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
关于城市广场设计的思考

20 . 0 5
[ ] 熹年 . 2付 中国古代 城 市规划 建筑群 布局 及建 筑设计 方法研 究 [ . M]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0 1 20 . [] 3 沈福熙.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 M]上海 : 上海古籍 出版社 ,0 1 20.
关 于 城 市 广 场 设 计 的 思 考
张晓丽
摘
姜 学峰
要: 从广场 的形态、 规模 、 围合 程度 、 细部处理 等方面阐述 了广场 设计 的构 成要素 , 并从 四方面对我 国城 市广 场 的建
设提 出了几 点建议 , 以突 出传统文化特色 , 而创 造 出真正完美 、 谐的城 市环境 。 从 和 关键词 : 市 , 城 广场 , 规模 , 细部处理 , 市环境 城
中 图 分 类 号 : 1 .8 U4 2 3密切 与过 去的联系 , 又与当今 时 世界各 国各地方 的许 多城市 因为 拥有一 个或 数个 著名 的广 益 ,
场或步行街 闻名 于世 , 巴黎的凡 尔赛宫 喷 泉广场 、 拿大 渥太 代性相 符等。 如 加 华步行街 、 墨尔本的柯林 斯大 街 以及 中国上海 的外滩 等 , 这些 都
等处用绘 画 或是壁 画、 像来 装 饰。其绘 画 内容多 用龙 、 、 塑 凤 祥 云、 白鹤 、 神仙故 事作 为装饰图案 , 除此以外还有八 卦太极 、 四灵 、
八仙 、 动物鹿龟及植物仙草等 。这些 都为研究 古代 道教建筑 以及
结构形式及装饰彩绘等 , 可以看出它们与 中国传统建筑 是一 脉相 道教文化提供 了实物参考依据 。 参考文献 : 承 的。一般道教建筑群布局多采用北 方传统 院落形式 , 并按 照八 [] 谷西 , 建 中. 1潘 何 营造 法 式解读 [ . M]南京 : 东南 大学 出版 社 , 卦方位 , 以子 午线 为 中轴 , 北朝 南 , 主要 殿 堂都 位 于 中轴 线 坐 使 上, 并融人 了道教 的思想理 念 , 因此 在 中轴 线 的两旁设 有左 右 配
城市广场设计的思考——论广场环境设计中的几点因素

第!卷第"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月,$-./0%$1,20/34253.26-%7-.0%8/29:.;27<=6:&,())*文章编号:+*>+?*!(@(())*))"?)+>>?)(城市广场设计的思考———论广场环境设计中的几点因素戴志勇,简杨(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摘要: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因此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
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
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氛围;建筑环境;协调与统一;自然环境;轴线中图分类号:A#BC*&!D D文献标识码:5D D《辞书》上记载“广”为“宽阔”、“宏大”也。
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它为人们提供了交往、聚会、娱乐、休闲等活动的公共场所,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标志。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它曾有过五四运动的光辉历史。
天安门城楼庄丽雄伟,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它是为纪念+C")E+B"B年间为我国革命而牺牲的先烈而建立的巨大石碑,为全国人民所敬仰和缅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广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广场在市政建设规划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试从国内一些城市广场的建设作了一系列调研,对城市广场环境设计中的几点因素提出自己一些看法,从而进一步探讨广场设计中的一些具体事项。
D D一、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者应该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D D设计城市文化广场时,要考虑其周围的文化环境,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如传统、历史、原始艺术、风土人情、古代传说、宗教、民俗、文学与书法等等。
城市广场观后感

城市广场观后感我不禁沉思,大都市的广场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人们聚集的地方,展示着城市的活力和繁华。
最近我有幸游览了一些城市的广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城市广场的观后感。
首先,城市广场的设计与规划非常重要。
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场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广场的大小、形状、座椅和景观设计等方面都需要仔细考虑。
一个成功的广场设计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聚集、活动和休闲,提升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
同时,广场的设计也需要考虑交通、通行和安全的问题,确保人们可以自由便捷地前往和离开广场。
其次,城市广场的氛围和活动也是观察的重点。
一个繁忙和有活力的广场能够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和生命力。
在我游览的广场上,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音乐表演、舞蹈演出、艺术展览和市集等。
这些活动为广场带来了欢声笑语和热闹的氛围,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同时,广场上的外卖摊位和咖啡店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交流的场所,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城市的悠闲。
除了氛围和活动,城市广场的绿化和景观也是吸引人们的重要因素。
一个充满绿色植物和花园的广场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
在城市的喧嚣中,广场的绿化带给人们一种自然和宁静的感觉。
我记得在一个广场上看到了一个大型的喷泉,水花四溅,给人们带来清凉和惬意的感觉。
