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养牛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养牛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养牛技术》课程学习指南一、课程基本情况本课程总5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6学时,实训30学时。

另外,“养牛技术”是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代表专业一个人才培养方向,按照大专业小方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三年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从第二学年开始尊重学生个人爱好和考虑学生今后可就业方向,按照“学徒制”要求,以生产实习课形式还设计有18周的协岗锻炼,21周的顶岗实习课。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比较系统的学习完理论与实训课程内容后,就学生有意向今后从事养牛技术方向工作的,按照大专业小方向人才培养方式,我们又安排有专门的生产实习课和顶岗实习课,前后有2个学期时间,在实践中进行专门化人才培养,使学生毕业时达到高级应用型人才标准。

本课程是一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奶牛饲养、肉牛饲养专业及产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修专业课程。

在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来组织课程内容,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项目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场)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其先修课程是《家畜解剖与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微生物》,其平行课程是《养羊技术》、《养鸡技术》、《养猪技术》,其后续课程是《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畜牧新技术,二、基本学习方法《养牛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都很强的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指导,使学生掌握奶牛与肉牛生物学特性、营养需要与饲料配方设计、生产性能测定、具体饲养管理技术要领,并能够围绕奶牛饲养与肉牛育肥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生产制订出合理的生产规程和技术方案,编制出科学的生产计划,从而不仅掌握了各生产环节主要实操性技术,还达到了能够计划和组织生产的能力要求,具备职业岗位所需的养牛技术关键能力。

三、各学习情境学习内容与自测练习四、课程考核本课程是一门工学结合专业课程,课程考核体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应用和技能实操水平,一般分为理论测试和实践能力水平考核。

《家畜育种学》教学大纲

《家畜育种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供四年制动科专业汉语授课班用)一、课程名称:家畜育种学(Animal Breeding)二、课程编码:01302三、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家畜育种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和畜牧兽医师资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属畜牧科学的重要分支。

因为该课程是具体研究改良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利用杂种优势、培育优良新品种、新品系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所以该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家畜育种的理论方法及育种实践中的重要工作方法与技术,并且能够应用有关育种理论和方法来处理和研究家畜改良,培育新品种工作中的重要技术问题。

家畜育种学在畜牧业生产中属长效的战略性学科,既重视当前实际,更重视将来,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基础科学知识体系。

四、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家畜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掌握各种常用的育种方法和育种技术,具备在生产、科研实践中分析与解决一般育种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并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组织育种工作的能力。

五、本课程在教学中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家畜育种学是一门与生物基础学科和畜牧业生产应用科学有密切联系得综合性学科,在学生系统地学完《高等数学》、《生物统计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繁殖学》、《计算机》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是前期基础课和后期动物生产课不同的分工是该课程重点讲授家畜改良与培育新品种或新体系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知识和有关理论技术和操作方法,是将动物遗传学,家畜繁殖学等课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应用于家畜育种工作实践,控制家畜尽快朝着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改变和发展的科学知识体系,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第一位因素。

六、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章序讲授时数习题课时数实验时数其他共计时数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3222222312111211113422323422111共计24 6 30七、教学内容要点绪论教学内容:主要阐明家畜育种学概念、发展简史、内容和研究方法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性等。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精)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概述(1)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和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动物营养学重点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及其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

(2)适用对象:本校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

(3)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配合饲料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禽生产学2.教学目的、意义、任务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3. 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分析、讲解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式、参与式;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

4.教学中注意的问题: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5.学时与分配总学时: 70理论教学 5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80%实验教学 20学时占全部学时的20%6.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养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养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养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养牛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养牛技术》是“河北省全日制涉农专业免费生培养工程” 中《畜禽生产技术》专业课的一个部分,本大纲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提供的指导。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建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内外奶牛、肉牛生产的现状、牛的外貌与生物学特征、牛的品种特征、牛的消化生理特点、牛的饲料加工与日粮配合技术、犊牛的培育、奶牛的饲养管理、肉牛的育肥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结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观看录像教材,了解、掌握与养牛生产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各种措施,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到牛场参观,在生产实际中多观察、多了解。

三、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作为专业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养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初步具备把这些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养牛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本课程共80学时。

