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实验报告剖析
热工实训实验总结

热工实训实验总结
热工实训实验是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实验操作要仔细认真。
实验时不要大意,注意实验中各个步骤的细节,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实验的有效性。
其次,实验报告要详细清晰。
实验后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认真整理数据,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同时,实验报告要结构合理、内容详实、排版整齐,能够起到复习、交流和分享的作用。
最后,实验应重视安全问题。
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操作规程,了解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防护措施。
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总之,在热工实训实验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生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散热器热工性能实验报告 (1)

实验二散热器性能实验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散热器热工性能测定方法及低温水散热器热工实验装置的结构。
2、测定散热器的散热量Q,计算分析散热器的散热量与热媒流量G和温差T的关系。
二、实验装置1.水位指示管2.左散热器3. 左转子流量计4. 水泵开关及加热开关组5. 温度压差巡检仪6.温度控制仪表 7. 右转子流量计 8. 上水调节阀 9.右散热器 10. 压差传感器 11.温度测点T1、T2、T3、T4图1散热器性能实验装置示意图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在稳定的条件下测定出散热器的散热量:Q=GCP (tg-th) [kJ/h]式中:G——热媒流量, kg/h;CP——水的比热, kJ/Kg.℃;tg 、th——供回水温度,℃。
散热片共两组:一组散热面积为:1m2二组散热面积为:0.975 m2上式计算所得散热量除以3.6即可换算成[W]。
低位水箱内的水由循环水泵打入高位水箱,被电加热器加热,并由温控器控制其温度在某一固定温度波动范围,由管道通过转子流量计流入散热器中,经其传热将一部分热量散入房间,降低温度后的回水流入低位水箱。
流量计计量出流经每个散热器在温度为tg时的体积流量。
循环泵打入高位水箱的水量大于散热器回路所需的流量时,多余的水量经溢流管流回低位水箱。
四、实验步骤1、测量散热器面积。
2、系统充水,注意充水的同时要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3、打开总开关,启动循环水泵,使水正常循环。
4、将温控器调到所需温度(热媒温度)。
打开电加热器开关,加热系统循环水。
5、根据散热量的大小调节每个流量计入口处的阀门,使之流量、温差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如不稳定则须找出原因,系统内有气应及时排除,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6、系统稳定后进行记录并开始测定:当确认散热器供、回水温度和流量基本稳定后,即可进行测定。
散热器供回水温度tg 与th及室内温度t均采用pt100.1热电阻作传感器,配数显巡检测试仪直接测量,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量。
稳态热工设计实验报告

稳态热工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稳态热工设计,研究热传导的基本规律,并探究不同材料的热导率及热传导特性。
实验原理:稳态热工设计是通过实验测量来确定物体内部温度分布与物体表面热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热传导的规律。
对于导热材料,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可知,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材料的热导率成反比。
热传导定律: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的热流量(Q)与该横截面上的温度梯度(ΔT/Δx)成正比,即:Q = -k * (ΔT/Δx) * A其中,Q为热流量(W),k为热导率(W/m·K),ΔT/Δx为温度梯度(K/m),A为横截面积(m^2)。
实验材料与设备:1. 热传导材料:铜、铝、不锈钢等2. 温度计3. 试样切割工具4. 电炉5. 可变电源6. 恒温水槽7. 数据采集系统1. 准备三种不同热传导材料(铜、铝、不锈钢),并按要求进行切割,得到相同截面积的试样。
2. 在试样两端分别固定热电偶,使其与试样接触紧密。
3. 将试样置于电炉中,设置适当的加热功率和时间,使试样达到稳态。
4. 同时,在试样两端的温度计上测量温度,并记录下相应的温度差ΔT。
5. 根据上述测得的数据,计算得到每个试样的温度梯度(ΔT/Δx)。
6. 根据热传导定律中的公式,计算出热传导材料的热导率(k)。
7.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热传导材料的温度差ΔT以及对应的温度梯度(ΔT/Δx)。
通过计算得到的热导率(k)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热导性能。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铜的热导率较高,不锈钢的热导率较低,而铝的热导率介于两者之间。
这与我们对这些材料性质的了解相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温度梯度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加热功率的增加会导致更大的温度差,从而加大温度梯度。
通过稳态热工设计实验,我们研究了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特性,并计算得到了它们的热导率。
热工实验二传热实验报告

