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述标共62页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DOC 106页)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DOC 106页)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DOC 106页)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基础系统平台 (13)1.1系统后台131.1.1.工作流管理131.1.2.可视化流程编辑器131.1.2.1.工作原理 (15)1.1.2.2.设计定义 (16)1.1.2.3.流程节点角色化 (16)1.1.2.4.数据库、文件两种保存方式 (17)1.1.3.流程分类管理171.1.3.1.内部流程管理 (18)1.1.3.2.并联流程管理 (18)1.1.4.电子表单管理191.1.4.1.可视化表单编辑器 (20)1.1.4.2.表单管理 (22)1.1.4.3.表单共享管理 (23)1.1.4.4.表单打印 (24)1.1.4.5.表单存档 (25)1.1.5.文书模板管理251.1.5.1.可视化文书编辑器 (26)1.1.5.2.支持多种文书 (26)1.1.5.3.支持预览打印 (26)1.1.5.4.文书模板管理 (27)1.1.5.5.文书管理 (27)1.1.6.信任授权管理271.1.6.1.用户管理 (27)1.1.6.2.区划管理 (30)1.1.6.3.机构管理 (30)1.1.6.4.角色管理 (31)1.1.6.5.岗位管理 (31)1.1.6.6.应用管理 (32)1.1.6.7.权限管理 (32)1.1.7.单点登录管理321.1.8.统一日志341.1.8.1.普通日志管理 (36)1.1.8.2.失败日志管理 (36)1.2行政权力事项管理371.2.1配置管理371.2.2事项动态管理381.2.3事项库管理401.3各类分权限共享式信息资源数据库421.1.1事项库421.1.2基础信息库431.1.3监察库441.1.4材料库451.1.5电子证照库452、与政府网站融合的网站平台 (46)2.1政务公开(政务公开大厅系统)461.2.4新闻动态信息461.2.5政府信息公开指南461.2.6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461.2.7信息公开目录471.2.8主动公开信息展示471.2.9咨询投诉471.2.10基层信息公开472.1.7.1概况信息 (47)2.1.7.2新闻信息 (48)2.1.7.3公告信息 (48)2.1.7.4党建信息 (48)2.1.7.5居务(村务)公开 (48)2.1.7.6文体活动 (48)2.1.7.7社会组织 (49)2.2网上办事大厅492.2.1办事导航492.2.2全文检索492.2.3用户注册512.2.4服务指南512.2.5服务收藏522.2.6服务打印522.2.7服务分享522.2.8网上预约522.2.9网上申报532.2.10进度查询532.2.11办事评价532.2.12便民服务532.3数字证书接口542.4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与政府门户网融合建设 (54)2.5原政府网站与行政审批平台的数据接口开发和平台迁移 (54)3、行政审批管理系统 (54)3.1政务服务业务系统543.1.1待办业务553.1.1.1待预审信息 (56)3.1.1.2待办理信息 (56)3.1.1.3待办结信息 (57)3.1.1.4催办督办 (57)3.1.2总台登记583.1.3业务受理593.1.3.1承诺件受理 (61)3.1.3.2即办件受理 (62)3.1.3.3办件材料提交 (62)3.1.3.4补正补齐 (62)3.1.3.5业务不予受理 (63)3.1.3.6咨询答疑 (63)3.1.4网上受理643.1.4.1通过预审 (64)3.1.4.2不受理 (65)3.1.4.3驳回 (65)3.1.5网上办理663.1.5.1.待办查询 (66)3.1.5.2.审批办理 (66)3.1.5.3.反馈单打印 (69)3.1.5.4.材料管理 (70)3.1.5.5.特别程序 (70)3.1.5.6.业务上报 (71)3.1.5.7.业务暂停 (71)3.1.5.8.业务退回 (71)3.1.6并联审批723.1.6.1.一次性告知 (72)3.1.6.2.一窗式受理 (73)3.1.6.3.一表式登记 (73)3.1.6.4.抄告相关 (74)3.1.6.5.并联会签 (74)3.1.6.6.