因为虚构故事是我的专业。” 问:如果你是执法者(故事中的陌生人) 能否罚到狄更斯的款?为什么?
例3:
故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
者是故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 应处死刑。

在古希腊,有一个“有角的”诡辩。 这个诡辩是这样说的:“你没有失 去的东西,还在你那里;你没有失 去角,所以,你有角。” 试问:在这个诡辩中,诡辩家 使用的诡辩手法是什么?要害在哪 里?

刑事判决书
1.犯罪事实 2.辩护人的辩护意见 3判决依据及判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只猫导致一场战争胜 负”: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全彩讲义

法律逻辑学本课程的框架: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第四章简单命题之性质命题第五章复合命题第六章推理的概述第七章论证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一、“逻辑”一词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或论证的规律性、科学性某种理论、观点逻辑科学“逻辑”指的主要是研究推理、论证以及思维方法和论辩技巧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概念的概述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三节概念的分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借助语词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或特有属性及其范围的思维形式,其表现形式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或词组。

如河流、犯罪、行为能力、北京等。

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事物的性质事物间的关系客观对象(事物)的属性:偶有属性特有属性二、概念的表达式——语词与词项什么是语词语词是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指号,表现为特定的声音、笔画或手势。

概念与语词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任何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任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儿”、“的”、“因为……所以”、“或”、“天”、“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珠穆朗玛峰”、“二流子”……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

“科学”与“kexue”“kexue”与”science”老师”与“教员”、“先生”3、同一个语词也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词项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关系的实践意义(见教材20页)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式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概念对思维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即概念的“所谓”。

“法律”的内涵是什么“人”的内涵是什么概念内涵的确立方式:1、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性质的比较而确立的,是人们关于概念所指称的那类对象认识的成果。

如:四边形鸟2、规定性内涵: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通过人为方式加以确立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法律指南》
二、法律:逻辑的应用场域
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 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 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 事物妨碍了我们获得确切的知 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 短促。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 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Protagoras悖論:半费之讼
著名智者普洛塔哥拉(Protagoras), 收了一個徒弟叫愛那梯勒 (Enathias),教他法院辯論取勝的 祕訣。事先簽了合約:入學前先繳一 半學費,另一半學費等畢業後第一次 出庭辯論獲勝才繳。徒弟畢業後,一 直未參與訴訟,因而一直沒繳另一半 的學費。智者為了得到這筆學費,就 到法院控告徒弟。
智者的如意想法是:「如果勝訴,則 根據法院的判決,徒弟必須繳交另一 半學費;如果敗訴,則根據合約內容, 徒弟也必須繳交另一半學費」。沒想 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徒弟將兩個根 據互換,也就是:「如果智者勝訴徒 弟敗訴,則根據合約徒弟不必繳交另 一半學費;如果智者敗訴,則根據法 院判決,智者無理,徒弟也不必繳交 另一半學費。」結果呢?【法院對此 無能為力嗎?】
如果不是特别喜爱城邦,你决不会比 所有的雅典人都甘愿留在雅典……如 果有人留在这里不走,看清了我们如 何执行法律、管理城邦,仍然无意离 开,那我就要说,事实上他已经跟我 取得协议,我可以向他发号施令,他 愿意执行。
如果他不服从,我说他就是在三方 面犯了法:首先是他不服从那让他出 世的法律,其次是他不服从那使他成 长的法律,第三是他在同意服从法律 之后既不服从又不对我进行说服…… 在受审的时候,本来可以提出流放来 作为刑罚,可以在城邦允许下做到你 现在打算偷偷进行的事。但是当时你 装模作样,说如果判死刑你并不在意, 说你宁愿处死不要放逐。
• 逻辑学家的任务是相同的:提出大量 的有效和谬误的推论,从而允许人们 区别出好论证和坏论证。
(二)法律为何需要逻辑?
法律的三个维度: 价值 形式 事实
法律的生命從來就不是邏輯, 而是經驗。
霍姆斯,1881
——
Holmes的原意並非真的如此, 相反,他強調要更清醒更理性 地認識司法決定的根基。在《 法律之路》一文中在闡明“邏輯 形式謬誤”時,他說:“法律人 的訓練主要是邏輯訓練,司法 裁決的語言主要是邏輯語言”
③与“权力”的权利相对应的义 务是“责分”(liability)。如证 人作为公民有“责分”回答警 察的提问。如果否认这种“责 分”的存在,就否认了“权力” 的权利。
• ④与“豁免”的权利相对应的 义务是“无权能”(disability) ,如国家军事机构无权迫使 某类宗教人士服兵役;司法 机关无权追究议员在议会里 的发言。
Socrates方法
当克里同通过行贿贼兮兮进入雅典监狱劝说苏格拉底逃跑时,神 圣的法律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显灵,它对苏格拉底说:
“苏格拉底呀,你想想……我让你出生为 人,抚养你,教育你,给予你我能办到的 一份好处,如同每一个公民一样。而且我 还宣布,我向每一个雅典人提供自由,当 他已经成为公民,熟悉城邦和法律的治理 情况时,如果对我们不满意,可以携带自 己的财物离开,到他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去。 我有充分的根据证明,你是非常喜爱城邦 和法律的。
霍菲尔德的权利概念
迈向对权利概念的精密理解的 第一步,是注意在使用象“P 对X 享有一项权利”这类句式时的模 糊性。威斯利.N.霍菲尔德于 1913年对这种模糊性的逻辑分 析尤“要求”(right or claim)、 “自由”(liberty or privilege)、“权 力”(power)和“豁 免”(immunity)。
•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主体都 是在这样四种情形下享有权 利的:①有权提出对某种利 益或行为的要求或主张,如 退休老人有权要求领取养老 金;缔约一方有权要求对方 履行诺言。
• ②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如空暇时随意打发时间;如 果愿意,可以蓄胡须。③有 权迫使对方作出或不作出某 种行为,如警察要求证人回 答提问。④有权不受某种对 待,如某类宗教人士可以不 服兵役。

