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

高低语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低语境文化则是对跨文化交际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
本文将从高低语境文化的视角,探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对交际双方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高低语境文化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达与理解对环境因素的依赖程度。
高语境文化强调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对环境的敏感度和对非言语信息的依赖,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言语信息,倾向于用明确的言语来传递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交际双方在沟通和理解上的障碍。
高低语境文化对语言习惯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语言常常包含着丰富的隐含意义,需要听者从整体环境中去理解。
而低语境文化的语言更注重直白的表达,力求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
例如,中西方文化在表达感谢时的语言习惯就有所不同。
在中文的高语境文化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感谢,如“麻烦你了”“辛苦你了”等,而在英文的低语境文化中,人们则更倾向于直接说“Thank you”来表达感谢。
高低语境文化对沟通方式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更倾向于含蓄内敛,注重非言语信息的传递,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而低语境文化的沟通方式则更加直接明了,强调言语信息的沟通。
例如,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可能会对东方人的含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而东方人可能会对西方人的直率产生误解。
高低语境文化还对文化差异产生了影响。
高语境文化通常更加强调群体意识和共性,注重面子、尊严等抽象概念。
而低语境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逻辑和事实。
这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交际双方的误解和冲突。
针对高低语境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之策:培养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高低语境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
提高沟通技巧:在不同语境文化中,沟通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摘要:不同文化交流沟通过程中存在一定障碍,要想实现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就需要明确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即针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运用一种通用语言交往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加强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跨文化交际时需要考虑这种差异,采取有效方法,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因此,有必要做好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的研究分析。
1、价值观念差异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价值观,即对行为、事物或可能选择具体实施具体评价标准的观念,涵盖个人对事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态度。
比如,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脑海中深深印刻着血缘关系、长幼有序、亲情伦理、家庭观念等,父母和孩子是一家人,通常子女成家立业或父母年老后,需要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也是子女的责任。
但在西方国家却不这样,通常西方国家子女成年后会独立居住,成年子女也会管家中的事情,因此他们不存在赡养父母这一观念,基本上看不到几代同堂的情况[1]。
再如,超市购物时,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一家人逛超市的情况,给孩子买东西也很常见,还能看到父母和成年子女抢着付钱的情况。
而在西方国家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经济独立,一般都是自己付账,小孩子买东西则需要给父母做家务赚钱并进行支付。
由此可见,中西方家庭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双方态度不同,实际交流时涉及这点时需要注意,考虑对方的价值观念,避免盲目交流。
2、语言文化差异这里选择英语翻译为例进行分析。
英语翻译时需要高度关注中英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特定词汇、语法的含义,并将其正确表述出来,还要表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符合,这样双方都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理解其中含义。
因此,具体翻译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避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提高翻译质量。
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影响——以中译日为例

、
1 . 文化 是 一 个“ 复 杂 的总 和 , 包括 知识 , 信仰 . 艺
பைடு நூலகம்
术 ,道 德 和 习俗 和 一 个 人 以社 会 一 员 的 资格 所 获 得 的 笔 者 并 不 认 为 这 是 一 个 充 分 考 虑 到 读 者 文 化 需要 和 文 其 他 一切 行 为 习 惯 ” ( 1 : 2 4 5 ) 文 化 经过 了千 百年 的 锤 炼 . 化 背景的翻译 。 在 日语 中 , 同样 也 有 一 个 人 物 是 美女 的 凝 结 了一 个 民 族 所 有 思 想 以 及 智 慧 等 精 华 它 是 一 个 代 名 词 , 这 个 人 物 在 含 义 上 就 等 同 于 中文 中的 西 施 . 她 语 言 社 会 的 产 物 ,也 影 响 着 整 个 社 会 影 响 着 生 活 在 这 就是 小 野 小 町 如 果把 翻 译 中的 西施 , 改为小野小町 的 个社 会 的所有人 . 包括 宗 教 信 仰 , 意识 形 态 , 思 维 方 式 话 , 我相信 . 对 于 日本 人 来 说 就 会 很 方 便 的 理 解 原 文 的 和 价 值 观 等 等 。从 总体 上讲 , 语 言是 人 们 沟 通 和 交流 的 意 思 。 媒介 , 要 想 实现 交流 。 那 么文 化 的 影 响 力 是 不 能 够 被 忽 4 . 另一方 面, 从精神和 思想 的层面来说 , 每 个 国 家
一
2 . 文化 差异是对 于不 同事物 的分类 有所 不同 举
例 来说 , 每 个 国 家传 统 和 习俗 不 同 , 对 于 同 一 手 势 或 动 作, 在 不 同 的 国 家 理 解 也 是 不 一样 的 因此 衍 生 出 了不
视掉 的。而文化 自身也 需要 交流来 实现 自我提 升和发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西方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语言、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对跨文化交际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三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首先,语言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之一、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沟通习惯。
中西方的语言差异在语音、文法和词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强调对上下文的依赖,而英语则是一种拼音文字,强调语义和逻辑的准确性。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困惑。
比如,在商务会谈中,中方谈判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隐蔽、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而西方谈判者习惯于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适应,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
其次,价值观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方注重团队合作、家庭感情和社会秩序,西方更加重视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和冲突。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西方方面可能会强调个人利益和竞争,而中方方面更注重合作和共赢。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商务谈判中的理解不一致和合作的困难。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是实现有效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最后,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个显著影响。