而在另一个广场上,有一片开满鲜花的花坛,鲜艳的花朵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这些绿化和景观设计不仅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提供了一个舒适和宜人的场所。
此外,城市广场还承载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游览的广场上,我注意到了一些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存在。
有很多商店、餐馆和咖啡厅在广场周围,为人们提供了购物和用餐的便利。
此外,广场还设有公共厕所、休息区和公共设施,方便人们的日常需求。
这些设施的存在使广场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满足了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城市广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应该被重视。
关于城市广场的一些思考

与景观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城市广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悠久, 而公共广场文 化是 中国城市发展 中的一项欠缺。因此在我 国现代城 市广场大规模 建设的今天, 我
们 应 当努 力创造 出满足人 们行 为 习惯 , 注重历 史文化 风 貌保 存与 创新 发展 的 中 国城
市广 场环 境模 式 。
维普资讯
工程 管理
天津 建设科 技 20 ・ 刊 06增
关于城 市广 场 的一些 思考
贾春 立
( 天津融创奥城投资有限公 司, 天津 308 ) 031
摘 要 : 市广 场是城 市的 “ 城 起居 厅 ” 。作 为 市 民公 共活动 与 交往 的舞 台 , 场在城 市的功 能 广
期意大利威 尼斯 的圣 马可广 场 , 巴洛 克时代 罗马
的波波罗 广场 和圣彼 德广场 , 对君权 时期 巴黎 绝
区域 的中心和缩 影 。它 的影 响波及整 个 区域 , 成 为这个 区域 的象 征 。因此也称 它们 为 ‘ ”。杨 核 ’
・
盖尔也在《 交往 与空 间》 中这样写 道 ,户外 生 活 “
发展而建设 的教堂广场 , 政厅 前建 设 的市政 广 市
场, 满足市 民各 种 娱 乐 活动 、 商业 贸 易 的综 合性 广场 等 , 场不 仅 仅 是城 市 经 济活 动 的 中心 , 广 也
成 为了城 市政 治 、 社会 生活 的 中心。在空 间形态
作者简介 : 贾春 ̄ O94 , , _ 7 一)男 建筑师, 天津融创奥城投资有
关 键词 : 市广场 ; 史 ; 国 城 历 中
中图分类号 :U 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8 1720 )2 42 0 T 94 C 10 —39 (06 S —03 — 4
六安市民广场的设计理念

六安市民广场的设计理念
六安市民广场位于六安市中心,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广场的设计理念
是为了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
首先,广场的设计注重环境美化。
广场周围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绿树成荫,
花香四溢,营造出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
市民在这里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放松身心,享受休闲时光。
其次,广场的设计注重功能性。
广场内设有健身器材、休闲长椅、游乐设施等,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无论是老年人、孩子、还是年轻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
此外,广场的设计注重文化传承。
广场内设置了雕塑、文化墙等艺术装饰,展
示了六安市的历史文化,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最后,广场的设计注重交流互动。
广场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庙会、市集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与,增强了市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总的来说,六安市民广场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美化、功能性、文
化传承和交流互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了市民们心中的“家园”。
希望广场的设计理念能够不断发展完善,为市民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关于广场的文案

关于广场的文案广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人们的欢笑、悲伤、思考和交流。
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群和活动,展现着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
在这个城市的心脏地带,广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城市与人们对话的平台。
广场是城市的交汇点,也是城市精神的象征。
它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个集结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场所。
在广场上,你可以看到人们聚集在一起交谈、嬉笑、玩耍,感受到他们的活力和快乐。
广场是一个社交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组织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
它是一个自由的空间,没有束缚和限制,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更是一个教育的平台。
在广场上,你可以看到人们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演出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的机会,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广场上的艺术品和雕塑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
广场还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场所。
在广场上,你可以看到人们坐在长凳上,沉思着、思考着。
他们也许在思考自己的生活,也许在思考社会的问题,也许在思考世界的未来。
