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指在建设中小学校舍时,需要符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安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方面,介绍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标准要求。

首先,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室的建设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教室的面积应该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并且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教室内的桌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学生的坐姿舒适,不影响他们的学习。

此外,教室的采光和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室内采光良好,通风畅通,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舒适。

其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图书馆的面积要能够容纳学校的师生,书架的摆放要合理,书籍的分类要清晰明了,方便学生查阅。

此外,图书馆还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阅览座位,提供给学生安静的学习环境。

再次,实验室是中小学校舍中的重要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

实验室的布局要符合实验操作的要求,各种实验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保证学生进行实验时的安全。

实验室还需要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

最后,体育场馆是学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体育场馆的建设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体育场馆的场地要平整,符合体育比赛和训练的要求,场馆内的设施要齐全,保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

总之,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学校在建设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指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对中小学
校的建筑设计、施工工艺、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学校教学条件,保障
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


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需求,合理
规划教室、操场、食堂、图书馆等功能区域,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
学习、活动和生活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和支持。

其次,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学校是
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位。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校舍
的结构稳固、设施设备完善、消防设施齐全,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
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还应当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合理规划建
筑布局和采光通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校园的可持续
发展。

最后,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需要注重舒适和美观的设计。

校舍
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美观的校园景观可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保障学校教学条件,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中
小学校舍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为保证师生出入校门的安全,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性标志。围墙,要有利于学校安全管理,通透式围墙有利于延伸校园景观和视野。
第四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一条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一、鉴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学校建设可一次完成,也可分期建设。本标准在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中规定了"规划指标"和"基本指标"。规划指标是根据学校规模和办学需要应配置校舍的面积指标,编制和批准学校建设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总体规划不应低于指标。基本指标是学校分期建设时,首期应建成的校舍面积指标。
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和办公用房可设在同一幢楼内,但应注意各功能部位布置合理、联系方便,避免相互干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学校生活用房应逐步实施建设与管理社会化,教职工住宅应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校园内的生活用房不应妨碍教学区的建设与使用,并应便于经营管理社会化。
升旗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校园内必须设置旗台、旗杆,如无合适位置,可在主要建筑物上设置附墙旗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扩建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要视学校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条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制订的,在校舍各类用房的配置和面积指标上,首先要保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基本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场地。同时,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的更高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创造与完善。
二、学校的服务半径,要尽可能避免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穿越高速公路、铁路干线、无立交设施的城市主干道上学而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学校建设标准

学校建设标准

学校建设标准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
长条件。

学校建设标准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下面将从教学设施、安全保障、环境卫生、文体设施等方面来探讨学校建设标准。

首先,教学设施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应当按
照一定的标准建设,保证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教室要宽敞明亮,桌椅舒适,黑板清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室应当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实验。

图书馆要有丰富的书籍资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其次,学校的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
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此外,学校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

再者,学校的环境卫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校园内外的清洁整洁。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及时清理垃圾,保证学生的健康环境。

同时,学校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最后,学校应当建设完善的文体设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体育场馆、艺术室、音乐室等设施要齐全,提供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校建设标准应当是全面的、科学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条件。

学校要不断提高建设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条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整理)江苏省普通中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

(整理)江苏省普通中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

江苏省普通中学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一、总则(略)二、学校布局、选址与规划7.学校布局(l)学校布局应根据区域的人口规划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实行“规模”办学,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

新建住宅区、经济开发区要按生源规划建设合适规模的普通中学。

(2)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近人学的原则确定。

应避免学生跨越车流量大的城镇主要干道、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上学。

8.校址选择:(l)新建(含迁建)的普通中学校址应在地质条件好、交通方便、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排水畅通、环境适宜、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区及丘陵区的阴坡面、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地、泥石流及洪水频发地区等地段。

架空高压输电线及通航河道不得穿越校区。

(2)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9.校园规划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l)新建、扩建、改建的普通中学都必须进行规划设计,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建设。

(2)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预留适当发展余地。

教工住宅应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宜建在校园内。

(3)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劳动技术教育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总平面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主要教学用房不宜沿城镇主要干道建筑红线布置,距铁路至少300M ,公路干线至少80 M ,并设置绿化隔离屏障。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镇规划日照、防火、卫生防护等有关规定。

