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语用”要点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D10.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短语

第四节短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第一轮复习用)一、短语的概念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
由此可与看出短语的特征:一是由词语与词语组成,二是能够独立运用。
二、短语的类型(一)短语的词性分类1名词短语名词短语是以名词为主体构成的,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子中作主语和宾语。
主要有三种情况:①名词和名词直接构成,或者名词与连词结合组成,有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两种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n.+ n./n.+ link. + n.,例如:三贤故里景贤书院书法艺术荷塘月色历史人物法与情富裕与贫困丰富与贫乏②名词与代词(常常还有数量词)构成,代词置于前面复指后面的名词,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简单表示为:pron./aum.+ n.,例如:这个人这种事什么人哪个人此种情况这位委员一江春水三千里五湖四海八月桂花一碗阳春面七根火柴③名词与形容词组成,有时候借助助词“的”,形容词在前,对名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也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的表示为:adj.+ n./adj.+ 的+ n.,例如:艰难时世金色年华光荣的使命弯弯的月亮永恒的丰碑曲曲折折的荷塘孜孜不倦的努④动词或者动词短语与名词构成,也是偏正关系。
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v.短语) + n.例如:来者去者拼搏者死难者打更人负责人经纪人走俏商品发展规划管理经验牺牲的烈士打倒了的敌人发展的模式改革的步骤风靡大陆的席慕容2动词短语动词短语是以动词为主体构成的,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子中作谓语。
主要有四种情况:①动词与动词直接构成,或者借助于连词构成,是一种并列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 v/v.+ link.+v.,例如:走与停留与溜跑和跳笑和哭坐卧行止生杀予夺发展变化批评赞扬②动词和形容词、副词或者介宾短语构成,是一种偏正关系的短语,可以简单地表示为:v.+ adj./adv./prep.+宾语,例如:小试大发笔试都起来都死了还活着会打拳常出入才回来大力发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古汉语里面“名词直接作状语”用法的保留)从此开始以此类推当头棒喝为人民服务替法西斯卖力从这儿出发长吁短叹能掐会算载歌载舞载欣载奔娓娓动听细细道来昏昏入睡③动词和宾语构成,宾语大多是名词,也可能是其他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2、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扩大、提高、 发生、出现;
3、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 欢、想念、重视、佩服;
4、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 能、会、敢、可、应、愿意;(能愿动词常 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5、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 去、来、进、出、到、过、上来、起来;
二、句子的主干
(一)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结构图(六大成分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大体):
• [句首状语],(定语)主语中心语‖ [状语]谓语中 心语<补语>(定语)宾语中心语。 如:
1、[今天下午] ,(我们的)班主任‖[又]表扬了<一番>(做
好事的)同学。
2、我们‖ [必须在天亮以前] 到达(上级指定的)地点。
爱好文学
写文章
庆祝回归
修铁路
安排工作
盖房子
说明:动宾短语可以回答 “干什么”等问题。
(4)后补短语
• 后补短语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们后边起补充说明作 用的成分一起组成的短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 语(有些补语前头要用结构助词“得”)。如:
盛<满>
好<极>了
吓<跑>
热<死>了
牵<回去>
大得<多>
• “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 • “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
明,如: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热得很、 吃得好。
十一.叹词
•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叫做叹词。
如:“啊、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一般单用,独立成句。如: 1、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表示感叹) 2、喂,你听见没有?(表示呼唤)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述(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

现代汉语知识要点1、基本知识的把握。
《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研究体系有自己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是必要的。
每一章都有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结合《考试大纲》仔细揣摩、领会。