广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环境,让他们远离喧嚣和压力,静下心来思考和反思。
广场是城市的心脏,是城市的灵魂。
它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广场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
在广场上,你可以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和节奏,体验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它是一个无声的见证者,记录着城市的点滴和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在广场上,你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悲伤,可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广场是一个多元的空间,它容纳着各种各样的人群和活动,展现着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广场上,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于广场的文案,不仅仅是对广场本身的描述,更是对城市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对于城市广场的再思考——寻求广场本质的回归

二 重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1指导思想因素( 广场的理解)
广场空哦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
三
的场所 。所 以,每 一个广场 总是 显得
那么 “ 郑重其事 ”,足以让所有 使用
组成
一
广场 对于 城市、社会 、单
乏和部分广场资源的浪费。其二是广
场 的使用在时 间段 分布 上极不平衡 。 造成 广场资源 的严 重浪费 ( 图二、图 三 ) 。 相反 ,处在用地功 能混合程度 好的城
是缺 乏对广场 的内涵和功 能体 现 的
充 分认识 ,没有将 广场空 间视 为城市
度 巨大的铺地而没有考虑到广场的综 城市 商务区、 大型居住社 区、工业 园 合性功能 没有考虑周围居民除展览
意外的需求 。严格地 说 ,和 平广场并
不是 一个 完整意 =上的广场 .而是附 ; L
系统 的一部 分。至 多认 为广场 是城市 不可或缺 的一部 分。在这种 认识前提 下 ,广 场在 更大 意 义 上 只 是一 种 摆 设 ,一种作 为炫 耀城市发展 的工具。
的 人 来说 或 许 有 着 不 同 的功 能 属
者在进 入前 意识 到他 所进入 的是 一个 ” 确确 实实 ”的广场 。上述 已经 提到 广 场空间 的本质 意义在于 “ 场所 性”
和 “ 公共生活 ”,它有着不 同的使用
性。 但广场 的本质 意义在于其 问人 的 活动 或者说 “ 事件 ”的发生。 因此 , 笔者 认为 ,在城市 中彤 成系统 的,符 合 国情和传 统文化 习惯 的场所空 间 , 促进和 丰富市 民社会 文化 生活 ,满足
由于传 统文化和 现代主义功 能分区思
限,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广场的规模却又 比较大
对城市广场建设的看法

对城市广场建设的看法作者:罗宏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08期摘要: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
而且,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城市广场建设1 城市广场概念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2 城市广场建设我县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广场的设计布局远远没有达到市民的期望值,为此,笔者对城市广场的建设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 以人为本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
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牧野广场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2.2 独具特色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与思考城市作为物质的巨大载体,为人们提供生存的空间环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精神上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是展现城市特色的舞合,甚至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与象征(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们对生活方式、城市形态和生存空间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城市广场作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热点,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建设者对于广场这种空间形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使得国际性城市的狂热曾经让不少的城市广场建设迷失了发展方向(2)。
如何正确的理解和看待城市广场?如何理性地、科学地发展城市广场?这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重点。
本文旨在从城市广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出发,探讨这一概念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从而对城市广场建立全面深刻的理解,结合当前广场建设的突出问题,寻找适合广场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1.城市广场发展的历史沿革1.1欧洲城市广场发展史城市广场,作为一种传统的城市开放空间,是起源于欧洲的,最早的广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3)。
古代希腊文明是工商业发达的城邦文明,那个时期的广场是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集会性场所而自发形成的,且多为自由的形式。
作为早期希腊城市广场典型代表的雅典中心广场,是群众聚集中心,兼具司法、行政、商业、工业、宗教、文娱交往等社会功能。