中西方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和交际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方可能更注重面子和社交禁忌,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表达。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在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
此外,中方可能更注重非语言交流,比如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姿态,而西方则更注重语言表达。
这种行为模式差异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和适应,才能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和行为模式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导致误解、冲突和困惑。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应对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应对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当我们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语言和文化差异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理解和应对这些差异是确保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
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最直接和显著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和语法结构都可能不同,这导致了语言之间的隔阂和沟通困难。
例如,在西方国家,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而在东方国家,保持谦虚和避免直接表达可能更受欢迎。
因此,语言差异要求我们学会适应,并灵活运用不同的交流方式。
除了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价值观、信仰、礼节等方面。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习惯,这可能导致误解和摩擦。
例如,在某些东方国家,长辈被视为尊敬的对象,而在某些西方国家,平等和个人独立更受重视。
因此,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避免贬低或冒犯他人的文化信仰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习并适应对方使用的语言和交流风格。
这可以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和习俗,尤其是在与对方长期交往的情况下。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差异。
这意味着要主动学习并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并避免对其进行判断和偏见。
此外,面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尽可能地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非语言交流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目光等。
尽管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信号可能有所不同,但有时候它们可以成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例如,在与母语不同的人交流时,姿势和面部表情可以帮助传达情感和意图。
此外,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和反馈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应对方法。
当我们遇到语言或文化困惑时,我们应该直接向对方请教,并尽量避免误解或冲突的发生。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分析作者:陈宁来源:《卷宗》2020年第24期摘要: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文化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和社会背景下社会意识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这也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流当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障碍,若要在交际活动当中,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够适应跨文化背景之下的各种交际活动。
本文围绕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展开论述,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人们对西方文化底蕴有充足的知识储备量,并且能够熟练的用外语进行交流活动,使用外语和西方文化的思维去思考交际当中相关的问题,能够顺利的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活动。
这就要求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要把握文化差异,消除思维障碍,把握语言文化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意识形态。
随着各个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际活动频率不断增多。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用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辅助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1 存在于语言表达当中的文化差异性1)对动物含义的理解不同。
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对动物的不同理解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同一种动物的印象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最经典的就是“龙”,中国人有对龙的原始崇拜,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图腾,表达至高无上的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君主才可用龙作为装饰[1]。
在现代,龙在我国文化中表达吉祥、活力,龙马奔腾、生龙活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龙的偏好和喜爱。
但在很多西方国家的文化概念中,“龙”并不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反而是一种邪恶、可怕的怪兽,代表着黑暗和嗜血,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就要特别注意两国对龙的理解差异,避免因为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交际活动中产生误会。
除了龙之外,例如“狗”和“狼”,在中外文化之中也存在较大差异,西方人普遍认为狗代表忠诚,而狼却是勇敢的象征,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这些词语深刻的反映出狗和狼并不为传统文化所喜。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与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与跨文化沟通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常见和重要。
当我们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语言差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语言差异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不同,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与跨文化沟通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语言差异的影响语言差异可以引发跨文化交际中的许多问题。
首先,字面意义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误解。
例如,某些国家的人可能对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到不舒服,而更倾向于间接的表达方式。
这往往会让其他国家的人产生困惑,误认为他们不坦诚或者不真诚。
此外,某些单词和短语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甚至是贬义的。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很容易陷入误区。
其次,语速和语调的差异也可能成为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的语速和节奏可能不同,这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
例如,某些国家的人倾向于语速较快,语速较慢的人可能会觉得压力很大,理解起来困难。
另外,使用非母语交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使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在非母语中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
二、跨文化沟通的挑战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首先是理解对方的背景和文化差异。
在交流中,我们需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对方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需要我们具备跨文化敏感度和文化学习的能力。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尊重,容易造成冒犯和误解。