其中实习20学时。

二、教材1、文字教材为《养牛技术》。

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录像教材的基础。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以重点内容讲授为主,并通过插入图片、示意图及实际操作等方式介绍生产实际中操作性强的、教材中不易表达的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环节1、收看录像教材(电视课)收看录像教材(电视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主要的课程内容。

2、面授与自学面授应当根据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录像教材和生产实际,进行讲解和讨论。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保靖职中向秀媛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殖技术》是技术基地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进行动物科学研究,指导动物生产所必需的课程。

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畜禽及特种动物生产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育种、畜禽的繁殖以及畜禽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

二、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畜禽的发展过程,熟悉动物生产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某些重要的生产技术。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畜禽及特种动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了解畜禽主要品种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猪的外型鉴定和评分、猪的活体测膘、屠宰测定、肉质测定的标准和规程;熟练掌握家禽蛋品质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了解孵化器构造和胚胎雌雄鉴别方法。

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的生产,熟练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科学研究和性能测定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需要。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内容任务包括: 猪、牛、羊、禽及各类宠物(包括犬、猫、珍禽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等,使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没有后续课程,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生产实习或参加工作做准备。

适用专业:畜牧养殖专业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饲养知识,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观察及养殖生产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饲养方法及技巧,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畜牧业经济服务。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养殖技术》教学大纲保靖职中向秀媛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养殖技术》是技术基地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

是在学习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进行动物科学研究,指导动物生产所必需的课程。

着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

是畜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畜禽及特种动物生产中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禽的育种、畜禽的繁殖以及畜禽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一门概论性的课程。

二、本课程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畜禽的发展过程,熟悉动物生产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某些重要的生产技术。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畜禽及特种动物的繁育、营养、饲养及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了解畜禽主要品种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猪的外型鉴定和评分、猪的活体测膘、屠宰测定、肉质测定的标准和规程;熟练掌握家禽蛋品质鉴定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了解孵化器构造和胚胎雌雄鉴别方法。

熟悉牛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其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特点,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牛的生产,熟练掌握各个生产环节以及科学研究和性能测定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畜牧生产的需要。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内容任务包括: 猪、牛、羊、禽及各类宠物(包括犬、猫、珍禽等)品种介绍、生物学特点、繁殖技术、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调教和特殊技能训练及保健等内容。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普通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等,使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繁殖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程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没有后续课程,学习本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生产实习或参加工作做准备。

适用专业:畜牧养殖专业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很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介绍的饲养知识,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观察及养殖生产实践,才能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其饲养方法及技巧,更好地为发展地方畜牧业经济服务。

养牛学教学计划

养牛学教学计划

大兴乡养牛学教学计划一、培训目标按照大庆市特别职业培训目标的要求,使返乡农民工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

开设养殖专业,在规模养殖、畜牧生产、兽医服务及畜牧业管理方面提高素质。

使学员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养殖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工种的操作水平。

具备从事养殖、饲料加工和动物疫病防治的能力。

能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生产问题和创业的能力。

具有因地制宜地发展养殖业生产、改良品种、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常见疫病防治以及总结、示范、推广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培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从事养殖和畜牧兽医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返乡农民工。

三、培训方式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原则,采取业余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四、课程设置养殖专业为养牛学五、培训时间与与学时分配表培训时间按学时计算,每个学时45分钟。

培训班共147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个,实践学时103个。

学时分配见《畜牧养殖培训学时分配表》(附后)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必须达到规定学时。

六、教学方法1、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

2、自学:学员按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

自学学时数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但不得少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数。

3、辅导:在学员自学文字教材及收视声像教学节目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签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术培训等。

4、实践:(1)课程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习,并进行总结,以张玉发奶牛养殖场、刘清祯奶牛养殖场为实践基地。

(2)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养殖业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

七、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养牛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45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 学时学分:4.0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二、课程简介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

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畜牧生产3.问题与应用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三)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牛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养牛生产学》课程为农学院动物科学系动物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主要讲授的内容有牛的品种、用途、性能及产地来源,牛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牛的营养需要,各种用途牛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技术,牛舍建筑、机械化及现代化养牛技术等。

