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计算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计算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云计算通过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集中管理,提供给多个用户使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鉴于此,我们决定开展云计算服务平台项目,旨在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的云计算服务,帮助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二、项目目标和范围1.目标:建立一个云计算服务平台,能够提供弹性计算资源和可扩展的存储服务,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并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2.功能范围:-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包括虚拟机和容器等,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管理。
-提供弹性的存储服务,包括云盘和对象存储等,满足企业对于不同数据类型的存储需求。
-提供网络接入和安全隔离机制,确保企业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
-提供监控和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对云端资源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传统IT基础设施的老化和维护成本的不断上升,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云计算的优势,开始加大对云服务的需求。
2.市场前景: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
3.竞争分析:当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较为成熟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但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大型企业的。
我们的项目通过关注中小型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云计算服务,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四、技术可行性1.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弹性扩展。
虚拟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项目中。
2.存储技术:为了提供稳定可靠的存储服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如分布式存储系统等。
这些技术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可以满足项目需求。
3.网络安全技术:由于涉及企业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如SSL加密、访问控制等,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
五、项目实施计划和成本估算1.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施、测试验证等阶段。
电子政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介绍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政府运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报告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旨在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效益,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项目背景和目标1.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政府管理需要更高效、便捷和透明。
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政务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政府服务,提升效率和便利性。
2. 项目目标a. 提供更高效的政府服务:通过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务流程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b. 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c. 加强政务公开和参与: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电子参与机制,提高政务公开程度和市民参与度,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
三、可行性分析1. 技术可行性a.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具备了支撑电子政务项目的基础设施与能力。
b. 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国内外已经成功建立了多个电子政务系统,为本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2. 经济可行性a. 项目回报率高:通过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预计项目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b. 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长期价值大于其投资成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 社会可行性a. 政府推动力度:电子政务作为现代化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b. 提升市民满意度:通过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可以提高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四、项目实施方案1. 需求分析:通过对政府服务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项目的具体功能和特点。
2. 技术架构设计:设计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架构,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结构等的选型和配置。
3. 数据资源整合:整合政府内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库,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可行性分析报告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可行性分析报告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政府部门逐渐意识到建设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本报告旨在对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一、市场需求分析目前,社会各界对政府服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办事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排队等候、繁琐的材料提交等,亟需改进。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能够提供便捷快速的在线服务,满足群众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二、技术条件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条件。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
同时,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等方面也需要得到充分考虑,确保平台运行的安全稳定。
三、政策环境分析国家层面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支持,推动了各级政府机构的电子化办公和服务。
各地方也纷纷出台支持电子政务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发展。
政策的保障将为平台的顺利运行提供坚实基础。
四、经济效益分析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在线办事可以减少大量的办公用品消耗和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平台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功能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可行性评估综合以上分析,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市场需求大、技术条件成熟、政策环境支持以及经济效益明显,为平台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政府服务。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综合评估,以及与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和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高度可行性。
一、引言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电子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将政府机构的管理、服务和决策过程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现代化管理和治理的目标。
本报告将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其经济、社会和技术可行性。
二、经济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是评估项目是否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投资成本: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涉及硬件设备的采购、软件系统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培训。
然而,考虑到长期收益和成本节约,该投资仍然是合理的。
2. 运营成本: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设备维护、软件更新和人员培训。
尽管存在一定的运营成本,但通过自动化和数字化,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3. 预期收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将带来巨大的预期收益。
通过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政府与市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同时,政府通过该项目可以更好地监督和管理公共资源,提升治理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在经济可行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回报和收益。
三、社会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是评估项目对社会福利和进步的影响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提供便利服务: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将使政府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
市民和企业可以通过在线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无需亲自前往政府机构。
