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全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概率初步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5章概率初步数学活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概率初步数学活动一、活动导入1.活动课题:在如图所示(A,B,C三个区域)的图形中随机地撒一把豆子,豆子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大?今天我们就来做试验估计豆子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最大.(板书课题)2.活动目标:(1)通过试验估计几何概率.(2)进一步感受偶然事件中蕴含确定的规律性.3.活动重、难点:重点:两个试验活动.难点:保证试验条件相同.二、活动过程活动1 用频率估计几何概率1.活动指导:(1)活动内容:教材第150页活动1.(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4)活动参考提纲:①活动1中的几何图形适用于我们做试验吗?图中各圆最合适的半径分别为多少?豆子可以改成什么?适用.2cm,4cm,6cm.豆子可以改成花生米.②如果把三个圆的半径分别定为20cm、 40cm、60cm,请重新制作圆盘,完成试验.③分别估计豆子落在A,B,C区域的概率.A :59B :13C :19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设计替代试验.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设计替代试验.(2)生助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4.强化:(1)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结果落在区域D 中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用A 表示“试验结果落在区域D 中的一个小区域M 中”这个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的面积的面积M P A D =. (2)设计替代试验应注意的事项.活动2 抽到黑桃的概率跟抽取的顺序的关系1.活动指导:(1)活动内容:教材第150页活动2.(2)活动时间:5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4)活动参考提纲:①全班同学3人一组,分别试验,如果扑克牌不足可选择其他替代试验,把各组的试验次数与第1位、第2位、第3位同学抽取黑桃的次数分别相加,并计算频率填入下表:②他们抽到黑桃的概率跟抽取的顺序有关系吗?无关③分别求出3位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跟试验的结果一致吗?一致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看学生是否能顺利完成试验,关注学生处理试验道具不足和试验次数不足的问题.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分组试验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2)生助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4.强化:抽到黑桃的概率跟抽取的顺序无关.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两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概率的真实性,活动一是一个几何问题,根据图形引导学生知道用落在相应区域的豆子数与整个区域的豆子数的比估计概率,进而与相应区域的面积对比,发现区域面积与豆子落在该区域的概率的关系.活动二是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验证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了解一般情况下,抽取的签与抽签顺序无关这个事实.(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10分)如图,在一长方形内有对角线长分别为2和3的菱形、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和半径为1的圆,则一点随机落在这三个图形内的概率较大的是(B)A.落在菱形内B.落在圆内C.落在正六边形内D.一样大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10分)射击打靶训练时,靶子(如图)是由5个多轮的同心圆构成,那么可能性最小的是射中(C)A.第7环B.第6环C.第10环D.第9环3.(10分)如图所示的平面图是4×4方格,若向方格面掷飞镖,飞镖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14. 4.(10分)如图所示,一个大正方形地面上,编号为1,2,3,4的地块,是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空地,中间是小正方形绿色草坪,一名训练有素的跳伞运动员,每次跳伞都落在大正方形地面上.求跳伞运动员一次跳伞落在草坪上的概率.解:因为正方形草坪S S =12,所以P (跳伞运动员一次跳伞落在草坪上)=12. 5.(20分)一个口袋中有6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数的前提下,小明为估计其中的白球数,采用了如下的方法: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然后把它放回口袋中,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记下颜色,…,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小明共摸了100次,其中60次摸到白球.根据上述数据,小明可估计口袋中的白球大约有多少个?解:设口袋中的白球大约有x 个,由题意可得x x =+606100.解得x =9. 所以小明估计口袋中的白球大约有9个.二、综合应用(20分)6.(20分)如图,长方形内有一不规则区域,现在玩投掷游戏,如果随机掷中长方形的300次中,有150次是落在不规则图形内.(1)你能估计出掷中不规则图形的概率吗?(2)若该长方形的面积为150平方米,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1)掷中不规则图形的概率为12.(2)S =⨯=150********(平方米) 三、拓展延伸(20分)7.(20分)如图,某商标是由边长均为2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金属薄片镶嵌而成的图案.(1)求这个镶嵌图案中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2)如果在这个镶嵌图案中随机确定一个点O ,那么点O落在镶嵌图案中的正方形区域的概率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1)正三角形S =⨯=122(2)正方形六边形S ,S =⨯===2246所以正方形总正三角形正六边形S S S S =++=+1011244所以P (点O 落在镶嵌图案中的正方形区域)=正方形总S .S =≈11054.。

(贵州)RJ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全单元教案 含反思)

