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最新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最新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我们可以用 和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2. 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要有 轨道和 轨道。 3. 在相同的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 ,说明物体运动得 。

4.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关系。(选填“有”或“没有”)

5.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或 。

6. 以 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时,可以用 判断方向,用 测量距离。

7.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 和 。

8.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 、 、 、 等。

9. 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 ,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 次。

10. 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比较它们的快慢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 ,通过的距离 ,运动得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1. 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摆动的是()。

A. 滑雪

B. 滚雪球

C. 钟摆摆动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属于()。

A. 直线

B. 曲线

C. 滑动

3. 坐在船中的乘客,相对于()来说其是静止的。

A. 河岸上的树

B. 河水

C. 船舱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与()无关。

A. 物体的形状

B. 斜面的倾斜角度

C. 斜面的宽度

5. 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红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

B. 小美在东北方向1米处

C. 小丽在学校旗杆东南方向2米处

6. 水中的旗鱼1小时游108千米,喷气式客机1小时飞900千米,快艇1小时行100 千米。则它们之中速度最大的是()。

A. 快艇

B. 旗鱼

C. 喷气式客机

7. 有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进了10千米,乙车行进了15千米,则它们运动的快慢情况是()。

A. 甲车更快

B. 乙车更快

C. 一样快

8. 轮船、汽车、自行车三种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45千米、120

千米、15千米。则这三种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从大到小排序应该是()。

A. 汽车>轮船>自行车

B. 轮船>汽车>自行车

C. 汽车>自行车>轮船

9. 下列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从高处滚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 小球从高处滑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C. 小球从高处滚落,只经历了曲线运动

10. 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获得了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如何来确定他们获得的名次的?()

A. 相同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少,则跑得越快

B.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则跑得越快

C. 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短,则跑得越慢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天空中盘旋的老鹰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2. 放在斜面上的立方体木块,通常是滚落下来的。()

3.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时,要先确定中心点、方向和距离。()

4.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5. “过山车”设计要求中,小球应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6.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摆动、转动、振动、滚动、平移等。()

7. 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8. 甲、乙两个同学比赛100米,甲先到了终点,则甲同学不如乙同学跑得快。()

9. 拨动的钢尺、压下弹起的弹簧和荡起的秋千三者的运动形式完全不同。()

10. 坐在行进中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马路旁的树木来说是运动的,相对于座位来说又是静止的。()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哪些?

2.“过山车”的设计要求都有哪些?

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几种方法?

4.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的情况有哪些?

5.一个晴朗的有月亮的夜晚,小明的妈妈说月亮在运动,小明的爸爸说云在运动。他们谁说得有道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我们可以用 方向 和 距离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2. 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要有 直线 轨道和 曲线 轨道。 3. 在相同的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 少 ,说明物体运动得 快 。

4.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有 关系。(选填“有”或“没有”)

5.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滚动 或 滑动 。

6. 以 起点 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时,可以用 方向盘 判断方向, 用 软尺 测量距离。

7.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 直线运动 和 曲线运动 。

8.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摆动 、 转动 、 振动 、

滚动 、 平移 等。

9. 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秒表 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 时间 ,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 3 次。

10. 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比较它们的快慢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 距离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 越快 ,通过的距离 短 ,运动得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1. 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摆动的是(C)。

A. 滑雪

B. 滚雪球

C. 钟摆摆动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属于(B )。

A. 直线

B. 曲线

C. 滑动

3. 坐在船中的乘客,相对于(C)来说其是静止的。

A. 河岸上的树

B. 河水

C. 船舱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与(C)无关。

A. 物体的形状

B. 斜面的倾斜角度

C. 斜面的宽度

5. 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小红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

B. 小美在东北方向1米处

C. 小丽在学校旗杆东南方向2米处

6. 水中的旗鱼1小时游108千米,喷气式客机1小时飞900千米,快艇1小时行100 千米。则它们之中速度最大的是(C)。

A. 快艇

B. 旗鱼

C. 喷气式客机

7. 有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进了10千米,乙车行进了15千米,则它们运动的快慢情况是(B)。

A. 甲车更快

B. 乙车更快

C. 一样快

8. 轮船、汽车、自行车三种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45千米、120

千米、15千米。则这三种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从大到小排序应该是(A )。

A. 汽车>轮船>自行车

B. 轮船>汽车>自行车

C. 汽车>自行车>轮船

9. 下列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小球从高处滚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 小球从高处滑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C. 小球从高处滚落,只经历了曲线运动

10. 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获得了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如何来确定他们获得的名次的?(A)

