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思想史溯源流变,展示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脉络。
本文以解析中国思想史中重要事件、曲折如何影响社会发展、如何反映时代文化为目的,力图把握其中蕴藏的历史洞察。
中国思想史考试题及答案
一、儒家思想
1、以孔子为最崇高的哲学家的思想系统叫什么名字?
答:儒家思想。
2、儒家思想是源于何人的思想?
答:儒家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思想。
3、儒家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儒家思想的特点有下列几点:①以道德教化德行为主要内容;
②强调中庸之道、劝学立德;③重视忠恕、宽容优柔;④主张“礼仪之邦、劳以休养”。
二、墨家思想
1、墨家思想最初由谁提出?
答:墨家思想最初由墨子提出。
2、墨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墨家思想的主要思想是“以适与失”,即在一定量的社会情况下,正当的行为(“适”)能够产生正义的和谐,而错误的行为(“失”)则会引起不和的状态。
3、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答: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墨家思想强调行为和
后果的关系,即以“仁义”来行事,而儒家思想则以“中庸”去行事;②墨家思想强调学习天人之道,而儒家思想注重教化过程;③墨家思想强
调人的自身的努力,而儒家思想则强调教育原则。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 法家2. 公车上书3. 黄老之学4. 《劝学篇》5. 儒家6. 李鸿章7. 性三品8. 君利中心论9. 法后王10. 道统论11. 王守仁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 天命不常14. 玄武门之变15. 皇帝16. 玄学17. 格物致知18. 二程19. 贞观之治20. 《淮南子》21. 洪秀全22. 知行合一23. 天人合一24. 人性好利论25. 道二、简答题1. 朱熹的政治思想2. “敬德保民”的内容。
3. 贾宜尊仁义与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4.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5.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6. 道的特点7.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8.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9. 德治的内容。
10. 林则徐的政治思想11. 王通政治思想的构成。
12. 张载的政治思想13. 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宗旨14. 柳宗元政治思想的内容。
15. 顾炎武的政治思想16.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17.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18. 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19. 老子无为而治的内容。
20. 简述韩愈的道统论。
三、论述题1.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2. 论述道家弱用之术的构成内容。
3. 试论述“仁政”的内容。
4. 论述墨家兼相爱、交相利说的内容与特点。
5. 论述玄学的基本特点。
6. 论述贞观集团的治国策略。
7. 论述李觏的义利观。
8. 试论述朱熹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9.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答案一、名词解释1.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2.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

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思想史,常考,题型,答案,中国思想史,什么,绝地天通,这一,,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国思想史》1、什么“绝地天通”?这一传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意义?《尚书楚语》和《山海经》记载有“绝地天通”的学说。
中国第一阶段是民神不杂的时期,有专门人员与神沟通,普通人没有这种权利,叫做民神异业,敬而不渎。
中国第二阶段是民神杂糅时期,人人祭祀,家家做巫。
中国第三阶段是绝地天通时期,上帝派重,黎来治理社会,与神沟通,从此民神不杂,社会安定了。
绝地天通是上古社会秩序的第一次整顿,是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起源,“绝地天通”是构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有着规定性影响的作用。
2、如何认识殷周时代天命观的演进和变化?殷周时代天命观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从自然主义到道德人文主义的过渡。
到了周代的时候天命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东西,为此后中国思想传统中天成为终极性的价值源头创造开端。
3、有一种观点认为:周人的道德意识是孕育于繁复的宗教性活动之中。
你如何理解?周人的道德意识是指出现了“孝”和“德”的范畴。
孝字在西周金文中是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的意思。
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对祖先继序思不忘可以祈福长寿,使族类获得幸福。
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对许仙的祭祀这一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周人提出的德是处世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
而这三项内容又要通过祭祀活动来体现出来。
周人十分重视祭祀这种具有宗教性活动,通过祭祀这种宗教性活动孕育出了周人的道德意识——“德”和“孝”。