其次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适应。
跨文化交际需要我们具备学习和适应的心态。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学习他们的语言和传统。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此外,跨文化交际中的尊重和包容也是关键。
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和骄傲,不因为和其他文化的差异而感到自卑或抵触。
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交流可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文化差异涉及到人们对价值观、信仰、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隐含意义的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使用的语言往往带有隐含意义。
这些隐含意义可能基于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被认为是积极的,而在东方文化中,间接表达和委婉的语言更受欢迎。
因此,如果没有对不同文化的隐含意义有足够的了解,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二、非语言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到非语言交际,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直接目光接触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目光接触被视为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因此,如果在跨文化交流中没有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有足够的了解,可能会引起误解和冲突。
三、语言习惯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习惯也会对语言交流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习惯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和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和困惑。
四、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面对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尊重和包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他人。
其次,我们应该包容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试图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语言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1. 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社会习俗,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语言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3. 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词汇量、语法和发音等方面的提升,以便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报/2006年/7月/11日/第003版
理论与争鸣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影响
宫丽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具有民族性,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地理、音乐、建筑、科技成就、思维等;另一方面则指的是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生活方式、规范等。
此外,文化还包括语言以及语言相关的某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时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的手段。
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中,它的使用离不开社会环境,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的一个方面,其特殊表现在于它是学习文化的重要工具。
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等特征。
美国学者普赖特( J. B.Pride)1964年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理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
”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
所以进行跨文化交际,就要先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忽视文化差异往往会造成语言的误用,给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不少困难。
普赖特在他的书中还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集团的成员所必然掌握的东西比他的语言的正规的或结构的特点多得多,它必须习得所有有关他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知识,也就是社会加在人们举止行为的约束。
包括对语言行为的制约。
”他的这一观点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交际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辩论是交际,会话是交际,讨论是交际,讲课是交际,书信、便条是交际,广告是交际,新闻报道、科学论文也是交际。
交际活动由于语言环境、具体情景各不相同,使用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交际实际上是人们使用语言去表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活动。
要得体地进行交际就要在不同的情景对不同的话语有能力去理解,这就涉及交际者的文化、社会、文学、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如英语语言中的词汇。
英语词汇也包涵着文化的因素。
如果我们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缺乏文化知识,就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black、blue、green等。
我们在交谈时常听到有人说black swan,其本义是“黑天鹅”,可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下,它指的是罕见的东西:a real。
blue blood在用于描叙一些人时,是指社会地位高、有权有势和出身好的贵族等;而green hand 则是指无经验的人,生手。
又如Landlord一词,中国人可能会想起剥削劳动人民的黑心地主周扒皮、南霸天的形象,而在西方人的头脑中可能是个和善的房东。
语言表达的意思,不单单是个主观愿望的问题,它还受社会习俗的制约。
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定的风俗习惯,它包括衣、食、住、行、节庆、娱乐、礼仪、婚姻、丧葬以及信仰等内容。
如西方的某些祝酒习惯和我们中国不同。
在英国,宴会开始时,大家先为女皇陛下举杯祝酒,而后才彼此之间开始碰杯。
一个民族的言语
行为与该民族的心理和习惯也有关。
中国老百姓之间最常见的问候语是“您吃过了吗?”可如果我们对一个了解中国文化较少、对汉语一知半解的外国朋友说“您吃过了吗?”来表示问候的话,他可能就要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
我们中国人在宴请朋友时,对着满桌丰盛的佳肴还要对客人说“今天没有什么菜”、“今天没有什么好吃的,请见谅。
”外国人听了会大惑不解的;客人吃完饭道别时,还常听见我们说“您慢走”,这使他们感到十分难堪。
又如,英国人在交流时常使用委婉语:用“senior citizen”来指老年人,用“plain”代替“ugly”来形容一个相貌平平、长得丑的女人,把色情书籍称为“adult books”,把罢工“strike”说成是“industrial action”,把死亡“die”说成“pass away”,等等。
这都反映了英国文化的底蕴。
由于文化差异使人们对词汇的意象和联想的不同,在理解上就出现了偏差,造成翻译的不等值。
在中国,“龙”为吉祥物,是中国的象征。
老百姓们用“望子成龙”来表达对子女事业上的期望;我们是“龙”的传人等,而在西方,龙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没有选择“龙”──我们中国人为之感到骄傲自豪的龙文化,这充分尊重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习俗。
又如,英国人忌用大象图案,认为它是愚蠢笨拙的象征。
“goat”(山羊)是淫荡邪恶的,性情好斗,而“sheep”(绵羊)则是善良的代表,故“thesheep and the goat”可理解为“好人与坏人”了。
在汉语中,我们很少区别“山羊”和“绵羊”,认为他们均是驯顺善良的象征。
在美国,人们认为蝙蝠是凶神恶煞的象征,而在中国,蝙蝠是吉祥的图案。
在法国,人们讨厌仙鹤图案,认为仙鹤是蠢猪和淫妇的代称。
在日本,人们忌讳荷花图案,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我们忽略了中外文化的差异,没有意识到文化背景对语言交际的影响,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在一定的涉外场合就会犯“文化错误”而使西方人感到茫然,不知所云,甚至引起误解。
仅仅会说话,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该讲什么话,只能完成思想交流的一半。
在跨文化交际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恰当地使用语言,以避免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