热工实验二传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方式,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传热现象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原理1.传热方式传热是指物体或物质中的能量在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
与传热相关的温度和能量的变化,可以用基本热力学和热学原理解释。
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传热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物体表面的液体或气体与物体表面接触,通过物体表面的辐射、传导和对流传递温度,形成一种能量传递现象。
传导传热:传导传热是指不同温度的物体直接接触而能量的传导。
因为固体热传递速度很慢,所以该方式特别适用于热的传输。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指物体在没有任何物质介质的情况下,通过电磁辐射能量来实现传热。
2.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下温差相同时,可以传输热量的能力。
对于每种传热方式,均有其特定的传热系数。
通过实验可以测量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传热量Q/(传热面积A×温差)三、实验仪器传热试验装置、恒温水浴装置、数字温度计、热电偶、卷动式压力开关、水泵、电磁阀、流量计、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物料:尺寸大小适合的加热器、接口管、导热油、管道、恒温水箱、温度计、电磁阀和水泵等。
2.连接加热器和导热油,排除气泡。
调好恒温水箱的温度,将加热器放在试验装置中并连接加热器和恒温水箱。
3.用加热器加热导热油,使其达到需要的温度。
将导热油通过加热器的接口管以恒定流量(10L/min)流入器内。
4.调试气流量大小,使其恒定在0.28m/s左右,进行实验。
测量传热器表面的温度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5.记录实验数据,测量长度和直径,计算试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传热系数的值。
按照热传导方程,可以得到传热系数k=30.87 W/m^2·℃。
从实验结果看,传热系数与实验对象的材料、流体的性质和流速有关。
实验对象的材料应选择热传导性能较好的材料,流体的性质和流速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也需要通过实验调查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
热工实验报告

热工实验报告热工实验报告引言:热工实验是热能工程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热力学和热传导等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热工实验中的一些经验和观察结果,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是热工实验中最基础的一项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特性以及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材料,如铜、铝和塑料,制作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样品。
然后,我们将这些样品置于一个恒定温度差的热源和冷源之间,并测量样品两端的温度差。
通过测量得到的温度差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显示,铜的导热系数远大于铝和塑料。
这是因为铜具有更高的热导率,可以更快地传导热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导热系数与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也有关系。
相同材料的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样品,其导热系数也会有所差异。
这表明,热传导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形状和尺寸有关。
实验二:热辐射实验热辐射实验是热工实验中涉及到热辐射传热的一项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热辐射进行传热。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热辐射仪来模拟热辐射的过程。
我们调节热辐射仪的温度,并测量不同距离处的辐射热流密度。
实验结果显示,热辐射的热流密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热辐射的能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扩散,导致单位面积上的热流密度减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热辐射的热流密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这是由于热辐射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热流密度正比于温度的四次方。
实验三:热工循环实验热工循环实验是热工实验中涉及到热工循环的一项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热工循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如何优化热工循环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蒸汽动力循环和制冷循环作为研究对象。
热工实验二传热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8年12月19日 姓名: 班级: 学号:常功率平面热源法测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λ 和导温系数 a一)实验目的1. 巩固和深化对非稳态导热理论的理解,更直观地认识非稳态导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 学习用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λ 和热扩散率 a 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3. 掌握获得非稳态温度场的方法。
4. 加深理解导热系数 λ 和热扩散率 a 对温度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初始温度t 0分布均匀的半无限大的物体中,从τ=0起,半无限大的物体表面受均匀分布的平面热源q 0作用,在常物性条件下,离表面x 处的温度升高θx,τ=t x,τ−t 0=2q 0λ√aτierfc(x2√aτ) 式中和是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ierfc(x2√aτ)是变量x2√aτ的高斯误差补偿函数的一次积分,可以查表得出数值。
且在x =0时,有ierfc (0)=√π, θ0,τ=2q 0λ√aτ√π分别测定τi 时刻 x =0处与τj 时刻 x =x 1处的温升,根据上式就有:θx 1,τj θ0,τi √τi τj =√πierfc(x 12√aτj) 上式左边是可以测量的量,通过查表就可以的到12√aτ的值,进而算出相当于在平均温度t =12(t 0,τi +t x 1,τj )的热扩散率。
再代入式子λ=2q 0θ0,τ√aτ1√π,可求出导热系数λ。
x = x1x三)实验装置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 和导温系数 a 的实验系统试材Ⅰ、Ⅱ、Ⅲ的材料相同,其厚度分别为 x1、δ 和x1 + δ。
试材Ⅰ的长宽是厚度的 8~10 倍。
试材Ⅰ和Ⅲ之间放置一个均匀的平面加热片。
电加热片用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在试材Ⅰ的上、下表面中间分别装有铜-康铜热电偶 2 和热电偶 1,用以测试试材Ⅰ上、下表面的温度 t2 和 t1;热电偶 3 和热电偶 4 则分别用来测试试件周围的温度环境 t3 和试材Ⅱ 的上表面温度 t4。
热工实习报告

