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原理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园林树木栽培学(树木栽植)

修剪的方法和要求:
1. 高大乔木应于栽前修剪;小苗、灌木可于栽后 修剪。 2、 落叶乔木疏枝时应与树干平齐,不留残 桩;灌木疏剪应与地面平齐。 3、 短截枝条,应选择在叶芽上方0.5~1.0厘米的 适宜之处。剪口应稍斜向芽背的一面。
4、 修剪时应先将枯枝、病虫枝、树皮劈裂枝剪去。 较大的剪、锯之伤口,应涂抹防腐剂。 5、粗大枝条最好用手锯锯断,然后再修平锯口。
(三)扶直封堰 1. 扶直:浇第一遍水渗入后的次日,应检查树苗 是否有倒、歪现象,发现后应及时扶直,并用细 土将堰内缝隙填严,将苗木固定好。 2. 中耕:水分渗透并适应干燥后,用小锄或铁耙 等工具,将土堰内的土表锄松,称“中耕”。中 耕可以切断土壤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 保墒。植树后浇三水之间,都应中耕一次。 3. 封堰:浇第三遍水并待水分渗入后,用细土将 灌水堰内填平,使封堰土堆稍高地面。土中如果 含有砖石杂质等物,应清理出来,以免影响下次 开堰。
3)、选择当日气温较低时或小阴雨天进行移植,一 般可在下午五点以后移植。 4)、应采取带土球移植。
5)、各工序必须紧凑,尽量缩短暴露时间,随掘、 随运、随栽、随浇水。
6)、夏季移植后可采取搭荫棚、喷雾、降温、喷 保水剂等措施。
花卉种植的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独立花坛,应由中心向外的顺序种植。
2、坡式花坛,应由上向下种植。
五、苗木种植前修剪
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和地上部分修剪,保持地 上、地下水分与养分平衡并维持良好树形。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 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 枝条1/5~1/3。 2、枝条茂密的花灌木,可根据花芽着生部位适量疏 枝或短截。并顺其树势适当强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 3、对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木萌生枝条剪除。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说明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说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园区的美观程度、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下面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说明:一、植物选材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适应性、观赏效果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态习性:考虑植物的水分需求、耐寒、耐旱、适应性等,以便选择生长适宜的植物。
2.观赏效果:从树形、花型、枝叶颜色等方面考虑,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的景观。
3.文化内涵:根据园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植物,以彰显园区的文化价值。
二、种植布局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高低、密度、间距等因素,设计出优美和谐、生态适宜的植物布局。
具体来讲:1.高低搭配:在植物的高度上进行巧妙的搭配,以创造出高低层次分明、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2.密度适宜: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创造出井然有序、生态良好的园林环境。
3.间距合理:在植物种植的间距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以保证植物生长的空间,营造出美观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维护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后期维护问题,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具体来讲:1.浇灌管理:根据植物的生态需求和季节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浇水管理计划,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2.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以保证植物的健康和繁茂。
3.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植物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虫害的影响。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区规划和设计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需要多方面考虑,细致入微地设计和施工,以营造出优美、生态和文化内涵相融合的园林环境。
第三章 园林植物栽植技术

第三章园林植物栽植技术学习目标:熟悉园林植物栽植的理论知识;掌握草本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水生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木本植物栽植的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及类型1.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园林植物栽植,就是按园林设计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将苗木移栽定植在园林绿地中的技术。
2.园林植物栽植的目的园林植物绿化效益发挥的前提,必须依赖于植物的成活。
只有通过精细栽植,才会保证成活,减少养护成本。
3.园林植物栽植的类型园林植物的栽植分定植、假植、寄植。
定植:按照造景的要求,将植物栽植在预定位置,以后不再移走。
假植:已经出圃的苗木,如果不能及时运走或运到新的地方后不能及时栽植,此时需要将植株根系埋入湿润土壤,防止失水。
寄植:在建筑或园林基础工程尚未结束,而工程结束后又必须及时进行绿化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贮存苗木、促进生根,将植株临时种植在非定植地或容器中。
二、园林植物栽植成活的原理及关键1.栽植成活的原理保持和恢复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矛盾,使其根旺株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成活的关键(1)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严格保湿、保鲜、防止苗木过多失水。
(2)促发新根促进苗木伤口的愈合,发出更多的新根,恢复扩大根系的吸收表面和能力。
(3)保证根系和土壤的紧密接触根系和土壤颗粒密切接触,才能使水分顺利进入植株体内,补充水分的消耗。