(贵州)RJ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全单元教案 含反思)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 随机事件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一、情境导入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事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事件的分类【类型一】必然事件的识别(2014·辽宁抚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如果|a|=|b|,那么a=b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C.圆的半径为3,圆外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5,过这点引圆的切线,则切线长为4 D.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解析:由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也相等,因此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不相等,A选项错误;平分的弦若是直径,那么两条直径互相平分,很明显,它们不一定互相垂直,B选项错误;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可得,C选项正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D选项错误,故选择C.方法总结:一定发生的是必然事件,一定不发生的是不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是随机事件.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类型二】随机事件的识别下列事件:①随意翻到一本书的某页,这页的页码是奇数;②测得某天的最高气温是100℃;③掷一次骰子,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④度量四边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其中是随机事件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书的页码可能是奇数,也有可能是偶数,所以事件①是随机事件;100℃的气温人不能生存,所以不可能测得这样的气温,所以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属于确定事件;骰子六个面的数字分别是1、2、3、4、5、6,因此事件③是随机事件;四边形内角和总是360°,所以事件④是必然事件,属于确定事件.故答案是:①③.【类型三】不可能事件的识别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D.天上掉馅饼解析:“天上掉馅饼”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类型四】判断一个事件的类型下列事件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1)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牌,花色是红桃;(2)在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3)好梦成真;(4)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5)太阳从西边升起;(6)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将一碗清水放在室外会结冰.解析:(1)一副扑克牌中,有4种花色,也就是说“抽出一张牌,花色是红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2)一年最多366天,367名学生中,每天出生一个只能出生366个,还有一名同学是哪天出生,哪天至少出生2名同学,所以“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一定发生;(3)“好梦成真”只是人的一种愿望,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4)电影票的座位号有奇数,也有偶数,即“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5)太阳都是从东边升起,绝不会从西边升起,即“太阳从西边升起”一定不发生;(6)水在0℃就开始结冰,低于0℃一定会结冰,即当室外温度低于-10℃时“将一碗清水放在室外会结冰”一定发生.解:(5)是不可能的事件;(2)(6)是必然事件;(1)(3)(4)是不确定事件.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分类,巩固所学概念.25.1.2 概率1.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理解、掌握概率的意义及计算.3.会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及应用.一、情境导入一个箱子中放有红、黄、黑三个小球,三个人先后去摸球,一人摸一次,一次摸出一个小球,摸出后放回,摸出黑色小球为赢,这个游戏是否公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可能性的大小【类型一】可能性大小的意义的理解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雨可能性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雨B .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雨C .本市明天肯定下雨D .本市明天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解析:一个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的范围在0~1,80%应该是比较大,所以“本市明天降雨可能性是80%”是指“本市明天降雨的可能性比较大”.故选D.方法总结:某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指其发生的概率大小.【类型二】利用面积关系判断可能性大小在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区域)的图形中随机撒一把豆子,豆子落在________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填A 或B 或C ).解析:先分别算出A ,B ,C 三部分的面积,面积最大的就是豆子落入可能性最大的.S C=π×22=4π,S B =π(42-22)=12π,S A =π(62-42)=20π,由此可见,A 的面积最大,则豆子落入可能性最大,故填A .探究点二:概率【类型一】概率的简单计算小玲在一次班会中参与知识抢答活动,现有语文题6个,数学题5个,综合题9个,她从中随机抽取1个,抽中数学题的概率是( )A.120 B.15 C.14 D.13解析:总共有20种情况,抽中数学题有5种可能,所以是520=14,故选择C.方法总结: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公式:P (A )=n m,其中m 是总的结果数,n 是该事件成立包含的结果数.【类型二】利用面积求概率(2014·四川绵阳)一儿童行走在如图所示的地板上,当他随意停下时,最终停在地板上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13B.12C.34D.23解析:观察这个图可知:阴影区域(3块)的面积占总面积(9块)的13,故其概率为13.故选A.方法总结:当某一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相关图形的面积大小有关时,概率的计算方法是事件A 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图形的面积与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总图形面积之比,即P (A )=事件A 所占图形面积总图形面积.概率的求法关键是要找准两点:(1)全部情况的总数;(2)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简单的概率的计算应确定事件总数及事件A 包含的数目.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的大小范围是0≤P (A )≤1.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 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1.用列举法求较复杂事件的概率.2.理解“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 3.用列表法求概率.一、情境导入希罗多德在他的巨著《历史》中记录,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为了忘却饥饿,经常聚集在一起掷骰子,游戏发展到后来,到了公元前1200年,有了立方体的骰子.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列表法求概率 【类型一】摸球问题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上面分别标有1,2两个数字,若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A.14B.13C.12D.34解析:先列表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列表分析如下:3种:(1,2),(1,2),(2, 2),∴P =34,故选D.【类型二】学科内综合题从0,1,2这三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 的横坐标,再从剩下的两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 的纵坐标,则点P 落在抛物线y =-x 2+x +2上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用列表法列举点P 坐标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数和点P 落在抛物线上的结果数,然后代入概率计算公式计算.用列表法表示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点落在抛物线上的有(2,0),(0,2),(1,2)三种,故点P 落在抛物线上的概率是36=12,故答案为12.方法总结: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利用列表法不重不漏地表示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类型三】学科间综合题如图,每个灯泡能否通电发光的概率都是0.5,当合上开关时,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的概率是( )A .0.25B .0.5C .0.75D .0.95解析:先用列表法表示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列表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3种,∴P (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34,故选择C.方法总结:求事件A 的概率,首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从中找出事件A 包含的可能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类型四】判断游戏是否公平甲、乙两名同学做摸球游戏,他们把三个分别标有1,2,3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1)求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标号是1的概率;(2)从袋中随机摸出一球然后放回,摇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若两次摸出的球的标号之和为偶数时,则甲胜;若两次摸出的球的标号之和为奇数时,则乙胜.试分析这个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解析:(1)直接利用概率定义求解;(2)先用列表法求出概率,再利用概率判断游戏的公平性.解:(1)P (标号是1)=13.(2)这个游戏不公平,理由如下:把游戏可能出现标号的所有可能性(两次标号之 和)列表如下:∴P (和为偶数)=59,P (和为奇数)=49,二者不相等,说明游戏不公平.方法总结:用列举法解概率问题中,可以采用列表法.对于一次实验需要分两个步骤完成的,用两种方法都可以,以列表法为主.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只需求出双方获胜的概率.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在生活、学习中的很多方面均用到概率的知识,学习概率要从身边的现象开始.第2课时用树状图求概率1.进一步理解有限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意义.2.会用树状图求出一次试验中涉及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不重复不遗漏地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正确地计算问题的概率.3.进一步提高运用分类思想解题的能力,掌握有关数学技能.一、情境导入学生甲与学生乙玩一种转盘游戏.如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个区域,分别用数字“1”、“2”、“3”、“4”表示.固定指针,同时转动两个转盘,任其自由停止,若两指针所指数字的积为奇数,则甲获胜;若两指针所指数字的积为偶数,则乙获胜;若指针指向扇形的分界线,则重转一次.在该游戏中乙获胜的概率是多少?二、合作探究探究点:用树状图求概率【类型一】摸球问题一个盒子内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个球,其中红球1个、绿球1个、白球2个,小明摸出一个球不放回,再摸出一个球,则两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A.12B. 14C.16D.112解析:用树状图或列表法列举出所有可能情况,然后由概率公式计算求得.画树状图(如图所示):∴两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是212=16,故选C.【类型二】转盘问题有两个构造完全相同(除所标数字外)的转盘A 、B ,游戏规定,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指向大的数字获胜.现由你和小明各选择一个转盘游戏,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解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其中A 大于B 的有5种情况,A 小于B 的有4种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选择A 转盘.画树状图得:∵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A 大于B 的有5种情况,A 小于B 的有4种情况, ∴P (A 大于B )=59,P (A 小于B )=49,∴选择A 转盘.方法总结: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类型三】游戏问题甲、乙、丙三位同学打乒乓球,想通过“手心手背”游戏来决定其中哪两人先打.规则如下:三人同时各用一只手随机出示手心或手背,若只有两人手势相同(都是手心或都是手背),则这两人先打;若三人手势相同,则重新决定.那么通过一次“手心手背”游戏能决定甲打乒乓球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分别用A ,B 表示手心,手背.画树状图得:∵共有8种等可能的结果,通过一次“手心手背”游戏能决定甲打乒乓球的有4种情况, ∴通过一次“手心手背”游戏能决定甲打乒乓球的概率是:48=12,故答案为12.方法总结: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于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类型四】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小明、小军两同学做游戏,游戏规则是:一个不透明的文具袋中,装有型号完全相同的3支红笔和2支黑笔,两人先后从袋中取出一支笔(不放回),若两人所取笔的颜色相同,则小明胜,否则,小军胜.(1)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列出摸笔游戏所有可能的结果; (2)请计算小明获胜的概率,并指出本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若不公平,你认为对谁有利? 解析:(1)设红笔为A 1,A 2, A 3, 黑笔为B 1,B 2, 根据抽取过程不放回,可列表或作树状图,表示出所有可能结果;(2)根据树状图或列表得出两人所取笔颜色相同的情况,求出小明和小军获胜的概率,比较概率大小判断是否公平,概率越大对谁就有利.解:(1)根据题意,设红笔为A 1,A 2, A 3, 黑笔为B 1,B 2, 作树状图如下:一共有20种可能.(2)从树状图可以看出,两次抽取笔的颜色相同的有8种情况,则小明获胜的概率大小为820=25,小军获胜的概率大小为35,显然本游戏规则不公平,对小军有利. 方法总结:用树状图法分别求出两个人获胜的概率,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游戏对双方公平;若不相等,则谁胜的概率越大,对谁越有利.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在面对多步完成的事件时,通常选择树状图求概率.在求概率时,注意方法的选择.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1.理解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趋于稳定这一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如何用频率估计概率.3.通过概率计算进一步比较概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他承包的鱼塘里有多少条鱼(假设这个鱼塘里养的是同一种鱼),先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塘里,过了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和塘里的鱼混合后,再捕上100条,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0条,塘里大约有鱼多少条?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频率【类型一】频率的意义某批次的零件质量检查结果表:(1)计算并填写表中优等品的频率;(2)估计从该批次零件中任取一个零件是优等品的概率.解析:通过计算可知优等品的频率稳定在0.8附近,可用这个数值近似估计该批次中优等品的概率.解:(1)填表如下:(2)0.8【类型二】频率的稳定性在“抛掷正六面体”的试验中,正六面体的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和“6”,如果试验的次数增多,出现数字“1”的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随着试验的次数增多,出现数字“1”的频率愈来愈接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即为它的概率.故答案是:接近16.探究点二:用频率估计概率 【类型一】用频率估计概率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有5次正面朝上B .必有5次正面朝上C .掷2次必有1次正面朝上D .不可能10次正面朝上解析: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次,出现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概率都是错误!,因此,平均每两次中可能有1次正面向上或有1次反面向上.选项B 、C 、D 不一定正确,选项A 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当试验次数很多时,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稳定在某一常数附近,而偏离的它可能性很小.【类型二】推算影响频率变化的因素“六·一”期间,小洁的妈妈经营的玩具店进了一纸箱除颜色外都相同的散装塑料球共1000个,小洁将纸箱里面的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其颜色,把它放回纸箱中;搅匀后再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其颜色,把它放回纸箱中;……多次重复上述过程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2,由此可以估计纸箱内红球的个数约是________个.解析:因为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摸到红球的频率逐渐稳定在0.2,说明红球大约占总数的0.2,所以球的总数为1000×0.2=200,故答案为:200.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在大量重复摸球实验后,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接近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是:(1)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2)用频率估计概率.【类型三】 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 为了估计鱼塘中鱼的条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打捞3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归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再打捞200条鱼,发现其中带标记的鱼有5条,则鱼塘中估计有________条鱼.解析:设鱼塘中估计有x 条鱼,则5∶200=30∶x ,解得:x =1200,故答案为:1200. 方法总结:求出带标记的鱼占的百分比,运用了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会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全册教案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本章第1课时)25.1 概率(共2课时)25.1.1 随机事件(第1课时)教学内容:必然会发生、都不会发生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目标:了解必然会发生、都不会发生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设置问题情景,由问题抽象,归纳概念,利用概念归纳总结结论。