一网式审批 (74)3.1.6.7.联合验收 (74)3.1.6.8.一单式收费 (75)3.1.6.9.一站式出证 (75)3.1.6.10.并联待办管理 (76)3.1.6.11.绿色通道 (76)3.1.6.12.并联监督 (76)3.1.6.13.并联管理功能 (77)3.1.7电子签章793.1.8收费功能803.1.8.1.收费设置 (80)3.1.8.2.收入制单 (80)3.1.8.3.缴费反馈 (81)3.1.8.4.增加收费 (81)3.1.8.5.收费确认 (81)3.1.8.6.收费减免 (81)3.1.8.7.缴费冲正 (82)3.1.8.8.收费计算与统计 (82)3.1.9业务上报823.1.10互动管理833.1.10.1.咨询登记 (83)3.1.10.2.咨询分发 (83)3.1.10.3.咨询回复 (83)3.1.11重点任务管理833.1.11.1.重点任务录入 (84)3.1.11.2.重点任务分解 (84)3.1.11.3.重点任务季度小结 (84)3.1.11.4.重点任务分解审核 (84)3.1.11.5.重点任务季度小结审核 (84)3.1.11.6.重点任务月度报告 (85)3.1.11.7.重点任务月度报告审核 (85)3.1.11.8.重点任务信息报送 (85)3.1.11.9.任务量统计 (85)3.1.11.10.任务月报统计853.1.11.11.信息报送统计853.1.11.12.任务绩效评估863.1.12中介管理863.1.12.1.中介机构管理 (86)3.1.12.2.服务项目管理 (86)3.1.12.3.服务过程管理 (86)3.1.12.4.满意度评测 (86)3.1.12.5.统计分析 (86)3.1.13业务查询873.1.13.1.业务预审查询 (87)3.1.13.2.业务办理查询 (87)3.1.13.3.业务办结查询 (88)3.1.13.4.业务退回查询 (88)3.1.13.5.反馈单打印查询 (88)3.1.13.6.收费与票据查询 (88)3.1.14内部管理883.1.14.1.电子公告 (89)3.1.14.2.公共通讯录 (89)3.1.14.3.即时通讯 (89)3.1.15考勤系统893.1.15.1.考勤管理 (89)3.1.15.2.考勤记录 (90)3.1.15.3.考勤签到 (90)3.1.15.4.时间节点管理 (90)3.1.16工作人员APP904、电子监察系统 (91)4.1廉政风险防控914.2实时监察914.3预警纠错914.4效能投诉924.5统计分析924.5.1决策分析924.5.2综合分析924.5.2.1综合统计分析报表 (92)4.5.2.2收办件统计 (93)4.5.2.3办件效率统计 (93)4.5.2.4收费汇总 (93)4.5.2.5其他报表 (94)4.5.3政务服务运行分析944.6绩效评估945、内部协同办公OA系统 (95)6、数据挖掘与交换平台 (95)6.1交换前置机956.2前置机交换系统956.3数据交换系统966.4运行监控平台996.4.1传输监控996.4.2前置节点运行监控996.4.3数据库运行监控996.4.4适配器监控1006.5交换桥接子系统1006.6数据交换平台基础功能1006.6.1数据传送功能1006.6.2数据处理功能1016.6.3端交换节点扩展功能1016.6.4中心交换服务节点扩展功能1016.7信息库系统1017、领导工作台 (102)7.1在线监督1027.2过程监察1027.3内容监察1037.4时限监察1037.4.1预警信息1037.4.2红黄牌信息1037.5收费监察1047.6异常结果监督1047.7廉政风险点监察1047.8办件评议监察1047.9督查督办1058、成果展示 (105)9、排队叫号系统 (105)10、群众满意度评价系统 (106)11、短信促发系统 (106)12、触摸屏查询系统 (106)13、自助终端机 (107)13.1总台登记10713.2自助办理10913.3办事指南11013.4办件查询11113.5表格打印11213.6评价评议11313.7材料扫描11413.8手机充值11513.9公共事业缴费11613.10交通罚款代缴11714、竖屏展示机 (117)15、平台辅助系统 (118)15.1考勤机软件对接功能11815.2大屏显示对接功能11815.3自建数据库功能11816、维文应用 (118)17、二次开发 (119)18、门禁系统 (119)1、基础系统平台1.1系统后台1.1.1.工作流管理统一工作流管理可以实现系统中服务、审批、梳理等业务流程的自定义,并且可以灵活方便的进行工作流的新增、节点的调整、无代码的流程构造,通过统一流程管理平台对流程的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高效、适应的软件支撑,帮助客户实现卓越流程管理的目标。