这里仅就"语音"一章作一例说。
首先,要分析语音现象,语音的物理、生理和社会这三大属性是最基本的,而进一步学习和分析语音现象,音素及其分类也是必须掌握的;其次,要分析和把握现代汉语语音,其最自然的语音单位音节及其结构构成是重要的,接着要进一步了解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征和初成,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我们还要掌握语音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临时变化现象即语流音变如轻声、变调、儿化等。
2、难点、重点的掌握。
由于本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考生在这一步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偏废,必须逐个地攻克堡垒。
当然,我们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准确地掌握相关难点和重点,从而增强应试效果。
下面分章说明:"语音"章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章有这样几个重点,也是难点:①调值与调类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要了解两者的联系,其次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
②声母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去掌握,这是考试的一个重点。
务必对每一个声母的特征有准确的了解。
⑦韵母的分类与特征。
其中单元音韵母的特征和复元音韵母的结构分类是难点,另外,四呼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④音变中轻声的性质、上声的变调及儿化的拼法以及字母和音素(音位)的关系等。
"词汇"章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⑦语素的性质、类型及其与音节、汉字的关系。
②词语的构造方式。
这里注意单纯词的形式、合成词的类型。
③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尤其是第二、第四两种类型。
④多义词的意义构成、的类型及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关系。
⑤同义词的区别。
⑧基本词汇的特征、外来词的类型、术语义与普通义的区别、与惯用语的区别以及语素、字、词的联系和区别等。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简介

一、名词性短语
1、并列短语(名词性成分并列) 2、定中结构的偏正短语 3、同位短语 4、方位短语 5、数量短语(用名量词) 6、“的”字短语 7、“所”字短语
40
二、动词性短语 1、并列短语(动词性成分并列) 2、状中(动词)结构的偏正短语 3、动宾短语 4、动补短语 5、连动短语 6、兼语短语
16
7、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你怎么老哭? 8、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我今天又白跑了。 9、你再说,我和你急。 我和你都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10、班级制度怎能因为你而改变? 因为他不想在这件事上再纠缠,风波 于是平息了。
17
第二讲
短语的类别
18
Ⅰ 短语的结构类别
19
•短语按照结构来考察,可以分为十多 种: •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 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兼语 短语/连动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数 量短语/助词短语/固定短语等等。
45
9.赠送学校一辆小汽车 动宾短语 10.命令部队立刻出发 11.请他作报告 兼语短语 兼语短语 动宾短语 连动短语 动宾/偏正
46
12.希望他作报告
13.听清楚再回答 14.咬死了猎人的狗
第三讲
句子的语法成分 和 复句中常用的关联词
47
单句的语法成分
48
• 1、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 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 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 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 • 2、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 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般是: •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 语〉(定语)宾语。
• 六、中(动、形)补短语 • 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后面起补充 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动词、形容 词是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叫作 补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是补充 关系,有些补语前头用结构助词“得”, 这个“得”就是补语的标志;有些补语 则不能用“得”。
现代汉语重点(2)

现代汉语重点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二、语法的性质1、语法的性质有哪些P3语法具有比较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①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式、类型及如表达语义的规则。
②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容,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
③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解释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规则和格式。
