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定稿

合集下载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摘要】本文将结合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来探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学科教学、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前言在小学学校建设中,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校要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而且还看重学校的校园文化。

而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其中少不了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通过对学生展开良好的立德树人工作,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从而使得整个校园看起来更加具有书香底蕴,以此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此外加强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这一阶段是他们精神世界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始从童稚走向成熟,所以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校园,学校应该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精神健康成长。

通过立德树人的影响,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精神世界。

一、立德树人的作用(一)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

从我国本身的宣传教育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都需要互换榜样的力量,在平时的生活中,社会也很重视对榜样的宣传。

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要格外抓好这一方面工作的落实。

在学生的生活中,最常能够接触到的人除了家长便是教师了。

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落实言传身教工作能够给学生树立一个圣后中所能够接触到榜样,以此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学生的理解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来说,教师通过发挥言传身教能够加强学生的对于课程知识理解。

对于任何一节课程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在给学生展开授课轰动的时候,都需要注重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

但是从小学生本身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能够一点就通。

所以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展开相关的分析和探究工作,从而来实现自我理解能力和意识上的提升。

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文档

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文档

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文档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加强德育管理,建立健全德育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政教处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政教处成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政教处负责开展具体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等部门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爱岗爱生的理念,将德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做到德育工作有长期规划,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总结,天天有行动。

二、明确方向,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思路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革命传统为动力,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校园为主阵地,以课堂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国旗下讲话育人、课堂教学育人、学校规章制度育人、兴趣小组育人、班会队会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学校家庭育人、表彰奖励育人的育人模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1.坚持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和政治学习。

学校将每周四下午放学时间定为理论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各科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等,每周二下午放学时间为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通过学习使教职工的思想、业务水平在日积月累中有了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身正为范”作用。

2.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学校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开展“三字两画(话)一机”的岗位练兵活动,即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两画(话):简笔画、普通话,一机:计算机。

并定期由教研组长签阅,不定期开展展示活动,使所有教师的基本功有了明显的提高。

3.开展师德师风承诺活动,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和政县罗家集学校师德师风承诺书》,并将承诺的内容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中,每年组织教师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立德树人论文(通用7篇)

立德树人论文(通用7篇)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通用7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德树人论文篇1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

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

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

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

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爱心”为育人目标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

“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

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和,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建设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着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

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

立德为根本,树人为核心作者:唐景丽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4期“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旗帜鲜明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同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规格。

他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我被教育大会精神感召,结合自己的学校的发展深入思索,略有学习心得。

一、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学校办学方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这是总书记2018年5月在北大师生座谈会的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我校一直遵循这一办学规律,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沉淀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学校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全面,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道德为本原,知识极诚明”的办学目标。

它贯彻了国家方针,凝聚了全校共识,引领了办学方向,指导了教育实践。

(二)依据身心特点,形成德育课程学校遵循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和学业发展特点,根据品质最佳发展期,形成了以礼仪教育贯穿始终具有十四中特色德育课程:首先是新生入学以校为荣的礼仪教育:平头短发塑形象,校服胸卡明亮身份,鞠躬问好明礼仪;推车前行展修养,慢步轻声显文明,低头学习赛素质。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这是从全局与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认真领会,坚定执行。

在新形势下,如果还一味宣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驱使孩子加班加点,再不摆脱只重知识摄取并且过于分分计较的文化偏执,就不是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更不可能营造教育家办学的局面。

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所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就必须成为校长、教师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

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与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育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使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要在课程改革中加强对思想品德类课程教学的管理与评价,推动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上述学科以及所有课程的德育要求。

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德育,是最基本最自然的德育。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落实德育为先理念,应予落实。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

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

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

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

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

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先行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方得始终
立德树人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厉害了,我的国 事业之要,重在得人 人才与否,德行攸关 含义:树立德业,培养人才
主要内容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落实好新时代立 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重要前提
今年的高考作文《我和2035有个约》, 一夜之间火爆!
《礼记》: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者也。
复旦投毒案是个例,但要加强学 生人格塑造
林森浩承认: 对于人文的东 西和人的健康 生命的尊重, 自己是欠缺的
2.对当今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 要的公民,既今日所养成的学生。
现在我们要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呢?
要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公民
案例:长沙市雅礼中学的门卫与学校培 养的院士同上文化墙
4.全环境育人
5.每一节课都是道德飘扬的旗帜
德育应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如:《晏子使楚》
(二)淡化功利,培育素养
1.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信仰
(1)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复兴中国梦,责任在你、在我、在大家。
辽圣宗当众问道:“爱 卿,你日夜为国操劳, 为什麽连一件皮袍都不 肯做呢?”张俭回答道: “现在大家都追求享受, 不知道节约,我身为宰 相,不光要号召大家厉 行节俭,而且还应该以 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奢 华的风气转变过来。”
李芳老师是我们 教师的骄傲!
李芳老师生前照片
敬业奉献好人王霞
3.每一个员工都是育德人
3.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遵守规则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强调,要着力培养 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三)尊重规律,育德无声
1.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育德需要循序 渐进,要经历一些阶段。
(2)民族精神教育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 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培养学生对人生和前途的信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放牛娃
佛系青年
不要在本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本 该斗志昂扬的时刻选择颓废。
加入少先队员 做合格少先队员 做优秀少先队员
2.人的成长是一种权利,要捍卫学生的 成长权。从来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真实 的,也是不完整的,更是不正常的,每 个人都需要犯错权。
3.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德育,只有学生 真心感悟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 到他的内心深处。
4.要以学生能够听懂、乐于接受的方式 进行
(二)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主根
读书人——道德文章 官场——举孝廉制度 商场——以信为本,童叟无欺 婚姻——娶妻娶德
(三)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和使命
爱因斯坦:当你把学校的东西都忘记 了 ,剩下的就是教育。
陶行知:国家把整个的学校交给你, 你要做整个学校的校长。
1.对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助人为乐好人李畴
要树“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习总书记曾经提过: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 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全民建党,全民筑 梦,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地为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如何落实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 根本任务
面对立德树人的挑战,作为教育工 作共同愿景
1.学校要发出响亮的道德宣言
“秉承求是校训,弘扬优良学风。” “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
2.校长和老师要坚守师德底 线,传递正能量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