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4 刷子李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4刷子李》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14刷子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刷子李》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以及他敬业、自信、严谨的工作态度。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刷子李的技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粉刷行业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于刷子李的技艺和敬业精神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学习刷子李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刷子李的技艺和敬业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刷子李的技艺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刷子李的技艺和敬业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学习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范读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相关视频或图片:介绍粉刷行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作业纸:用于布置课堂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第【1】篇〗刷子李教学目的: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字,会写“粉刷、师傅”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结合课文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音乐导入:“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2.在我们的印象中,粉刷匠就是那个花了鼻子的小工人,那么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粉刷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与我们之前所了解到的又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俗世奇人——刷子李。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白浆(jiāng)、师傅(fu)、包袱(fu)、蘸(zhàn)、发怔(zhè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袱、馅、傻”,并在黑板上示范。
(“袱”是左右结构,是“衤”,不要写成“礻”。
“馅”右下是“臼”,中间两横不相连,“傻”右上是“囟”,不要写成“白”。
)4.作者作品介绍。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是当代著名作家和民间文艺家,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
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著有《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等。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于天津的民间传说。
部编版五下语文第14课《刷子李》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刷子季》一文语言通俗,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受方言的情趣盗然,简洁传神。
语言运用:认识"茧、栈"16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19个词语。
思维能力: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特点的。
审美创造: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1.默读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2.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特点的。
三、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一:对联导入活动1:猜对联作者请学生默读对联,猜猜对联写的是谁。
(课件出示对联)上联:白壁光滑,刷板显功底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横批:俗世奇人活动2:课题质疑从课文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任务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活动1:读课文,识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活动2:生字学习(1)认读词语,刷浆、师傅、包袱、狡诈(2)指导书写“馅、傻”活动3:思考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人物的特点。
任务三:正面描写,感知技“奇”活动1:自学思考用横线画出描写刷子李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活动2:学生交流汇报(1)学生品读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刷子李技术高超的。
(2)学生归类,交流表现技艺高超的方面。
活动3:总结作者通过描写刷子李外貌、动作、语言及墙面的效果,表现了刷子李的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四、随堂检测把画线部分换成词语(1)班长说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有些相信,有些怀疑。
()(2)他的说法没有一点破绽,让人不得不信。
( ) 五、作业设计完成本课生字词,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14、刷子李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正面描写《刷子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默读课文,说说刷子李的人物特点。
语言运用:认识"茧·栈1个生字,会写"蚕考" 13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师傅、蘸浆、包袱、露馅儿、发怔发傻、和着琴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本文的一波三折的写作艺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名片导入,感受奇人1、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奇人”。
老师带来了他的名片,这张名片和我们平时所见的名片有些不同。
仔细看看,您从这张名片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出示)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刷子李联系人徒弟曹小三地址天津卫2、指名反馈:3、师:这张名片上,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5、师:对呀,这句话好像是刷子李的“广告”。
他为什么要自信地给自己立下这个规矩,而且还印在名片的上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刷子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38页,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刷子李为什么能自信地给自己立下这个规矩学生大声读文。
2、检查关键字词的读音:同学们读得都特别认真、特别投入,老师在文中找出几个特别难读的词语,谁能把它读好。
出示词语:蘸浆露馅儿发怔包袱 (注上拼音)3、反馈: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令老师都佩服不已。
读了课文,你知道刷子李为什么能自信地给自己立下这个规矩,而且还印在名片的上方呢(指两三人说)(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技艺高超)三、品读文本,感知技奇过渡:刷子李的技艺真这么高超吗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让我们跟着徒弟曹小三一起去看看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1、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句子,写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4刷子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14 刷子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刷子李》是一篇描述中国传统手艺人技艺和精神风貌的课文。
通过讲述刷子李高超的粉刷技艺和敬业精神,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技艺,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传统手艺人的认识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刷子李的技艺和精神风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手艺人的尊重和敬意。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尤其是刷子李的技艺和精神风貌;3.朗读和感悟课文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视频;2.生字词卡片;3.分组讨论的任务单;4.相关传统文化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刷子李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分组讨论任务单。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尤其是刷子李的技艺和精神风貌。
5.拓展(10分钟)分享传统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手艺人的现状,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刷子李的技艺和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 课《刷子李》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 课《刷子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刷子李》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李的人,他用一把神奇的刷子,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刷得非常漂亮。
课文通过讲述李刷子帮助人们解决困难,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故事,赞扬了李刷子的聪明才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情节紧凑,富有想象力,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把握。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词语和句子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也需要教师的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神奇”、“乐于助人”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聪明才智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以便进行朗读教学。
2.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
4.作业本,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刷子李》教案一. 教材分析《刷子李》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学习刷墙技艺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最终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掌握了刷墙的技巧,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刷子李。
课文通过讲述刷子李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以及运用文中的人物精神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刷子李不怕困难、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的精神,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勇于挑战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将文中人物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教材:准备好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刷子李》。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刷子李的哪些故事?他具备哪些品质?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适时给予个别辅导。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4课 刷子李(教案+反思)

14.刷子李[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无论是哪个行业,只要用心努力,精于钻研,都能成为佼佼者。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技艺高超的粉刷师傅“刷子李”,一起领略他出神入化的功夫吧。
2.解题:为什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俗世奇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碰到生词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词)①抽生读,然后全班读,要求学生读得字正腔圆、掷地有声。
②注意“师傅、包袱”都是读轻声。
(2)理解词语。
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
难堪:难为情。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粉刷技艺高超)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奇人)的句子,做好标记。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1、5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至少找到三处以上,在书上作简洁的批注。
)三、指导书写1.师出示生字,生自主识字。
2.重点指导:“袱”的左边是“衤”;“馅”的右下是“臼”,中间不封口。
3.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呢?(黑和白的反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小组讨论,深化感悟(一)有关黑衣服的细节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四处)学生交流: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黑衣服上的“小白点”2.“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刷子李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
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
而曹小三开始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
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者介绍】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2008年8月作为天津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
《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作品《挑山工》《花脸》《俗世奇人》等已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骥才。
全书由18个短篇文章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
2018年8月11日,《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内容简介:全书由18个短篇文章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全书包括:【序言】【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蓝眼】【冯五爷】【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泥人张】【绝盗】【小达子】【大回】【刘道元活出殡】【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拓展阅读泥人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
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
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
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
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
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
这当儿,打外边进三个人。
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
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
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
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
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
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
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捏完拿出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
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一个泥团儿砍过去?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
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放在桌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
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
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
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估衣街上往往的人,谁看谁乐。
乐完找熟人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快手刘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胡乱挥霍也使不尽。
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
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
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
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
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
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
怪,怪,怪!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
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
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唐僧依靠作为师fù()神shèng()不可侵fàn()的威严和慈悲的心肠,带领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
大徒弟孙悟空神通广大,遇到妖魔欺hà(),他瞒着师傅斩妖除魔,一旦露iàn()儿就会受到师傅的惩罚;二徒弟沙和尚挑着行李,背着包fu(),不辞劳苦;三徒弟猪八戒看上去又hēng()又shǎ(),但对孙悟空百般挑剔,hī()麻大小的一点儿小事也会让孙悟空在师傅面前难ān()。
二、词语魔术(给加点的词换个说法,意思不变)1.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白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了,师傅露馅儿了。
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露馅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吗?能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