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概括型考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学生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要点概括专题【考点解说】1、“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点内容。
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5、考查目的:这一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是否仔细,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入,对文本信息的整合是否完善,对自己的理解表达是否简洁清晰。
6.考题的呈现形式:填空题、简答题原题再现】工地上的父亲父亲站起来,一阵眩晕。
他下意识地把手往身旁一划拉,扶住了身后一垛垒高的墙石。
闭了一阵眼,那阵眩晕过去,父亲用手撑住腰,抻了几下,站直了。
天真热,早上四点钟从家里骑车来的时候,还有一阵阵风,凉丝丝的真受用。
六点钟一到工地,趁着凉快,父亲就领了任务。
工头说今天是高温天气,上边任务紧,又有几个青年人怕中暑没来,所以今天计件。
在路边砌一块一米长、半米宽、二十公分厚的条石,可以到手一块钱,傍晚回家就可以拿着现钱走人。
父亲高兴。
高温天气怕啥的,也就是热一点。
昨天一天,自己砌了五十块条石,按说好的价钱是三十元。
其实昨天开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因为工头让父亲他们帮自己干了点私活。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概括型考点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概括型考点答案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中考学生,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中的第一种考点:概括型答案相关的作文。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概括型答案。
概括型答案就是在文章中找到一种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达出自己对文章的整体观点。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找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然后简洁准确地概括表达出来。
在进行概括型答案相关的作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全文。
阅读全文是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只有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才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
2.准确表达。
概括型答案不是简单地复制文章中的语句,而是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后表达出来。
在表述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不能出现表述不清、错误的情况。
3.寻找中心思想。
文章中心思想是全文的灵魂,是考试时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抓住文章中的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到文章中的中心思想。
范文二:大家好,我是一名中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中的第二种考点:相关抽象事物具体化的表达方法。
相关抽象事物具体化的表达方法,指的是将抽象、无形的事物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出来。
这种表现方式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主旨。
在进行相关抽象事物具体化的表达方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形象比喻。
比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形象表达方式,比喻的对象必须是读者熟悉的事物,才能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运用适当的形象手法。
如排比、拟人、对比等手法将抽象事物通过形象手法进行具体化,能够增强文章的语言艺术性,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3.尽量使用熟悉的事物。
在进行抽象事物具体化表达时,要尽量采用读者熟知的、熟悉的事物,以便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意义。
以上是我的总体思路,希望大家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能够掌握这两个考点,取得好成绩。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七年级语文阅读要点概括

七年级语文阅读要点概括七年级语文阅读要点概括内容预览:【考点要求】“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考点解说】1、“要点概括”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用简洁的语言转述文章内容的主要形式。
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点内容。
其中,提炼概括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提炼概括的结果标志着理解的准确和深入程度。
2、什么叫概括?《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归纳、总结,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扼要重述。
3、要点概括的考查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4、“要点概括”的分类:可分为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两种。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
示句、过渡句、总结句入手进行概括。
【以上三个操作步骤,可根据个人阅读习惯适当变通】答题方式技巧:1、提取原句法2、提炼组合法3、意会领悟法【新题演练】《善良的种子》⑴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⑵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⑶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考点研读能力目标:学会概括要点,一是要具备基本辨识能力,即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各文体基础知识的识别能力。
二是要具备概括提炼能力是指中考现代文复习专题一:学会概括要点考场研究能力目标:要学会总结要点,一是要具备基本的识别能力,即在现代文本阅读中对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的识别能力。
二是具有总结和提炼的能力,即从给定的文本材料中提取出符合标题要求的内容,总结相关文本材料的共同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考点阐释:根据能力目标,结合最近的三次高中入学考试,我们将考试地点和考试类型总结如下。
⑴能判别各文体的组成要素,能分辨各文体中的表达方式,能指出各文体的结构或顺序,能判断文中的各种修治手法。
(2)提炼叙事元素;总结文章的情节;总结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完善刻画人物的方法;总结人物的特点;总结对象的特征或推理;细化顺序和描述方法;提炼或总结中心论点和子论点;完善论证过程和方法;总结文章和段落的中心思想或内容;完善段落和句子的写作模式,并模仿它们;通过划分文本和段落的结构,提炼文本和段落的思想;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的新闻;材料分类;提炼和总结文本和段落的表达特点等。
阅卷报告例1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① 知识领域不是根据国家主权划分的,而是根据知识创造的优先权和市场占有的范围来确定的。
知识创造的先发制人性质称为知识产权,被占领的市场范围称为“知识领域”。
如果一个国家不创造知识或在时间上落后,无论其主权领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大,都不可能拥有知识领土。
②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应该要属比尔盖茨。
这个美国人拥有的知识领土范围,超过了整个俄罗斯。
不仅是因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类,还在于他有权要求所有国家的法官们作他的“国防军”。
③ 知识领域既不能被赋予,也不能被放弃,而是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
