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全文翻译

赤壁之战全文翻译

赤壁之战全文翻译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

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原文及译文]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篇一: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如果刘备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抚他们,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日夜赶路,等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赤壁之战》译文、原文、翻译对照篇一:28赤壁之战课文翻译1却说曹操在大寨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前来投降的消息。

当日东南风起甚紧。

程昱(yù)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

那一天东南风起猛烈地刮了起来。

程昱进帐告诉曹操说:“今天东南风刮起来了,应该多加提防。

”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

操急唤入。

其人呈上书。

曹操笑着说:“冬至时节,阳气复生,这个时候,偶尔有东南风也不奇怪?”军士忽然报告说江东有一只小船来,说有黄盖密信。

曹操马上叫他进来。

那个人呈上书信。

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

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

好歹杀江东名将,献信中说:“周瑜防守很严密,因此没有办法脱身。

现在从鄱阳湖有粮草刚刚运到,周瑜派兵我巡视防守,现在时机正好。

无论如何我要杀几个江东名将,首来降。

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

”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提着他们的头前来投降。

今天晚上二更时候,船上插着青龙牙旗的,就是运粮草的船只。

”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和各位将领来到水寨中的大船上,等候黄盖的船到来。

2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斩了曹操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再说江东,天色渐渐黑了。

周瑜斩了蔡和,用血祭完旗,就命令开船。

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自披着防护服,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

盖乘一天顺风,往赤壁进发。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手里拿着锋利的兵器,旗帜上大大地写着“先锋黄盖”几个字。

黄盖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

这时候东风刮得更厉害了,江面上波浪汹涌。

曹操在中军帐内远远地了望江对岸,看看月亮上来了,照耀着江水,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赤壁之战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赤壁之战的原文阅读及翻译

赤壁之战的原文阅读及翻译原文阅读: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翻译: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

原文:曹操自江陵北还,遂破荆州,生擒关羽,进兵江东。

孙权与刘备惧,结盟抗曹。

刘备遣诸葛亮、周瑜等,共议破敌之策。

瑜曰:“今曹操拥百万之众,南征北战,其势不可当。

吾等当以火攻破之。

”诸葛亮曰:“善。

”于是,瑜以东风助火,火攻曹操船队,烟炎张天,船舰皆焚。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走华容道,仅以身免。

翻译:曹操从江陵向北撤退,于是攻破荆州,活捉了关羽,进而进军江东。

孙权与刘备感到恐惧,结成联盟抵抗曹操。

刘备派遣诸葛亮、周瑜等人,共同商议破敌之策。

周瑜说:“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南征北战,其气势不可抵挡。

我们应当用火攻来击败他。

”诸葛亮说:“好。

”于是,周瑜利用东风助燃,发动火攻曹操的船队,烟火弥漫,天空中布满火焰,船只全部被烧毁。

曹军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败逃至华容道,仅以身免。

原文:曹操败后,退还许昌。

刘备遂领荆州,又进兵益州。

孙权亦乘胜追击,夺回荆州之地。

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已成。

翻译:曹操战败后,退回许昌。

刘备于是接管荆州,又进军益州。

孙权也趁机追击,夺回了荆州。

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原文:赤壁之战,曹操败绩,乃因自恃兵强马壮,轻敌冒进,又不善用兵,以致败北。

孙刘联军以智取胜,乃国运之所系,后世传为佳话。

翻译:赤壁之战,曹操之所以败北,是因为他自认为兵力强大,轻敌冒进,又不善于用兵,以至于失败。

孙刘联军凭借智谋取得胜利,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后世将其传为美谈。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赤壁之战》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赤壁之战作者:司马光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

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赤壁之战课文翻译

赤壁之战课文翻译

赤壁之战课文翻译(原文)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司马光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抢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司马光(一)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

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

”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岂足托乎!”备甚悦。

鲁肃说:“孙讨虏(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以礼相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同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一番世代相传的事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僻边远的州郡,快要被别人吞并了,(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托身吗?”刘备(听了)很高兴。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

”就同刘备等定下了交情。

(另译)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状语后置),为孙权长史。

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现在做)孙权的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同驻,驻扎)鄂县之樊篱口。

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二)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状语后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于)江东(状语后置),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

诸葛亮在柴桑会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水以南招收兵马,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中原地区)大致已稳定局面,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古,向北方朝拜;今,方位名词,与南面相对)而事之!如果能够拿(江东)吴、越的兵力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而内心里却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事情紧迫而又不能决断,灾祸降临就没有多少时候了!”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孙权说:“假若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好像水流入大海一样。

如果大事不能成功,就是天意,又怎能甘心屈服在曹操之下呢?”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定语后置),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孙权激怒的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将士,来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有人(同我一齐)可以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能抗拒(抗得住)这样大的灾难呢?”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状语后置),今战士还者(定语后置)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集合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使动)上将军’。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要行军(跑)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一定会使主帅受挫折(遭到失败)。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水上作战;再一条,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的,是被武力逼迫罢了,并不是真心降服。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现在将军果真能够命令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同时刘豫州协同规划,同心合力,击败曹操的军队必然是无疑的了。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曹操的军队打了败仗一定会撤回北方,像这样的话那么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国分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了非常高兴,就同他下面的官员商量着件事。

(三)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直译:军旗向南指?)大军南下,刘琮投降。

现在部署水军八十万之多,将要同将军在东吴一同打猎(会战)。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孙权将这封信拿给下面大臣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的。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判断),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的人,他挟持皇帝来征伐四方,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为说话,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不顺情理。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定语后置),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主要hh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取得到荆州,完全占有了那里个地方(全部领地),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数以千计,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陆军(步兵),水陆两军其下,这样,长江的险要地势(敌方)已经同我方共同拥有了。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而(双方)兵力的多少又不能相提并论。

我认为万全的计策不如投降曹操。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古,上厕所;今,穿衣服),肃追于宇下。

(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

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鲁肃)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宾语前置)?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完全(是)想贻误将军,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就不可以。

为什么这样说呢?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官职名;今,致力于、投身于),乘犊车,从(使动,使……跟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牛车,带着吏卒,同士大夫们交往,以后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当个州郡(一类的)长官。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回到哪里?(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张昭)的意见!”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使动,使……失望)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孙权感叹的说:“这些人提出的主张(所持的议论),非常令我失望。

现在你阐明了大计,正同我的想法一样。

”(四)时周瑜受使至番(pó)阳,肃劝权召瑜还。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瑜至,谓权曰:“(15)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周瑜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自封(在名义上)是汉朝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干,同时又凭借父兄的功业,割据(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豪杰们都乐意为您效力,(您)应当打遍天下,替汉朝除去奸贼,何况曹操(现在)是自来送死,(我们)怎么可以投降他呢?请让(我)为将军谋划这件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