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卫生策略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社会医学 第五节 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

第五节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了解社会卫生状况,能够找出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这些问题的社会因素,为发现重点保护人群,更好的防治健康问题提供依据;这些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是重要的基础信息,不仅能提供依据,而且能更好地制定卫生政策,组织卫生服务的提供。
第五节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政策一、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一)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含义系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环境状况。
因此,社会卫生状况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人群健康状况评价、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影响因素评价。
(二)社会卫生状况的主要评价指标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1)单一型健康评价指标:仅测量健康的某一方面,如疾病、死亡、生长、发育等。
1)生长、发育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6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性别低身高百分比、6岁以下儿童年龄别性别低体重百分比等。
2)疾病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疾病顺位、病死率、因病卧床天数、治愈率、生存率等。
3)死亡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和死因顺位、平均期望寿命等。
(2)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1)减寿人年数(PYLL):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减寿人年数是指全部“早死”者总共损失的人年数,是衡量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可以根据各死因损失寿命年数的大小顺位来判断导致“早死”的原因。
2)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而无残疾期望寿命则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代替普通寿命表中的死亡。
它运用现实寿命表的计算原理,通过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损失的平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预期平均生存年数。
无残疾期望寿命综合了死亡率和残疾与活动受限率两个指标。
3)活动期望寿命(ALE):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
2024年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2024年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一、维护社区环境卫生1. 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提倡居民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进行投放,并推行定期清运制度,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地实施。
2. 加大环境卫生监督力度,对社区内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整改,如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确保居民的环境健康和安全。
3. 开展定期的环境卫生教育活动,提升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加强传染病防控1. 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做好流感、腹泻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醒居民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3. 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发现患有传染病的居民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传播扩散。
三、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1. 设立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体检服务,开展老年人常见疾病的防控宣教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2. 开展老年人健康培训班,邀请专业医生和护士进行健康常识和健康养生知识的讲座,提高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
3. 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监测和评估,发现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干预和治疗。
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 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2.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提倡居民科学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宣传活动。
五、加强慢性病管理1. 建立慢性病管理服务机构,提供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监测、用药指导、病情评估等服务,做好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2. 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医务人员和社区护士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和管理服务。
3. 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中国社会卫生策略中国卫生工作方针

(三)21世纪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实施策略
进入21世纪,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初级卫生保 健的发展,国家卫生部等7个部委印发《中国农村初 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共制定 了10个一级指标:包括政府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基本医疗规范管理;预防保健服务;卫生 监督;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居民健康水平。
(一)新时期医疗卫生改革重要论断
1.“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 福”,“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2.“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新要求之一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核 心内容
(二)新时期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 重点与措施
1.改革的总目标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 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 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 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分两个阶段。