A. 相同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少,则跑得越快

B.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则跑得越快

C. 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短,则跑得越慢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天空中盘旋的老鹰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2. 放在斜面上的立方体木块,通常是滚落下来的。(×)

3.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时,要先确定中心点、方向和距离。(√)

4.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有关。(√)

5. “过山车”设计要求中,小球应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6.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摆动、转动、振动、滚动、平移等。(√)

7. 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8. 甲、乙两个同学比赛100米,甲先到了终点,则甲同学不如乙同学跑得快。(×)

9. 拨动的钢尺、压下弹起的弹簧和荡起的秋千三者的运动形式完全不同。(×)

10. 坐在行进中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马路旁的树木来说是运动的,相对于座位来说又是静止的。(√)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平移、转动、滚动、摆动、振动

6.“过山车”的设计要求都有哪些?

答: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7.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几种方法?

答: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相同的距离内,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

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的时间,运动的距离越长,运动得越快;利用物体运

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8.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的情况有哪些?

答:1、会在斜坡上不动;

2、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3、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9.一个晴朗的有月亮的夜晚,小明的妈妈说月亮在运动,小明的爸爸说云在运动。他们谁说得有道理?

答:小明的爸爸妈妈说得都有道理。因为他们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说法不同。小明的妈妈是以云为参照物,认为云是静止的,她的判断是月亮在运动;

小明的爸爸是以月为参照物,认为月亮是静止的,他的判断是云在运动。

2020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学情分析 在疫情期间通过网课的学习,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新阶段,开课时间晚,学生线上学习自制力较差,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疫情期间的教学以网课为主,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具体实物的依托,学习效果减弱。教师应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在疫情期间学生在家活动要注意方式方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测试题 一、填一填(每空0.5分,共30分) 1、同学们,学过我们常用的简单机械你记住了吗?请写出几样来。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2、请说说以下工具可以完成什么工作 ①、剪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瓶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螺丝刀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钉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切割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轮组是___________和组合起来的装置,既可以_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滑轮组用两段绳子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量的___________,用四段绳子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量的___________。 4、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___________。将长度20厘米的木板搭在高10厘米的木块上,这也是一个能省力的机械,像这样的机械还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 5、___________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___________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6、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___________。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__。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___________。 7、小臂骨像是一根___________,一端是肘关节处,是___________;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___________;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___________。 8、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_______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_______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________。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______________。 9、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要打开啤酒盖你用______、拔掉墙上的钉子你用______,拧下螺丝钉你用______。利用螺丝刀起出螺丝,是应用______原理,其中刀柄相当于______,刀杆相当于______。 11.将重物提上斜坡,如果斜坡的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______。“S”形的盘山公路_________(延长、缩短)了路程,而_________(增长、减小)了坡度。 12、自行车是依靠__________前进的,人脚蹬的力是通过链条传到车轮上去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_________的作用。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___________;当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___________。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_________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____的原理。 二、选一选(每选1分共30分)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起瓶盖的开瓶器属于()。 A、滑轮 B、杠杆 C、斜面 D、轮轴 3、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A、费力 B、省力 C、不费力也不省力 D、前面三个答案都不对 4、在任何情况下都省力的机械是()。A、轮轴 B、杠杆 C、定滑轮 D、动滑轮 5、用剪刀剪东西时,被剪的东西放在()最省力? A、剪刀尖部 B、剪刀中部 C、剪刀根部 6、下列与自来水龙头属于同一类机械的是()。A、盘山公路 B、方向盘 C、螺丝钉 D、镊子 7、下面哪个工具应用了斜面原理()?A、镊子 B、钓鱼竿 C、门把手 D、斧子 8、下列不省力的滑轮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9、当轴带动轮工作时()。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10、有时候我们要用不省力的杠杆,是为了()。 A、爱护机械 B、省距离 C、锻炼身体 11、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1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13、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 14、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15、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16、螺丝钉上的螺纹利用了()的原理。 A.轮轴 B.斜面 C.滑轮 17、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我们知道杠杆分为省力杠杆、等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以下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有(),属于费力杠杆的有(),属于等力杠杆的有()。 A、跷跷板 B、镊子 C、钉锤 D、方向盘 18、自行车上的螺丝与丝帽是()。A、省力杠杆 B、不省力杠杆 C、轮轴 D、斜面19、用镊子夹东西() 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又不费力 A B 20、如右图,用测力计分别沿A、B个面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 (A、B两个面的光滑程度等情况一样),测力计的读数将()。 A、一样大 B、在A面拉动时读数大 C、在B面拉动时读数要大 21、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A、费力 B、省力 C、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22、如右图,用扳手旋动同样的螺丝帽,选用()更省力些。 A、A扳手 B、B扳手 C、C扳手 23、如右图,用同样的剪刀剪纸,用()种剪法更省力? A、A方法 B、B方法 C、A和B方法一样 24、如右图,下列哪种情况能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3、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4.以下哪种工具应用杠杆工作原理?() A.钓鱼杆 B.方向盘 C.旱冰鞋 5、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等机械原理。 A、斜面 B、轮轴 C、杠杆 D、滑轮 四、判一判(每小题1分,共34分) 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2、人们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3、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4、杠杆的支点一定要在重点和力点之间。() 5、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 6、自行车把应用了轮轴的原理。() 7、动物身上的有些器官和结构可以省力。() 8、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9、在任何情况下“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是不可能的。() 10、汽车的方向盘是一种轮轴。() 11、用斧头劈木柴是应用了斜面原理。() 12、使用斜面既省力又省时间。() 13、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14、螺丝钉的纹路也是一种斜面。() 15、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16、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17、把一楼的楼梯做成两折是为了省力。() 18、螺丝刀的刀柄粗是省力的主要原因。()19、在轴上用力比在轮上用力要省力。( ) 20、自行车的主要传动方式是皮带传动。() 21、我们使用杠杆时,不论支撑点在什么位置,都能省力。() 22、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23、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25、升国旗时,我们向下拉绳子,挂国旗的那部分绳子也向下运动。() 26、毛毛指着一根木棍说“这就是一种简单机械——杠杆”。() 27、起重机钓钩上的滑轮,它能够随着重物上下移动,所以它就是一个动滑轮。() 28、为了让汽车开上去省力一点,摩星山的盘山公路是一种斜面。() 29.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0.如果自行车前面的链盘加大,骑起来就会更加省力。() 31、杠杆工作时,力点离开支点远,重点离开支点近,就能省力。() 3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34、摩托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 五、连线题(共26分) 1、将下面常用的工具与应用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2、将下面常用的工具与所起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汽车方向盘轮轴开瓶器 辘轳镊子省力 盘山公路斜面螺丝刀 螺丝钉钳子既不省力省距离 钉锤杠杆筷子 剪刀铁锨省距离 塔吊滑轮钓鱼竿 3、请把下面物品和应用的简单机械原理用线连起来。 汽车方向盘斜面螺丝刀 斧子省力杠杆盘山公路 螺丝钉费力杠杆起重机 脚踏板轮轴扳手 开瓶器定滑轮老虎钳 筷子滑轮组镊子 A B A B C

