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2014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雾霾}
大学生2014年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雾霾}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班级:20134041 学号:2013404145 姓名:苏芮论文摘要: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的成因与防治;PM 2.5;环保;正文: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一.雾霾的成因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形式与政策论文雾霾中国梦

形式与政策论文雾霾中国梦第一篇:形式与政策论文雾霾中国梦打响呼吸保卫战,成就美丽中国梦摘要:近年来,中国“雾霾”天气频发,社会广泛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我国现在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大气污染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在大气污染挑战日渐严峻之时,唯有痛下决心共同行动,才能捍卫共有的蓝天。
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中国梦生态文明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2013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重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也彰显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却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雾霾。
最近,雾霾现象大规模爆发,全国各地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环境之中。
中国人期盼更幸福富裕的生活,也期盼拥有优美的环境,然而北京及中国广大地区持续多日的重度雾霾天气,却给实现中国梦蒙上了阴影。
大气污染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雾霾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为什么雾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雾霾的科学定义又是什么呢?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形势政策论文--雾霾天气

2013年1月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持续下降。
中央气象台在大雾预警之外,也同时发布了霾蓝色预警信号,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单独的霾预警。
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
半壁江山图,尽在雾霾中。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雾霾天气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冬雾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
一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
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三不利于儿童成长。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四影响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
个人在雾霾天气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一戴口罩文献记载医用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
选择口罩要买正规合格的,同时要戴一下,买与自己脸型大小匹配的型号,要最大程度地贴紧皮肤,让污染颗粒不能进入。
二外出尽量别骑车。
雾霾可以暂时减少晨练,尽量选择在10—14时外出。
同时,要多喝水,少吸烟并远离“二手烟”,减轻肺、肝等器官的负担。
关于雾霾的论文3000字

关于雾霾的论文3000字更多1分享本页将有机会获得最新IPAD2及其它奖品.关于雾霾的论文3000字由管理资料网整理,雾霾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雾霾的论文,本篇论文主要针对雾霾形成的原因及雾霾缓解的建议进行论述文章关于雾霾的论文3000字题目:十面霾伏——西安市大气污染调研报告学生:赵延学号:201202020335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指导教师:徐卫涛2014年2月21日十面霾伏——西安市大气污染调研报告摘要雾霾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气候现象,而是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的一种大气污染的叠加形式。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化。
身处西安我们更多是感受到雾霾天气越来越平常,而以往的蓝天白云少之又少。
随着城市的建设、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原本已旅游、教育、高新产业,服务业为基础的西安经济又会在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制约。
西安的雾霾伴随着季节、降水等因素反复发生,对市民健康工作、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结合地形、水文、季节、生产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来了解造成西安雾霾的综合原因并提出可能方案来减轻缓解雾霾。
关键词:西安雾霾污染叠加地形因素缓解雾霾AbstractFog is not climate phenomena caused by single factor, but in the complex conditions of a form of superposi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ound us. In xi 'an is more we feel haze weather is more and more common, and the blue sky white cloud of past few and far betwe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already travel, education, high-tech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xi 'an economy and will face more constraint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Xi 'an haze witheason,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occur repeatedly, health work and life caused great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Combined with the topography, hydrology, season, production and living ways, and many other factors to learn about the causes of xi 'an haze comprehensiv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possible solutions to alleviate alleviate haze.Keywords: xi 'an haze superposition of pollution terrain factors ease the haze目录一,雾霾产生的因素……………………………………………………(一)地形及气象因素…………………………………………………4 1,西安地形………………………………………………………4 2,雾霾与地形的联系…………………………………………4 3,雾霾与气候气象条件的联系…………………………………(二)季节因素…………„……………………………………………6 1,秋冬……………………………………………………………6 2,春夏……………………………………………………………(三)交通因素…………………………………………„……………7 1,城市道路情况…………………………………………………7 2,汽车尾气………………………………………………………(四)城市发展因素……………………………………………………8 1,城市发展建设…………………………„……………………8 2,工业布局………………………………………………………二,雾霾对西安的影响…………………………………………………9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9 1,对旅游业的影响………………………„……………………9 2,对工业的影响 (9)(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9)1,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9)2,对市民出行的影响………………………………„…………10 (三)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10)三,对解决雾霾的建议 (10)(一)政府职能方面 (10)1,加强政府监管和规划.......................................„ (10)2,出台法律法规 (11)3,加快工业调整改造 (11)(二)市民生活方面 (11)1,注重环保的生活方式 (11)2,绿色出行 (12)四,参考文献 (12)序言:“有一种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种寒冷会驱散大雾,只有靠冷空气的力量才可以驱散连日的雾霾。
形势与政策论文、雾霾下的同呼吸共奋斗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雾霾下的“同呼吸共奋斗”雾霾天气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空气污染曾经在许多国家引起全国关注。
中国的雾霾现状就是雾霾之下没有人能自强不“吸”,例如:北京空气污染严重,每个人都生活在“毒气”中。
中国每年或“早死”35万至40万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天时、地利、人和”共造最差空气,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1)自身排放的有害物质,这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2)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这是加剧雾霾天气的原因3)漠视环保法律,没有按照环保法律严格执行4)官方和民间都没有足够重视空气污染,环保意识淡薄5)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快速城市化的进程给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二、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1)治理污染当从根源下手,净化自身排放的有害物质2)解决空气问题必须告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三、英国治理雾霾的措施:1)着力打造低碳生态社会,发展风电等绿色能源,进行“绿色改造”2)建设生态社会,生态镇。
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选行“绿色评级”,以提高房屋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排放3)推广太阳能的计划,充分利用海上风能四、德国治理雾霾的措施,即限排减排软硬兼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完善应急举措和长效机制2)推行欧盟强制标准,硬软措施到位3)采取“软措施”,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多搭乘公共交通及骑车出行等4)为快速应对污染,强化长效机制,提高空气质量5)提升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要想有一个“美丽中国”,必须治理空气污染,治理雾霾。
读雾霾下的“同呼吸共奋斗”有感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3年中国的环境日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如今的中国,雾霾现象更加地严重。
2013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十余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对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雾霾并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与部分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考虑不够周到有一定关系。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论文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论文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论文系别:机械工程系年级:2014 级专业:工业设计姓名:杨璀璨学号:14320274050题目: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前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
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
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淮河、海河、辽河、太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
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
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
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污染治理进程缓慢;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关于雾霾主题的论文

