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展示课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水资源的了解,导入新课《水资源》。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各组汇报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决心。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

2. 编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整本书阅读 《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整本书阅读 《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方对比、整体把握的方法来赏读男性人物代表孙少安、孙少平。

2.通过整体把握《平凡的世界》人物个性特征,探究作品主旨。

教学过程一、展示人物说印象上节课,同学们跟韩老师鉴赏了《平凡的世界》中璀璨夺目的女性形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作品中光辉灿烂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有自己的喜乐哀愁,有自己的人生路径,有自己的生活哲学。

(依次跳出男性人物剧照)田福军-孙玉厚-田福堂、孙玉亭-王满银-李向前-孙少安、孙少平这是谁?(学生齐答)在众多的男性人物中,你们印象最深的事情有哪些?(点4名同学回答)你们最喜欢哪些男性人物?预设(学齐答:少安、少平)看来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少安、少平,那我们今天就重点走近孙家两兄弟,走近他们的平凡的世界。

二、锁定人物谈情节1.先来看看大哥少安,请同学们回读与少安有关的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选2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想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大家一起翻到……,第6页第20章——倒数第三段2.再来看看弟弟少平,请同学们回读与少平有关的文本,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选2名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很喜欢一个语段,大家一起翻到……自读第3页第43章。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毕竟还只是其中的一两个片段,下面我们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梳理一下少安、少平的学业事业轨迹。

先来梳理少安的:我们发现,少安的事业中,出现了两次低谷期,扩地被批判,扩建导致破产,最终当上了厂长和村委会主任,事业风生水起。

少平自从离开双水村,世界逐渐向他敞开了怀抱,得到好人相助获得郊区农民户口,最终成为一名煤矿正式工人,还当上了班长,获得了“青年突击手"的荣誉。

三、兄弟对比辨不同1.这两兄弟都这么年轻优秀,你更喜欢两兄弟中的哪一个?他的哪些方面最吸引你?是性格追求、爱情婚姻、待人接物还是在或其他方面?我们先请男同学说说。

初中体育室外展示课教案

初中体育室外展示课教案

初中体育室外展示课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传球、接球、投篮等。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篮球技巧进行游戏和比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技能训练:传球、接球、投篮、防守等。

2. 团队配合训练:分组进行对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比赛:进行3V3或5V5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技能和团队配合。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等,以充分准备身体。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分别进行传球、接球、投篮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3. 团队配合训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对抗练习,强调团队配合和战术运用。

4. 教学比赛(10分钟):组织3V3或5V5的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技能和团队配合。

5. 结束放松(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如拉伸、慢跑等,以缓解运动带来的疲劳。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篮球技巧的正确运用。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篮球技巧的应用能力。

3. 比赛法: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

五、教学评价1. 技能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比赛,评估学生掌握篮球技巧的程度。

2. 团队协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配合默契程度,以及队员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六、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提供足够的篮球场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训练和比赛。

2. 篮球器材:准备足够的篮球,满足学生练习和比赛的需要。

3. 教学PPT:制作篮球技巧教学PPT,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篮球知识。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

高中数学展示课教案主题: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数学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1. 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据加密和解密、编码与解码、人工智能等。

2. 数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

3. 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

教学方法:1. 利用实例和案例详细解释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实际数学应用的过程和效果。

3.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析和讨论特定数学应用场景。

教学程序:一、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并简要介绍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二、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数学在数据加密、编码与解码、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并呈现实际案例。

三、数学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5分钟)老师详细介绍数学在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并呈现实际案例。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具体现实问题。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学生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并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现代科技领域中数学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展示课,学生深入了解了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展示课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实例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

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一、介绍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充分展示地理教学课堂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有着积极影响。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我设计的一节初中地理教学展示课教案,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评价等。

二、教学背景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既关注自然环境,又关注人类活动与社会现象。

本次教学展示课将以中国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通过展示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地理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熟悉中国地理的分区划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展示中国自然地理的奇妙之美,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内容与任务本节课将以地理分区为主线,重点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任务包括:1. 研究课本,整理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资料。

2. 分组展示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和数据。

3.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让学生就各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展开讨论,激发他们思考和积极参与。

3.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实践地理知识,增加对地理的亲身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答题情况等,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评价其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奖惩。

七、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思考: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2. 知识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各地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设有问答环节与学生互动。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

2024年小学音乐展示课《银色的桦树林》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美丽的森林》,具体内容为《银色的桦树林》。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桦树林的美丽景色,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桦树林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课题《银色的桦树林》。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唱歌曲,注意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音乐表现力。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创作一幅描绘桦树林的画。

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结合歌曲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与示范。

(2)学生跟随老师练习,注意音乐表现力。

5. 小组合作演唱(10分钟)每组学生将创作的画作与歌曲相结合,进行演唱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银色的桦树林》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要点3. 桦树林画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歌曲,创作一幅描绘桦树林的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的反馈。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拼音展示课教案