4、怎样理解《尚书·多方》中“天惟时求民主”这句话?“天惟时求民主”,其后一句是“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字面看,商汤就是民主,是人民之主;历史看,当时是奴隶制,商汤是最大的奴隶主.这里的民主就是最高统治者!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全国自考 经济思想史 历年考试真题与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经济思想史自学考试历年(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考试真题与答案全国2009年1月经济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14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希腊主张废除私有制的经济文献是( )A.柏拉图的《法律篇》B.柏拉图的《理想国》C.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论》D.亚里斯多德的《政治论》2.经济学说史上在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A.威廉·史密斯B.安托尼·德·孟克列钦C.托马斯·曼D.米塞尔顿3.较早认识到流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学者是( )A.约翰·洛克B.托马斯·格莱辛C.尼古拉·巴尔本D.达德利·诺思4.经济思想史上最先为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是( )A.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B.坎梯隆C.魁奈D.亚当·斯密5.重农学派实质上(非形式上)研究的是( )A.奴隶制生产关系B.封建主义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6.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劳动价值论的是( )A.威廉·配第B.约翰·洛克C.大卫·休谟D.亚当·斯密7.法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是( )A.布阿吉尔贝尔B.坎梯隆C.魁奈D.萨伊8.在垄断与竞争问题上,马歇尔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绝对垄断理论B.相对垄断理论C.完全竞争理论D.不完全竞争理论9.经济思想史上,被称为官房学派的经济学家集中在(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1o.对美国制度学派及日本早期经济思想影响最大的是( )A.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C.德国的历史学派D.古希腊、古罗马的经济思想11.美国制度学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是( )A.凡勃仑B.康蒙斯C.米契尔D.亨利·乔治12.边际效用论的先驱和奠基者是( )A.戈森B.古尔诺C.朱尔·杜普伊D.门格尔13.被称为“数理经济学之父”、著有《财富理论中数学原理的研究》的学者是( )A.配第B.屠能C.古尔诺D.庞巴维克14.瓦尔拉斯经济理论的中心是( )A.一般均衡理论B.边际效用理论C.劳动价值理论D.资本理论15.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克拉克B.凡勃仑C.康蒙斯D.米契尔16.马歇尔的“准地租”概念是指( )A.因土地所处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B.要素价格超过其均衡价格水平的部分C.凭借土地所有权而占有的绝对地租D.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利润17.19世纪的经济学理论曾发生了两次大综合,其完成者分别是( )A.亚当·斯密和李嘉图B.亚当·斯密和马歇尔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马歇尔D.李嘉图和马歇尔18.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是( )A.萨伊B.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19.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A.斯图亚特B.马西C.孟德维尔D.休谟20.在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百年的经济文献是( )A.《萨利克法典》B.《庄园敕令》C.《神学大全》D.《经济表》21.马歇尔认为,价格的决定因素是( )A.供给的变动B.需求的变动C.供需双方的变动D.价值的变动22.19世纪英国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同情劳动人民的著名经济学家是( )A.西尼尔B.约翰·斯图亚特·穆勒C.李嘉图D.马尔萨斯23.马尔萨斯最有名的理论是( )A.价值理论B.利润理论C.地租理论D.人口理论24.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是( )A.重点研究了流通领域B.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C.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D.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问题25.魁奈的“纯产品”是指( )A.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利息后剩下的部分B.农产品中扣除利息和地租后剩下的部分C.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地租后剩下的部分D.农产品中扣除生产资料和工资后剩下的部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行政思想史试题两套含答案

中国行政思想史(A卷)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5分。
1. 余一人答案要点:商代(1分);国家元首称谓(1分);专制统治与王权独尊(3分)。
2. 敬天保民答案要点:周公(1分);敬天保民,慎刑罚(1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3分)。
3. 有恒产者有恒心答案要点:孟子(1分);恒产就是固定产业,指土地和园宅(1分);恒产是人们的生活保障,是统治的中心环节,恒产是恒心的物质前提(3分)。
4. 循名责实答案要点:申不害(1分);君主制定职责分工的规章(1分);官吏按照规章办事(1分);君主根据规章考核臣子,是专制统治的手段,具有一定的管理学价值(2分)。
5. 尚同答案要点:墨子(1分);天下之乱在于异义,尚同由此提出(1分);由君主或天子制定统一的刑法政令,是一种专制统治思想(3分)。