教学重点: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与关键:难点:理解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关键:设置问题情景,概括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黑白小球若干个和骰子。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1.2006年8月,某书店各学科点拨书销售情况如下图:(1)这个月语文点拨与数学点拨销售量的比是多少?(2)这个月总共销售了多少本书?(3)语文书占总销售量的百分之多少?(4)四种类型的书籍中哪一种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哪一种最小呢?2.(1)你能说,进店又买点拨书,买哪一种点拨书可能性最大?买哪一种可能性最小?(2)进书店有买点拨书,有可能买数学点拨书吗?(3)进书店有可能买猪肉吗?(4)进书店又有买点拨书,就是买四种书籍(假如书店只有这四种书籍)的其中一种。

教师点评:(1)买语文点拨最大,买思品点拨最小;(2)有可能;(3)书店中没有买猪肉,因此在书店中是买不到猪肉的。

(4)进店又有买点拨书,肯定是四种中任意一种。

二、新课(探索新知):1.从回顾知识后导出今节学习的内容:(1)师生共同分析第136页“问题1”。

(2)师生共同分析第136页“问题2”。

2.引出结论:必然会发生、都不会发生事件和随机事件等概念。

三、训练(巩固练习):课本第138页练习题(抄于小黑板备用)。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概率初步一、内容及内容解析1.内容用试验估计“豆子落在区域C”“每个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2.内容解析活动1中“豆子落在区域C”的概率可以用几何概型求得.几何概型是另一种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结果是无限个.只要把半径为6的圆内部所有点作为试验的全部结果,区域C内的所有点作为事件W的结果,则根据公式P(W)=构成事件W的区域面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面积,可求得相应事件的概率.因此,“豆子落在区域C的概率”等于半径为2的圆的面积与半径为6的圆的面积的比,但学生没有学过此概率模型.活动2“每个同学抽到黑桃”试验,是想通过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去验证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抓阄的方法是否公平.其实,把3个人都抽完一次签作为一次试验,通过古典概型可计算每个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是相等的,但这里列基本事件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由于这两种试验发生的概率,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容易通过计算获得,因此只能通过用频率估计概率.通过这两个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拓宽对概率的认识,并且进一步体会到频率估计概率方法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估计活动1与活动2的概率,体会频率估计概率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试验,获得“豆子落在区域C”“每个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2)通过试验,体会频率估计概率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分组多次重复试验,统计每次试验落在A,B,C三个区域中豆子数的比,并分析这个比与A,B,C三个区域面积的关系,得出概率与面积的关系,进而发现这个试验中概率的求法.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多次重复试验,统计每次试验抽中的人,最终计算每个人抽中的频率,估计出“每个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初步发现区域面积与概率的关系,并认识到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广,更具有一般性,同时体会到用概率帮助解释如“抓阄是否公平”等生活实际中的疑问.三、教学问题诊断这两个活动都没有原始数据,需要学生自己首先从事收集数据的活动,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数据,这样的活动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需要教师对如何试验,进行哪些操作给以帮助和指导.对于分析这个比与A,B,C三个区域面积的关系,得出概率与面积的关系,进而发现这个试验中概率的求法,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此时需要教师设计问题予以启发.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试验获得“豆子落在区域C”“每个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四、教学过程设计1.完成活动1的试验问题1 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随机撒一把豆子,计算落在A,B,C三个区域中豆子数的比.多次重复这个试验,你能否发现上述比与A,B,C三个区域的面积有何关系?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先指导学生记录试验结果,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每组试验20次,并将各组的试验结果统计在一起.然后提问:(1)对照多次试验的结果,落在A,B,C三个区域中豆子数的比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2)上述比与A,B,C三个区域的面积有何关系?(3)这表明落在A,B,C三个区域中豆子数的多少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获得真实数据,并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发现落在A,B,C三个区域中豆子数的多少与每个区域的面积大小有关.体会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与稳定性特征.问题2 如果将“豆子落在区域C”记作事件W,请估计事件W的概率.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根据频率估计概率,落在区域C中的豆子数与落在A,B,C三个区域中豆子总数之比,可以作为“豆子落在区域C”的概率.设计意图:通过频率估计几何概型试验中的概率,使学生体会频率估计概率是求概率的一般方法.2.完成活动2的试验问题3 3张扑克牌中只有1张黑桃,3为同学依次抽取,他们抽到黑桃的概率跟抽取的顺序有关吗?他们抽到黑桃的概率各是多少?如何得到这个概率?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发现用列举法求比较困难,于是选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试验,每组记录好试验的次数,以及每次试验抽中黑桃的人数,每组试验20次,计算20次试验中,每个人抽中黑桃的次数,并计算频率,最后教师将全班同学试验次数,每个人抽中黑桃的次数进行汇总,并计算随着试验次数增加时,每个人抽中黑桃的频率,最后全班共同分析,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每个人的频率稳定在13左右.因此,每个人抽到黑桃的概率跟抽取的顺序无关.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过程,感受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趋于稳定性.问题4 抓阄是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进行选择的方法,有人说这种方法公平,也有人说这种方法不公平,通过上述摸牌试验,你觉得这种方法公平吗?为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设计意图:学生受到摸牌试验的启发,不难发现摸牌与抓阄是同类试验,因此每个人抽中的概率是相同的,因此抓阄是公平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现象的原因.3.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中两个试验的概率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得到的?(2)你觉得试验在求概率中有何作用?(3)你觉得概率在生活中对你有何帮助?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体会试验在求概率中的作用,以及概率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4.布置作业就“抓阄公平吗?”采访一下自己的父母或朋友,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他们进行交流.五、目标检测设计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随机选取一点,你能设计一个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求出此点恰在△ABO 内部的概率吗?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设计试验利用频率估计概率.2.4张扑克牌中只有1张黑桃,4位同学依次抽取,他们抽到黑桃的概率跟抽取的顺序有关吗?他们抽到黑桃的概率各是多少?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了这种游戏的公平性.A B D C O。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学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 随机事件(第1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典型事例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会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简单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2.主动通过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出随机事件的概念和特点,从而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乐于亲近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试分析:“从一堆牌中任意抽一张抽到红牌”这一事件的发生情况.图①图②图③2.思考:下图中三人每次都能摸到红球吗?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归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1】五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为了抽签,我们在盒中放五个看上去完全一样的纸团,每个纸团里面分别写着表示出场顺序的数字1,2,3,4,5.把纸团充分搅拌后,小军先抽,他任意(随机)从盒中抽取一个纸团.请思考以下问题:(1)抽到的数字有几种可能的结果?(2)抽到的数字会是0吗?(3)抽到的数字会是6吗?(4)抽到的数字会是1吗?(5)你能说出一个与问题(3)相似的问题吗?【例2】阅读日记:划横线的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哪些是随机事件?2013年3月11日晴早上,我迟到了,在楼梯上遇到了班主任,她批评了我一顿.我想我真不走运,她经常在办公室的啊,今天我真倒霉.我明天不能再迟到了,不然明天早上我将在楼梯上遇到班主任.中午放学回家,我看了一场篮球赛,我想长大后我会比姚明还高,我将长到10米高.看完比赛后,我又回到学校上学.下午放学后,我开始写作业.今天作业太多了,我不停地写啊写,一直写到太阳从西边落下.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现有背面相同的两张牌(红牌和黑牌),下列事件属于哪类事件?(1)洗匀后任意抽一张,抽到黑牌;(2)洗匀后任意抽一张,抽到红牌或黑牌;(3)抽一张牌 ,放回,洗匀后再抽一张牌.这样先后抽得的两张牌都是红牌.(4)抽一张牌,不放回,再抽一张牌.这样先后抽得的两张牌都是红牌.2.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的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布置作业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1.通常加热到100 ℃时,水沸腾;2.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3.掷一枚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6;4.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360°;5.经过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6.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参考答案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1.图①:必然发生;图②:必然不发生;图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2.小明: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不到红球;小麦:一定不会摸到红球;小米:一定会摸到红球.