④例:汉语里的“看、说”可以说成“看看、说说”从中抽象出一条词的变化规律: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少量或短时。
(2)稳固性①稳固性:任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
②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新的语法规则总会逐渐产生出来。
③例: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
(3)民族性①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②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有共性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
③例: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P4(具体看课本和笔记,分析具体用法)第二节词类(上)一、划分词类的依据1、划分词类的依据有哪些P7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1)词的语法功能①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能作主语、宾语,就是能居主位、宾位。
把词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叫虚词。
②词的组合能力:A、实词与另一些诗词的组合能力。
例:“新的机遇”正确,“不机遇”错误B、虚词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能力。
例:“我的书”“高兴地说”“听得津津有味”(2)词的形态变化①构形形态:主要为重叠例:“看看”“红红的”②构词形态:主要为加词缀例:“凿”加词缀“子”变为“凿子”(3)词的意义词的意义是具有参考作用的,这里的词的意义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词的意义,而是指概括了的某一类的词的意义。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 语法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笔记讲义第五章语法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学习要点:了解语法的基本特征,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人们的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法规则,否则就无法交流信息。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说写者在用词造句时必须遵循语法规则,否则听读者会不知所云或感到别扭。
例如,光有“力量、就、知识、是”几个零散的词,还无法表达意思;把它们加合成“力量就知识是”或“是就知识力量”,也还是不能表达意思,因为这些组合不符合汉语的结构规则。
只有按照汉语语法规则,把它们组成“主,动,宾”的结构,即说成“知识就是力量”,才能让听读者理解。
又如,当听到外国学生说“一点点我不舒服”“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这类句子时,我们能明白其意,但会感到很别扭,觉得不像中国话。
原因在于这类组合偏离了汉语的语法规则。
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则,前一句中的“一点(点)”不能用来修饰全句,也不能用来修饰形容词,应改为“我有点儿不舒服”。
后一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尽管......也”在汉语中不能搭配。
第二,从话语理解的角度看,听读者在理解话语时必须借助语法规则的指示,否则无法理解。
例如一个不懂“主,动,宾”结构规则、不懂“是”表示判断的语法意义的外国人,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句子的意思的。
同样,若不懂“什么”的否定用法,也是无法真正理解“你都懂什么~”这句话的含义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在表达时并不是先想好语法规则再说话或写文章的呀,对了,我们在表达时,一般不会这样做。
那语法规则怎么起作用的呢,是下意识地起作用的。
既会下意识地起作用,那为什么还要学呢,因为只靠“下意识”还无法避免语法错误,特别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
只有自觉地系统地学习了语法规则,才能自觉地更好地利用语法规则,避免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法错误。
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法概说1.1语法和语法学语法√、语法学√1.2语法单位语素√(语素的检验方法(替代法)、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词√短语√(短语和词的分界)(扩展法)句子√2词的分类2.1词类概说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词类(词的语法类别);词性(词的语法特征)词类系统表5-12.2实词(能充当句法成分,既有词汇意义又有语法意义的词)2.2.1体词√2.2.1.1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1.名词可以受量词修饰,一般不能直接受数词修饰,要在数词之后加上量词,才可以修饰名词 2.一般不受副词“不,很”修饰3.名次经常用做主语,定语、宾语(包括介词宾语),一般不能做状语。
【4.名词无单复数之分,不论单数复数,形式上是一样的←严格意义上不算名词特点,是汉语特点】)名词的特殊用法(部分名词可以充当谓语、状语、可以重叠)名词的附类: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单纯/合成,黏着、定位、封闭)2.2.1.2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数词不同于数目)数词(有限的、封闭的 eg.一、二、三、十、百、千)、数目(无限的、开放的 eg.十一、二十三、四百零五)(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但数词不同于数目。