(4)建筑组群宜布局合理,并与校园绿化、美化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力求体现中学建筑特色,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现代化学校标准

现代化学校标准
用地生均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生均使用面积标准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王国田校教学B6.
面积和校舍建筑生均使用面积标准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良好:学校建设用地生均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生均使用面积标准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评估标准。学校教育装备配备1.优秀:
育装备配备达到青岛市教育准标要备装求,设施设备管理规范,制
A3队伍建设潘雪
教育家素养,规决程策课组织实施、划、管理评价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高。学校领导班子素质高,教职工满到达意率以上。85%潘雪资队师B9.
校长具备教育家的理1.优秀:论素养,课程决策规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能力以及教育2.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高。学校领导班子素质高,教职工85%以上。满意率达到良好:校长基本具备教育家的理论素养,课程决策规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能力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较学校领导班子素质较高,2.高。75%以上。教职工满意率达到师资队伍结构合理,1.优秀:
提炼B办学特色。潘雪
教育思想或精神特质,特色发展定位从自身实际出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建设方案切实可行,近期、中期、远期计划清晰、可行,并积极分阶段组织实施;开发有特色教育的学校课程,结合实际确定特色建设的研究课题并取得有成效的研究成果。2.形成独特、稳定、先进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潜能得到开发,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师生幸福感强。特长充分发挥,
达到青岛市教育装备标准要设施设备管理规范,制2.求。体育馆、实验室、3.度完善。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等设施向学生全面开放,使用效率高,实
3
度完善,体育验室各学科分组和演示实验开
馆、实验室、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等设施向学生全面开放,使用效率高。曾宪臣
,图书馆图书100%出率均达流通形式多样,流通量高。学校教育装备配备的1.良好:种类和数量不低于青岛市教育2.以上。装备标准要求的90%设施设备管理比较规范,制度实验室、体育馆、比较完善。3.图书馆和专用教室等设施向学生定时开放,使用效率较高,实验室各学科分组和演示实验以上,图书馆开出率均达90%图书流通形式多样,流通量较高。优秀:1.数字校园建设达到青

江苏省普通高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

江苏省普通高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

江苏省普通高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一、总则1.为了适应苏南地区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需要,创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普通中学的设计建设水平,合理控制建设标准,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订本标准。

2.本标准是根据国家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江苏省教育厅苏教人〔1984〕354号文件规定的一般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结合苏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既保证教学与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提高校舍利用率的原则制定的。

3.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新建、改建和扩建。

在现阶段,不宜作为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进行评估及验收的统一标准。

4.普通中学的规划、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规范。

5.教职工住宅未列入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5〕18号文件规定,教职工住宅由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统筹解决。

6.校办工厂(农场)用房、用地未列入本标准,这部分用房、用地,由学校报主管部门另行增加。

二、学校布局、选址与规划7.学校布局(l)学校布局应根据区域的人口规划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实行“规模”办学,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

新建住宅区、经济开发区要按生源规划建设合适规模的普通中学。

(2)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近人学的原则确定。

应避免学生跨越车流量大的城镇主要干道、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上学。

8.校址选择:(l)新建(含迁建)的普通中学校址应在地质条件好、交通方便、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排水畅通、环境适宜、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区及丘陵区的阴坡面、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地、泥石流及洪水频发地区等地段。

架空高压输电线及通航河道不得穿越校区。

(2)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是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舍建设标准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条件,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学校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从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方面,对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教学区是学校的核心区域,必须满足一定的建设标准。

教室应当明亮、宽敞,通风良好,桌椅整齐摆放,保证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舒适度。

教室内部设施齐全,包括黑板、投影仪、实验台等,以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

此外,教室周围应当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供学生课间活动和休息。

其次,生活区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需要符合一定的建设标准。

学校餐厅应当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营养均衡,厨房设施应当完备,食材应当新鲜,餐具应当干净整洁。

宿舍区应当保证学生的居住环境,床铺、衣柜、书桌等设施应当齐全,宿舍内部应当保持整洁,保证学生的休息和学习环境。

另外,运动区是学生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的场所,也需要符合一定的建设标准。

操场应当平整、开阔,草坪应当整洁、绿化良好,设施应当完备,包括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需求。

此外,学校应当配备健身器材和活动设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标准都需要严格执行,确保学校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监督和管理,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普通高中基本实现现代化校舍建设标准(试行)一、总则1.为了适应苏南地区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需要,创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普通中学的设计建设水平,合理控制建设标准,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订本标准。

