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测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1.太阳是我们地球最重要的o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传播的。
3.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会发生____________ 现象。
4.白天我们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可以把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6.制作潜望镜时,需要两面,且镜子的反射面是的。
7.词语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词语反映了光的反射,词语反映了光的折射。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将一支铅笔斜放入水中,会看到铅笔“折断”的现象。
()2.“蓝眼泪”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是海洋里的荧光生物所发出的蓝色光芒,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蓝眼泪”。
发出蓝色光芒的荧光生物是光源。
()3.光和声都不能在月球上传播。
()4.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在黑暗的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就能看到苹果。
()6.站横队“向右看齐”时,如果左边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右边一位同学的侧脸,说明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7.太阳光能全部穿过人的手向前传播。
()8 .光经过镜子反射后,不再沿直线传播。
( ) 9 .太阳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 ) 10 .只有镜子能反射光,其他物体如黑板不能反射光。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
A .月亮2 .光在水中的传播形式是(A.直线B.曲线 3 .手电筒发出的光不能穿过(A.玻璃B.一张薄纸4 .快速旋转彩色轮时,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可以得到()0 A.黑色B.白色C.紫色 5 .照明灯上安装灯罩的主要作用是()。
A.改变灯光的颜色 B.反射灯光 C.扩大照射范围6 .2023年,全球范围内观测到的日食有两次。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测试卷

【详解】许多光源在发光 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根据对太阳的认识,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
15.动植物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请把相对应的事物用序号填在表格里。
①米饭 ②鹅 ③蜜蜂 ④树木
羽绒服
水稻
木船
蜂蜜
()
()
()
()
【答案】①.②②.①③.④④.③
17.冬天麦盖三层被,()。
【答案】来年枕着馒头睡
【解析】
【详解】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俗话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意思就是降雪对小麦的好处比较多,能促进最终的增产。
18.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30.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
【答案】动物、人、植物、土壤、岩石、空气、水等。
【解析】
【详解】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地球家园里包括构成地球地形地貌 不同环境和地球家园内部的所有生物,比如: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六、简答题
28.你知道的天气有哪些?
【答案】晴天、阴天、多云、大雨等。
【解析】
29.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答案】下午2时。一天中,清晨和傍晚的温度较低,下午2时左右的温度最热,根据太阳一天在天空中东——南——西的位置变化,下午2时,太阳的光线最强,温度最高。
【解析】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或背阴处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量气温。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教科版(2017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 声源一定在振动C. 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 空气B. 瓶口C. 瓶子D. 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
A. 不影响B. 有危害C. 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 固体B. 液体C. 空气D. 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 像太阳B. 像水波涟漪C. 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笛子本身B. 笛子中的空气C. 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 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 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 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 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 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共11题;共22分)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一、选择题。
1.玻璃杯中的水,过几天就会变少,其原因是()。
A.水蒸发了B.杯子吸收了水C.水从杯底流出去了D.水变成了冰2.晒谷物时,把谷物(),才能干得更快。
A.摊开B.放在太阳下C.摊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D.堆放在通风的地方3.将透明塑料盒倒扣地上一段时间后,能够观察到()。
A.没有明显现象B.盒内出现了小水珠C.盒外出现了小水珠D.盒内与盒外都出现了小水珠二、判断题。
4.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5.湿手变干、衣服晾干都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跑到了空气中。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水蒸发时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三、识图题。
7.如图所示,1号杯没有盖上盖子,2号杯盖上了盖子,两杯中放有一样多的水,那么,两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四、简答题。
8.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9.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的?答案1.A2.C3.B4.×5.√6.√7.1号杯中的水变少了,2号杯中的水几乎没有变化。
8.①把衣服展开②把衣服放在阳光下③把衣服挂在通风的地方。
9.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第2课水沸腾了一、选择题。
1.通常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A.0°CB.37°CC.100°CD.120°C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A.大大增大B.增大一点C.减小D.不变3.给水加热用的仪器叫()。
要知道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要用到的工具是()。
A.温度计B.酒精灯B.铁架台 D.试管二、判断题。
4.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5.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C。
()6.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7.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8.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三、识图题。
9.看图想一想,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四、简答题。
10.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有气泡产生吗?气泡又是如何变化的?答案1.C2.A3.B A4.√5.√6.√7.×8.×9.不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植物测试卷(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关于香樟树和松树的不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A. 香樟树有树干,松树没有树干B. 香樟树生长离不开水分,而松树的生长可以离开水分C. 香樟树的树叶形状像鸡蛋,而松树的树叶形状像一枚针2.观察大树应该按()顺序进行。