6. 弱用之术答案要点:老子(1分);“弱”是道的最根本属性(1分);守弱是保持事物合于道的最妙手段,在认识上是一个极大贡献,但其缺陷在于并不是所有的弱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胜刚强(3分)。
7. 人性好利答案要点:慎到(1分);商鞅,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追逐名利,统治者应该采取利导手段(2分);韩非子,利是人的本能需要,政策要建立在利得基础上(2分)。
二、解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请分析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
答案要点:注重从总体上论述如何巩固统治秩序,对当时可行性政策缺乏研讨(4分);1.孔子(2分):仁政思想(2分);2.孟子(2分):人性善(2分);王霸道统一(2分);3.荀子(2分):性恶论(2分);礼法结合(2分);2. 请分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政治意义。
答案要点:国家为君主之本,庶民为国家之本,所以安定民生为政治之本(4分)代表人物:孟子(2分),唐太宗(2分);价值:认识到了民众的政治价值(4分);缓和了阶级矛盾(4分);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理论参考(4分)。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25分。
思想史考题

思想史考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思想史(上)复习题一、名词解释(6个/5分一个)1.“齐物论”(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分为“齐物”论和齐“物论”。
“齐物”论即万物一齐,“齐”有均、平、等之意,所谓“齐物”,是指以道观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彼此之间没有高下、美丑、尊卑的区别。
齐“物论”即物论一齐,是指俗世关于事物的论断都是立足于道之一端,皆有其特定的立场与局限性,皆有其所是,亦皆有其所非,彼此之间并无真伪、是非之别。
齐“物论”并非主张相对主义或不可知论,而是为了破除流俗之见以及各种物论对于人心的束缚和伤害。
2.忠恕之道(孔):孔子提出的伦理学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出自《论语·里仁》。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推己及人之意。
忠恕,意为忠诚和宽恕,即以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忠恕之道是“仁”的具体,也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之一。
3.失其本心(孟):孟子性善论的观念之一。
出自《孟子·告子上》,意为天性、天良、原本具有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如所谓的“四端之心”,这是人性为善的基础。
然而,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屈服于自身的欲望或是外部的压迫,放弃自己的良心。
“失其本心”导致了恶的产生,使得本性为善的人做出恶行。
4.反者道之动(老):老子的哲学思想之一,出自《道德经》。
“反”,覆也,引申为复归、回归。
“反者道之动”是指事物的存在具有反复、回归的运行趋势。
这一命题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这一观点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也有新颖的洞见,不同于单线条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历史不断复归的趋势。
5.无待(庄):庄子提出的哲学思想,即对于对象的无所期待、无所依赖的态度,指一种悠游自在,无溺无滞的生命状态。
从逻辑上看,“不待”以“无己”为前提,“无己”即不滞、不执于“我”。
中外政治思想史考试参考答案1

1、(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2、(中国古代)把政治理解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3、西方政治思想史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突出的关注。
4、(自由主义)是贯穿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其滥觞、孕育和发展的过程。
5、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辩、重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2、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3、在古希腊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的是(自由公民)。
4、(《荷马史诗》)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
5、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期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
6、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梭伦)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被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7、从(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开始,古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8、(古罗马)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梁。
9、(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造人。
10、古代罗马国家形成后,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
从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27年,是共和时期。
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帝国时期)。
11、(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
