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雄革命家书有感
革命烈士书信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

革命烈士书信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革命烈士书信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革命烈士书信读后感学习红色家书,使我们思想深受教育,心灵得到洗涤。
家书再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舍生取义英勇报囯,抛头频洒热血,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读着烈士的家书,使人心潮澎湃,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我班王志强同志就是烈士的后代。
白色恐怖时期,他的父亲为了完成革命任务,把将要临产的妻子藏在地窖里,自已去执行任务,不幸叛徒告密被抓,敌人烤问未得任何消息,惨忍的将他活埋……向先烈们致敬!向志强老师致敬!学习红色家书,继承先烈遗志,以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以实际行做好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各项工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从无到有,从弱变强。
衷心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篇二】革命烈士书信读后感疫情爆发这段时间,我看到了太多令人感动的事迹,也接触了太多不断拼搏在一线的共产党员,当问及他们如此坚持的理由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说到:为了一颗初心。
直到无意间读到《红色家书》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为何他们能够如此无怨无悔的付出。
初读之时,我选择性的略过了关于每封家书前的作者介绍,故而只是感觉到先辈们心中对家人的思念和无奈。
回头再读之际,却发现每一封家书都是革命先烈写给家人的绝笔,这一刻我意识到我正在阅读的不仅仅只是家书,而是先烈们对家人的诀别信,对祖国的承诺书。
不禁油然产生了一种敬畏和悲凉的心情。
再读之际,我眼前彷佛看到了先辈们强忍着全身的剧痛,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一笔一划写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革命胜利的决心;看到了先辈们在阴暗而冷酷的牢房内看着铁窗外隐约的月光,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想象着革命胜利后的美好中国;看到了先辈们在面对死亡时那仍然傲立的身影。
“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
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的力量,从红色家书中你有什么感悟?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
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
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
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
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
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
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
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
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
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篇1 家庭困难,弟有令前之造就者,不过为全世界大多[数]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终身无恨。
江诗咏烈士的血色家书虽然只有寥寥数行,却迸发着深邃的光华,整封书信可以看出对劳苦大众的博大的爱和对父母兄妹的温情厚语,熔于一体,从中可以体味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的精神世界。
他舍小我而成大我的壮举,令人动容,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仰,令人振奋。
人需要有信仰,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幸运的生于和平年代,生逢伟大时代,更要以先辈为榜样,一茬接着一茬干,弘扬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以民为本的赤子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热爱,以担当作为交上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
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
这是刘愿庵烈士的书信中如此写道,当我读到这段的时候,心里既心情非常的沉重,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想到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愿景,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抛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他们不怕牺牲,胜利的时刻到来了,而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主动担起时代重任,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真抓实干中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在脚踏实地中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红色家书》中所讲述的每一位革命先烈无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必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2 几日前,有幸得一好书《红色家书》,瞬间我就被她质朴、大气的装帧所深深地吸引了,整个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国旗的鲜红、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国红,暗示着书中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抛洒的鲜血。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

《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通用3篇)《红色家书》个人学习心得篇1这些家书的纸张大小不同、质地各异,穿越烽火年代,又经数十载岁月洗礼,能够保留至今,殊为不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这一封封家书的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这种铁骨柔情的一面在家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家书中有一个常常表达的情感,就是参军或参加革命工作成为职业革命者以后,就不能在家里尽责尽孝了。
仗一打就是几年、几十年,有的没有再见到家人就牺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胜利后才与家人联系上。
这期间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纠结,但最终还是小家让位于大家,小爱让位于大爱。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读红色家书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读完这封家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家书充满了作者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而家书背后则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在大革命时期,一位母亲为了革命,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扔下了自己不满3岁的幼儿。
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思念幼儿的点点滴滴。
在这封家书里,我们读到了浓烈的母爱和一丝丝的无奈。
过去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钢铁战士,其实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然而所不同的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牺牲生命。
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红色家书:一篇感受超乎想象
“红色家书”,这部用四个精彩的故事讲述的书就像一颗石头投入池塘一样,引起了涟漪,它给我带来了无数感受。
第一个故事,里面描述的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做出的勇敢的行为,他愿意为了大家的利益,牺牲一把家传的火枪。
他的行为真的让我感动得不行,他代表的正义和责任让人羡慕,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应该以怎样的责任感和勇气对待生活。
第二个故事,里面描述的是一位女士,她用本身的智慧和努力,成功地读完了一本书。
这让我想到,只要我们肯努力,肯学习,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善生活质量。
第三个故事,里面描述的是一位乡间知县,用他的智慧找到了改善农民生活的方法。
这让我想到,只有智慧,才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四个故事,是一个老母亲的故事,她用无私的爱,传给了子女关于爱与关怀的重要性。
这让我想到,温暖和慈爱,是世间最重要的存在。
总的来说,通过《红色家书》,我意识到了智慧、勇气、爱心、责任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并且深深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
我希望我们可以以责任感和勇气对待生活,用
爱心去关怀我们的家人,用智慧去谋取改变,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红色家书读后心得体会【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红色家书心得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难得可贵。