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1】解:(1)抽到的数字有五种可能的结果;(2)抽到的数字不会是0;(3)抽到的数字不会是6;(4)抽到的数字会是1;(5)例如:抽到的数字会是9吗?【例2】解:在楼梯上遇到了班主任(必然事件)明天早上我将在楼梯上遇到班主任(随机事件)我将长到10米高(不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落下(必然事件)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解:(1)随机事件;(2)必然事件;(3)随机事件;(4)不可能事件.2.例如:摸一张彩票中奖是随机事件.布置作业1.必然事件;2.随机事件;3.随机事件;4.不可能事件;5.随机事件;6.随机事件.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1 随机事件(第2课时)学习目标1.从生活实例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不同.2.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随机观念.3.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即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1)摸出的这个球是白球还是黑球?动手试试看.(2)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如果两种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各小组汇报试验结果的情况.)活动2:分组交流;通过以上从袋中摸球的试验,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已知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的比均为3∶7.如果宇宙中飞来一块陨石落在地球上,则陨石“落在海洋里”与“落在陆地上”哪个可能性更大?2.一个人随意翻书三次,三次都翻到了偶数页,我们能否说翻到偶数页的可能性大?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能否通过改变上述袋子中某种颜色的球的数量,使“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小相同?2.你能编写一道判断某个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问题吗?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布置作业桌上扣着背面图案相同的5张扑克牌,其中3张黑桃、2张红桃.从中随机抽取1张,(1)能够事先确定抽取的扑克牌的花色吗?(2)你认为抽到哪种花色的可能性大?(3)能否通过改变某种花色的扑克牌的数量,使“抽到黑桃”和“抽到红桃”的可能性大小相同?参考答案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摸出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黑球;(2)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且“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活动2:一般地,1.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落在海洋里的可能性大一些2.不能.例如:共100页的一本书,翻到奇数页与偶数页的可能性一样大.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可以.例如:白球个数不变,拿出2个黑球或黑球个数不变,加入2个白球.2.例如:一个袋子里装有20个形状、质地、大小一样的球,其中4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黑球,其他都是黄球,从中任摸1个,摸中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一般地,1.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布置作业(1)不能确定;(2)黑桃;(3)可以,去掉1张黑桃或增加1张红桃.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1.2 概率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了解概率的意义,渗透随机观念;能计算一些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2.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3.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感受辩证思想.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从分别标有数字1,2,3,4,5的5张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出的签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每一个数字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吗?问题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有几种可能?分别是什么?每种点数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一样吗?是多少?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揭示概率的定义.活动2:以上两个试验有哪些共同特点?活动3:探索求事件概率的方法.(1)在问题1抽签试验中,“抽到1号”这个事件包含种可能结果,在全部种可能的结果中所占的比为,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为.(2)“抽到偶数号”这个事件包含抽到和这种可能结果,在全部5种可能结果中所占的比为,于是这个事件的概率为.活动4:思考:根据求概率的方法,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求下列事件的概率:①点数为2;②点数为奇数;③点数大于2且小于5.【例2】如图是一个质地均匀的转盘,转盘分成7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种.指针固定,转动转盘后任其自由停止,某个扇形会停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指针指向红色;(2)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3)指针不指向红色.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如图是计算机中“扫雷”游戏的画面.在一个有9×9个方格的正方形雷区中,随机埋藏着10颗地雷,每个方格内最多只能埋藏1颗地雷.小王在游戏开始时随机地点击一个方格,点击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我们把与标号3的方格相邻的方格记为A区域(画线部分),A区域外的部分记为B区域.数字3表示在A区域有3颗地雷.下一步应该点击A区域还是B区域?2.你能列举一些用概率刻画随机事件可能性大小的例子吗?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布置作业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1)求掷得点数为2或4或6的概率;(2)小明在做掷骰子的试验时,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求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的概率.参考答案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由于纸签的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的,所以可能的结果有1,2,3,4,5,共5种,由此可以认为:每个数字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1.问题2:由于骰子质地均匀,又是随机掷出的,因此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1,2,3,4,5,6.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16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之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活动2:共同特点: 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活动3:(1)1511(2)24222活动4:在P(A)=中,由m和n的含义可知0≤m≤n,进而有0≤≤1,因此0≤P(A)≤1.特别地,当A为必然事件事件时P(A)=1;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P(A)=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0.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1】①P(点数为2)=16②P(点数为奇数)=1.2.③P(点数大于2且小于5)=13【例2】共有7种等可能的结果.(1)指针指向红色有3种结果,P(指针指向红色)=3.(2)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共有5种等可能的结果,P(指针指向红色或黄色)=.(3)指针不指向红色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P(指针不指向红色)=.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A区域的方格共有8个,标号3表示在这8个方格中有3个方格各埋藏有1颗地雷.因此,点击A区域的任一方格,遇到地雷的概率是3.B区域方格数为9×9-9=72.其中有地雷的方格数为10-3=7.因此,点击B区域的任一方.格,遇到地雷的概率是2,即点击A区域遇到地雷的可能性大于点击B区域遇到地雷的可能性,因而第二由于3>2步应该点击B区域.2.例如:1袋子里有1个红球,3个白球和5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则P(摸到红球)=1;P(摸到白球)=1;P(摸到黄球)=.3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概率的定义、求法及取值范围.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0≤m≤n,有0 ≤≤1.布置作业掷1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种.这些点数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掷得点数为2或4或6(记为事件A)有3种结果,因此P(A)=12(2)小明前五次都没掷得点数2,可他第六次掷得的点数仍然可能为1,2,3,4,5,6,共6.种.他第六次掷得点数2(记为事件B)有1种结果,因此P(B)=16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用列举法(列表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进一步培养随机观念.2.经历用列举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过程,体会“分步”策略在解决复杂问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3.在探究过程中,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袋中有20只红球,8只黑球,这些球除了颜色以外没有任何区别.搅匀后从袋中取一只球,取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少?2.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向上;(3)一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你同意他给出的结论吗?在解答时,小明认为上述问题三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均为13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思考交流:“掷两枚硬币”共有几种结果?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1)两枚骰子的点数相同;(2)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是9;(3)至少有一枚骰子的点数为2.活动1:列表:活动2:如何借助上述表格中的信息计算问题中三个事件的概率?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把上题中“同时掷两枚硬币”换为“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2次”,得到的结果有变化吗?2.如果有两组牌,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是1,2,3,那么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1)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多少?(2)从所列表格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1.用列表法求概率应注意哪些问题?2.列表法适用于解决哪类概率求解问题?布置作业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地抽取一张后放回,再随机地抽取一张,那么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P (取出黑球)= 2 =2. 