教科版科学三上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2.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3.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4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5.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6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7.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 二、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2.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3.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4.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5.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5.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8.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要等它们降温之后再收拾和整理。 9.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很高,不能把手放在上面,容易把手烫伤。 10.让水沸腾后,人们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给自来水杀菌消毒、泡茶、泡方便面等、获取更多水蒸气。 三、水结冰了 1.常温下的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下降,当降低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要占据更大的空间。.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结冰前液面高度和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我们需要做好标记。 3.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冰的温度低,如果长时间一直接触皮肤,容易被冻伤。 4.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盛满碎冰并加入食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5.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 让水结冰,我们可以制造冰冻食品,如:冰淇淋、冰沙、冰棍。水结成冰之后,我们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雕和其他艺术品。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别分数 一、填空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显微镜)的发明是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放大)的作用。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3、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蓝)(绿))组成的。 4、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300)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W)倍。 5、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 盐、白糖、(碱)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第一个发现和提 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8、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9、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 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很多(小眼睛)组成。苍蝇能停在玻璃上不滑落,这主要与它的(脚)的构造有关。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 10、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 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判断 1、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V ) 2、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X ) 3、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X ) 4、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V ) 5、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X ) 6、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V ) 7、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X )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V ) 9、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V ) 10、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V) 1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X ) 1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X ) 13、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X ) 14、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体都是晶体。………………………………( X ) 15、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V ) 16、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V ) 1 17、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X) 18、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X ) 19、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X ) 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X ) 2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V ) 三、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B)。A越大B越小C不变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A)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别分数 一、填空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放大)的作用。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3、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蓝)(绿))组成的。 4、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300)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W)倍。 5、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碱)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8、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9、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很多(小眼睛)组成。苍蝇能停在玻璃上不滑落,这主要与它的(脚)的构造有关。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 10、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判断 1、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V ) 2、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X ) 3、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X) 4、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V) 5、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X) 6、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V) 7、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X)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V) 9、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V) 10、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V) 1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X) 1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X) 13、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X) 14、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体都是晶体。………………………………( X) 15、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V) 16、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V)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及答案