第二节草本园林植物栽植一、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的露地栽培(一)露地栽培的优缺点优点:投入少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简便缺点: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栽植技术1、整地作床(畦)露地栽培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在播种或栽植前进行整地。
(1)整地作床的意义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预防病虫害。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特性、种植习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互补、搭配、交织等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2、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灵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形态、色彩、种类和组合关系等都是美学的表现,起到装点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营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美丽景观。
3、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需要具备遮荫、隔离、景色修饰等功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
二、常见的植物配置类型1、树木配置树木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植物配置元素。
选择合适的树种,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绿化效果,还可以为游人提供遮荫和休息的场所。
在树木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形态、高度、树冠大小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2、花卉配置花卉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花卉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能够为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在花卉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花卉的生长季节、花期、植株高度、花色搭配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4、地被植物配置地被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被植物不仅能够增加景观层次,还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在地被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覆土能力、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
三、植物规划的要点1、景观分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进行分区。
根据景观的要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层次组合植物的规划要参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进行层次组合。
通过合理的层次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景观效果。
3、植物的连续性植物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连续性,确保植物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整个景观更加统一、完整。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浅析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摘要:分析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以及植物配置的形式,并阐述了在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种植方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植物;绿化;种植设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种植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园林设计任务书中。
植物作为园林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还能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1.1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原则,从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大众行为等方面考虑,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
一般规则式园林,植物配植多采用对植、行植等规则式布局,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不同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建筑物周围,主要道路及大门处,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起伏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要注意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
1.3 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多树种配植、混植时可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平分。
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叶落萧疏。
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
为了使落叶树突出鲜明色调,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
灌木群可以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使之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线。
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时,开朗的空间要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
1.4 植物配置要注意季相的变化。
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又要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