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文档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总体架构设计目录第1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 (1)1.1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1.1 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 (1)1.1.2 电子政务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1)1.1.3 投融资模式创新不足 (2)1.1.4 部分云平台建设完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 (2)1.2 建设目标 (2)1.3 建设范围 (3)1.4 建设任务 (4)第2章总体架构 (5)2.1 设计依据及原则 (5)2.1.1 设计依据 (5)2.1.2 设计原则 (6)2.2 总体架构设计 (7)2.2.1 云平台总体架构 (7)2.2.2 本期建设总体部署架构 (9)2.2.3 网络整体架构设计 (10)2.2.4 广域网架构设计 (11)2.2.5 城域网架构设计 (12)2.2.6 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13)2.2.7 两地三中心架构设计 (14)第1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1.1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云计算给电子政务破局带来希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刚刚兴起的云计算在发现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挑战,包括云服务模式、安全问题、标准问题以及在云应用方面的深入探索等。

1.1.1 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电子政务方面,项目建设经费来源多样,有发改委的工程项目、财政部的行政经费、科技部的专项资金等等,各条线有各条线的管理要求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家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从各部委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布局来看,由于各部委信息化建设是在一种分散体制下展开的,一个部委一个“金”字工程,一个办、厅、局一批信息系统,最终造成了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纵强横弱等问题。

各部委的信息化投入越多,形成的信息化壁垒就越高,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投资效率和产出成果。

未来政务云平台设计和建设,需要从技术上,基于平台实现各委办局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建设和应用上的统筹及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投资。

同时,逐步整合政府大数据资源,加大资源利用效率。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徽省政府需要建设一套先进的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政务服务需求。

该平台应能够提供稳定、安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方便广大民众和企业办理各种政务事项,促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共享。

二、项目需求1.平台应支持政务服务的网上申办、预约、查询等功能,覆盖各领域行政事项。

2.平台应支持身份认证、数字证书、信任认证、电子签章等工具,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

3.平台应支持跨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信息流通及数据互通。

4.平台应支持多种终端访问,包括PC、手机、平板等终端。

5.平台应支持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研究。

三、平台架构设计1.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应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

云计算技术具有灵活性、弹性、可扩展性等优势,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动态伸缩、高可用性、网络负载均衡等功能,为平台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服务架构平台服务应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功能模块拆分成独立的、可重用的服务单元,实现高效的协作和易于维护。

微服务架构可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更好地适应政务服务的需求。

3.数据架构平台数据应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机制,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平台实施方案1.技术架构方案平台应采用开源技术,如Spring Cloud、Docker、Zookeeper、Redis、MySQL等,实现基本的云计算、微服务和数据架构功能。

同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提高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平台应采用分层结构,将各个模块独立实现,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同时,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数据正确、完整和一致。

平台应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应采用容器化技术,将平台拆分成多个容器,实现部署、升级和扩展的容灾和可控性。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的建设,旨在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实现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新突破。

二、需求分析1.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当前,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在办理公共事务时,存在着信息孤岛、数据不通畅、跨部门协作难等问题,导致了政府服务效率不高的情况。

需要建设一套统一的外网云平台,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便捷办事。

2.推动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平台不仅是政府办事效率的提升,也是推动政务公开的有力手段。

通过外网云平台,市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工作。

3.确保信息安全:政府信息的安全和稳定性是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需要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风险;需要保障政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系统架构设计1.系统整体架构我们建设的安徽省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主要由以下五大部分组成:门户网站、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安全监管平台。

2.门户网站门户网站是整个电子政务平台的入口,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一站式接入。

门户网站内容包括综合信息发布、在线办事、政策法规解读、便民服务指南等,通过简洁清晰的页面布局和便捷的查询功能,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3.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身份认证是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基础所在。

在电子政务平台中,用户在进行各类申报、查询等操作时,需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4.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办事系统,涵盖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服务,方便用户进行各类政府事务的网上办理。

5.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了各级政府部门数据的标准化、互通共享,为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为准确、快速的数据支撑。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实施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实施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编制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审批人员:编制日期:目录目录 (I)第一章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1.3编制单位 (1)1.4编制依据 (1)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1.7效益及风险 (2)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4)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5)第三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6)3.1背景与现状 (6)3.2存在的问题 (7)3.3需求分析 (8)3.4系统功能指标 (9)3.5信息量指标 (9)3.6系统性能指标 (10)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2)4.1指导思想 (12)4.2总体设计原则 (12)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3)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4)4.5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4)第五章详细设计方案 (19)5.1物理资源层 (20)5.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22)5.3政务云服务层 (23)5.4政务云网络 (32)5.5安全系统设计 (37)5.6备份系统设计 (49)5.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0)5.8应急响应 (53)5.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3)5.10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5.11服务交付以及报价模式 (58)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59)6.1领导和管理机构 (59)6.2项目实施机构 (59)6.3运行维护机构 (59)6.4项目招标方案 (59)6.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59)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 (61)7.1人员配置计划 (61)7.2人员培训方案 (61)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 (63)8.1项目建设期 (63)8.2实施进度计划 (63)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 (65)9.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65)9.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65)9.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67)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 (68)10.1风险分析及对策 (68)10.2效益分析 (70)图 1 全省政务云总体架构图 (16)图 2 政务云平台体系结构图 (17)图 3 省政务云架构图 (19)图 4 物理组网示意图 (21)图5云管理平台架构图 (30)图 6 云业务流程示意图 (31)图7 省市县三级政务云网络拓扑示意图 (34)图8 省政务云物理连接示意图 (35)图9 省政务云MPLS-VPN骨干网结构图 (36)图10省政务云安全体系框架图 (38)图11云网络物理安全部署图 (39)表 1 云平台初期选用服务器配置表 (25)表2 云主机典型应用配置表 (26)表3 MySQL云数据库配置表 (28)表 4 各市OSPF area号 (37)表5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表6云服务清单 (57)表6省级政务云平台投资概算表 (65)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本项目名称为浙江省电子政务云(以下简称:省政务云)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精品方案)

