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答题】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答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
【答案】气孔【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叶表皮的结构。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4.【答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的基本场所。
【答案】光合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作用。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5.【答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
【解答】动物和植物虽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6.【答题】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气孔。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A. 纸张燃烧
B. 铁生锈
C. 水结冰(正确答案)
D. 食物腐败
下列哪个是观察物体时常用的工具?
A. 显微镜(正确答案)
B. 电视机
C. 手机
D. 电风扇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A. 水分子
B. 金属铁(正确答案)
C. 氧气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
下列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固态物质加热一定会变成液态(正确答案)
B. 液态物质冷却一定会变成固态
C. 气态物质加压一定会变成液态
D. 所有物质的状态变化都需要吸收热量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
A. 过滤(正确答案)
B. 搅拌
C. 加热
D. 冷却
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非生物不能
B. 非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不能
C. 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非生物不能(正确答案)
D. 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下列哪个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A. 猜测
B. 实验(正确答案)
C. 幻想
D. 做梦
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陆地
C.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东向西
D.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正确答案)
下列哪个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之一?
A. 提出问题(正确答案)
B. 随意猜测
C. 放弃实验
D. 不作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小明、小刚、小红在讨论“横梁平着放,还是立着放”,最合理的观点是()。
A.小明:平着放好,因为平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宽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B.小刚:立着放好,因为立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C.小红:平着放和立着放都可以大大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2.下列形状的框架中,()最容易变形。
A. B. C.3.下列结构中,最稳定的是()。
A.三角形结构B.四边形结构C.六边形结构4.如图,操场上的篮球架虽然很高,但却不容易倒,最主要的原因是()。
A.篮球架采用了四边形框架结构B.篮球架采用了上大下小的结构C.篮球架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5.下列纸做的模型中,立得最稳的是()。
A. B. C.6.学校举行萝卜牙签搭高塔比赛,提供的材料有已经切好的胡萝卜颗粒和牙签。
要想搭得高而且稳,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把大的胡萝卜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B.塔身尽量要上下一样大小C.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7.我们实验室的方凳(如图)非常容易倒,主要原因是这种方凳()。
A.上大下小B.上重下轻C.下短上长8.同样高度的框架结构塔与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
A.框架结构塔强B.实心塔强C.一样强9.右图是用塑料瓶建造高塔的实验图,为了检测哪个小组的“塔”最不容易倒,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用同样的力度去推“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B.把“塔”放在同一块纸板上,倾斜纸板,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C.用嘴吹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10.如图所示是青藏铁路拉萨大桥,从形状与结构看,这座桥是一座()。
A.拱桥B.悬索桥C.立交桥11.建造塔台过程中,下列不属于增强抗震能力的方法的是()。
A.增大底部面积B.塔台底部加弹簧C.减小底部质量12.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相似的步骤,下列对这些步骤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是雪花的晶体形状。
A.立方体B.六边形C.三角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形状。
【解答】雪花是六边形的晶体形状。
2.【答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黄铜矿B.玻璃C.碱面【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玻璃不是晶体,晶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对称性的形状。
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是,将会变形状,这叫非晶体。
玻璃是非晶体。
3.【答题】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三种晶体构成。
A.石英、长石、云母B.石英、黄铜矿、云母C.石英、长石、黄铜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花岗岩的构成。
【解答】花岗石是由石英、长石、云母构成的。
4.【答题】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晶莹透亮的物体【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
5.【答题】像食盐、味精这样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
【答案】晶体【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6.【答题】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______的形状。
【答案】规则【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7.【答题】晶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物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8.【答题】我们身边常见的透明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概念。
【解答】金属晶体都不是透明的,9.【答题】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是水的晶体。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晶体的性质。
【解答】冰花和雪花都是晶体。