这将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提高公众满意度。
2. 促进透明和公正: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将更加透明和公正。
市民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获得相应的服务和资源,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和腐败现象。
市级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报告

市级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报告一、项目背景市级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搭建云计算基础设施,构建一个集中管理、高效运行的政务信息化平台,提升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升级。
二、项目目标1.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通过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2.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建设统一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提升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对政务数据的保护和合规性管理。
3. 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府运行效能,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三、项目内容1. 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搭建云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施,提供支持政务应用的弹性计算和大数据存储能力。
2. 构建政务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机制,保障数据的安全和质量。
3. 开发政务应用系统:基于云平台提供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开发适应政府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如电子政务、在线办事等。
4.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监控和防护系统,加强政务云平台的安全防护能力,确保政务数据不受恶意攻击和泄露。
5. 推动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务云平台,统一规划和管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各级政府的信息化水平。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6个月):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确定建设规模、技术框架和实施计划。
2. 建设和测试阶段(12个月):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云平台基础设施搭建、数据中心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并进行各项测试和验收工作。
3. 运维和优化阶段(持续):完成项目交付后,建立健全的运维机制,对政务云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
五、项目风险与对策1. 技术风险:建设云平台所涉及的技术比较复杂,存在一定技术风险。
项目组应加强技术研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技术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电子政务平台可行性分析报告

电子政务平台可行性分析报告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平台在政府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报告旨在对电子政务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便政府部门做出合理的决策。
1. 政策支持
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
这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法律保障。
2. 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覆盖广泛,硬件设施完备,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政府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提升政府形象。
4. 人才支持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
我国拥有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他们可以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5. 成本效益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但是长远来看,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益。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平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电子政务平台的健康发展,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智慧政务云建设可行性分析

按10TB离线备份空间需求 单个部门合计 5个部门合计
智慧政务云必要性——效益分析
模式二 按5年投入资金测算
序号 类别
1 2 基础 3 资源
4
5 6 基础
软件 7
项目 三级等保 网络设备
存储 服务器 操作系统 中间件
数据库
说明 一次性投入280万设备,后续10万/年 预计2个中高端核心交换机,8个接入交换机 按100TB SAN存储,200TB分布式存储,含配套交换设备 按300台4核虚机计算,需采购40台双路服务器及虚拟化软件 按200台windows,100台linux计算 统一中间件平台,支撑10套Web应用实例
北京海淀:北京首个综合性政务云平台。
2013年投入运行,是海淀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平台,支撑政务、医 疗、教育等信息系统运行。
陕西:全国首个全省统一建设政务云平台的案例。
2012年投入运行,已建成9个市级平台(6个实体+3个虚拟)和 96个县级平台
包头:内蒙古首个提供政务云服务的云计算中心。
2012年投入运行,目前实际用户单位达到45家,承载了60余项业务应 用……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鼓励行政机关带头使用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逐步减少政府 自建数据中心数量,并引导企事业单位逐步将相关应用转向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上迁 移。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积极研究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 作用,完成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顶层设计,…… 推行“云计算服务优先”模式,制定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行动计划
即将针对政务云计费标准、考核标准等领域出台更多标准:《智慧政 务云平台服务费用计算参考指南》、《智慧政务云平台服务考核评估 方法》等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目录1. 项目介绍2. 目标与需求3. 技术方案4. 架构设计5.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6. 硬件设备配置7. 安全架构设计8. 数据备份与容灾设计9. 运维管理10. 预算和盈利分析11. 风险评估12. 结论与建议1. 项目介绍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为实现更好、更高效、更快捷、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提供的在线服务平台,目的是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扩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建设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是推进电子政务的重要一步,通过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稳定、高速、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服务,支持政府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实现政府数字化治理。
2. 目标与需求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适用于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环境的数据中心,其目标为:1. 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服务,满足各级政府部门的日常业务需求。
2.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
3. 支撑政府数字化升级,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在线服务平台。
4. 降低政府IT投资和运维成本,提供经济实惠的服务模式。
本项目的主要需求包括:1. 构建一个高效、可扩展的云计算平台,支持政府各级部门的日常业务需求,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共享等功能。
2. 提供靠谱的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数据备份和容灾等技术,保障政府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3. 满足政府部门对网络宽带、硬件设备、数据中心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提供高效、稳定、可靠的服务模式。
4. 支持政府部门对系统后期的运维维护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数据中心管理和运维系统。