A. 从整体到局部,从里到外B. 从局部到整体,从远到近C. 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3.蒲公英的一生要经历()这些变化。
A.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B. 种子、幼苗、发芽、开花、结果C. 种子、幼苗、发芽、结果、开花4.下列()是一片完整的叶。
A. B. C.5.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是()。
A. 水葫芦和金鱼藻生长都需要土壤B. 水葫芦和金鱼藻都会开花C. 水葫芦和金鱼藻都生长在水中6.根据图片中的植物的叶子,我们可以判断这种植物叫做()。
A. 狗尾草B. 三叶草C. 凤仙花7.下列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 浮萍B. 水杉C. 狗尾草8.关于荷花和蒲公英的不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A. 荷花长在水中,蒲公英生长在土壤中B. 荷花生长离不开水,而蒲公英生长可以离开水分C. 荷花的茎是草质茎,蒲公英的茎是木质茎9.下面三种情况,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是()。
A. 小鸟的叫声B. 花的香味C. 大树的心跳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0.新鲜的树叶与落叶相比,除了颜色不同,其他都相同。
()11.“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用柳树的茎可以进行繁殖。
()12.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13.植物的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构成。
()14.在秋天,树木的树干没有长大,说明树木已经死了。
()15.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16.用图画、拓印、做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17.有些植物用茎繁殖,也有一些植物能用根、叶繁殖后代。
()18.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19.樟树秋天不落叶,它的叶没有生长和衰老的过程。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的音最高。
A.“索”
B.“发”
C.“咪”
7. 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
)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 绳子中间挂一根小草
B. 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
C. 绳子中间弯曲
8. 在图书室等公众场合,我们(
)。
A. 可以大声说话
B.不能大声喧哗
C.垃圾丢在桌上
9. 耳廓的作用是(
)。
A.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___________产生 振动。
3. 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4 分)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 听到的音高 看到的振动快 音高的变化顺
度
慢
序4Βιβλιοθήκη 厘米高快8 厘米 12 厘米
较高 较低
较快 较慢
高→低
16 厘米
低
慢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________________。
2. 奇奇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找来 5 根长短、粗细不相同的铁钉,如下表,请结合所
学知识,帮奇奇回答下面的问题。(12 分)
铁钉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①
5
0.2
②
8
0.2
③
10
0.2
④
10
0.3
⑤
10
0.4
(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振动速度最慢的是
___________号铁钉。
6. 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试题-第一单元 水 单元测试(含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试题-第一单元水单元测试(含答案)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题(19分)1.要想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测量,计量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3.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汽化,此时水需要吸收热量。
4.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快;持续加热到100℃时,水会沸腾。
5.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6.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7.把少量食盐和红糖放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食盐和红糖会溶解,这个过程叫溶解。
8.可以用搅拌、切碎等方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9.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其次,外焰温度最低。
10.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蒸发的方法。
二、判断题(10分)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会上升。
×3.液态的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气态的水。
√4.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5.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6.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7.实验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把一大包盐倒在杯里,看看能不能都溶解。
×8.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9.水蒸发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10.把盐水放在太阳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三、选择题(14分)1.我们观察到沙子沉在水底,说明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选C。
2.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加水再搅拌能让底部的盐完全溶解。
选B。
3.下面糖块溶解的速度最快的是切碎糖块并搅拌。
选C。
4.水和糖块质量相同的条件下,杯中糖块溶解的速度最快的是热水中的糖块。
教科版(新)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20分)
1、动物生存学要的条件是:、、、等。
2、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____种消费者,生产者是______。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______。
4、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事物的生物叫______。
5、由多条食物来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_______。
二、判断题:(10分)
1、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如兔、鼠等。
( )
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
3、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4、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
5、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
三、选择题:(15分)
1、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相互利用的关系 B.吃与被吃的关系C.相互竞争的关系 D.互惠互利的关系
3、苹树不宜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四, 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5分)
(1)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
(2)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
(3)该食物网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4)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______种。
(5)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8分)
五、实验题。
(20)分
1, 请你做个生态瓶10分
(1)、建造方案 (2)、设计图
2
、根据对蚯蚓的棺材与实验完成下表填写任务 。
(20分)
研究问题 蚯蚓喜欢有光的生活环境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
我的猜想
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控制的方法
控制组 对照组 研究结论
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