冰花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雪花是水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10.【题文】自然界中的晶体有哪些来源?【答案】自然界中形成晶体的情况有海水蒸发结晶和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晶体。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放置在轨道上的三根相同的横梁,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A.横梁甲B.横梁乙C.横梁丙2.下列物体受竹子、水稻等植物茎的启发而发明的是()。
A.空心钢管B.安全帽C.瓦楞纸箱3.右图是用来安装空调外机的支架,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提高支架的牢固程度?()。
A.使用管状材料和斜面B.使用“L”形材料和三角形框架C.使用“L”形材料和拱形结构4.把右图中一个正五边形的框架加固,最少需要用()斜杆。
A.一根B.两根C.三根5.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条斜杆,从而使一个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的是()。
A.B.C.以上两种做法都不能起到拉的作用6.市区路面施工时会在外面加上围栏(见右图),它下面的底座是空心的塑料盒,中间有一个注水口,使用前要将底座用水注满。
使用前注水的目的是()。
A.利用水给工地降温B.防止塑料老化C.使围栏上轻下重,稳定性更好7.最不容易倒的物体是()。
A.上小、轻,下大、重B.上大、轻,下小、重C.上大、重,下小、轻8.如图是埃菲尔铁塔,它不容易倒的原因中,描述错误的是()。
A.铁塔上小下大B.铁塔上轻下重C.铁塔的重心在塔顶9.金华婺城二环西路上的婺城大桥是一座钢索桥,是用钢缆建造的,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桥的()。
A.美观度B.承载量C.跨越能力10.如图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孔处,采用了钢索斜拉桥的结构设计,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A.使大桥更壮观B.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C.使通航孔的跨度更大,方便船舶通行11.中国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
大桥的主体桥梁是一座高达170.69米的斜拉桥。
婷婷感叹大桥的壮观,同时她也有疑问: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婷婷通过研究发现桥塔越高,钢缆上的拉力就会()。
粤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测试题(含答案)

粤教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三种材料导热性能由强到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铁片陶瓷塑料B.陶瓷铁片塑料C.塑料陶瓷铁片2.下列材料导热性能最好的是()。
A.木材B.铁C.塑料D.棉花3.冬天时,人们会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A.保温水瓶B.便携水瓶C.运动水瓶4.爬墙清洁机器人是模仿()制作的。
A.壁虎B.青蛙C.苍蝇5.不属于多功能物品的是()。
A.多功能笔袋B.笔袋C.橡皮铅笔6.尼龙搭扣的发明是()。
A.牛蒡果实的启发B.猎狗的启发C.打猎的启发7.苍耳与衣服搭扣的方式与下列()日常用品很相似。
A.塑料拉链B.尼龙搭扣C.铁拉链二、填空题8.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
9.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______)、用铁锻造成的(______)、用塑料制造成的(______)、用棉花织成的(______)等。
10.为了满足人们对同一个物品的多种(______),设计师常会在某种物品的基础上添加新的(______),实现新的(______)。
三、判断题11.军人需要的水瓶不同于运动者。
(______)12.发明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______)13.回形针与铁夹相比,结构简单,使用更方便灵活。
(______)14.从苍耳到飞机,都是人类模仿生物设计的产品。
(______)四、简答题15.苍耳为什么能反复粘贴衣服上?五、综合题实验:科学探究小组探究运动水瓶的特点。
(如下图)运动饮水瓶便携饮水瓶16.设计师在设计构思运动饮水瓶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运动时方便安全的饮水的()。
A.需要B.材料C.成本17.运动饮水瓶的设计细节体现在:瓶嘴采用()结构,能使水流细,容易喝到水,防止漏水。
A.圆形口B.尖嘴C.吸管18.运动饮水瓶的设计考虑到材料时,选用的材料具有()特点,单手挤压,即可出水。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测试卷(后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测试卷一、选择题1.有一天,我们发现前段时间穿得正好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这说明()。
A.衣服变小了B.身体长高了C.衣服变大了D.衣服旧了2.半年前买的一双运动鞋今天穿时发现太挤脚,原因是()。
A.鞋穿旧了就这样B.鞋越穿越小C.脚长大了D.鞋变形了不合脚3.幼儿时我们只能吃母乳和牛奶,现在我们可以吃蔬菜、水果、米饭、鱼肉等很多东西,我们吃这些东西用的是()。
A.眼睛B.鼻子C.牙齿D.手4.测量身高时,可以使用()。
A.细绳B.木板C.竹竿D.卷尺5.下面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体重的是()。
A.杆秤B.弹簧秤C.地秤D.天平6.下列哪项不是男生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征?()A.身高突增B.性器官发育C.第二性征发育D.乳房增大7.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A.性意识骤增,对异性产生好感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C.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D.缺乏人际交往欲望8.进入青春期,随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
A.已经到成年人时期B.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C.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D.可以和大人平起平坐了9.在摇篮里捧着奶瓶的小宝宝处在人生的()。
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10.12岁的珊珊同学处在人生的哪一个时期()A.幼年期B.青春期C.成年期D.老年期11.男生兵兵的爸爸身高1.76 米,妈妈1.62米,兵兵长大后身高可能是()。
A.1.76米B.1.62米C.1.83米D.1.80米12.正在快速生长、刻苦学习的人生时期是()。
A.幼年期B.青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13.以下哪种情况不是注意个人卫生的行为?()A.定时定量吃饭B.勤洗手C.勤洗澡D.不挖鼻孔14.下面哪种行为没有体现良好的饮食习惯?()A.定时定量吃饭B.挑食C.各种食物搭配D.睡觉前不吃东西15.下列不属于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是()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B.吃饭不挑食C.经常熬夜上网D.按时休息16.下面哪种不属于科学用脑行为?()A.动静结合B.勤于思考C.课程交替D.加班加点学习二、填空题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别分数
一、填空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显微镜)的发明是
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 ,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放大)的作用。
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小),看到的范围(大)。
3、计算机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蓝)(绿))组成的。
4、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300)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W)倍。