关于雾霾主题的论文关于雾霾主题的论文篇一:关于雾霾的论文两百年前,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而首都伦敦也被冠名“雾都”。
今天中国也成为世界工厂,而恍然间,北京也成为了新的“雾都”。
1月13日北京发布了第一个“霾”橙色预警,整个城市陷入一片灰色的阴沉之中,不管是天安门还是央视“大裤衩”都完全消失在视野之中,无法辨识,只有独有的“北京咳”不断响起,提醒你身在何处。
事实上,不仅仅是北京,整个华北都陷入一片雾霾之中。
现代化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之殇,清楚明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究竟世界工厂和环境危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富起来的中国又应该怎么处理环境问题?本报和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中心特召开蓟门决策专题论坛就此问题展开相关研讨。
环境治理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现在的环境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那么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什么含义?一般而言我们说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保。
但是可持续发展并不等于现代化。
实际上经济发展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前端,是输入端;而环境问题是后端,输出端。
现代化的核心是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人的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而发展需要消耗资源,我们现在的穿衣、吃饭、出行问题,都要工业来生产。
中国能源人均消费大约为2.7吨标准煤。
美国人均11 .8吨标准煤,美国人生活水平要比我们高,这是有能源消耗为基础的。
有生产,有能源消耗,就有排放,就有污染。
现代化经常直观解释成工业化、城市化,工业化是提供我们生产,城市化是满足我们需求的。
法国曾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要让任何人离高速公路超过一公里。
”这就是把人口集中到城市,因为这样可以共享资源,另外污染排放也集中化了。
北京雾霾天气,让大家想起1952年12月的伦敦雾霾事件,确实有相同的地方。
很多专家说北京发展是“摊大饼模式”。
其实伦敦是“摊大饼”模式的老祖宗,从一个小码头到一个超大城市,伦敦就是“摊大饼”发展起来的。
我为雾霾出对策(1)