2.(1)1(2)1(3)12三个随机事件的概率均为13是错误的.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掷两枚硬币,:所以:(1)P (正正)=1 ;(2)P (正反)=12;(3) P (反反)=1.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活动1:活动2:由列表得,同时掷两枚骰子,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两枚骰子的点数相同(记为事件A )的结果有6种,则P (A )=636=16. (2)两枚骰子的点数之和是9(记为事件B )的结果有4种,则P (B )= 36=1 . (3)至少有一枚骰子的点数为2(记为事件C )的结果有11种,则P (C )=1136.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把一枚硬币抛掷2次”与“同时掷两枚硬币”所得试验结果一样;类似的,“同时掷两枚质地相同的骰子”与“把一枚骰子掷2次”,所得到的结果没有变化.所以,当试验涉及两个因素时,可以“分步”对问题进行分析.2.(1)P (数字之和为4)=13.(2)如:取的数字相同的概率是多少? 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1.确保试验中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2.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较多时,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布置作业解:由列表得,两次抽取卡片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满足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二次取出的数字(记为事件A )的结果有14种,则P (A )=1 36=1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进一步培养随机观念.2.经历用列举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过程,体会“分步”策略对解决复杂问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3.在探究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同时抛掷两枚硬币,两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的概率是.2.若同时抛掷三枚硬币,试列举出所有的试验结果.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同时抛掷三枚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三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2)两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3)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活动2: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列表法方便,什么时候用画树状图方便?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和B;乙口袋中装有3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从三个口袋中各随机取出1个小球.(1)取出的3个小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取出的3个小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可能直行,也可能向左转或向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求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下列事件的概率:(1)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2)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3)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什么时候用列表法方便,什么时候用画树状图法方便?布置作业甲转盘的三个等分区域分别写有数字1,2,3,乙转盘的四个等分区域分别写有数字4,5,6,7.现分别转动两个转盘,求指针所指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甲乙参考答案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12.略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由树状图可以看出,抛掷3枚硬币的结果有8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三枚硬币全部正面向上(记为事件A )的结果只有1种,则 P (A )=1.(2)两枚硬币正面向上一枚硬币反面向上(记为事件B )的结果有3种,则P (B )=3.(3)至少有两枚硬币正面向上(记为事件C )的结果有4种,则P (C )= =12.活动2:当一次试验涉及2个因素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较多时,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一次试验涉及3个或3个以上的因素时,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画树状图法.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根据题意,画出如下的树状图由树状图得,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12种,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只有1个元音字母的结果有5种,则 P (1个元音)=12; 有2个元音字母的结果有4种,则P (2个元音)= 12=13; 全部为元音字母的结果只有1种,则 P (3个元音)=112; (2)全是辅音字母的结果共有2种,则 P (3个辅音)=212=16;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解:根据题意,画出如下的树状图共有27种等可能的结果 (1)P (全部继续直行)=12 ;(2)P (两车向右转,一车向左转)=1;(3)P (至少两车向左转)=2 .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当一次试验涉及2个因素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较多时,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一次试验涉及3个或3个以上的因素时,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画树状图法.布置作业 解法一:共有12种不同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其中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 6 种,故P (指针所指数字之和为偶数)=612=12. 解法二:由树状图看出共 12种等可能的结果,P (指针所指数字之和为偶数)=612=12.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2.经历抛掷硬币试验的过程,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体验频率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培养随机观念.3.培养动手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及理性精神和合作精神.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思考: 1.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2.抛掷一枚硬币100次是否会50次正面向上,50次反面向上呢?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抛硬币试验.试验要求:1.每组六名同学分为三小组,分别做投掷试验;2.按要求计算频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向组长汇报,由组长填写好表格.投掷试验的总次数不少于100次.活动2:揭示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把表补充完整(精确到0.01);(2)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约是多少(精确到0.1)?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用前面抛掷硬币试验的方法,全班同学分组做掷骰子的试验,估计掷一次骰子时“点数是1”的概率.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谈一谈自己对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的认识.布置作业由表中数据可估计油菜籽发芽的概率为.参考答案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2.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不一定会有50次正面向上,50次反面向上.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活动1(以一组为例活动2:估计抛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0.560.600.520.520.490.510.50(2)可以估计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约是0.5.四、变式训练,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布置作业0.9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合理性;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2.经历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应用频率估计概率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由上表可以发现,随着移植数的增加,幼树移植成活的频率在左右摆动, 并且随着移植棵数越来越大,这种规律愈加明显.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随机事件发生的频数与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某水果公司以2元/kg的成本新进了10 000 kg柑橘.如果公司希望这些柑橘能够获得利润5 000元,那么在出售柑橘(去掉损坏的柑橘)时,每千克大约定价为多少元比较合适?销售人员首先从所有的柑橘中随机抽取若干柑橘,进行“柑橘损坏率”统计,所得结果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某厂打算生产一种中学生使用的笔袋,但无法确定各种颜色的产量,于是该文具厂就中学生喜欢的笔袋的颜色随机调查了5 000名中学生,并在调查到1 000名、2 000名、3 000名、4 000名、5 000名时分别计算中学生喜欢的各种笔袋的颜色的频率,绘制折线图如下:(1)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红色的频率如何变化?(2)你能估计调查到10 000名同学时,红色的频率是多少吗?(3)若你是该厂的负责人,你将如何安排生产各种颜色笔袋的产量?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回顾学习历程,总结收获.布置作业在一个有10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了2 000人,其中有25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在该镇随便问一个人,他看“早间新闻”的概率大约是多少?该镇看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的人大约有多少?参考答案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0.940 0.923 0.883 0.905 0.897 0.9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在相同的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的常数,可以用这个常数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由表可知,500 kg 的柑橘损坏的频率为0.103,则可估计这批柑橘损坏的概率为0.1,在 1 000 kg,柑橘中完好柑橘的质量为10 000×(1-0.1)=9 000(kg),完好柑橘的实际成本为2 10 000 000=20 ≈2.22(元/kg).设每千克柑橘的售价为x 元,列方程得(x-2.22)×9 000=5 000, 解得x ≈2.8(元).答:出售时,每千克定价大约2.8元可获利润5 000元. 四、变式训练,深化提高(1)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红色的频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 (2)估计调查到10 000名同学时,红色的频率约是40%.(3)红、黄、蓝、绿及其他颜色的笔袋的生产比例大约为4∶2∶1∶1∶2 . 五、反思小结,观点提炼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用频率去估计概率的思想. 布置作业。