广场的形式和功能可以与古希腊的一系列社会性质相联系起来,包括其发达的商业以及公民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融的状况。
在古希腊社会,国家与市民社会、公民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复合的,那个时候的广场就犹如一个大家庭,是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心。
作为古希腊文明传承者的古罗马,在共和初中期,民主政治较雅典更为健全,市民社会与城邦政治生活密切相联。
罗马共和时期的广场与希腊晚期相仿,布局比较自由、开敞,是市民集会和交易的场所,也是城市的政治活动中心,其典型代表如罗马城中心的罗曼努姆广场。
而随着共和末期向帝国的转化,对外征服和疆域的不断扩展,民主政体不可避免地被专制体制所替代。
广场的功能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改变,如相继建立的恺撒、奥古斯都和图拉真广场。
皇帝的雕像、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无不显示出浓重的皇权色彩,广场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广场形式也由开敞转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
“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形制的演变,清晰地反映着皇权一步步加强的过程”(4])。
而进入中世纪后,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时期”,欧洲一些新型城市开始发展,出于非政治的目的,市场广场出现,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随着近现代史序幕的拉开,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秩序发生改变,城市社会逐渐摆脱王权和封建政治掌控,城市发展更加自由,市民社会生活日益拓展,城市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逐步分离。
广场也不再是城市中心,而是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类型与功能,公共性和市民性进一步加强,成为人们节日欢庆、集市的公关活动场所,空间形式也更加开放多元。
1.2中国城市广场发展史中国城市的发展与欧洲截然不同。
中国的传统公共空间是街市(5),广场只是一种外来的空间形式。
因此,中国广场的大规模兴起几乎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了欧洲文化的影响才开始的。
虽然中国城市广场发展史没有欧洲那样渊源和复杂,但是中国城市开放空间也随着复杂的社会转型而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
探索其背后的社会动因,发掘广场与公民和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对广场这个概念内涵的更深刻的理解。
在中国,国家自产生起就凌驾于社会之上,兼并和同化了市民社会。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强大的皇权、严格的政治等级制度、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统治,使得中国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未曾有西方国家那种曲折多变的发展经历,而是个人、家庭、社会与国家浑然一体,社会群体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湮没于皇权之中,形成马克思所称“普遍奴隶制”。
中国城市的空间布局主要基于体现封建等级制度、为皇权服务和对市民的统治要求,进一步导致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的封闭、内向的特点,像西方那样作为市民社会交往和活动的开放的公共空间几乎是不存在的(6)。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比强大的国家行政力量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仍居于支配地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令社会结构简单化、一致化,导致城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仅仅是一种空间存在,而真正的开放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我国城市规划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建成的城市广场也多是为政治集会服务的,如典型的天安门广场,以其宏大和壮阔向世人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面貌。
但是这种广场不具有服务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能容纳多种功能和社会生活的市民广场。
它们也缺乏“公民”、“城市市民”的概念。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结构体制中,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几乎从来没有把广大公民作为主体。
我国的城市广场功能多为政治生活服务,往往追求表面,追求形象,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的市民广场。
茶馆、会馆这种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空间形式,最初的功能和意义也都不复存在,而更多的倾向于私密空间,服务于特定人群。
从这个角度来讲,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总的说来是在减少、萎缩和退化(7),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是畸形的,不健全的。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时代,城市广场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场所,应该更多的面向广大民众,广场的人性和公民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和体现。