)2.2.1.3量词(表示计量的单位)物量词(名词前)、动量词(动词后)、时量词(兼有物量词和动量词的特点)2.2.2谓词√(主要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做主语、宾语)2.2.2.1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A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宾语,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语的是不及物动词 B多数动词可重叠。
【单音节AA(第二音节轻声)双音节ABAB(第二、四音节轻声)】【动词重叠表示动作的短暂,如“你休息休息就会好的”;同时也表示尝试,如“这辆车让我先骑骑”】 C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很”等程度副词 D大多数动词可以受“不,没(有)”修饰,构成“V不V”或“V没V”肯定否定重叠形式 E动词经常加上“了、着、过、起来、下去”或重叠方式来表示“时态”);动词的语义分类(动作动词、存现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及物动词(形式动词【黏宾动词】、单宾动词、双宾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只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的情状分类(静态动词、持续动词、瞬间动词、终结动词);动词重叠的范围(少部分心理动词、持续性动词、人的意志可以支配的动词)和语法意义(表示时间短、尝试、语气轻缓委婉);比较特殊的动词:趋向动词、助动词(表示可能或意愿,可以直接作谓语)、判断动词(是、为、即、系)2.2.2.2形容词性质形容词(<数量最多最典型>分为一般形容词【谓语、定语】、唯谓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一般由性质形容词派生而来,构成方式分:AA,AB,AABB,ABB,A 里XY,A不X(Y),其他)形容词的语法特点(A大多数形容词都可以做定语状语 B性质形容词可以受“很”修饰,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包含表示程度的成分,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C大多数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 D大多数形容词可以重叠【性质adj重叠方式AA,AABB,重叠后性质adj变成状态adj;状态adj中部分双音节adj可以重叠,ABAB,AAB,BAA,如笔直笔直,喷喷香,香喷喷】)2.2.3加词√2.2.3.1区别词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区别词的语法特点(A不能用“不”修饰,只能用“非修饰” B只能充当定语,充当定语时往往可以两个或几个连用【绝大多是可直接修饰名词,有些双音节做定语可以加“的”,也可以不加,如正当(的)理由;同中心语结合比较紧密的双音节区别词作定语,后面一般不能有“的”,如常务理事,行政命令,机要秘书】 C一定语言环境下,被区别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可以不出现,结果形成了区别词直接充当主语,宾语的情况。
如:寄挂号;这种病急性好治,慢性难治)2.2.3.2副词副词的语法特点(A不能做谓语,也不能做主宾语,只能做状语 B副词是附着性的,大多数不能单用 C有一部分副词具有关联性作用,可以独用【说了又说,说清楚再走】,合用【又白又胖,不折不扣】,有的都可以,有的还可以和连词配合使用【不但……还如果……就】)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先时、将来、短暂、频度和重复、不定时、恒常、时态)、情态副词(沿袭、渐次【日益】、快捷、趁便、悄然、状态、特意、专心)、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巧合、估测、决断、加强、悖反、归结、无奈、委婉、侥幸)副词和形容词辨析(只要能占据除状语以外的其中任何一个位置,这个词就不会是副词)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辨析(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修饰名词,可以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而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2.2.4代词代词√(代词是具有替代和指称作用的词)代词的分类(根据代词的替代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2.3虚词关系词√2.3.1连词(连接词或短语、分句或句子、两者都可以)(连词起连接作用,在单句中连接词或短语【和,跟,与,同】,表示并列或选择关系;在复句中连接分句【不但,即使,不过,然而】,【前两种都能连的:并且,而且,或者,还是】表示分句间的种种关系)2.3.2介词(表时间、空间;表关涉对象;表原因、目的;表凭借、依据;表施事、受事;表排除)介词的语法特点(A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所以介词又叫前置词。
介词后叫介词宾语 B介词短语主要修饰v,adj,充当状语【跟老张说话,比小李年轻】)2.3.3助词辅助词√结构助词【的,所】、动态助词【着,了,过】、比况助词、估量助词、列举助词2.3.4语气词(陈述【的,了,呢,啊,罢了】,疑问【吗,呢】,祈使【吧,了,啊】,感叹【啊】)2.4拟声词和叹词2.4.1拟声词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哈哈,叮当,轰隆隆,哗啦啦,咚咚】)2.4.2叹词叹词(一种通常独立于句法结构之外,表示感叹或呼应的词类。