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新的《科学》课,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2.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0.5cm=0.5cm×10mm=50mm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3.当老师把温度计拿到你手中的时候,最不需要关心的是(▲) A. 它的量程 B. 它的长度 C. 它的单位 D. 它的最小刻度 4.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 * B. 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 C. 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 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 5.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在一杯热水中可以使它恢复原形。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乒乓球材料具有记忆性,在热水中恢复球形 B.热水使乒乓球内的气体膨胀,内部压力增大

C.热水的水压使乒乓球恢复球形 D.热水的高温使乒乓球材料软化,易恢复球形 — 6.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2℃ B.小明的课桌高约为80dm C.一个教室内空气体积约为200m3 D.正常人每分钟呼吸75次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8.人类认 识自然需 要借助于 一些仪器, 自从扫描 隧道显微 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这里所说的“纳米”是 ( ▲ ) A. 长度单位 B. 体积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9. 下表所列出的是某同学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其中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猜想”步骤的是(▲) … 步骤1 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呢 步骤2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步骤3 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步骤4 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A. 步骤1 B. 步骤2 C. 步骤3 D. 步骤4 ( 10. 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 A. 大于15ml B. 小于15ml C. 等于15ml D. 都有可能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最新科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科教版复习题及答案

广东科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不能闻或尝未知的液体,确保卫生和安全。 2、制作水果船时,挖掉的果肉越多,水果船能装的货物越多。 3、秋季时,我们能在学校观察到的小动物有蜗牛、蝗虫、青蛙等。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升毫升千克克等。 5、空气流动形成风。生活中炊烟、旗子、纸条等在风中飘扬说明空气是存在。 6、早上树林里的空气清新,我们每天早上都能感受到。 7、像石头、木头这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的物体叫做固体;像空气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的叫气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跟水一样的物体还有油、酒、白醋等。 8、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当我们带着目的去观察植物的时候,可以用的观察方法有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等方法来观察一棵树。 9、身体软软的,头上有两对触角,用腹足爬行。 10、通过观察,我认为水的味道是无味道,水的气味是无气味,水的颜色是无颜色、水的形状是无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11、将干海绵装入水里,用力挤一挤,能看到水流出现象。 二、选择题。 (1)苹果放在水里是 A 。A、沉B、浮C、不沉不浮 (2)常见的纸张有:铜版纸、 A 、白底白板纸、灰底白板纸、牛皮纸、双胶纸、卫生纸、新闻纸及各类艺术纸等。 A白纸B手 C 空气 (3)纤维越粗吸水性越A,纤维越光滑吸水性越 B 。 A强B差 (4)一杯水大约是 C 毫升。 A、10毫升 B、2000毫升 C、340毫升 (5)蜗牛背上有一个硬壳,从小到大这个壳是 B 。

A、不能长大 B、慢慢长大 C、小时候有,大时候没有 (6)和蚂蚁属于同一类的动物是 A 。 A、蜗牛 B、螳螂 C、蜈蚣 (7)水的特点有 B 。 A、白色 B、无色 C、半透明 (8)下列液体中流动速度最快的是 A A、纯净水 B、油 C、胶水 (9)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 C A. 肉 B.饼干 C.蔬菜 (10)下列材料的吸水性最好的是A。 A、木片 B、金属片 C、塑料片 (11)把一小片纸撕开,我们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 B A. 纸浆 B.纸纤维 C.塑料 (12)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 B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植物 B、生物 C、动物 (13)我们用过的废纸,应该尽可能B,利于保护环境。 A、焚烧 B、回收 C、在垃圾场填埋 三、判断题。 1、在水中轻的物体一定漂浮,重的物体一定沉底。(×) 2、干砖放在水里有气泡冒出,说明水里有空气。(√) 3、空气很轻,是没有重量的。(×) 4、铁铜制的物品放在水里一定沉(×)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6、用橡皮泥做小船,不管小船是什么形状,小船一定能浮在水中。(×) 7、观察某种不熟悉的物体时,我们都可以用看、听、摸、闻、尝的方法。(×) 8、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时,量筒必须放平稳,否则读数将不准确。(√) 9、不同用途的纸具有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吸水的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和承受弯曲的性能等几个方面。(√) 10、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但可以去抓它们。(×)