怀着无比崇敬之心诵读了夏明翰在狱中写给母亲、妻子与大姐的三封家书,以及最后就义诗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身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从红色家书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接续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完成好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
学习先烈精神,做好党风与家风的传承。
《红色家书》中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
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要让党风始终如春风拂面。
身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此作为个人修身立德、增长境界的重要内容,作为严家教、正家风的重要内容,发扬革命先烈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见贤思齐,带头示范,建设好家风。
学习先烈精神,夯实思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和主心骨。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明确入党动机,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发挥好共产党员作用,坚定社会主义思想信念。
以“党员活动日”为契机,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争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做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学习先烈精神,坚持真抓实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带头深入一线,以上率下,带领全镇真抓实干。
同时,带动大家向上向善,使全镇上下掀起学习先烈精神热潮,坚持担当实干不放松。
以党建+生态文明建设、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党建+集体经济为契机,建设富裕、秀美、宜居、和谐的潢溪而奋斗。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篇1诵读着一封封先烈们的家书,感受的是革命先烈的崇高气节,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
夏明翰在监狱写给妻子的信中道,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
朱少连烈士在狱中英勇就义前写信道,不要伤心,革命一定要胜利!书信虽短,但在生死之时,传达的依然是他们坚信的革命理想。
这些革命先烈在强大阻力、千难万险之下,仍然排除万难、矢志不渝,带着他们的理想信念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不屈不挠实现伟大目标。
从邓恩铭的母亲的诀别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额坚定信念,面对敌人的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执行枪决钱给母亲写下这样一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生命即将熄灭的一刻,仍没有儿女情长的倾诉和呻吟,有的只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呐喊,只是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的信念,这不仅仅是遗书,更是革命的火把何号角,这种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革命精神,应该成为今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从刘愿庵给妻子的托付信,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的铁血柔情,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力我的一切努力,贡献给了我的阶级,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
在这封充满激情的一书中,刘愿庵追忆了他们被捕的那天的情况,回顾了他与周敦琬之间的爱情生活,倾诉了他对爱人最后的希望:把全部的精神,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不要一刻懈怠、消极。
时光飞逝,赤胆忠心人依旧,沧海横流,金戈铁马血仿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共产党员先辈们的高尚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应从这些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认真对待工作,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
在学习方面要不停顿,要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去学习和充实自己。
在生活方面不能讲排场,讲档次,而是坚持朴素的生活。
在廉洁自律方面要心有戒尺,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在异国密林的竹棚里,在边关冷月的哨位上,多少次脑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家的样子,就连离开家最后一眼看到的小凳子和放在碗柜下面的那棵大白菜的样子都一直留在心里,像一张清晰的照片,家的样子就这样地一直停留在心间。
经常被一个回忆或者乡音触发,蓦然感到最熟悉的家里的味道突然钻进了鼻腔,心里一下子甜甜暖暖地涌动起来,喉咙一下发紧了,眼泪都要忍不住了。
毕竟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第二天这些人在一起闹腾一通,再吃顿饱饭就又不知家在何方啦。
“吃饱不想家”说的也是我们那个年纪最让爸爸妈妈受不了的“忘恩负义”年轻的我们好奇着外面的精彩,出门从不嫌远,心里就只顾追逐远方而很少回望爹娘了。
家信对于以战壕为伴的前线士兵来说,就是一汪滋润心田的清泉,拿在手里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的信,心里就踏踏实实地美上了,堆积在心里的紧张、烦闷、焦虑和急迫求战的躁火一下就被家信给融化了。
家信也是一团火,亲人的期望、嘱托都会让激情燃烧起来,当个好兵,当个好儿郎,为国尽力,为家争光!信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家乡和家里面的喜事、好事,朋友、同学的趣闻,还有她的呢喃…这些都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
在前线的时候,多数的家信基本上都要在班里传阅一番,这也是在前线连队的一个普遍情况吧。
收到家信,信中盛满的亲情是战士们在前线对幸福最直接感受,是朝思暮想的期盼,收到来信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每次不管听到谁的爸爸妈妈叮咛、嘱托的话语,自己爸爸样子就浮现在了眼前,心里也随着暖了起来。
那时从国内寄往在老挝原始森林里面营地的信件,单程就要十几天呢。
每当文书取回信件登高一呼,大家忽的一下就把他紧紧的围住了,他念一个名字就把高高举起的信交给高高跳起的收信人。
是他把家信带给我们的,他也就成了我们在连队最亲切的人了。
打开信封之前,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带着亲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捧在手里的家信就像酷热沙漠里的一捧甘露,饱满的笑容急急忙忙的跑到了脸上,昭示着渴望变成了幸福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英雄革命家书有感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
”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穿越历史硝烟,经历战火洗礼,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一封封家书,就这样让我们窥见那个永不磨灭的时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抗战英灵。
岁月可以抹去各色记忆,却永远抹不去情感上的共鸣。
虽然时间流逝70多年,今天细细品读这些英烈的家书,依然能感受到流淌其间炽热的温度,赤诚的情怀。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抗日英雄舍家救国的正气书,亦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洪钟。
“我们要中国打胜仗,必须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团结起来,同心合力去打鬼子,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
”新四军烈士胡孟晋的辞别书道出了当时国人的心声。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的教科书,亦是面向未来振兴中华的强军战歌。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
和幸福。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程雄向双亲袒露了自己的革命理想。
“你应该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面对残暴的敌人,共产党员王孝慈为国捐躯、效命疆场之志涤荡人心。
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透过抗战家书,感到一股力透纸背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会有一种情怀令人泪流满面,会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捧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铭记拳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高尚的理想中,体会革命志士博大胸襟、浩然正气。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接受一次深入骨髓、直抵灵魂的心灵净化与洗礼,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宝贵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今天一切的革命先烈。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以史为鉴,补足精神之钙、补齐能力短板、清除作风之弊,成长为担当强军重任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我们共产党人
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我们刚刚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就是因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重温在烽火硝烟中写就的抗战家书,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在时间深处重温泛黄的抗战家书,我们收获更加清醒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
让我们万众一心传承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凝聚起捍卫和平的无尽力量。
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