2.本标准是根据国家GBJ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江苏省教育厅苏教人〔1984〕354号文件规定的一般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结合苏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本着既保证教学与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提高校舍利用率的原则制定的。

3.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新建、改建和扩建。

在现阶段,不宜作为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进行评估及验收的统一标准。

4.普通中学的规划、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规范。

5.教职工住宅未列入本标准,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5〕18号文件规定,教职工住宅由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统筹解决。

6.校办工厂(农场)用房、用地未列入本标准,这部分用房、用地,由学校报主管部门另行增加。

二、学校布局、选址与规划7.学校布局(l)学校布局应根据区域的人口规划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实行“规模”办学,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

新建住宅区、经济开发区要按生源规划建设合适规模的普通中学。

(2)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近人学的原则确定。

应避免学生跨越车流量大的城镇主要干道、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及高速公路上学。

8.校址选择:(l)新建(含迁建)的普通中学校址应在地质条件好、交通方便、地势开阔平坦、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排水畅通、环境适宜、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区及丘陵区的阴坡面、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地、泥石流及洪水频发地区等地段。

架空高压输电线及通航河道不得穿越校区。

(2)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9.校园规划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l)新建、扩建、改建的普通中学都必须进行规划设计,经有关主管部门审定后方可建设。

(2)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预留适当发展余地。

教工住宅应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宜建在校园内。

(3)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劳动技术教育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总平面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主要教学用房不宜沿城镇主要干道建筑红线布置,距铁路至少300M ,公路干线至少80 M ,并设置绿化隔离屏障。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镇规划日照、防火、卫生防护等有关规定。

(4)建筑组群宜布局合理,并与校园绿化、美化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力求体现中学建筑特色,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5)教学楼与体育活动场地既要有一定分隔,也要便于联系。

要保证体育活动场地有充足的日照。

带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取南北向,并与主要教学用房纵轴垂直布置。

(6)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

路面范围的地下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学校主要建筑之间,宜有廊联系。

(7)室外上下水、煤气、电缆等地下管线,应按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并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

(8)学校主要出入口对内宜接近行政办公楼和教学楼,对外不宜开向城市主干道。

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醒目标志。

三、建设规模与校舍建筑项目构成10.建设规模:普通中学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校规模、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11.学校规模和班级定员:普通中学学校规模分别为18 班、24班、30 班、36 班,班级定员近期为50 人/班。

12.校舍建筑项目构成: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项目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l)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及演示实验室、实验仪器及准备室、生物标本室、书库、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图书电脑管理室、视听阅览室、微机室、微机室附房、语言室及附房、史地教室、阶梯兼电化室、电教器材室、劳技教室、科技活动室、美术教室及教具室、音乐室及乐器室、舞蹈房、风雨操场。

(2)办公用房: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会议接待室、演播及控制室、社团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电木工修理间、值班室、传达室。

(3)生活服务用房单身教工宿舍、学生宿舍、食堂厨房、浴室、锅炉房、杂物贮藏室、室外厕所。

13.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l)普通教室:一个班级进行学习和各种活动的场所,室内应设置:不产生眩光的黑板、讲台、单人课桌椅、清洁用具柜、存物柜、电视机、投影仪、录放音机等电教器材。

每班设1 间,每个教室使用面积不小于66 平方米。

(2)实验室: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示范和操作空间,内设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黑板、讲台、银幕挂钩、地漏、事故急救冲洗嘴、实验桌局部照明设施。

种类:物理、化学、生物。

数量:18班设4间:2 间物理、1 间化学、1 间生物24班设5间:2 间物理、2 间化学、1 间生物30班设7间:3 间物理、2 间化学、2 间生物36班设8间:3 间物理、3 间化学、2 间生物每间使用面积:92平方米,另每间设仪器、准备室一间46平方米。

此外,均设置一间生物标本室,使用面积46平方米。

(3)演示实验室:教师边讲、边试的实验室,学生主要以看为主。

各设一间,使用面积73平方米,辅房35平方米。

(4)书库:存放图书的地方,内部设多层书架、窗帘。

按45 册/生、400册/平方米计。

18 班、24 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分别为10l平方米、135 平方米、l69平方米、203平方米。