每个区域突出一个季节植物,重点地区应使四季皆有景色。
在以一季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他季节的内容,否则一季过后,就会显得单调。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有哪些植物植物种植设计遵照的基本原则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市场导向1、盆栽对比与和谐原则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职务的多样性;又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2、均衡与稳重原则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的则为稳定。
3、韵律和节奏原则植物复合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触发节奏,在曲式变化中产生韵律。
4、比例比例尺度原则与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外在既有个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彼此间关系。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
三、符合园林当前规则形式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园林设计药用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职务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隔阂的关系,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充分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该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五、短瓣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在植物设计时,有着应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欣赏效果,合理配置。
六、满足棒果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统一。
七、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成功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将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八、经济原则除耕作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第1章绪论1.1 园林种植设计概念园林种植设计是在园林中安排、搭配植物材料,由园林植物和种植设计两个词组组成。
园林植物的概念很明确,指栽植、应用于园林绿地中,具有防护、美化功能,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
包括木本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及草本的花卉、地被、草坪。
种植设计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概念,而与其相关的名词很多,如植物配置、植物配植、植物造景等,虽然内容都与种植设计有关,但还是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侧重点不同。
梁永基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指出:“观赏植物配植即是按园林植物形态、习性、物候期和布局要求等进行合理搭配、种植的措施。
”朱钧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指出:“园林植物配置是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中指出:“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都是把植物材料进行安排、搭配,创造植物景观。
教材中出现的植物配植是各类植物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植、栽植;而植物配置是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置、放置。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设,意为布置、筹划。
计,意为主意、策略、计划。
设计,意为在正式作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这就是说,设计即是为达到目的前的一个过程、措施、方法,是动态的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结果。
园林种植设计是根据园林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
简单地说,即是营造、创建植物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
完美的园林种植设计,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间的生态关系,又要满足景观功能需要,符合艺术审美及视觉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植物景观及植物空间环境,供人们欣赏、游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藤木配植: • A绿化墙面(地锦、凌霄); • B棚架材料,如灯柱、拱门(紫藤,金银 花); • C绿化枯树(古树枯死,不便移走的,可 以绿化); • D点缀假山(在非观赏面爬攀缘植物); • E灌木栽植(紫藤); • F地被(不提供支架)。
植株密度
植物层次
1、 方式: • 规则式:有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栽植 ,按一定株行距,体现严肃整齐的效果。 • 自然式:以自然的方式进行配植,无轴线 。自然灵活,参差有序,活泼。
2、 类型: (1)孤植: • 要求树种的姿态优美,或具有美丽的花朵或 果实。如雪松、金钱松、白皮松、油松、南 洋杉、玉兰、广玉兰、樟树、七叶树,榕树 • 根据空间选择树种大小
圆锥形
• 醒目的视觉焦点 • 与尖形构筑物相呼应
垂枝型
• 自然界生长于低洼处 • 将视线引向地面 • 富有动感
∴宜种于水边
特殊形
• 有奇特造型的植物 • 宜孤植、设计于突出位置上
植物的色彩
• 植物色彩-情感象征
– 鲜艳的色彩-轻快、欢乐 – 深暗的颜色-安详、沉寂
• 通常深色植物安排在下层或后方作为陪衬
• 按成熟植物考虑
– 大乔木:高7-8m 冠幅5米 – 小乔木、大灌木:高3m 冠幅1-2米 – 小型灌木:冠幅 0.3m-0.5m
• 单体植物间应稍有重叠 • 按奇数布置,每组数目不宜过多 3、5、7
– 更整体统一、互相增补
群体布置
奇数布置可行
消除废空间
4倍的树高。
(2)对植: • 二棵或二丛乔木灌木有所呼应地栽植。 • 对称对植,(似天平) • 非对称对植,(似杆秤) 强调一种均衡的协调关系。
(3)行植(列植) 将植物按一定的株行距进行种植。如行 树、林带、河边和绿篱的树木栽植。树种要求 单一,突出植物的整齐之美。 株行距:一般大乔木5~8米,中小乔木3~5 米,大灌木2~3米,小灌木1~2米。 行植成绿篱时,株行距一般30~50厘米。