省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精品方案)

可行性分析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
1.1项目背景 (1)
1.1.1政策背景 (1)
1.1.2技术背景 (6)
1.1.3整体发展趋势 (7)
1.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
1.2.1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 (11)
1.2.2电子政务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11)
1.2.3投融资模式创新不足 (12)
1.2.4部分云平台建设完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 (12)
1.3整体现状 (12)
1.3.1省政务外网云平台建设基础 (12)
1.3.2省政务外网云平台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9)
1.4需求分析 (21)
1.4.1政务外网升级改造需求 (21)
1.4.2安全体系建设需求 (23)
1.4.3计算资源整合需求 (24)
1.4.4存储资源整合需求 (25)
1.4.5信息资源利用需求 (26)
1.4.6灾备需求 (31)
1.4.7云平台管理监控需求 (32)
1.4.8业务运营服务需求 (32)
1.4.9同城双活中心建设需求 (33)
1.4.10异地灾备中心建设需求 (34)
第2章建设目标、范围、任务 (36)
2.1建设目标 (36)
2.2建设范围 (36)
2.3建设任务 (37)。

2023-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整体设计方案V3-1

2023-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整体设计方案V3-1

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整体设计方案V3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建设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显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举措。

下面我们将从整体设计方案V3的角度来介绍这一平台的建设步骤和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之一:体系架构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的整体体系架构应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数据池、基础设施、应用支撑、服务交付以及安全可靠性五个方面。

其中数据池是整个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管理各级政府机构的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以及联网环境等;应用支撑是指平台上各类应用的支撑部分,包括业务逻辑、数据分析等;服务交付则涉及到向政府机构和民众提供的各类服务产品、技术支持和服务升级等;安全可靠性则是指平台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系统的可靠性保障,包括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要点之二:业务流程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根据各级政府机构的业务需求,梳理出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

其中包括政务数据的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展示等环节,确保政府工作的高效有序性。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各级政府机构协同工作的需求,并将其纳入到业务流程中。

最终实现由政府机构承担的待办事项从“线下”到“线上”、从“纸质”到“电子”化的转变。

设计要点之三:安全保障对于政府运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开展电子政务服务而言,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平台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充分考虑到加强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合理的权限管理、网络病毒防范措施等等,确保政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计要点之四:人才队伍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技术人才,政府还需要很多优秀的运营管理人才,同时这些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平台的设计者和运营者需要考虑到政府机构人才的情况,及时的松绑一些硬性的条件限制,为各级政府机构在平台上运作提供更为灵活和人性化的支撑。

总之,建设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是中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

基于大数据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基于大数据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建立完善的运营体系: 包括运营组织、运营流 程、运营规范等,确保 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整合 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 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 动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 和运营。
创新运营模式:结合大数 据技术,探索新的运营模 式,提高电子政务云平台 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电子 政务云平台的安全管理, 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可靠的 服务。
基于大数据的电子政 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 综合解决方案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 务云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运营 模式
基于大数据的电子政 务云平台功能与服务
台建设和运营实践
添加章节标题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 子政务云平台建设
安全。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提升政府决策水平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增强政府公信力
建设背景:介绍大数据时代下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建设挑战: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面临的技术、管理、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技术方案、管理方案、安全方案等 实施效果:介绍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包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电子政务云平台的 运营模式
● 定义: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运营模式是指政府通过云计算技术,将政务数据和业务应用迁移到云端,实现政务资源的 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 分类: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运营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自建自用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政府与市场 共建模式。
● 政府自建自用模式:政府自行投资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并自行运营管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对平台有完全的 控制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但是,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运营风险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