分析法学的法律逻辑方法
• 对法律的内在/形式逻辑的研究 是分析法学的中心任务,分析 法学使法律学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它使现代司法的独立在 知识上成为可能。
分析法学对法律概念的分析程 序,犹如考古学家对化石的勘 察程序。考古学家的工作首先 是剔除化石上泥尘,使化石显 出它的纯粹原身,然后,运用 精密仪器测试化石的物理和化 学结构。
法律逻辑学 Law&Logic
第一讲 法律与逻辑导论
一、逻辑:法律的分析维度
(一)何为“逻辑”?
• 逻辑(理则学,牟宗三),源自 古典希腊语 λόγος (logos),最初 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引申 意“思维”或“推理”)
• 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 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日 语则译为“论理学”。
分析法学对法律概念的分析首 先也是剔除法律概念上的语言 泥尘,通过比较,发现差异, 从而明确一个词语的确定指向 ,这就是语义分析的方法。
然后,运用逻辑还原的方法, 分析这个词语所指向的法律概 念的内在逻辑元素,最终,在 逻辑上获得一个关于某一法律 概念的最为彻底的理解。
分析法学认为,应当化约至法 律关系的元形式,才可谓彻底。 所谓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就是霍 菲尔德所说的“法律概念的最 小公分母。”所以,霍菲尔德 所谓的“寻找法律概念的最低 公分母”就是逻辑还原方法的 形象说法。
法律研究和适用法律要大量地 依靠逻辑。在法律研究领域, 逻辑被用来分析法律制度、法 律体系和每个法律部门的原理 与原则并对它们加以归类;分 析法律概念或术语的内涵和外 延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
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逻辑与 确定某项法律是否可适用于某 个问题,试图通过辩论说服他 人,或者决定某项争执等情形 相关联。
①与“要求”相对应的义务 是“职责”(duty)。如发放 养老金的机构担负回应“要 求”养老金的职责;司法机 构担负受理“要求”的职责。 如果无人担负这类职责,提 出“要求”的权利就不存在。
②与“自由”的权利相对应的 义务是“无权利(no-rights)。 如一个人享有蓄胡须的自由 权利,其他人就无权干涉他 蓄胡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