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12、(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3、(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客观存在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
政治思想史单选题

A.董仲舒 B.王通C.韩愈 D.柳宗元
38.王通主张的( A ),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儒学的改造、复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A.三教可一 B.三教合一 C.三教归儒 D.独崇儒术
A.李斯 B.陆贾 C.贾谊 D.董仲舒
36.西汉初,汉惠帝四年“除挟书令”,命民间献书,诸子百家之学逐渐复苏,思想文化领域又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A )。
A.“百家余绪”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 D.“从谏如流”
39.韩愈吸收儒家传统思想材料,并借鉴佛道,以道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原则作了重新概括和抽象,提出了( B )。 A.祖统说 B.道统论 C.玄学 D.名教
40.性品说是( C )在人性问题上的基本看法。它是对儒家人性学说的继承与改造,使其更加精致、完整、系统,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 D ),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
A.国之道 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 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
2.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 A )。 A.城邦 B.帝国 C.部落 D.村社
A.《君主论》《国家论六卷》 B.《神学大全》《和平的保卫者》
C.《理想国》《政治学》 D.《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
21.( C )成为启蒙运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构造了这一运动的基本精神。它甚至成为18世纪的标志,人们称之为( )。
7.奥古斯丁的传世作( B )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对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思想史常考题型及答案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思想史,常考,题型,答案,中国思想史,什么,绝地天通,这一,,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国思想史》1、什么“绝地天通”?这一传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什么意义?《尚书楚语》和《山海经》记载有“绝地天通”的学说。
中国第一阶段是民神不杂的时期,有专门人员与神沟通,普通人没有这种权利,叫做民神异业,敬而不渎。
中国第二阶段是民神杂糅时期,人人祭祀,家家做巫。
中国第三阶段是绝地天通时期,上帝派重,黎来治理社会,与神沟通,从此民神不杂,社会安定了。
\绝地天通\是上古社会秩序的第一次整顿,是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起源,“绝地天通”是构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有着规定性影响的作用。
2、如何认识殷周时代天命观的演进和变化?殷周时代天命观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从自然主义到道德人文主义的过渡。
到了周代的时候天命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东西,为此后中国思想传统中天成为终极性的价值源头创造开端。
3、有一种观点认为:周人的道德意识是孕育于繁复的宗教性活动之中。
你如何理解?周人的道德意识是指出现了“孝”和“德”的范畴。
孝字在西周金文中是祭祀祖先时有所奉献的意思。
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对祖先继序思不忘可以祈福长寿,使族类获得幸福。
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对许仙的祭祀这一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周人提出的德是处世得宜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
而这三项内容又要通过祭祀活动来体现出来。
周人十分重视祭祀这种具有宗教性活动,通过祭祀这种宗教性活动孕育出了周人的道德意识——“德”和“孝”。
4、怎样理解《尚书·多方》中“天惟时求民主”这句话?“天惟时求民主”,其后一句是“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字面看,商汤就是民主,是人民之主;历史看,当时是奴隶制,商汤是最大的奴隶主.这里的民主就是最高统治者!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6、如何理解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是出自《老子》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主张人生的目的就是任其自然,“道”一种含义是指精神性的宇宙本体,另一种含义是指规律性,即万物的生长变化必须遵循其规律性。
道法自然用于政治上则是说治理国家的最好办法是效法“自然”,“自然”就是“希言”——少施政教少发号令。
苛刻的政令犹如暴风骤雨,是不能持久的。
“道”和“德”之所以尊贵,就是因为顺其自然而不干涉。
追求财货学问,施行政教礼法,实是人们常犯的一种过错,理想的统治者——“圣人”应该从中解脱出来,顺其“自然”而不要有为。
7、怎样理解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等早期儒家在思想上的演进理路?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礼法并施,治国的礼教为主。