对于中国和欧洲城市广场发展历程的回顾,可以看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走向是息息相关的。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广场的形式与功能是当时社会价值主体和价值观的缩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变,广场这种公共开放空间形式的定位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了解广场的发展历史,掌握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城市空间演变和发展的深层社会动因,发掘城市广场的本质,认清当今景观设计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那就是如何把普通市民作为主体,尊重人性,尊重场地,寻回广场的本性。
2.城市广场的空间品质城市广场的概念是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等围合或限定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通过这个空间把周围的各个独立的组成部分结合成整体(8)。
是城市中人为设置可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
通过分析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广场的空间品质包含了社会和物理两大范畴。
其中社会品质指的是非物质要素,即人的活动。
人在广场上的活动类型按照其目的性可分为6类:政治性活动、宗教性活动、经济性活动、军事性活动、社交性活动、休闲性活动。
从这些活动类型出发,可以将广场分为以下几类(9):1)仪式性广场满足人们的政治和宗教活动,包括集会、游行等仪式。
城市广场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景观,历史上每一个时期的广场空间都体现了当时的政治体制。
2)交通性广场作为空间的节点,满足交通的汇集、分流等功能。
3)商业性广场满足人们的经济活动,即市场活动。
市场这种空间形式导致了欧洲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但是现代城市广场的集市功能几乎已经完全丧失。
4)休闲性广场满足人们日常的公共交往和休闲娱乐活动。
从生物学本质出发,人作为群居性动物是需要交流和共处的。
在当今通讯技术发达的情况下,更加导致人们缺乏公共生活的机会,因此广场担负起促进公共生活与交往的重任。
新兴的城市休闲广场正在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新重点。
5)复合型广场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性功能,是最具有社会品质的一类广场。
城市广场的社会品质可以通过人的活动来得以评价。
人的活动强度和活动复合度是对广场的社会品质进行衡量的两个指标。
人的活动强度大,活动复合度高,说明广场的利用程度高,综合性功能强,具有良好的社会品质。
广场的物理品质即物质要素。
主要指的是空间实体构成。
主要包括3种:分别为基面、边围和家具。
具体到广场实体,指的就是路面铺装、周边建筑和广场内的小品设施。
这些物质实体在尺寸、大小、肌理、功能等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
三种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的广场空间,满足不同的空间功能,可以通过广场围合性和方向性来衡量广场的空间品质[(10)。
在这里,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广场空间的质量评价。
到底怎样的空间品质才是好的?显然,一个高品质的广场,必须要达到空间和活动的统一,即通过对空间造型的组织,满足不同的场地功能,同时为人的活动提供合理的空间。
例如,广场要为人的休息和休闲活动提供足够的设施;广场本身的工程水平要高,除了“结实耐用”,还应尊重人性化的尺度,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充分的保障;另外,广场还应具有一定审美的功能。
但是这些从物理品质和社会品质两方面出发进行的评价,都是物质层面上的,是站在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角度来分析的。
另外一方面,即广场的文化特性和内在价值,是属于精神内涵的问题。
比如一个广场的主题,它和广场的空间品质之间有没有相关性?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理解与共鸣?在这个层面上,目前还没有适当的评价体系。
3.城市广场建设现存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的实际项目和实践不少,也涌现出了一些像都江堰人民广场这样较为成功的案例。
可是更多的广场是属于粗制滥造型,深受大众欢迎的广场并不多见。
具体的广场设计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归结如下(11):1)有些城市广场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脱节,缺乏自身合理、合适的定位。
一些市政建设者好大喜功、贪大求全,为了追求政绩而盲目追求“档次”,强调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考究,造成了土地和空间上的浪费,结果导致了空旷、冷漠、空无一人的广场景观。
2)有些城市广场过分强调展示性和纪念性,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公民的最基本的需求。
广场缺乏人情味,交流场所和休憩空间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显示出景观对于人性和公民性关怀的缺乏。
3)有些城市广场在设计上不顾生态环境,忽视了乡土植物的重要性,盲目追求大面积草坪的景观效果,而忽视乔木、灌木的种植。
这种重草轻树的行为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用于灌溉,而且造成了在酷热的夏日里广场“无人光顾”的尴尬景象。
4)有些城市广场缺乏对于场地和地域的理解和尊重,盲目跟风,忽略了对城市地域文化的探寻和挖掘,使得广场景观雷同,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千篇一律,俗不可耐。
这种景观往往因缺乏特色性和地方风格而无法使公民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广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被人们所意识和发觉到了,对这些现象进行批判的文章也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那就是所有的问题和错误都有其背后深层的社会动因。
其实这些建设不当的广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环节,反映了特定时期城市快速发展情况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体现出背后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对于公民价值的忽略和缺失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