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篇一】教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

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

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

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

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

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

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如何扎实推进“立德树人”任务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校长,我们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首先,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中,“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

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

同时,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

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研究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最后,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浅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考

浅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考

浅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考发布时间:2023-03-28T03:51:20.78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1期作者:王儒红[导读] 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距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众所周知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注重智育轻视德育,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而轻视对其能力培养,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综合育人效果发挥得不足,教育评价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怎么办?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130051“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

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应当说“立德树人”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代的主题。

“立德树人”是我国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中,“立德树人”首次进入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目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距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众所周知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陈旧,注重智育轻视德育,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而轻视对其能力培养,教学重课堂轻实践,重统一轻个性,综合育人效果发挥得不足,教育评价滞后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与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怎么办?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加强和改进。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在全面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上下功夫。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因此,必须把培育立德树人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使其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

浅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高校中层干部治理能力

浅谈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高校中层干部治理能力

作者简介:王彦革(1981— ),男,汉族,黑龙江绥棱人。

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2020年西北工业大学党建工作研究基金:“新时代如何提升学校中层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研究”。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治理能力直接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高校中层干部作为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关各项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高校中层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的培养,要从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高校中层干部在政治理论学习、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办学治校、人才培养以及抵御和防范风险等方面的治理能力,确保高校事业发展紧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一、深刻认识提升高校中层干部治理能力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新时代如何提升学校中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是研究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探讨高校变革和发展的一把关键钥匙,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则是使用这把钥匙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指导下进行高校干部的治理能力研究,将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加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成、指引高校自我认识和自我建设,具有很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一)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推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

无论是贯彻“双一流”战略决策,还是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或是卓越人才的培养计划,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在高校的建设上。

研究干部的治理能力即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建设,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率,推动国家各项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实现国家高等教育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二是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衰关乎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

研究干部的治理能力,对于解决高校出现的各种办学效率问题,对于助推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战略规划的实现都具有科学的引导作用,最终有利于高校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国教育事业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立德树人已经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从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作为教师,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首先意味着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的探索,让他们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还要求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满足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场所,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还需要我们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所教的学科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深入浅出地教授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内涵和要点,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拓展教学视野,不断探索教学手段和途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教书育人,以案例启智,使课堂上的知识和教学资源成为学生全面成长的动力源泉。

站稳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还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和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教师教学改革和提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注重注重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科学的保障和有效的支持。

幼儿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流稿

幼儿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交流稿

幼儿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概述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站,如何在幼儿园就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界亟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1. 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2. 定期组织孩子们进行公益活动,如参观养老院、植树活动等,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温暖,懂得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3.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在幼儿园开展一些小家务活动,让孩子们懂得团结合作,分担家务,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三、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1. 开设一些富有创意和启发性的课程,如手工课、动手实验课,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倡导自由探索,不断激发孩子的探索和创新欲望,给予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

3. 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孩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乐于接受挑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1. 注重教育孩子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如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等。

2.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如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

3. 倡导传统文化,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开展讲故事、传统节日等活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提高教师素质1.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

2. 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教育教学方法。

六、家园共育1. 加强家长教育,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2. 定期开展家长交流会议,听取家长意见,了解家长需求,构建起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3. 注重家庭作业的布置,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

七、总结在幼儿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教师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者,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引领者。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广大教师朋友们有所启发。

一、明确教师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我们要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认知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掌握核心技术和职业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借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平台。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首先,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或项目,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课外教育开展全面培养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教育也是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学生全面培养自己。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形式,通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学习贯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心得体会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德育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被赋予了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到它在我思想道德、精神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学习思政课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观念。

作为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思政课教育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不仅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利益,不仅仅要追求眼前的效益,更应该长远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道德行为不仅仅要表现在个人行为中,更要体现在整个社会的运作中,让人们能够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形成和谐社会。

其次,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教育带领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社会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的思维得到了更加完整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分析问题,更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审美素质的培养方面,思政课一同向我们展示了优秀的文化作品和民族精神,在感受和欣赏的同时,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再次,思政课在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思政课,不仅仅会让我们更加关注学业上的成绩,更会让我们关注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思政课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自觉。

最后,思政课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更是我们成长中的启蒙课程。

思政课不仅是我们受到的一种教育,更是我们受教育的过程和一种体验。

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被灌输某些观念、知识,而应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人文艺术经验与思政课相互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识,对世界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

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

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

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

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
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

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

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

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

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
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所以,提高学生素质,才能立德,才能成为有用之人。

三、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推进“立德树人”进程的必经之路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领导,责任之重大。

必须要制定出教育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建立一套复合校情的人性管理制度。

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

加强特殊群体的培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和帮助,当他们因学习困难而落后,因生活贫困而自卑、因家庭不幸而落泪,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出现在他们的身边,用我们无私的爱温暖他们受伤的心灵,使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勇敢面对,重新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
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并且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信念,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信念是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青春就将枯萎、衰败,生命就会黯淡无光。

所以,身为教师更加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

立德树人,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它关乎着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育人工作是功德无量的事业,立德树人,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