讲授的重点是生产实际操作、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等。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养牛生产学》是以动物繁殖学、遗传学、育种学和饲料生产学、营养学为基础,以提高牛奶和牛肉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研究奶牛、肉牛的育种与繁殖、饲养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控制等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是动物科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应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配合我国、我省发展养牛业生产的策略,培养符合我国、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的操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掌握各种牛的品种识别,生产性能,外貌特点及育种,繁殖,营养等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熟悉各种牛的饲养环节和管理重点,以及环境卫生、畜舍建筑要求,为今后从事牛的饲养管理和牛场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课堂讲授35学时,实验15学时。

三、面向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四、先修课程:家畜生理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生物化学、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家畜饲养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课程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掌握《动物繁殖学》中人工授精技术理论及操作;《家畜环境卫生学》中牧场建设及其设备;《家畜饲养学》中饲养管理技术的一般原则;《动物营养学》中各种牛的饲养标准及日粮配合原则。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绪论(2学时)§1.1养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C)§1.2世界养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1.3我国养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思考题:我国养牛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走向。

第二章牛的品种(4学时)§2.1 牛种分类§2.1.1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C)§2.1.2牛的经济用途分类(C)§2.2 乳用品种§2.2.1荷斯坦牛(A)§2.2.2娟姗牛(A)§2.2.3爱尔夏牛(B)§2.2.4更塞牛(B)§2.3 肉牛品种§2.3.1夏洛来牛(A)§2.3.2利木赞牛(A)§2.3.3海福特牛(A)§2.3.4安格斯牛(A)§2.3.5皮埃蒙特(A)§2.3.6契安尼娜(A)§2.4兼用品种§2.4.1西门塔尔牛(A)§2.4.2瑞士褐牛(A)$2.4.3丹麦红牛(A)§2.4.4短角牛(A)2.5 中国黄牛与培育品种§2.5.1中国黄牛(A)§2.5.2培育品种(A)§2.6 引进品种的合理利用(B)§2.7 其他牛种(C)思考题:1、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现有品种?2、对于引入品种的认识及如何在生产中进行合理利用。

第三章牛的体质外貌与生产力(8学时)§3.1 牛的体质外貌§3.1.1学习体质外貌的意义(C)§3.1.2牛体各部位名称及形态特征(A)§ 3.1.3各种用途牛的体型外貌特点(A)§ 3.1.4牛的体尺测量及年龄鉴别(A)§ 3.1.5乳牛线性外貌评定(A)§3.2 奶牛的生产力评定§3.2.1牛奶的理化特性(A)§3.2.2奶牛乳房结构与乳的合成(A)§3.2.3奶牛产奶性能的测定与评定(B)§3.2.4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A)§3.3 肉牛的生产力评定§3.3.1肉牛生长发育规律(A)§3.3.2“双肌型”肉牛(B)§3.3.3肉牛主要生产力指标及测定方法(C)§3.3.4牛肉的基本组成(B)3.3.5肉牛屠宰及胴体分级(C)§3.3.6肉牛胴体质量评定(B)§3.3.7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A)思考题:1、为什么要学习牛的体形外貌,如何进行外貌评定?2、影响乳的合成与排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产奶性能?3、如何在生产上应用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生产优质高档的产品。

第四章牛的育种繁殖技术与管理(2学时)§4.1 牛的品种选育(C)§4.2 我国奶牛育种方案(C)§4.3 我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利用(B)§4.3.1中国黄牛的杂交改良利用方法(B)§4.3.2中国黄牛杂交利用效果(C)§4.3.3杂交改良中存在的问题(C)§4.4 牛的繁殖技术及影响因素(B)思考题:1、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及解决的策略。