第25章概率初步全章教案(新人教版)

第25章概率初步全章教案(新人教版)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2.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3.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2.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问题情境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1)太阳从西边下山;(2)某人的体温是100℃;(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4)水往低处流;(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

2.引发思考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二)引导两个活动,自主探索新知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

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

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

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

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

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提出问题,探索概念(1)上述两个活动中的两个事件(3)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2)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呢?(三)应用练习,巩固新知练习: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教案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随机事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3)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活动、试验、猜测、收集、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听故事等过程,会判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及判断不同随机可能性的大小。

3、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喜欢数学;(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

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与转化关系。

教法分析:情境引人,游戏探索,游戏体验,拓展新知。

学法分析:参与活动,发现新知;体验新知;巩固新知;拓展新知。

教学辅助手段:红、白球各20个,透明瓶子3个,彩纸若干张,五指棋若干,骰子,玻璃杯1个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比如:某某同学跟父母去逛超市,在超市门口抽奖抽到一等奖;还有,鸡蛋从5楼掉下来碰到水泥地板,破了;再比如:一位5岁的小女孩很激动地告诉爸爸:“今天我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来啦!”等等这些是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的。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探讨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是一定会发生,还是可能会发生,还是不可能会发生。

现在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1、首先把全班分成甲乙2组,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装的全部是红球的外面包有彩纸的透明瓶子(1号),让甲组派3位同学摸球,显然学生摸到的全是红球,摸到红球的学生个个惊叹自己手气好啊。