我为雾霾出对策摘要: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成因危害防治环保正文:众所周知,“雾霾”一词在近年来被大众和政府频繁地提起,它来势汹汹,侵吞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2011年12月29日,南京告急;2012年2月22日,北京告急;2012年6月11日,湖北遭遇“黄泥天”……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雾霾:‘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
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
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
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
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为了解我区人民对雾霾的看法和态度,我们展开了社会调查,得到了如下数据。
50%生活在城区的人中,有80%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为一般,20%为不满意。
50%生活在近郊的人中,也有80%的人对生活质量不满意,只有20%的人满意。
另外,有50%的人认为北仑的雾霾程度严重,30%的人认为一般,20%的人认为一般。
⏹成因:由此可见,雾霾天已给北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雾霾天是怎样形成的呢?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特别在秋冬季,我国受北方西伯利亚冷风的影响,气温普遍下降,因而在凌晨时水汽凝结速度大大加快。
大量的水汽就堆积在了低层,也就形成了雾。
这些危险的水汽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三大毒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
班级:20134041 学号:2013404145 姓名:苏芮
论文摘要: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对此,我决定对雾霾成因和其成分分析及防治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
关键词:雾霾的成因与防治;PM 2.5;环保;
正文:
历史数据表明,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霾日数呈现东部增加西部减少趋势。
其中,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
今春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逐渐出现轻雾天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轻雾、雾和霾的范围逐渐加大、程度逐渐加剧;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地雾霾连续数日,严重的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而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尾气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那么,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环境和人体有何影响?对于我们居民来说,应如何防治?政府及相关环保部门应如何应对?我们对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防治有什么深刻的认识?
一.雾霾的成因
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构稳定;一些地区受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却极少降雨;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这些是雾霾天气持续的自然因素,而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
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在2012年全世界燃烧的70亿吨标准煤中,中国就烧了36亿吨,占了51%,排放出的废气可想而知。
并且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例,PM2.5气体的产生大约有30-40%来自原始排放,20-30%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40%来自区域输送。
京津冀近周边的沙尘层引发污染,输送至本地,与本地的污染大陆性气溶胶混合,加重了污染。
而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不能忽视,此外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还包括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
二.雾霾的影响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其中直接有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而在雾霾天气时,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极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雾中水分的作用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三.雾霾的防治
对雾霾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
PM2、5等微粒,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也是很好的凝结核。
而大气中的水分,具有吸收、粘结、固定‘微粒’的功能。
因此,人工向空中输送“水分”,改善区域小气候,是净化大气、影响成云致雨的天气形势,是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方法。
人工主动干预生态天气系统,以大气运动为条件,水分为因子,从水循环的‘水分’开始调控;降落地表的宏观水分,增加地表面的湿度,固定粉尘;水汽蒸发的微观‘水分’,增加大气的密度,改变空中大气的物理状态;地理空间的宏观、微观‘水分’,加大天地之间的‘物理量’,形成天地之间降水的‘同位
素’条件交互耦合反馈成云致雨的天气系统。
人工水汽,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紊乱扩散混合,增加空间大气的密度,水分发生随机性的自组织的混沌的内外潜热的交换,复杂多变的温度、气压的变化,连续的物质、能量的转化,混乱的热力结构、动力结构和势能、动能的改变,通过涨落,空气中水分在“露点”饱和、凝结、相变,沾附在凝结核上,产生云滴或冰晶,涌现出新的“信息”物质的云层结构,水分子从无形体的微观气态水混乱运行的形态,到宏观实体物质降水粒子的状态转化。
以人工主动干预的科学技术手段,空中水分降尘,成云致雨、降水净化大气的机制。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数,改善雾霾天气,达到治理的目的。
对政府而言,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可以修改《环境保护法》及《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保法律。
改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大力推广新型能源,提高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从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
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
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
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从工业布局考察,我国的重化工业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华北地区高耗能的钢铁工业的比重过高,仅河北省的粗钢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而且中小钢铁企业数量多,能耗高。
所以,必须优化钢铁工业布局,减少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逐步关停那些能效低,污染大的中小型钢铁企业。
提高燃料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废气排放。
减少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以减轻雾霾对城市和人体的影响。
另外对于汽车废气这一污染的主要原因,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以明显改善尾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的污染。
其中三效催化剂(TWC)法是净化汽车尾气的有效手段。
贵金属(Pt、Pd、Rh)搭载在Al2O3或蜂窝陶瓷上,添加适当的助剂,如
La、Ce、Ba等能够同时除去机动车尾气中的HC、CO和NO三种污染物的催化剂称为三效催化剂。
其中Pt、Pd对CO、HC的氧化脱除具有高活性,而Rh具有对NO优良的催化还原作用,它能选择地将N0还原为N2而抑制NH3的生成。
目前有91%的Rh用于三效催化剂的制备,Rh资源相当匮乏,所以无Rh催化剂是现今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口引。
要使三效催化剂同时有效地脱除HC、CO和NO,必须把空燃比A/F控制在氧化还原计量比14.6附近,此时三种污染物的脱除率可达9O%以上。
当空燃比较低时,CO、HC净化不完全,空燃比较高,导致NOX的转化率下降。
尾气的处理同样治标不治本,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四.雾霾天气的自我防护
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棉质口罩来预防呼吸道受雾天“污染”。
外出归来及时清洗脸部及裸露皮肤,也可清水冲洗鼻腔。
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去人多地方,一些地方空气流通差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交叉感染。
雾霾天气晨练除了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亦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
此外,平时多饮水、清淡饮食、多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坚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五.雾霾天气频发对我们的启示
全国性的环境问题,不断地健康警示,无一不是大自然母亲在向我们发出警告。
我们若想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善待环境,我们想要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问题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最后总要归结于教育和法制,环境保护需要全民重视,需要全民参与。
治理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不是一个政府或者几个企业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天两天搞个突击活动就能解决的,同时还需要靠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自己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还应该对外宣传好环保意识,实现全民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状态。
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同呼吸共奋斗,一起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段再明.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42 【4】黄仲涛耿建铭.工业催化.第二版.2006年8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