第五章牛的消化生理与营养需要(4学时)§5.1 牛的消化生理§5.1.1 反刍动物的消化生理特点(A)§5.1.2 反刍动物的营养学特点(A)§5.2 牛的营养需要§5.2.1 奶牛营养需要(A)§5.2.2 肉牛营养需要(A)思考题:1、在生产上如何调制饲料满足牛的消化生理需要?第六章奶牛的饲养管理(8学时)§6.1 犊牛的饲养管理§6.1.1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A)§6.1.2断奶到6月龄犊牛的饲养管理(B)§6.2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6.2.1 7月龄至初配的饲养管理(C)§6.2..2 配种至产犊阶段饲养(C)§6.3 成年母牛的饲养管理§6.3.1有关成年母牛饲养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A)§6.3.2干奶期母牛的饲养管理(A)§6.3.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A)§6.3.4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A)§6.3.5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C)§6.3.6挤奶方法与挤奶技术(C)§6.4 高温季节奶牛的饲养管理(A)§6.5 奶牛疾病的控制与牛群保健§6.5.1 奶牛普通疾病发生因素(C)§6.5.2 奶牛传染病的控制(C)§6.5.3 奶牛乳房炎的控制(C)§6.5.4 酒精阳性乳(C)§6.5.5 蹄的保健(C)§6.5.6 常见或多发病的预防(C)§6.6牛奶记录体系DHI(C)思考题:1、如何根据初生犊牛的生理特点,进行犊牛的护理?2、你如何看待后备母牛的培育?3、不同阶段奶牛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肉牛的饲养管理(5学时)§7.1 肉牛生产模式§7.1.1 主要肉牛生产国肥育牛生产体系(C)§7.1.2 我国肉牛生产体系(C)§7.2 肉牛饲养管理§7.2.1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C)§7.2.2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C)§7.2.3 架子牛的饲养管理(C)§7.2.4 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C)§7.2.5 牛群的管理(C)§7.2.6 提高繁殖成活率的措施(A)§7.3 肉牛肥育§7.3.1 肥育的原理(A)§7.3.2 肉牛肥育方法(A)§7.3.3 肥育牛的饲养(C)§7.3.4 肥育牛的管理(C)§7.3.5 高档牛肉肥育技术(A)§7.3.6 提高肉牛肥育效果的主要技术措施(A)思考题:1、我国肉牛肥育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提高肉牛的肥育效果?第八章养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2学时)(C)思考题:1如何保护养牛场环境?规模化养牛场粪尿污水处理及利用有哪些措施?七、实验名称与类别: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说明:1、实习一、二结合标本、照片及模型进行。

2、观看电教录象片:《养牛生产》、《奶牛的饲养管理》、《奶牛繁殖技术》、《奶牛人工授精技术》。

3、如条件具备,可到肉牛场进行肉牛场建设及育肥水平观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实验1 牛体貌评定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牛体表部位名称及外形特征,能够对于不同品种牛进行年龄鉴别与外貌评定。

实验内容:(1)牛体表部位的识别和外貌形态特点观察;(2)牛体尺测量和体尺指数的计算与分析;(3)牛年龄鉴别;(4)奶牛体况评分;(5)奶牛体型线形评定实验要求:客观准确地做出评定,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2 牛的品种识别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不同品种牛的产地、类型、外貌特征和相关生产性能,获得识别牛品种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地方品种资源及现状,在育种工作中能更好地保存与合理地利用国内外常见品种。

通过实验重点掌握国内外优良品种和重要地方品种,掌握不同类型牛的品种特征和识别的要点。

实验3 奶牛场牛群配种产犊计划编制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奶牛场牛群配种产犊计划的编制方法实验内容:(1)收集与准备编制计划所需资料;(2)明确与编制计划有关的规定与原则;(3)根据所提供的资料编制某奶牛场牛群配种产犊计划。

实验要求:填写配种产犊登记与计算结果表,做出合理的编制计划。

实验4 奶牛场年度产奶计划编制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奶牛场牛群产奶计划的编制方法实验内容:(1)收集与准备编制计划所需要的资料;(2)牛群产奶计划的编制实验要求:根据所给内容编制牛群产奶计划。

九、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选用教材:《养牛生产学》.莫放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1本课程推荐参考书:1.《牛生产学》. 邱怀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2.《现代肉牛生产》. 陈幼春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3.《奶牛体型线性评定及其应用》. 储明星,师守堃编著. 19994.《养牛学》,王根林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优质高效肉牛生产与产品加工》. 桑润滋,李英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6.《实用养牛科学》. 冀一伦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7.《奶牛营养需要》. 孟庆翔主译.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8.《肉牛无公害综合饲养技术》.黄应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理论课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考试方式:现场考评表现结合实验报告内容进行,占总成绩的30%执笔:审核:批准人:时间:忽略此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