2、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另一只装的全部是白球的外面包有彩纸的透明瓶子(2号),让乙组3位同学摸球,而学生摸出的全部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学生个个唉声叹气,叹自己手气怎么就不好呢。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随机事件与概率25.随机事件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一、情境引入分析说明下列事件能否一定发生:①今天不上课;②煮熟的鸭子飞了;③明天地球还在转动;④木材燃烧会放出热量;⑤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二、自主探究1.提出问题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分组讨论从这三个袋子里摸出黄色乒乓球的情况.学生积极参加,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2.概念得出从上面的事件可看出,对于任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1)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3)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3.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袋子中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1)是白球还是黑球?(2)经过多次试验,摸出的黑球和白球哪个次数多?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8页练习四、课堂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29页 练习1,2.25. 概 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概率的值的关系. 2.理解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P(A)=mn ,明确概率的取值范围,能求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理解概率定义及计算公式P(A)=mn .难点了解概率的定义,理解概率计算的两个前提条件.活动1 创设情境(1)事件可以分为哪几类?什么是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吗?(2)在同样的条件下,某一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能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活动2 试验活动试验1:每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分别标有1,2,3,4,5号的5根纸签,从中随机地抽取一根,观察上面的数字,看看有几种可能.(如此多次重复)试验2:教师随意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请学生观察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可能.(如此可重复多次)(1)试验1中共出现了几种可能的结果?你认为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吗?如果相等,你认为它们的可能性各为多少?(2)试验2中共出现了几种可能的结果?你认为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吗?如果相等,你认为它们的可能性各为多少?活动3 引出概率1.从数量上刻画一个随机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我们把它叫做这个随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2.概率计算必须满足的两个前提条件:(1)每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 (2)每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________.4.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如果A 是必然发生的事件,那么P(A)=________,如果A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那么P(A)=________.活动4 精讲例题例1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等可能性事件,哪些不是? (1)运动员射击一次中靶心与不中靶心; (2)随意抛掷一枚硬币反面向上与正面向上;(3)随意抛掷一只可乐纸杯杯口朝上,或杯底朝上,或横卧;(4)分别从写有1,3,5,7,9中一个数的五张卡片中任抽1张结果是1,或3,或5,或7,或9.答案:(1)不是等可能事件;(2)是等可能事件;(3)不是等可能事件;(4)是等可能事件. 例2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131页~132页例1及解答过程.例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讲解教材第132页例2.想一想:把此题(1)和(3)两问及答案联系起来,你有什么发现?例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讲解教材第133页例3. 活动5 过关练习教材第133页 练习第1~3题.,这些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从袋子中随机地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与它是绿色的可能性相等吗?两者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一个质地均匀的小正方体骰子,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2,3,4,4,掷骰子后,观察向上一面的数字.(1)出现数字1的概率是多少?(2)出现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3)哪两个数字出现的概率相等?分别是多少?答案:,P(摸到红球)=58,P(摸到绿球)=38;2.(1)16;(2)23;(3)数字1和3出现的概率相同,都是16,数字2和4出现的概率相同,都是13.活动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1.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P(A)=mn.2.概率计算的两个前提条件: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作业布置教材第134页~135页 习题第3~6题. 用列举法求概率(2课时)第1课时 用列举法和列表法求概率1.会用列举法和列表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2.能利用概率知识解决计算涉及两个因素的一个事件概率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正确理解和区分一次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与所包含的两步试验. 难点当可能出现的结果很多时,会用列表法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活动1 创设情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一些游戏,游戏规则制定是否公平,对游戏者来说非常重要,其实这就是一个游戏双方获胜概率大小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规则如下:老师向空中抛掷两枚同样的一元硬币,如果落地后一正一反,老师赢;如果落地后两面一样,你们赢.请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学生思考计算后回答问题:把其所能产生的结果全部列出来,应该是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共有四种可能,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1)记满足两枚硬币一正一反的事件为A ,则P(A)=24=12;(2)记满足两枚硬币两面一样的事件为B ,则P(B)=24=12.由此可知,双方获胜的概率一样,所以游戏是公平的.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比较少时,我们看到结果很容易被全部列出来;若出现结果的数目较多时,要想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问题.活动2 探索交流例1 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 ,B 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 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 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 ,B 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在这个环节里,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的情况,很多学生会发现列出所有的情况会有困难,会漏掉一些情况.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指针所指数字较大的可能性更大呢?”由于事件的随机性,我们必须考虑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此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转盘动画,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游戏涉及A ,B 两个转盘,即涉及两个因素,与上节课所讲授单转盘概率问题相比,可能产生的结果数目增多了,变复杂了,列举时很容易造成重复或遗漏.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可以将这个游戏分两步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构造下列表格:BA 45 7 1 68分析:首先考虑转动,可能出现的结果就会有3个;接着考虑转动B 盘:当A 盘指针指向1时,B 盘指针可能指向4,5,7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当A 盘指针指向6或8时,B 盘指针同样可能指向4,5,7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这样一共会产生9种不同的结果.学生独立填写表格,通过观察与计算,得出结论(即列表法).B A 4 5 7 1 (1,4) (1,5) (1,7) 6(6,4)(6,5)(6,7)8(8,4) (8,5) (8,7) 从表中可以发现:A 盘数字大于B 盘数字的结果共有5种,而B 盘数字大于A 盘数字的结果共有4种.∴P(A 数较大)=59,P(B 数较大)=49,∴P(A 数较大)>P(B 数较大),∴选择A 装置的获胜可能性较大.在学生填写表格过程中,注意向学生强调数对的有序性.由于游戏是分两步进行的,我们也可用其他的方法来列举.即先转动B 盘,可能出现4,5,7三种结果;第二步考虑转动A 盘,可能出现1,6,8三种情况.活动3 例题精讲通过上面例1的分析,学生对用列表法求概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教材第136页例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小结: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1)列表;(2)通过表格计数,确定公式P(A )=mn 中的m 和n 的值;(3)利用公式P(A )=mn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活动4 过关练习教材第138页 练习第1~2题. 活动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要求每个学生在组内交流,派小组代表发言.作业布置教材第139页~140页 习题第1~3题和第5题.第2课时 用树状图求概率1.理解并掌握用树状图求概率的方法,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2.正确认识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树状图法.重点理解树状图的应用方法及条件,用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概率. 难点用树状图列举各种可能的结果,求实际问题中的概率.一、复习引入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1)总共有几种可能,即求出n ;(2)每个事件中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即求出m ,从而求出概率.什么时候用列表法?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的方法有哪些? 二、探索新知 画树状图求概率例1 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 和B ;乙口袋中3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 ,D 和E ;丙口袋中2个相同的球,. (1)取出的三个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为多少?(2)取出的三个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例1与上节课的例题比较,有所不同:要从三个袋子里摸球,即涉及到三个因素.此时同学们会发现用列表法就不太方便,可以尝试树状图法.本游戏可分三步进行.分步画图和分类排列相关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从图形上可以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12个,即:A A A A A AB B B B B BC CD DE E C C D D E E H I H I H I H I H I H I (幻灯片上用颜色区分)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结果(黄色)有5个,即ACH ,ADH ,BCI ,BDI ,BEH ,所以P (1个元音)=512;有两个元音的结果(白色)有4个,即ACI ,ADI ,AEH ,BEI ,所以P (2个元音)=412=13;全部为元音字母的结果(绿色)只有1个,即AEI ,所以P (3个元音)=112.(2)全是辅音字母的结果(红色)共有2个,即BCH ,BDH ,所以P (3个辅音)=212=16.通过例1的解答,很容易得出题后小结: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通常采用“画树形图”. 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幻灯片) ①画树状图;②列出结果,确定公式P (A )=mn 中m 和n 的值;③利用公式P (A )=mn 计算.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39页 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利用树状图法求概率.2.什么时候用列表法,什么时候用树状图法,各自的应用特点:有两个元素且情况较多时用列表法,当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元素时用树状图法.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40页习题6,9.用频率估计概率1.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2.会设计模拟试验,能应用模拟试验求概率.重点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和应用.难点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一、情境引入某篮球运动员在最近的几场大赛中罚球投篮的结果如下:投篮次数n 8 10 12 9 16 10进球次数m 6 8 9 7 12 7进球频率错误!(1)计算表中各次比赛进球的频率;(2)这位运动员投篮一次,进球的概率约为多少?解答:(1),,,,0.75,;(2)0.75.二、自主探究利用频率估计概率1.试验要求:(1)把全班分成10或12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计算结果,各组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算出“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2.各组汇报试验结果:把各组试验数据汇报给教师,教师积累后填入表格,板书,学生计算出累加后的频率.(由于试验次数较小,有可能有些组的最后结果和自己的猜想有出入)3.根据列表填在教材第142页图中,观察频率变化情况,小组交流后阐述所得结论.4.思考:教材第143页“思考”.5.问题1:教材第144页问题1.分析:幼树的成活率是实际问题中的概率,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移植总数无限,每一棵小苗成活的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不能用列举法求概率,只能用频率估计概率.解: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方法总结:(1)先计算出每次试验的频率;(2)观察频率活动情况,选择最接近且围绕波动的频率数作为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应用教材第145页问题2分析:学生阅读表25-6提供的信息:(1)估测出损坏率.(实质也是概率问题)(2)算出完好柑橘的质量.(3)计算出实际成本,再确定定价.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7页练习.四、课堂小结(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概率是近似值.