在它被开发出来后,它被创造者终身拥有。
现代文五大考点之三:要点概括

现代文五大考点之三:要点概括题型盘点:要点概括,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综合地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现代文阅读中,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要点概括的过程是—个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过程,要点概括的结果能充分显现考生理解文意准确和深入的程度。
要点概括的题型灵活多样,因文体不同,其侧重点和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1.概括事件。
对叙述的事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如2009年贵州贵阳卷(《父亲的眼神》)第13题:“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2_概括主旨。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进行概括。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议论文的主旨是文章中心论点,说明文的主旨是所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记叙文的主旨是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
如2009年福建福州卷(《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第15题:“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3.概括思路。
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如2009年江苏南京卷(《论友谊》)第19题:“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
”又如2009年宁夏卷(《过错》)第4题:“从全文看,…我‟的心路历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4.概括形象。
对文章记叙的事件进行提炼,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如2009年山东青岛卷(《保姆》)第19题:“这篇文章用了多个事例来塑造马秀花这一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她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表现她的(),主要事例是第一天把屋子来了个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彻底干净的大扫除;二表现她的“灵巧”,主要事例是();三表现她的(),主要事例是用心照顾小孩,帮我们节省家用,同意照顾离异的丈夫。
”5.概括内容。
对所叙述的或所说明的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经过分析、综合后,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进行表达,从而理出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要点。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概括型考点
[考点内涵解说]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的形式。
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多姿,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幼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能力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新闻,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应对技法点拨]
概括题考查的,是看考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所以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进行精要的提
炼,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提取法。
即提取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将其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
这忡方法既适于那些要求用原文语句答题的题目,又适于要求对内容、主旨进行概括的题目。
2、组合法。
即组合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来进行概括。
这种方法适于内容基本清晰,重点语句比较突出而全文的中心句、关键语句等不太突出的文章或文段。
组合的视点要放在文章总说段的主干之上、文章或者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之上。
3、自写法。
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概括的最重要的方法。
适用于那些提炼文章中心、概括文章风格、概括作者观点、给文章加上标题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
答题时应进行要点综合式的概括,进行分步分层的概括,进行突出重点、突出主体的概括。
以上是答题的基本方法,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是提炼法,提炼法主要用于发现规律,或构段的规律,或写句的规律等等,其思维方式是求其共同点,答题时要运用自写法。
基本层级练习】
(一)随着资源性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资源型产业,不断祭起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壁垒等法宝,将资源性产品的国际贸易战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例如,最近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的钢铁工业,制定了2001年钢铁保障措施方案,不惜与全球钢铁工业开战。
近年来,全球每年均发生近千件反倾销案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资源性产品的。
2001年欧盟、美国针对中国有色金属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就有钼铁、铝箔、镁粉镁粒、氧化锌等4起,涉案金额达5记美元。
1.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个超过20个字):
2.概括这段文字举例的特点:
(二)2001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首次超过60%。
其中北京、上海、新疆、江苏等地的高考录取率都超过75%。
但2002年高分考生集中报考北大、清华等名牌重点院校的现象十分突出,致使一些名牌重点院校的平均分数比往年提高了20-80分,北大、清华则超过了120分。
与此相反,许多一般院校特别是一些地方所属院校和专科、高职及民办院校生源明显不足,主动放弃这些院校的考生今年大幅度增加。
1.用||把文字划分为三层。
2.分别概括各层大意:
发展层级练习】
(三)假如在一次具有关键意义的决战中,你竟无可挽回地失败了,你坠入痛苦的深渊,你挣扎,你简直不想再活下去。
在这失望乃至绝望的时刻,你可得沉住气,你可得经受住命运的考验,你可得抹去你的眼泪,继续你的战斗。
假如命运把你抛向遥远的荒漠,你生活困苦,潦倒不堪,甚至流离失所,在穷乡僻壤四处漂泊,你可别自惭形秽;只要你自强不息,谁也阻挡不了你的前进。
你高贵的心灵自是漫漫长夜中的明灯,你的清贫自是你廉直的见证,你的良心自有永恒的笑容。
假如你的锦瑟年华被可怕的旋风葬送了,你青春岁月的大好光阴被空前的浩劫耽误了,你可得遵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古训,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抓紧时机,加倍努力,迎头赶上。
假如你由于被误解而孤立无援,由于受冤屈而四面楚歌,由于受压制而身处逆境,由于被嫉妒而流言四起,由于被诬陷而声名
狼藉,你可得相信: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历史宣判你无罪: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乌云决计遮不住太阳,妖雾决计掩不住真理的光辉。
坚韧是通向成功的渡船.是一切任重而道远的有志之士必不可少的品质。
谁想达到光辉的顶点,摘取高峰的明珠,夺得人生征途的最后胜利,谁就得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地拼搏到底。
1、文中的四个假如所领起的所有内容,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
2、文中的四个假如段的结构基本相同,它们都是:
3、用一句话说明你对此文语言特点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