(5)学生阅览室:内设书报架、阅览桌、窗帘。

按学生人数l / 12 设座,每座1.5 平方米,使用面积18 班、24 班、30 班、36 班分别为112平方米, l50平方米、188平方米、255平方米。

(6)教师阅览室:按教师人数1/3设座,每座2 .1平方米,使用面积18 班、24 班、30 班、36 班分别为38平方米、50平方米、60平方米、72平方米。

(7)编目室:均设置一间,使用面积25平方米。

(8)图书电脑管理室:用于管理图书,复制资料等。

均设一间使用面积25平方米,内设电脑一台、复印机一台、油印机一台。

(9)视听阅览室:用于阅读音像制品的地方,设25 座,每座二人,5平方米/座,均设一间,使用面积125平方米。

(10)微机室: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场所,应设控制室、换鞋处,地面应预埋各种线路,内有窗帘、吸尘器等设备。

18 班1 间、24 班2 间、30 班、36 班设3 间,使用面积92平方米,18 班、24 班、30 班、36 班辅房分别设1 间、2 间、3 间、3 间,每间使用面积25平方米。

(11)语言室:是语言教学的专用教室,均设一间,每间使用面积92平方米,另设控制室一间25平方米。

(12)阶梯兼电化教室:三个班以上上合班课的大教室,可兼作电化教育、开会之用,地面做成阶梯形,墙面和顶棚需作吸音处理,内设黑板、银幕、彩电、录放音机、音响等电化教育设备。

18 班、24 班三班合用,使用面积165平方米。

30 班、36 班四班合用,使用面积240平方米。

(13)电教器材室:存放电教器材之用,均设置一间,使用面积25平方米。

(14)史地教室:利用专用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历史地理直观教育的专用教室,室内布置推拉磁性黑板、银幕、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均设一间,使用面积92平方米,辅房25平方米。

(15)劳技教室:是学生掌握简单劳动工具的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专用教室。

18班、24班设2间,30班、36班设3间,每间使用面积92平方米,另设工具室18班、24班、30班、36班分别设1间、1间、2间、2间,每间使用面积25平方米。

(16)美术教室: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爱好,掌握表现造型艺术的初步技巧和劳动能力的专用教室,并可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18班、24班设1间,30班、36班设2间,每间使用面积92平方米,另每间设辅房25平方米。

(17)科技活动室:是学生课外开展科技活动的场所,如航模、无线电制作等。

均设数间,18班、24班使用面积50平方米,30班、36班使用面积75平方米。

(18)音乐教室:讲授音乐课的专用教室,内设立式钢琴等乐器,组合音响等。

18、24班设一间,30、36班设2间,使用面积70平方米,另设乐器间,使用面积30平方米。

(19)舞蹈房:18 班、24 班、30 班、36 班均设一间,使用面积90平方米,辅房20平方米。

(20)风雨操场(含乒乓室、健身房、体育器材室)用于雨天进行体育课教学。

室内考虑安放多种体育设施,如乒乓室、单、双杠设施。

并考虑数间体育器材室、更衣室、体育教师办公室。

18班、24班使用面积960平方米,30班、36班使用面积1100平方米。

14.办公用房:(l)行政办公室:包括校长室、支部室、教务总务办公室、档案文印室。

18 班、24 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220平方米、280平方米、300平方米、320平方米。

(2) 教师办公室:18 班、24 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208平方米、272平方米、343平方米、415平方米。

(3)会议接待室:考虑大小会议室各一间。

18 班、24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

(4)演播控制室:此室用于控制整个学校闭路电视、小型演播之用。

均设一间,使用面积40平方米。

(5)社团办公室:18 班、24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40平方米、60平方米、60平方米、80平方米。

(6)卫生保健室:均设二间,每间使用面积20平方米。

(7)总务仓库18 班、24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60平方米、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

(8)电木工修理间18 班、对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分别为48平方米、56平方米、56平方米、64平方米。

(9)传达值班室均为使用面积40平方米。

15.生活用房:(l)教工单身宿舍按教工总数的15 %安排,每人使用面积7.2平方米。

18 班、24 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分别为97平方米、130平方米、162平方米、194平方米。

(2)食堂厨房18 班、24班、30 班、36 班使用面积分别为623平方米、829平方米、1035平方米、1241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