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024中职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024中职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2024中职教案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及其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和肿瘤发展中所起作用的科学。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职生物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一门课,有助于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免疫技术操作和研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了解机体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原理;4.掌握检测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功能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系统是由多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通过识别和消灭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2.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病原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它们可以按照形态、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分类。

3.机体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原理:机体免疫反应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机体固有的免疫防御机制,获得免疫则是具有记忆功能的特异性免疫。

4.检测病原微生物和免疫功能的基本技术:通过培养、染色、PCR、ELISA等技术手段可以检测病原微生物,而通过各种免疫学实验可以评估机体免疫功能。

三、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1.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学时安排:总共40学时,其中27学时为理论课,13学时为实验课。

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实验课主要进行免疫技术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课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等。

2.评估方式:理论课采用课堂小测、问答、作业等形式进行日常评估,实验课则采用实验报告、实验技能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机体免疫反应的类型和原理。

2.教学难点:机体免疫反应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如抗原与抗体反应、T细胞和B细胞的协同作用等。

六、教学实施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类型及免疫调节。

(3) 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识别常见病原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

(2) 能够运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原生物检测与免疫学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的兴趣。

(2) 增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

(3) 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病原生物概述(1) 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2) 病原生物的分类(3) 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2. 第二章:细菌(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 细菌的繁殖与生长(3)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3. 第三章:病毒(1) 病毒的基本概念(2)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3)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4. 第四章:真菌(1) 真菌的基本概念(2)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3) 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5. 第五章:免疫学基础(1)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2) 免疫类型与免疫调节(3)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病原生物检测与免疫学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与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试剂、实验动物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教案标题:《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理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学计划是《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一节理论课的教案,主要内容是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病原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

2.掌握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3.了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3.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教学难点:1.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2.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2.提问:你们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15分钟)a.免疫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器官。

c.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清除和记忆。

2.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15分钟)a.免疫应答的机制:抗原识别、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效应。

b.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和辅助免疫应答的区别,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的形成机制。

3.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30分钟)a.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特征和分类。

b.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侵入、定植和繁殖,病理损害和免疫逃逸机制。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出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征、感染机制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提问:你们能想到一些可以预防或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吗?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第一章:免疫学简介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反应的科学。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细胞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T细胞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脾细胞、抗原物质、细胞培养基等。

2. 仪器:细胞培养箱、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脾细胞。

2. 将小鼠脾细胞与抗原物质共同培养。

3. 观察和记录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细胞培养后的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分析细胞免疫反应的特点。

2. 结合实验原理,解释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三章:体液免疫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体液免疫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1. 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对抗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2. 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了解体液免疫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小鼠血清、抗原物质、酶标板等。

2. 仪器:酶标仪、显微镜、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小鼠血清。

2. 制备酶标板,分别加入小鼠血清和抗原物质。

3. 观察和记录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酶标板上的免疫反应结果,分析体液免疫反应的特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案设计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案设计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病原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征;2.掌握病原生物的传播方式和感染过程;3.理解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功能;4.了解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免疫记忆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病原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征;2.病原生物的传播方式和感染过程;3.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功能;4.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免疫记忆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1.病原生物的分类和特征;2.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实验室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主题,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30分钟):a.病原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讲解病原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并介绍不同种类病原生物的特征。

b.病原生物的传播方式和感染过程:讲解不同病原生物的传播方式,如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等,并介绍病原生物在人体内的感染过程。

c.人体的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特点,并阐述免疫系统对病原生物的防御作用。

d.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免疫记忆的概念:讲解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和T细胞、B细胞等的功能,同时介绍免疫记忆的概念及其意义。

3.实验操作(40分钟):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教师进行现场演示,并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4.总结与讨论(15分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重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在课后撰写一篇关于病原生物传播方式和防治措施的小论文,要求包括以下内容:病原生物的传播方式、常见感染疾病和预防措施。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更直观地理解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思维导图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病原免疫教案(人卫第3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1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具有将病原生物与传染病等相关学科初步联系的能力。

2.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概念。

3.熟悉病原生物的特点。

4.理解免疫的功能。

5.能初步运用病原生物与免疫知识解释与之相关的临床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具、挂图:多媒体、板书辅助考核(或提问):微生物有哪些特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哪些?复习旧课要点:无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重点1.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概念。

2.病原生物的特点。

3.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难点1.病原生物的特点。

2.免疫的功能。

解决措施联系以前学过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5分钟)二、病原生物的概念及特点(30分钟)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20分钟)小结(10分钟)课外作业:P4 思考题课后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统称为病原生物。

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它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个体微小、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结构简单和数量巨大。

寄生虫是居留在其他生物体并对其产生损害的低等动物,他包括蠕虫、原虫和节肢动物三大类。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功能主要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NO:2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1.建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具有正确应用常用消毒灭菌法的能力。

2.掌握细菌的结构、生长繁殖、致病性及正常菌群、灭菌、消毒等基本概念。

3.熟悉细菌的形态、培养、分布、感染方式与类型及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4.了解细菌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生长及变异现象;能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了解其临床意义及医院感染的预防。

5.学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法操作及结果判断;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2024新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实验2024新版