新教科版科学三下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含内容分析、主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

最新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 我们可以用 和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2. 根据“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要有 轨道和 轨道。 3. 在相同的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 ,说明物体运动得 。 4.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关系。(选填“有”或“没有”) 5.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或 。 6. 以 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时,可以用 判断方向,用 测量距离。 7.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 和 。 8.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 、 、 、 等。 9. 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 ,并记录下来。至少测量 次。 10. 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比较它们的快慢的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 ,通过的距离 ,运动得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1. 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摆动的是()。 A. 滑雪 B. 滚雪球 C. 钟摆摆动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属于()。 A. 直线 B. 曲线 C. 滑动 3. 坐在船中的乘客,相对于()来说其是静止的。 A. 河岸上的树 B. 河水 C. 船舱 4.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与()无关。 A. 物体的形状 B. 斜面的倾斜角度 C. 斜面的宽度 5. 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红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 B. 小美在东北方向1米处 C. 小丽在学校旗杆东南方向2米处 6. 水中的旗鱼1小时游108千米,喷气式客机1小时飞900千米,快艇1小时行100 千米。则它们之中速度最大的是()。 A. 快艇 B. 旗鱼 C. 喷气式客机 7. 有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行进了10千米,乙车行进了15千米,则它们运动的快慢情况是()。 A. 甲车更快 B. 乙车更快 C. 一样快 8. 轮船、汽车、自行车三种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45千米、120

2019教科版科学三上期末试卷

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考核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第:_____ 一、我会填空(20分,每空2分) 1、因为空气可以被___________(“压缩”或“拉伸”),所以我们能往篮球里打很多空气。 2、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_的方向。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个方位来描述。 3、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4、_____________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单位是____________。 5、热空气会___________,冷空气会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二、我会选择(10分,每题2分) 1、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A.B.C. 2、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鱼儿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一些(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4、下列三个数据中,表示温度最低的是( )。 A.3℃ B.17℃ C.-8℃ 5、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作( )。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三、我会判断(10分,每题2分) 1、水蒸气的微粒很小,用肉眼无法看见。() 2、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3、在进行天气记录时,遇到周末和假期,应停止观察() 4、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5、测量水温时,为了看得清楚,应该把温度计拿出水面。() 四、我会连线(8分,每题1分) 测量气温雨量器湿手变干加快溶解 测量风速气温计勺子搅拌水的蒸发 测量风向风杯式风速表空气流动空气占据空间 测量降水量风向标纸团没湿风的成因

科学 第一单元测试

科学第一单元测试 姓名: 一、填空(18分) 1、___________的植物使大自然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2、鱼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______,用________呼吸,用_______游泳。 3、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分为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植物。 4、百日咳是由于感染_________而引起的。 5、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________万种。 6、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等______ 和各种虫、鱼、鸟、兽等________以外,还有一些极其_________、结构_________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例如________和________。 7、_________被誉为“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_________,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8、食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二、判断对错(15分) 1、利用细菌或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 2、爬山虎也属于木本植物。() 3、我们可以把森林中采来的所有蘑菇都制成食品。() 4、家用刀、案板、放生熟食品,这样也可以。() 5、无脊椎动物比脊椎动物多。() 6、消毒最好用高温的办法,因为这种方法没有负面影响。() 7、企鹅、鸵鸟都不会飞,所以它们不属于鸟类。() 8、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时要进行实地考察。() 9、有的细菌和病毒用肉眼能看到,有的细菌和病毒用肉眼看不到。() 10、我们人类的活动会破坏生物资源,使有些物种正在频临灭绝。() 11、不论它生活在陆地、海洋,还是飞翔在空中,只要具有毛、胎生、哺乳这三个特点, 他就是哺乳动物。() 12、细菌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13、2002年在我国爆发的,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活的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由 病毒引起的。() 14、在冷、凉、干燥的条件下,物体一般不会发霉。() 15、我们人类的活动会破坏生物资源,使有些物种正在频临灭绝。() 三、选择 1、银耳是()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D.细菌 2、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着爬,是()的特征。 A.昆虫类 B.两栖动物 C.哺乳动物 D.爬行动物 3、下列植物中,属于食虫植物的是() A.猪笼草 B.金灯藤 C.爬山虎 D.含羞草 4、世界上动植物种类相比() A.动物比植物多 B.植物比动物多 C.基本相等 5、制作酸奶利用的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6、我国的活化石植物是() A.银杉 B.水杉 C.红松 D.银杏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

班级:姓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3、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8、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9、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0、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