拼音展示课教案

拼音展示课教案教案标题:拼音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拼音展示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拼音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拼音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拼音学习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拼音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发音并辨认拼音的基本音素。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拼音进行词语的拼读和拼写。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拼音教学材料,包括字卡、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纸笔,以便进行拼音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拼音歌曲或快速拼音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

2.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拼音的认知程度,并激发他们对今天拼音展示课的期待。

步骤二:拼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拼音的定义和作用,并解释拼音的基本音素和拼音规则。

2.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并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

步骤三:拼音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字卡,让学生看图并根据图示拼读单词。

2. 教师可以进行听写练习,读出一个词语,学生将其拼写出来。

3.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拼音游戏,如拼音接龙等,以增加学生对拼音的熟悉度和应用能力。

步骤四:拼音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课文或句子,让学生根据拼音读出句子,并进行句子理解。

2.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拼音写出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以检验学生的拼音写作能力。

步骤五:小结与反馈(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里继续进行拼音学习,可以通过拼音软件、拼音游戏等方式进行拓展。

2. 学生可以进行拼音比赛或小组合作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学资源:1. 拼音字卡2. 课件3. 拼音歌曲或视频4. 纸笔教学反思:在拼音展示课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拼音练习和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小组展示课教案

高中小组展示课教案

高中小组展示课教案
1. 确定展示主题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提前设定一个或多个小组展示的主题。

这些主题应当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分组与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便于管理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在小组内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研究员、记录员、发言人等。

3. 研究与准备
小组成员需共同商讨并确定研究方法,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信息。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准备工作。

4. 展示排练
为了确保展示活动的顺利进行,每个小组需要进行至少一次的排练。

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展示内容,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正式展示
在正式展示当天,每个小组轮流前来展示。

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如T演示、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等。

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则作为观众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6. 评价与反思
展示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讨论每个小组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教师也需要给出专业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从中学习和成长。

7. 总结与延伸
教师应总结本次小组展示课的亮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的延伸任务,如写作反思报告、深入研究某个问题等,以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觉参加体育课的学习,知道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
2.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明确并基本掌握各自项目,提高学生灵敏、协调等素质;
3.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现自我,运用所学方法调控自我情绪;
教材内容
1、学生基本体能训练
2、学生特长展示
教 具
小体操垫15块
跳高垫架1副
铅球、铁饼若干
科研课题
体育特长生训练与技能展示
三、学生展示:
1、短跑技术;
2、跨栏技术;
3、铁饼技术;
4、跳远技术;
5、调高技术
1、组织练习;
2、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不足,大声作出提示;
3、教师作出技术动作示范;
4、对短跑途中跑动作技术再次作出强调;
5、组织学生练习
6、采取不同角度观察,提示学生
7、适当的作出示范
8、组织学生展示
9、作出评价
1、学生按要求练习;
1.快速到指定地点集合;
2.跟随老师语言提示进行放松;
3.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4.宣布下课,师生一起归还器材
组织:
××××××××
××××××××
××××××××
××××××××
要求:全身心放松;
积极评价。
4、指导学生分组热身:
5、指导柔韧性练习
1.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
2.体委指挥,动作要规范。
3.认真听讲,踊跃回答,各抒己见
4明确学习内容、目标
5认真做准备活动及柔韧性练习
组织:二列横队、背风、向阳。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组织:
××××××××
××××××××
××××××××
××××××××
要求:动作认真、规范
基本部分
一、跑的专项练习
1、小步跑;
2、高抬腿跑;
3、车轮跑;
4、折叠跑;
5、跨步跳
说明:此练习是对跑的技术的分节强化,是学生对跑的技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二、短跑途中跑技术练习
50米行进间跑;
要求:强度80%,上下肢动作协调,左右肢体协调;强调下肢蹬展、折叠、送髋、小腿前摆等
教学分组
按水平能力分组
课型
展示课
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准备部分
一、教学常规
二、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三、准备活动:
2000米慢跑(穿插技术跑变速跑)
四、柔韧性练习
1、两人一组做全身拉伸练习;
2、踢腿、摆腿练习
1.课前布置场地、器材。
2.指示队长整队,汇报出勤等。
3.宣讲本课内容、目标。
* * * * * * * *
* *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要求:1自练、相互指导相结合;
2注意动作要领
组织:
要求:体验互助的乐趣,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整理放松:放松操
3.讲评
4.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1.教师哨音集合整队;
2.教师利用音乐组织学生做放松操;
3.肯定鼓励积极表现、提出问题
体育特长生训练展示课教案
学校:玉泉高中 教师:史海峰
班级:高二.四班 人数:15人
教 学 目 标
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训练加强体能储备,强化技能熟练程度;
3、 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展示建立自信心和荣誉感。
水平目标
2、根据提示做出反应
3、认真听讲,认真模仿。
4、互相辅导、纠正。
5、上下肢动作协调,模仿学做
6、根据教师提示做出反应;
7、更换训练装备
8、分别展示各自特长
组织: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散点练习。3—4人一组练习
要求:练习认真,探究正确垫球动作
组织:徒手练习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