3. 技术方案本项目采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架构设计,主要选取了三个开源软件作为技术支持,分别为 OpenSSH、OpenVPN、SaltStack,其中OpenSSH和OpenVPN可以保障数据通信安全,而Saltstack则可以使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更简洁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名称 (4)1.2 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责任人、项目法人 (4)1.3 项目承建单位及负责人 (4)1.4 项目监理单位及项目责任人 (4)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1.6 定义 (4)1.7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7)1.8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2)第2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与职能 (17)2.1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7)2.2 项目建设单位职能 (17)第3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3.1 现状分析 (18)3.2 机房建设内容分析 (20)3.3 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分析 (23)3.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第4章总体建设方案 (28)4.1 建设原则和策略 (28)4.2 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9)4.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31)4.4 总体建设方案 (32)第5章机房建设方案 (37)5.1 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37)5.2 机房装修 (38)5.3 顶棚装修工程 (38)5.4 机房配电系统 (42)5.5 机房空调系统 (47)5.6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49)5.7 机房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53)5.8 机房安防与门禁系统 (54)5.9 机房机柜与KVM系统 (56)5.10 机房消防系统 (61)5.11 机房布线建设方案 (65)5.12 电磁屏蔽机房 (66)第6章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70)6.1 设计原则 (70)6.2 功能设计 (71)6.3 应用系统整合方案 (108)第7章运维管理设计 (109)7.1 概述 (109)7.3 技术指标 (119)第8章运营及保障机制 (122)8.1 运营机制 (122)8.2 运行管理机制 (122)8.3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122)8.4 运行管理制度 (123)第9章项目招标方案 (124)9.1 招标范围 (124)9.2 招标方式 (125)9.3 招标组织形式 (125)9.4 招标情况表 (125)第10章环保、职业安全和卫生 (127)10.1 环境影响分析 (127)10.2 环保措施及方案 (127)10.3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127)第11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29)11.1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129)11.2 项目管理机构 (129)11.3 建设机构 (129)11.4 运行维护机构 (129)11.6 人员培训 (130)第12章项目实施进度 (133)12.1 项目建设期 (133)12.2 实施进度计划 (133)第13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34)13.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134)13.2 编制说明 (134)13.3 投资估算表 (136)第14章效益分析 (139)14.1 社会效益分析 (139)14.2 经济效益分析 (139)第15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1)15.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41)15.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43)第1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1.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责任人、项目法人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1.3项目承建单位及负责人承建单位:项目负责人:1.4项目监理单位及项目责任人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X市电子政务办公室1.6定义1、云计算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来提供的,以按需、动态、易扩展的方式来获得所需的虚拟化的信息服务资源的总称。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一般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两大类,前者指的是面向广域范围内的对象的提供服务的资源,一般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后者一般是指企事业单位为各自需要自行建设的具有云计算模式的服务资源,一般具有行业性特点。
本报告中的云计算是指拟建设的数据中心项目将以云计算的核心思想为理念,以云的方式向XXX市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资源,属于XXX市电子政务私有云。
2、数据中心按照国内对数据中心的普遍观点,在ANSI/TIA-942-2005对数据中心的定义基础上,将物理意义上的数据中心和其所承载的数据库及应用、灾备体系均纳入数据中心的范围。
因此,数据中心将由计算机机房及其配套设施、计算机和网络及存储设备、运行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灾备系统、以及保障以上各系统正常运行的体系保障系统。
本报告中数据中心指机房及其配套设施以外的所在内容。
3、备份备份是指为防止计算机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企业一般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
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保障数据安全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快速的恢复。
也称数据冷备份。
4、容灾容灾(DisasterTolerance)是在灾难发生时,在保证应用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维持系统业务的连续运行,是指灾难发生时保持系统不间断运行的能力。
容灾是通过系统冗余、灾难检测和系统迁移等技术来实现。
容灾可以区分为离线式容灾(冷容灾)和在线容灾(热容灾)两种类型。
5、业务连续性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ContinuityManagement,BCM),是一项综合管理流程,使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其总体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地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响。
6、业务影响分析1.7业务影响分析(BusinessImpactAnalysis,BIA)的目的是确定不同业务遭遇到风险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通过分析有形的和无形的影响,估算对停止业务时间长短的接受情况和使影响降至最低的处理需求,对灾备的具体实现提出明确要求。
其目标包括:(1)识别和量化每个业务单元或者资源对整个企业在业务运行方面的影响;(2)识别潜在的失效场景和评估潜在的威胁;(3)定义针对不同的灾难恢复要求所需要的不同级别的投资情况;(4)建立灾难恢复时的恢复流程优先级,指导灾难备份恢复策略的制订。
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8.1电子政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地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地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文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3年1月印发)《XXX市协同办公平台项目建设目标及要求》《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电子政务数据元》《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1.8.2数据中心《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11801-9《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标准》GB/T17859—199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划分准则》GB17859-19991.8.3《数据中心能效测评指南》1.8.4机房建设及装修《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设计方案》(GB12190-90)《处理涉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BMB3-1999)《军用电磁场屏蔽室通用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GJB20219-94)《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2000)即《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版《计算机房施工和验收规范》(SJ/T30003-9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电磁辐射防护规范》(GB8702-88)《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工地技术条件》(GB6650-86)1.8.5电力保障系统《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5040-1997)(电源保障系统)《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78-1988)(电源保障系统)《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电源保障系统)《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GB50055-93)(其他电子设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1.8.6空调及通风系统《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1.8.7弱电系统《光纤链路传输设计规范》(TIA/EIA-626)《屏蔽与接地规范》(EIA/TIA607)《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明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CA/T75-94)《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范》(YD5078-98)1.8.8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NFPA-2001)《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七氟丙烷(HF-227ea)洁净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汇编》(公安局消防局)1.8.9防雷接地部分参照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防雷系统)《计算机机房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3)(防雷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2002)《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61312)(防雷系统)《过电压保护器》(VDE0675)(防雷系统)符合德国VDE、国际电工IEC及GB有关防雷标准(防雷系统)1.8.10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评估标准》(DG/TJ08-602-2001)(上海市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涉外建筑项目安保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08-16-99)(上海市标准)《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超声和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10408.9-96)(2005-10-14已作废)《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7401-87)《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96)1.8.11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7)1.9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1.9.1项目建设目标XXX电子政务云定位打造一个在国内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独特模式的云计算平台,为市政府各级部门直属委办局及各行业用户提供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