热工实习报告热工实习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热工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工实习报告1一、实习地点:xx集团二、实习目的1、走向工厂,走向社会,走向实际,了解社会需要,学习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遵守劳动纪律和勤劳拼搏的精神。
2、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情况和工艺流程,了解分析化验工作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加深对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性的认识。
3、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以及善于思考、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4、在现场初步学习分析化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三、实习任务和内容1、认识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对锌冶炼厂、铅冶炼厂和水处理厂等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重点是锌冶炼厂,从锌焙烧分厂、锌浸出分厂、锌电解分厂到锌成品分厂进行较系统的认识实习。
2重点进入企业分析室,跟班学习和现场操作,熟悉相关生产工艺及其对分析检验的要求。
3写出实习日记,进行认识实习总结,提交实习报告。
四、对实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
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实习能使我们接触社会,感受工人师傅们遵守劳动纪律和勤劳拼搏的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对工作的责任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认识实习,我们既对xx厂的安全管理有一个初步了解,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有一个初步认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的能力,又能了解株冶的生产情况和工艺流程,了解分析化验工作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对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与作用有所了解,增强我们对专业的热爱,提高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在学习专业课时能明确目的,加深理解,扩大视野,改进学习方法,以使更好的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热分析实验报告(二)

热分析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热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旨在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通过热分析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样品的热性能以及固态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本次实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来分析样品的热性质和热分解行为。
正文:1. 实验目的1.1 熟悉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1.2 分析样品的热性能,探究可能的相变和热效应1.3 研究样品的热分解行为,了解其稳定性和热稳定性2. 实验方法2.1 样品的制备和处理2.1.1 样品的选择和准备2.1.2 样品的称量和粉碎2.1.3 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2.2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操作步骤2.2.1 DSC仪器的准备和参数设置2.2.2 样品的装填和测量2.2.3 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数据处理2.3 热重分析法(TGA)的操作步骤2.3.1 TGA仪器的准备和参数设置 2.3.2 样品的装填和测量2.3.3 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数据处理3. 实验结果3.1 DSC曲线分析结果3.1.1 样品在升温过程中的热峰分析 3.1.2 样品在降温过程中的热峰分析 3.2 TGA曲线分析结果3.2.1 样品的失重过程分析3.2.2 样品的热分解过程分析3.3 结果的数值分析和对比4. 讨论4.1 样品的热性能分析4.1.1 样品的相变行为和热效应4.1.2 样品的热容量和热传导性能 4.2 样品的热分解行为分析4.2.1 样品的失重过程的解释和分析 4.2.2 样品的热分解动力学分析4.3 结果与理论的对比和讨论5. 结论5.1 通过DSC和TGA分析,我们获得了样品的热性能和热分解行为的有用信息5.2 样品的相变行为和热效应与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5.3 样品的热分解行为显示了其热稳定性和可能的降解途径5.4 本实验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总结:本文对热分析实验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介绍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 (1)
数据处理: (1)
[1]原始数据整理:(原始数据表格见附录) (1)
[2]关于高斯误差补函数的方程编写 (2)
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 (2)
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的反函数 (2)
[3]数据处理脚本 (2)
[4]结果表格 (3)
曲线绘制 (3)
[1]热源温度t1和距热源x1处温度t2随时间τ的变化关系 (3)
[2]导热系数lamda随时间的变化 (4)
[3]导热系数a随时间的变化 (4)
理解分析 (5)
[1]改变导热系数lamda对温升曲线的影响 (5)
[2]改变导温系数a对温升曲线的影响 (6)
空气横掠单圆管时强迫对流换热实验 (6)
数据处理 (6)
[1]原始数据整理:(原始数据表格见附录) (6)
[2]结果表格 (7)
[3]曲线拟合 (7)
总结讨论 (9)
[1]实验偏差讨论 (9)
[2]为什么忽略Pr (9)
[3]截面小的地方流速大,测量相对误差值小。
(9)
常功率平面热源法同时测定绝热
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a
数据处理:
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
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的反函数
[3]数据处理脚本
[4]
[1]热源温度t1和距热源x1处温度t2随时间τ的变化关系
[2]导热系数lamda随时间的变化
[3]导热系数a随时间的变化
可以看出λ和a均随时间先降低后升高。
因为导热初期,温差小,恒定热流,所以传热快,随着时间的增加,导热变慢。
当温度增加到一定
程度,温差缩小,导热又逐渐变快。
理解分析
[1]改变导热系数lamda对温升曲线的影响
Lamda变大,温升降低。
[2]改变导温系数a对温升曲线的影响
a变大,温升变大。
空气横掠单圆管时强迫对流换热实验数据处理
由上式得到的两个准则方程如下
Nu=0.091Re0.680(Re~(40~4000))
Nu=0.010Re0.907(Re~(4000~40000))
总结讨论
[1]实验偏差讨论
上述得到的公式与已测定的公式还是有很大的偏差。
主要原因有:
A.实验数据太少,仅有5组数据,每个公式利用的数据只有2、3个。
B.实验中等待时间不够,导致系统未达到稳态结果。
电流放热不等于对流及辐射换热之和。
B管f=12一组数据明显不符合渐变规律。
[2]为什么忽略Pr
Pr=ν/a;
实验温度为40~80℃。
在这段过程中,Pr变化很小,(由0.699变化到
0.692)。
可见,可以视为Pr为常数。
[3]截面小的地方流速大,测量相对误差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