轮冠线
(五)利用透视变形,几何学,视错觉的原理 来进行植物造景 1、透视变形:如果景深不够,可以利用透视变 形来创造。利用植物改造或强化地形,减少 挖土方的费用。 2、几何学:如开路时要沿对角线,增大观赏面 。 3、视错觉:如一个比较平坦的大草坪,感觉上 是凹下的。可以适当做凸地形。
四、植物配植的基本方式和类型
植物的美学功能
• 框景作用:添加前景。
植物观赏特性在设计中的应用
植物观赏特性
• 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
植物的大小
• 最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 • 直接影响:
– 空间范围 – 结构关系 – 设计构思与布局
植物的大小(按设计需要分)
• • • • • • 大中型乔木 小乔木 高灌木 中灌木 矮小灌木 地被植物
植物的美学功能
• 完善作用
植物的美学功能
• 统一作用:充当恒定因素,将各景物统一起来
植物的美学功能
• 统一作用
植物的美学功能
• 强调作用:集中观赏者注意力。 • 用于出入口、道路交叉点、标识物周围
植物的美学功能
• 识别作用:突显主要景物或空间。
植物的美学功能
• 软化作用:软化或消弱形态粗糙及僵硬的构筑物。
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
植物大小
• 设计中 最重要、最引人注意的特征
植物外形
• 构图和布局上影响 统一性、多样性
纺锤形/圆柱形
• • • • 引导视线向上 提供垂直感、高度感 与展开型植物对比强烈 不宜过多使用
∵过多的视觉焦点
水平展开型
圆球形
• • • • 无方向性 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 外形柔和-可协调其它形体 视觉焦点
形式与环境协调
遵循原则
• 从整体到细节 • 应有基调树
– 一种普通种类植物,数目多而占支配地位 – 以确保布局的统一性
• 借鉴当地植被,突出地方风格
– 如:广州——南亚热带,植被丰富,群落类型 多样化,突出热带风情
•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一)主次分明,疏朗有致 一个空间、一个群落由多种植物组成,但他们在数 量和体量上不能完全一致。 如紫竹院,“绦柳—圆柏、黄杨球—砂地柏”群落 ,以圆柏为主要树种。要疏朗有致,组团式栽。 (二)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 • 如:碧桃园
小乔木
• 最大高度4.5-6m • 垂直面、顶平面两方面构成空间 • 焦点和构图中心
小乔木-构建空间作用
• 垂直面-暗示空间边界
– 树冠低于视平线——完全封闭 – 视线能透过树干树枝——前景漏窗
• 顶平面– 低矮的室外天花板-亲切 – 极低-限制通行
小乔木-构建空间作用
小乔木-视觉焦点
高灌木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基本原理
北京林业大学 梁怀月
参考文献
•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K.布思 中国林 业出版社
课程内容
• 植物在设计中的作用 • 植物观赏特性在设计中的应用 • 植物设计的具体方法、方式
植物在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有生命的设计要素
• 室外环境 设计要素:
– 地形 – 植物 – 建筑 – 铺装 – 园林构筑物(台阶、墙、栏杆、廊架、座椅等) – 水体
• 高3-4.5m 分支点贴近地面 • 设计中 高灌木≈小乔木
高灌木≈小乔木 视觉焦点
高灌木-空间围和感
• 强烈的围和感-垂直面封闭空间
– 四面封闭、顶部开敞——强烈的向上的趋向性 – 强烈的长廊型空间——引导性
高灌木-空间引导性
高灌木-主景
高灌木-背景
中型灌木
• • • • 中型灌木:高1-2m 设计功能与矮小灌木基本相同 围合空间范围较大 构图中 过渡作用
植物设计的具体方法、方式
设计原则
• 设计程序中尽早考虑植物 • 植物的功能作用、布局、取舍是关键 • 从整体着眼
设计程序
• 分析场地基址、委托人要求
– 认清问题、发现潜力 – 明确需要解决的困难、明确预想的效果
• • • •
画概念分析图 种植规划设计 布置单体植物 确定植物种类和名称
分析场地基址、委托人要求
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色彩
植物的色彩
植物色彩-趋向性
树叶类型
• 落叶型 • 常绿针叶型 • 常绿阔叶型
落叶型
• 季节变化:春花、夏叶、秋实、冬干 • 阳光透射-闪烁的光影效果 • 冬季不同的枝干形象
落叶型
• 落叶树宜以常绿树为背景
针叶常绿树
• 形象常年无变化 • 端庄、稳重、沉实的视觉特征 • 叶色相对深暗
设计前提
• 需熟练掌握:
– 植物的综合观赏特性(尺度、形态、色彩、质 地) – 植物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 – 植物生长的环境效应 – 植物的养护管理
设计中植物的功能
• 植物的建造功能 –构成空间 –障景 –控制私密性 • 植物的美学功能
– 完善作用 – 统一作用 – 强调作用 – 识别作用 – 软化作用 – 框景作用
设计应该考虑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相结合
植物的质地
• 粗糙-光滑细腻 • 影响:布局的协调性、多样性、视距感、 观赏情趣、气氛
趋向性
粗质型植物
• • • • 视觉焦点、突出 感观上 更空旷、疏松、模糊 多用于不规则景观 无法形成整洁、轮廓鲜明的规则形式
细质地植物
• • • • 不醒目 近观可见 优雅、细腻 紧凑狭小的空间特别有用
矮小灌木
• • • • • 高30cm-1m 暗示空间范围 不影响视线、限制交通 构图上连接作用 附属要素-形成对比
矮小灌木
矮小灌木
• 设计上宜大面积使用 • 面积小×
– 零散、琐碎、无整体感
地被植物
• 高度不超过15cm-30cm • 注意地被植物色彩、质地的运用
– 暗示空间边缘 – 在地面形成图案 – 作为自然、一致的背景 – 起协调统一的作用
• 植物与地形
– 强化/消弱 地形
• 植物与建筑
– 分割空间 – 封闭作用 – 连接作用
植物与地形
植物与建筑
障景-控制人的视线
• 需分析:
– 观赏者所在的位置 – 被障物的高度 – 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 – 地形等
• 研究方法:画视线分析图
控制私密性
• 私密空间: – 与外围环境完全隔 离 – 分割出的独立空间 – 无法自由穿行
针叶常绿树
• 设计原则: • 设计中比例宜小于 落叶树 • 应在不同地方群植 ∵冬天凝重醒目
分散→混乱感
针叶常绿树
• 永恒不变的屏障
针叶常绿树
• 冬季防风御寒的屏障
阔叶常绿树
• 叶色深绿 • 艳丽的春色花 • 极不耐寒
设计应该考虑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相结合
设计应该考虑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相结合
• 春花秋实(荚迷、忍冬、旬子)。
(三)合理应用植物材料围合空间 • 1、开放型的空间 • 2、半开放型空间: • 3、封闭空间 • 4、冠下空间(覆盖空间) • 5、竖向空间
(四)林缘线、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 林缘线(水平) :树冠在地上的投影。 • 林冠线(垂直) :树冠的边界。 • 两条线不宜平直,也不宜过于曲折。垂直的 方向要参差不齐,水平方向要前后错落,有 高低、明暗,前后衬托。
• 认清问题、发现潜力 • 明确需要解决的困难 • 明确预想的效果
概念分析图
• 用抽象的符号描述设计要素、功能、原理 • 不要考虑具体植物品种和单棵植物的具体 分布方式 • 关注植物种植区域位置和相对面积
概念分析图
概念分析图
总平面图
分析高度关系
群体考虑植物材料
突出主景
布置单体植物的原则
大中型乔木
• 成熟期高度可达9-12m •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