(三)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制度保障
1.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 导地位 2.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运作机制 3.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坚持“强基层”和“保基本”的发展策略 5.坚持以公立为主、非公共同发展 6.保证药品安全监管的改革策略
采取策略包括: (1)分级管理。 (2)分步实施。 (3)分类指导。 (4)社会参与。 (5)协调发展。
三、“健康中国2020”战略
(一)“健康中国2020”的战略目标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20 年的卫生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的 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 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2.改革重点与措施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health strategy)
内容
contents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
( social health status evaluation)
卫生政策的制定
(health policy making )
全球社会卫生状况和社会 卫生策略
19734503-2005年我国癌症死亡变化趋73-势75年
30
90-92年
死亡率(1/10万) 25
04-05年
20
15
10
5
0 食管/胃癌 胃癌 食管癌 肝癌 宫颈癌 肺癌 结直肠癌 白血病 鼻咽癌 乳腺癌 膀胱癌
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主要癌症死亡率
资料来源:全国第三次全死因回顾调查
心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昂 的治疗费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障碍。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几乎每10年 就翻一番。
我国城市和农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260
死亡率(‰)
死
亡 240
率 (
万 220
)
农村 城市
1/10
200 1995
2000
我国城市和农村主要慢性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2003
资料来源:2004年卫生统计年鉴 29
45
20.41
17.61
13.36
5.87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主要结果 Main results of national survey in 2002
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高血压 (11.88%)、 高血脂患者已 分别达到1.6亿 人,肥胖人数 6000多万,另 有约2亿人超重。 充分显示我国 慢病正在快速 增长。
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包括建设医院、诊所、卫生站等医疗机构,以及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 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健康知识,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3.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施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4.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包括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及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等。
5.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公众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
包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援助等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6. 鼓励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卫生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卫生工作格局。
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这些策略和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众的共
同努力和支持。
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卫生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
社会卫生策略(1)

5.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 在提供安全饮用水,适当的环境卫生, 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面 取得重大进展。
6.到2020年所有国家 将通过管理、经济、
社会卫生策略(1)
教育、组织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规划, 采纳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 的生活方式或减少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 的策略
取得的进展 许多国家传染病发病率已经下降,天花已
社会卫生策略(1)
经消灭
计划免疫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死亡率 和发病率
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1950年46岁,1995 年65岁,富裕国与贫穷国的差距由1955 年的25岁缩减到1995年13.3岁
(二)实施全球卫生策略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1.对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治承诺不 足
应和环境卫生设施;
10.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流行模式迅速变化;
社会卫生策略(1)
11.昂贵技术的不适当使用和资源分配不合 理;
12.自然和人为灾害。 (三)21世纪影响健康的新问题 1.广泛的绝对和相对贫困 2.人口变化:老龄化和城市化 3.流行病学变化:传染病持续高发病率;慢性
非传染病、损伤的发病率和暴力发生率 上升 4.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威胁
发展中国家为 2700:1 1500:1
发达国家为
520:1 220:1
5 联合国总干事马勒博士的考察
(三)全球战略目标
1.每个国家的所有人至少已经使用基本
社会卫生策略(1)
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 2.所有人在其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参加对他
们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且积极参 加社区的卫生行动; 3.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政府共同承担对其 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 4.所有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 责任; 5.全体人民都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卫设备; 6.全体人民都得到足够的营养;
05社会卫生策略

惟学惟人 求强求精
• HFA的指标
• 卫生政策指标:人人健康的政治任务;资源分 配;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实现人人参与; 组织体制和管理程序 • 社会经济指标:人口增长率;GNP;收入分配; 成人识字率;住房;食物供应 • 卫生保健提供:保健可得性;物质可及性;经 济和文化可及性;卫生服务利用情况;PHC普及 面;转诊制度普及面;卫生人力状况 • 健康状况指标:儿童营养状况;婴儿死亡率; 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期望寿命