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47~148页习题1,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课题: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数学思考目标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解决问题目标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情感态度目标引领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就在身边,增强学生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的意识.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教学难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教学过程<活动一>【问题情境】摸球游戏三个不透明的袋子均装有10个乒乓球.挑选多名同学来参加游戏.游戏规则每人每次从自己选择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记录下颜色,放回,搅匀,重复前面的试验.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黄色球的次数排序,次数最多的为第一名,其次为第二名,最少的为第三名.【师生行为】教师事先准备的三个袋子中分别装有10个白色的乒乓球;5个白色的乒乓球和5个黄色的乒乓球;10个黄色的乒乓球.学生积极参加游戏,通过操作和观察,归纳猜测出在第1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个袋子中能否摸出黄色球是不确定的,在第3个袋子中摸出黄色球是必然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够巧妙地实现从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活动二>【问题情境】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1.通常加热到100°C时,水沸腾;2.姚明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命中;3.掷一次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5. 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7.太阳东升西落;8.人离开水可以正常生活100天;9.正月十五雪打灯;10.宇宙飞船的速度比飞机快.【师生行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使问题情境更具生动性.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进一步夯实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在比较充分的感知下,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教师在学生完成问题后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大量地存在着随机事件.【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经历由实践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重新认识实践问题的过程, 同时引入一些常识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活动三>【问题情境】情境1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地抽取一根纸签.情境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在具体情境中列举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和随机事件.【师生行为】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观点和小组其他同学交流,并提炼出小组成员列举的主要事件,在全班发布.【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活动四>【问题情境】请你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必然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和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师生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热烈讨论.【设计意图】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到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随机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活动五>【问题情境】李宁运动品牌打出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师生行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世界,初步感悟辩证统一的思想.<活动六>【问题情境】归纳、小结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摸球游戏,要求对甲乙公平.【师生行为】学生反思、讨论. 学生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随机事件的特点.作业的开放性为学生创设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设计意图】课堂小结采取学生反思汇报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作业使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和延展.课题: 概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二〉教学思考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初步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三〉解决问题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锻炼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与精神,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随机观念.〈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的价值与学习的乐趣.通过概率意义教学,渗透辩证思想教育.【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意义.【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初步理解【教具准备】壹元硬币数枚、图钉数枚、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周末市体育场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老师手中只有一张球票,小强与小明都是班里的篮球迷,两人都想去.我很为难,真不知该把球给谁.请大家帮我想个办法来决定把球票给谁.学生:抓阄、抽签、猜拳、投硬币,……教师对同学的较好想法予以肯定.(学生肯定有许多较好的想法,在众多方法中推举出大家较认可的方法.如抓阄、投硬币)追问,为什么要用抓阄、投硬币的方法呢由学生讨论:这样做公平.能保证小强与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归纳.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分配球票是个随机事件,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上“反面朝上”,但同学们很容易感觉到或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所以小强、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大.质疑:那么,这种直觉是否真的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以投掷壹元硬币为例,不妨动手做投掷硬币的试验来验证一下.说明:现实中不确定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的”,设置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对此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也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索交流活动打下基础.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1.教师布置试验任务.(1)明确规则.把全班分成10组,每组中有一名学生投掷硬币,另一名同学作记录,其余同学观察试验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2)明确任务,每组掷币50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统计“正面朝上”的频数及“正面朝上”的频率,整理试验的数据,并记录下来..2.教师巡视学生分组试验情况.注意:(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试验活动、是否愿意交流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勇于克服困难.(2).要求真实记录试验情况.对于合作学习中有可能产生的纪律问题予以调控.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所以有可能有些组试验获得的“正面朝上”的频率与先前的猜想有出入.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的猜想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相信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引导他们小组合作,进一步探究.解决的办法是增加试验的次数,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合作.4.全班交流.把各组测得数据一一汇报,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对数据进行累计,按照书上P140要求填好25-2.并根据所整理的数据,在图上标注出对应的点,完成统计图.表25-2n图律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述情况,意思正确予以肯定与鼓励.“正面朝上”的频率在上下波动.想一想2(投影出示)随着抛掷次数增加,“正面向上”的频率变化趋势有何规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归纳.使学生认识到每次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规律性.在试验次数较少时,“正面朝上”的频率起伏较大,而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一般地,频率会趋于稳定,“正面朝上”的频率越来越接近. 这也与我们刚开始的猜想是一致的.我们就用这个常数表示“正面向上”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说明:注意帮助解决学生在填写统计表与统计图遇到的困难.通过以上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合作交流,思考探究.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为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快捷的试验数据,利用计算机模拟掷硬币试验的课件,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他们能直观地、便捷地观察到试验结果的规律性--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其实,历史上有许多着名数学家也做过掷硬币的试验.让学生阅读历史上数学家做掷币试验的数据统计表(看书P141表25-3).表25-3通过以上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电脑辅助演示,历史材料展示,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清楚地观察到试验所体现的规律,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附近,即大量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接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同时,又感受到无论试验次数多么大,也无法保证事件发生的频率充分地接近事件发生的概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程度、自信心、是否愿意交流等,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下面我们能否研究一下“反面向上”的频率情况学生自然可依照“正面朝上”的研究方法,很容易总结得出:“反面向上”的频率也相应稳定到.教师归纳:(1)由以上试验,我们验证了开始的猜想,即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时,“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相等(各占一半).也就是说,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可以使小明与小强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样.(2)在实际生活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在足球比赛中,裁判用掷硬币的办法来决定双方的比赛场地等等.说明: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试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探索过程,在真实数据的分析中形成数学思考,在讨论交流中达成知识的主动建构,为下一环节概率意义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三、评价概括,揭示新知问题1.通过以上大量试验,你对频率有什么新的认识有没有发现频率还有其他作用学生探究交流.发现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或常数)估计或去描述.通过猜想试验及探究讨论,学生不难有以上认识.对学生可能存在语言上、描述中的不准确等注意予以纠正,但要求不必过高.归纳:以上我们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刻画了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大小.那么我们给这样的常数一个名称,引入概率定义.给出概率定义(板书):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probability ), 记作P (A )= p.注意指出:1.概率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数量反映.2.概率是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值,即可以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去估计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想一想(学生交流讨论)问题2.频率与概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定义可以得到二者的联系, 可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频率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说明概率是个定值,而频率随不同试验次数而有所不同,是概率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说明:猜想试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分有益于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使之明确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也使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为下节课进一步研究概率和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当然,学生随机观念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这节课教学应把握教学难度,注意关注学生接受情况.四.练习巩固,发展提高. 学生练习1.书上P143.练习.1. 巩固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2.书上P143.练习.2 巩固对概率意义的理解.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五.归纳总结,交流收获:1.学生互相交流这节课的体会与收获,教师可将学生的总结与板书串一起,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条理化、系统化.2.在学生交流总结时,还应注意总结评价这节课所经历的探索过程,体会到的数学价值与合作交流学习的意义.【作业设计】(1)完成P144 习题 2、4(2)课外活动分小组活动,用试验方法获得图钉从一定高度落下后钉尖着地的概率.课题: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