5、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
盐、白糖、(碱)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第一个发现和提
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8、随着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
9、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蟋蟀的
耳朵长在(足)的内侧。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很多(小眼睛)组成。
苍蝇能停在玻璃上不滑落,这主要与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的“鼻子”。
10、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
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判断 1、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 V )
2、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X )
3、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 X )
4、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 V )
5、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X )
6、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V )
7、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X )
8、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V )
9、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V )
10、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V)
11、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X )
12、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 X )
13、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 X )
14、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体都是晶体。
………………………………( X )
15、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 V )
16、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 V ) 1
17、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 X)
18、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X )
19、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 X )
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X )
2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V )
三、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B)。
A越大B越小C不变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A)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
3、下面几种纸纤维最细的是(C)。
A吸水纸B书写纸C过滤纸4、蝇眼是(B)。
A单眼B复眼
5、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C)。
A、老花镜
B、一滴水珠
C、近视镜
6、凸透镜是(A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7、(A)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8、蟋蟀的耳朵在 ( B )。
A、头部 B、足的内侧 C、
腹部
9、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C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B)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11、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C)。
A B C
12、科学家选择(B)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13、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C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4、(C)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泰斯特 B、牛顿 C、培根
1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A)有关。
A、凸度
B、材料
C、面积
16、一般情况下,下面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B),放大倍数最小的
是(C)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17、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
c
、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
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2
A、bdca
B、bacd
C、bcda
18、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C)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19、下列仪器中,(A)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20、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A)。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21、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能力最大的是(C),看到范围最
A
)。
A B C22、凸透镜是(A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一样厚
23、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C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
四、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水晶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
四、连线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羽状
蝴蝶棒状
天牛丝状
蝗虫鞭状
2、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罗伯特.胡克 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五、操作题
1、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烧杯盛放液体
碘酒染色
裁纸刀吸取多余的水分
C、3
吸水纸切割洋葱
(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制作步骤:
①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②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④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⑤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可参考的句子(请自行调整先后顺序,写到上面空格内):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