叹词一般不与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2.4.32.5词的兼类和活用同音词√、兼类词√、词的借用(别的词借用为量词 eg.一杯水、三桶油、画一笔)、词的活用√(临时性的 eg.实用主义、意识流)3短语3.1短语的结构类别(表5-8 p345 表5-9 p346)主谓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偏正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量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3.2短语的功能类别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副词性短语3.3短语的层次分析4句法成分4.1主语主语的语义特点(汉语中的主语从语义上来讲,往往具有指定的特点,也即主语所指的对象往往是已知的、确定的人或者事物)主语的语义类型:施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动作,行为的主体)、受事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即动作,行为的客体,谓语中有“被,叫,让”表示被动的标志)、中性主语(主语既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不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即主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只是谓语陈述的对象)4.2谓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谓语,adj或adj性短语做谓语,少数名词可以做谓语、主谓短语做谓语4.3宾语宾语的语义特点(一般来说在指称上没有明确的限制,既可以是定指的,也可以是不定指的。
主语往往要求定指,而宾语可以不定指);宾语的语义类型:受事宾语(分类:动作承受者【打土豪,审稿子】,动作的结果【写文章,织毛衣】,动作的处所【留学美国,到上海】,动作的工具【跳绳,写毛笔】,动作的目的【躲清静,考大学】)、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发出者,往往不定指【来了几个留学生】)、中性宾语(施事受事之外或难以判定【教室里有三五个同学。
她长得像她妈妈】);双宾语√4.4补语补语√意义类别(结果【打开,修好,回答正确】,趋向【进来,出去】,程度【好得很】,情态【哭得死去活来】,数量【等了一会儿,打了几下】)4.5定语定语√4.6状语状语√5句子的类型5.1句型句型√、句型系统图5-1、句子的特殊成分√:提示成分和独立成分、非句型因素(A.句子的语气、语调、口气以及表达语气、口气的语气词(包括句中语气词)eg.“小王走了”“小王走了吗”都是主谓句 B.句子中的独立成分、提示成分、追加成分、连续反复的重复成分、冗余重复成分eg.“小王来了”“听说小王来了”是同一句型 C.单句内部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停顿,述语和宾语之间的停顿以及强调重音交替等节律形式eg.“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是同一句型 D.深层语义结构eg.P398 E.状语一般不影响句型划分eg.“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和“我们研究一下”是同一句型 F.定语不影响句型划分eg.“她买了一件样式特别的粉红色外套”和“她买了外套”是同一句型 G.纯语用因素的句子变化不影响句型划分 eg.省略句和完全句是同一句型“他已经走了”和“已经走了”构成句子是同一句型;倒装句和尝试句也属于同一句型)、句型的确定(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动词谓语句、述宾谓语句、述补谓语句、连动谓语句、兼语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性非主谓句)5.2句式句式(以句子的结构的某一特征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句子结构的特征类别)常见句式: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条件限制)(1.“把”所组成的短语修饰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性的及物动词,而且在意念上能支配“把”后面的对象,句子一般来说具有“处置义”eg.“我把该做的事做完了” 2.“把”所组成的短语后面往往不能是单个动词,动词的前后一般有别的成分,eg.“小李把没吃完的饭菜放进冰箱”后置成分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带上其他宾语eg.“他把这本书借给我三天了”B.述补式复合动词带上处所宾语eg.“我们把介绍信带在身边”C.动词后带“得”的情态补语eg.“他把话说得很清楚”D.动词带趋向补语后带宾语eg.“老张把菜端上了桌子”E.动词带结果补语后再带宾语eg.“他把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 3.宾语是受事宾语,而且一般是确指的eg.“你把那支铅笔带上”不能说成“你把一支铅笔带上” 4.否定词或助动词一般要用在“把”字的前面,而不能用在“把”字后面,eg.“我们可以把这些饭吃完”)、“被”字句(条件限制)(1、“被”所组成的短语后面的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要能支配句子的主语eg.“一桌菜都被我们吃完了”2、“被”所组成的短语后面的动词可以加上“着,了,过”eg.“那间房子被小李占着”3、否定词和助动词一般要用在“被”字前面,不能用在他的后面eg.“小李没被老师批评过”)、“是”字句5.3句类句类(句子的语气分类,不同于句子的结构类,也不同于句子的内容类)句类的划分:陈述句、疑问句(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正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6句子的变化倒装(特点:1.倒装的成分可以复位,复位以后意义和结构都不变 2.语音上,倒装句后移部分往往轻读,后移部分与前置的部分之间有停顿,书面上以逗号隔开 3.句末语气词不能出现在后移部分之后,必须紧跟前置部分之后 4.表达重心前置)(类型: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追加、省略(类型:会话省,上下文省(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追加:在特定环境中出现的语用现象,指的是句子说完了再追补句中已出现的某个成分(你急什么你)7复句单句(一个句子只有一套结构,这套结构可以是名词性的,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复句(一个句子有多套互不包含的结构,每个结构在复句中都可称为分句→由2个或2个以上分句构成+分句在结构上相互独立+分句在语义上有联系+复句有统一语调)复句的类型:联合:并列,连贯,递进,选择偏正:因果,转折,条件,让步多重紧缩复句(从形式上看没有停顿像单句,从内容结构上看,表达得几个意义之间有逻辑联系不互做成分)8语用常用修辞格:术语解释1、比喻: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