惟学惟人 求强求精
到2020年全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指标
1. 2005年使用健康公平指数评价 2. 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期望寿命达到 目标 3. 2020年,结核、艾滋病、疟疾、烟草相关疾病、暴力/损伤引 发疾病得到控制 4. 2010年麻风消灭,麻疹根除,2020年丝虫病消灭;恰加斯病 不再传播;沙眼消灭;VitA缺乏和碘缺乏消灭 5. 安全饮用水,食物充足,住房,环境卫生等得到改善 6. 改进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发展 7. 2005年所有会员国制定、实施和监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相 一致的政策 8. 2010年全体人民一生获得综合、基本、优质卫生服务 9. 2010年建立全球和国家卫生信息、监测和警报系统 10. 2010年研究政策和体制的机制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予以 实施。
惟学惟人 求强求精
• 21世纪人人享用卫生保健的行动准则
• 1.与贫困作斗争
减少因病致贫、因贫致病
• 2.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社区机构、广告媒体等
• 3.使部门卫生政ຫໍສະໝຸດ 相一致农业、住房、交通、环境、劳动、教育等部门
• 4.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
预防环境严重恶化的公约和行动有益于后代的健康
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一)健康相关指标
1.影响健康的环境指标 (1)人口学指标 : *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高出生高死亡到低出生低死亡
*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 总负担系数= X100% 15-64岁人口数 总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少年儿童负担系数
人口统计指标 疾病统计 生长发育统计 综合指标
(二)健康状况指标
1、人口统计指标 (1)死亡率: 死亡率是在一定时期内,死亡人口数与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之比) (2)婴儿死亡率 : 指某地某年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同年活产数的比值。 年内婴儿死亡总人数 婴儿死亡率 = ————————— ×1000‰ 年内活产数
三、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
指标 甲地 乙地 婴儿死亡率 50‰ 30‰ 孕产妇死亡率 10‰ 25‰ 平均期望寿命 68 70 两周患病率 137 ‰ 152 ‰
医疗服务利用指标 ① 两周每千人就诊次数(两周就诊率) ② 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次数(住院率) ③ 一年内每千人住院日数 ④ 每人每年就诊次数 ⑤ 每人每年住院日数 ⑥ 两周内每千人服药人数
预防保健服务指标 ① 计划免疫率 :指儿童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覆盖率。 ②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包括产前检查率、新法接生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产后访视率。产前检查率指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达到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比例,产后访视率指产妇接受产后访视服务次数达到母婴保健法规定的比例。 ③ 儿童系统管理率:指儿童出生后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定期体检的比例。
2.疾病统计指标
疾病频度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 疾病构成指标 构成比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某病病死率 因病休工(休学、卧床)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卫生成果:
1.到2005年,将在国家内和国家间使用健康 公平指数作为促进和监测健康公平的基 础,最初将以测定儿童发育为基础来评价 公平
2. 到2020年将实现在世界会议商定的孕产 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期望寿 命的具体目标
3.到2020年全世界疾病负担将极大减轻。
这将通过疾病控制规划得以实现。 PPT文档演模板
比例1977年是27.1%,1985年是37.5%; 3. 2.人口增长,城市化速度快; 4. 3.疾病谱的改变,疾病与贫困、疾病与富
裕相混杂。
5. 二、未来的工作方向与对策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一)未来的工作方向---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
1. 健康新视野:未来的工作方向必须将侧 重点从疾病本身转向导致疾病的危险因 素和促进健康方面来;卫生专业人员必 须与其他部门和学科的工作人员密切配 合,确保将技术和有限的资源用于保证 促进健康的工作上;未来的卫生干预必 须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 是以疾病为中心,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 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
2. 2. 健康保护: 是在承认人类生命脆弱性
PPT文档演模板
的
社会卫生策略
前提下,向居民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援助, 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3. 健康促进:是指有关能鼓励和促进个人、 家庭、社区和国家共同努力改善和解决 他们自己的健康问题的措施。重点是通 过健康教育来调动内在的力量,以发挥 人固有的潜能。
目标: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1.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2.确保卫生系统提供有组织的、管理完善 和持久的、使所有人都能享用并能负担 得起的服务,促进实现个人健康潜能和 改善生活服务质量。
3.发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在治疗和健康 方面的潜能。
4.确保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高质量的生活, 促进平等拥有达到理想健康状况所必需 的资源。
2.吸收人民群众及社团参加初级卫生保健 的计划与实施机构,广泛听取人民的要求 与需要;对卫生事业的决策权充分下放到 各个行政机构;
3.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4.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地方卫 生保健,包括工厂、农村、街道、卫生站 的卫生保健费用;
5.资源分配公平,人力、经费、设施等按人 口、地区、城、乡公平分配;
(二) 对生命全程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1. 生命的准备期
2.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
3. 成年的生命保护期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4. 晚年的生活质量
三、《健康新视野》策略的实施
(一)生命的培育
目的: 确保婴幼儿不仅能在生命的最初几年 内得以存活,并适当培育,以便在一生中发 挥其潜能。
目标:
1.确保每个母亲在最适当的时间间隔怀孕, 在充分的产前保健、丰富的营养和母乳 喂养等有助于健康的环境中安全地产下 健康婴儿。
5.促进有利于环境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有效
Hale Waihona Puke PPT文档演模板社会卫生策略
地预防和管理与环境卫生相关的疾病与 伤残。
6.预防包括失明和失聪在内的残疾以及为 身体缺陷、体弱、残疾者提供康复治疗,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晚年的生活质量
目的:使所有人获得并保持充满创造力及有 意义生活所必需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 应能力。
4.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威胁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5.新技术:信息和远程医学服务 6.生物技术的发展 7.私立和公立部门以及居民和社会之间的