感染)及其机制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03
简要介绍病毒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常见类群
其他微生物简介
01
02
03
真菌学基础
简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 构、生理特性及与人类的 关系
寄生虫学基础
概述寄生虫的生活史、传 播方式、致病机制及防治 原则
其他原核生物简介
简要介绍放线菌、立克次 体、支原体等原核生物的 特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的生理与代谢
阐述细菌的营养类型、生长繁殖条件、代谢产物及其 意义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简要介绍细菌的分类原则、命名方法及常见类群
病毒学基础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01
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球形、杆状、砖形等)和结构(核酸芯
髓、蛋白质外壳、包膜)
病毒的增殖与感染
02
阐述病毒的复制周期、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
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请举例说明其在临床诊断和
03
治疗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请分析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 其类型,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
上的表现和治疗原则。
请简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 制及其应对策略。
如何理解微生物组学在医学领 域的重要性?请举例说明其在 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讨论环节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设计步骤 确定实验目的和假设; 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和材料;
实验项目设计思路及步骤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 实验方法、操作步骤 、数据处理等;
完善实验方案,进行 正式实验。
进行预实验,检验实 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可 靠性;
实验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标准
成果展示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制作PPT、口头 汇报等方式展示实验成果,包括实验 数据、结果分析、结论等。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2. 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3.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类型及免疫失调。

二、教学内容1. 病原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a. 病原生物学的定义b. 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微生物、寄生虫、病毒等病原体的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防治等。

2. 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及分类a. 细菌:形态、结构、繁殖、分类及代表菌种。

b. 病毒:结构、分类、繁殖及代表病毒。

c. 真菌:形态、结构、繁殖、分类及代表菌种。

d. 寄生虫:分类、生活史及代表虫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病原生物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b. 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分类及代表菌种。

2. 教学难点:a. 病原生物学的分类及其特点。

b.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免疫失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常见病原生物的特点及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原生物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免疫失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病原生物学概念、研究内容、常见病原生物特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免疫学基本原理及免疫失调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免疫学基本原理a. 免疫的概念b.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c. 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及相互作用d.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过程2. 免疫类型a. 天然免疫b. 适应性免疫c. 被动免疫与主动免疫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免疫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b. 免疫类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a.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过程。

b. 免疫类型的特点及区分。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免疫学基本原理、免疫类型及其应用。

2. 实验演示法:展示免疫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免疫学原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免疫类型的特点及区分。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免疫学基本原理、免疫类型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第1-2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解释微生物的概念,列出微生物三型八大类的名称。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描述细菌的大小与基本形态。简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特点及实际意义。分析细菌特殊结构的医学意义。
重点
解释微生物的概念,列出微生物三型八大类的名称
难点
细菌特殊结构的医学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IgG、IgM、IgA、IgD、IgE
4、人工制备的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
(二)免疫系统
1、免疫细胞的概念
2、主要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抗原递呈细胞(APC)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1-2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二章细菌概论
第3-4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说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简述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并说出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分析细菌代谢产物在医学中的实际意义。列举变异实例,说明在医学中的意义。
说出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并解释正常菌群引起疾病的特地条件。解释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和发生原因。解释消毒与灭菌的四大术语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列出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简述其种类、作用原理和适用范围。
1、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物质
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42-44、P47-49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四章临床免疫
第13-14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解释超敏反应的概念。区别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并列举各型常见疾病。简述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重点
各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和防治原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微生物概述
1、微生物的概念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分类
4、微生物的分布
5、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6、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7、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大小与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2、结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四章临床免疫
第15-16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列举最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学会用辨证的观点解释免疫应答的结果。联系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阐述免疫防治的理论基础,并列出常用的生物制品。简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重点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特点和意义
难点
预防接种;免疫治疗
教具准备
(二)抗原
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性能、抗原的特异性
2、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异物性、理化状态、机体状况
3、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
4、佐剂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26-28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第9-10教时
课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病原菌的致病因素
1、毒力
2、侵入数量
3、侵入门户
(二)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来源与途径
2、类型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20-21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第7-8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解释免疫的概念。说出免疫的功能,并区别该功能在正常和异常时的表现。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解释抗原的概念,并说出其性能。说出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了解佐剂的用途。
重点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难点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概述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重点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难点
消毒灭菌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1、生长繁殖的条件
2、繁殖方式与速度
3、人工培养
4、遗传和变异
5、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6、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
(二)细菌与外界环境
1、分布:在自然界的分布、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医院获得性感染
重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难点
抗感染免疫的类型和组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免疫应答
1、概念及基本过程
2、体液免疫:应答过程、抗体产生规律
3、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4、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耐受
(二)抗感染免疫
2、消毒与灭菌: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20-21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二章细菌概论
第5-6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说出病原菌的致病物质。分析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不同点。简述病原体的致病条件。说出感染发生的环节。简述感染的类型与结局。
重点
细菌的致病因素
难点
感染类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32-33、P37-38
课堂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课题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第11-12教时
课型:
讲授
教学
目标
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说出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意义和抗体的免疫作用。说出细胞免疫效应的机理极其特点。了解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的机制和意义。
解释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并说出其特点。概述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部分。述说补体的概念、性质和生物学作用。解释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讲授
教学
目标
解释抗体的概念,并与免疫球蛋白加以区别。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区别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作用。
概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简述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及其亚群的功能。了解B细胞、NK细胞和APC细胞的功能。
重点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难点
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难点
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和致病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一)超敏反应
1、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防治原则
2、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3、I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4、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
三、作业:课后复习题P57-60
多媒体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二、讲授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