3)西汉时期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8、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核心是什么?恢复宗教化的神灵之天9、“玄学”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玄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有无”问题,即“名教”与“自然”关系问题。
“名教”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道德文化形态,继承了西周礼制的程式化,具有教化与制约相统一的特征。
10、“唯识宗”为何没能长久在中国流传?唯识宗是忠实于印度佛教原著的宗派,但是庞大而烦琐的思想体系限制了它在中国的流行。
11、理学兴起于中唐,韩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1)2)3)4)5)他仿造了佛教编造了道统说,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韩愈对儒学道统的说法后来为北宋道学所继承,使承续孟子后失传的圣人之道成为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有吸引力的理想。
韩愈所说的“学所以为道”也隐合了“道学”的观念。
他的思想经过宋代等人的继承和发挥,形成了理学,理学就是主张理在气先,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思想另外,李翱与韩愈合著《论语笔解》二卷,以心解经,开宋学之先河,冯契先生誉之为“理学先驱”。
12、《复性书》的作者是谁?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李翱主要内容:把人性分为三品,认为把人性的先天差别说得太绝对不利于争取信徒。
书中指出人人性善,圣人与凡人,好人与恶人的人性都是一样的。
另外,书中指出了圣人与凡人的区别,即是否沉溺于情而迷其本性。
有人成不了圣人是因为受到情的干扰,所以他认为情是性之蕾。
因此,人们必须去其生活的情欲,才能恢复本性,即所谓“灭情复性”。
李翱的复性同禅宗说的“内无一物、外无所求”是大同小异的,这种糅合佛儒的观点,实为宋明理学的先声。
13、解释“横渠四句”、“理一分殊”。
横渠四句: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理一分殊:理一分殊是中国宋明理学讲一理与万物关系的重要命题。
源于唐代华严宗和禅宗。
宋明理学家采纳了华严宗、禅宗的上述思想,提出了“理一分殊”的命题。
朱熹从本体论角度指出,总合天地万物的理,只是一个理,分开来,每个事物都各自有一个理。
14、“求放心”、“尊德性”、“道问学”各是什么意思?孟子认为,善端虽是人生来所固有,但在人心中并不是很牢固,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下,还有可能丧失。
〈告子上〉称此为“陷溺其心”、“失其本心”或“放其良心”,简称为“放心”。
\君子尊德行而道问学\出自《中庸》,朱熹、陆九渊在教人为学功夫方面的分歧在于如何处理道德涵养与经典研究之间的关系。
陆九渊认为学的目的只是实现道德的境界,经典的学习或外物的研究都不能直接有助于这个目的,人的本心就是道德的根源,因此只要扩大、完善人的良心结构,就能够实现这个目的。
求放心、存心的工夫不须要以读书穷理为手段。
人若一字不识仍可堂堂正正地作个人,即作一个真正的人、道德的人。
这里以“尊德性”为本,道问学为末。
15、什么是“良知说”?王守仁所谓良知,实际上是主观的道德意识,它既是是非标准,又是善恶标准,即真理和道德标准。
他认为,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
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录”,“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真是与物无对”。
天地万物皆从良知中产生。
没有我的良知,便没有天地万物,但良知为人心之所固有。
他又说,良知是“天渊”,是天地万物发育流行的根源,因此,良知又称为“太虚”。
天地万物在太虚中发育流行,就是在良知中发育流行,而不在良知之外。
16、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的内容是什么?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
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王守仁认为:良知。
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17、王夫之是如何对理学及佛老思想进行改造的?1)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学术责任心审视各种学术文化思想,对待理学,对待佛老思想,他不是将其简单的视为“异端”,而是着眼于理论的评述,以便吸取其合理因素。
道器论是理学的重要命题,和理学的道器论相对立,王夫之提出“道寓于器以起用”的道器论,将道器论与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相连结,他从“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的基本命题出发,在认识论上又得出“治器”的观点。
王夫之之所以反复论证不能离器以道,是为了理论上驳斥佛老和宋明理学“道在虚,“道在寂”的观点。
王夫之的知行观与理学家的相异处,就是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他还对知行关系进行了正面的阐述,着重强调了知行的区别与联系。
在知行的区别与联系中,王夫之不是把知与行对等起来,而是提出“知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这样一种强调“行”的命题。
王夫之在人性问题上也提出了与理学家不同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把人性看做一个后天发展的过程,反对先验的,不变的人性观点。
王夫之的“继善成性”观点强调人性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在于“人之道“有”“日新之命”并2)3)4)5)且强调人性实现的主观条件。
理欲问题是宋明理学的又一重要命题,在这个问题上,王夫之明确的反对“去人欲,存天理”之说。
他提出理欲一致的观点,把理欲统一的落脚点归结为“自然”。
18、什么是道教的内外丹理论?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
内丹的理论思想与中医思想不谋而合,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其修炼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外丹相对内丹而言,又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等,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长生不死的金丹。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