卫生伙伴关系
8.贸易、旅行以及价值观和思想传播的全 球化
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 1.承认享有最大可能的健康水准是一项基
社会卫生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30
社会卫生策略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 (一)概念:到2000年,所有国家的全体人民
都应该具有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 效的那种健康水平。也就是说,到本实际末, 全球人民都能达到使他们能够有成效的进行 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理想的健康水平。
6.到2020年所有国家 将通过管理、经济、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教育、组织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规划, 采纳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 的生活方式或减少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 的策略
关于卫生政策和系统:
7. 到2005年所有会员国将制定、实施和监 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相一致的各 项具体政策的运行机制。
要
(五)四项战略性行动 1. 与贫困作斗争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2.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 3. 使部门卫生政策相一致 4. 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第二节 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策略---《健康
新视野》
一、西太平洋地区的基本卫生状况
(一)西太平洋地区近20年来卫生状况
(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卫生策略 取得的进展
许多国家传染病发病率已经下降,天花已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经消灭
计划免疫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死亡率 和发病率
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1950年46岁,1995 年65岁,富裕国与贫穷国的差距由1955 年的25岁缩减到1995年13.3岁
(二)实施全球卫生策略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5.提供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第三节 中国卫生策略
一、中国卫生状况
(一)居民健康水平
1.平均期望寿命(1977年为70.8岁)高于世界 平均水平(6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 亡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2.疾病控制方面: 血吸虫病(391-278)、计划 免疫(85%),地方病病区不断缩小
1.对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治承诺不 足
2.在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未能实现
公平;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3.妇女地位继续低微; 4.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5.部门间在协调卫生行动方面尚有困难; 6.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及其支持的力度薄
弱; 7.健康促进的活动普遍不足; 8.卫生信息系统薄弱和缺乏基线数据; 9.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差,缺乏安全水供
3.疾病谱的改变
4.居民营养及青少年、儿童发育状况有了
很大改善。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病、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二)卫生服务与卫生资源利用
1.卫生机构与卫生人力
2.卫生费用 1996年占GDP的4.2%,1997年占 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2.45%。
3.卫生服务利用:医疗服务利用(居民两周就 诊率为16.95%);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四苗 接种率为85%);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目标:
1.制定综合的国家政策和规划,促进整个生 命过程中的健康生活方式。
2.改善营养状况,特别是母亲和其他脆弱人 群,提倡适宜而均衡的膳食和安全的食品。
3.降低结核、疟疾和其他对公共卫生有重 要意义的疾病的发生,发病率和死亡
4.预防和延缓包括职业病以求最大限度地 使人们在老年阶段免受残疾困扰,并过 上富有成果的生活。
应和环境卫生设施;
10.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流行模式迅速变化;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11.昂贵技术的不适当使用和资源分配不合 理;
12.自然和人为灾害。 (三)21世纪影响健康的新问题 1.广泛的绝对和相对贫困 2.人口变化:老龄化和城市化 3.流行病学变化:传染病持续高发病率;慢性
非传染病、损伤的发病率和暴力发生率 上升
社会卫生策略
4.到2020年麻疹将被根除,淋巴丝虫病将被 消灭;到2010年恰加斯病的传播将被阻断, 到2010年麻风将被消灭;到2020年沙眼将 消灭。此外,维生素A和碘缺乏症在2020 年前也将被消灭。
关于部门间的行动:
5.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 在提供安全饮用水,适当的环境卫生, 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面 取得重大进展。
本人权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2.伦理 3.公平 4.性别观 (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 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
量
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 程度
3.使全体人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 提供的服务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三)到2020年全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 目标
9.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 和控制自然和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 制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10.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
各国最低限度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 作为官方一级的政策,即以国家领导人发 表宣言的形式承担义务;平均分配足够的 卫生资源;社区积极参加;为国家卫生发展 建立一套适宜的组织体系管理程序;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几个战略目
标已实现。 1980
1990
平均期望寿命 63
68
婴儿死亡率 40‰
31‰
各个国家、地区间发展仍然不平衡。如婴 儿死亡率老挝为117‰,日本为5‰;孕
PPT文档演模板
社会卫生策略
产妇死亡率老挝为300/10万,日本为9/10万 平均期望寿命日本为80岁,老挝为50岁。 (二)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1. 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 2. 日本的老年保健费占卫生总费用的
(3)在坐车或步行1小时行程距离内有当地的 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得到至少20种基本药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