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要点1
口腔正畸技能总结

口腔正畸技能总结引言口腔正畸是现代口腔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改变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来矫正不正常的咬合和面部外形。
作为一名从事口腔正畸工作的医生,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有效地完成矫正治疗。
本文将对口腔正畸中的主要技能进行总结和归纳。
1. 正畸检查与诊断正畸检查与诊断是正畸治疗的重要第一步。
在进行正畸治疗之前,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面部分析,包括咬合关系、牙齿错位情况、颌骨生长发育等。
通过检查和诊断,我们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治疗计划和方案。
2. 正畸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需要进行的矫正治疗,我们需要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矫正器的选择、矫正力的控制以及治疗时间的安排等。
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3. 正畸器的选择与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正畸器起到了关键作用。
常见的正畸器包括矫正托槽、弓丝、弹簧等。
不同的矫正器有着不同的功能和适应症,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正器,并正确地应用于患者的口腔中。
4. 正畸力的控制与调整正畸治疗中,正畸力的控制非常重要。
不正确的力度和方向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需要通过对正畸器的调整和维护,确保施加在牙齿和颌骨上的正畸力是适宜的,并根据治疗进展适时地调整力度和方向。
5. 正畸疗程管理正畸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通常需要6个月到2年的时间。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定期复诊,并及时调整和修正矫正器的位置和力度。
疗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正确按照治疗计划进行正畸治疗。
6. 治疗效果评估与记录治疗效果的评估是正畸治疗的最终目标。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个过程包括口腔照片的对比分析、模型的测量和分析、面部轮廓的评估等。
通过评估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治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并为以后的病例提供参考和借鉴。
口腔正畸知识点总结

口腔正畸知识点总结一、口腔正畸的基本知识1. 牙齿生长发育规律牙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乳牙的形成、替牙的生长和恒牙的生长三个阶段。
正常情况下,牙齿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前牙、犬牙、前磨牙、后磨牙。
牙齿的错位主要是由于牙齿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异常,或者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了解牙齿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口腔正畸治疗非常重要,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方案。
2. 颌骨的骨骼生长规律颌骨的骨骼生长规律对口腔正畸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牙齿的位置和牙槽骨的形态。
颌骨的骨骼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在婴幼儿期,颌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而在青春期则减缓了许多。
了解颌骨的骨骼生长规律可以帮助口腔正畸医生选择合适的矫治时间和方法。
3. 牙齿错位的原因牙齿错位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种原因。
遗传因素是指患者的错位牙齿是由于家族中的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具有明显的家族病史。
环境因素是指患者的错位牙齿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的,比如勿顺吸奶器的时间过长、儿童时期常嚼口香糖等。
口腔正畸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来判断牙齿错位的原因,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口腔正畸的矫治原则口腔正畸的矫治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个性化治疗口腔正畸医生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牙齿生长发育情况、颌骨的骨骼生长情况等因素,从而达到最佳的矫治效果。
2. 综合治疗口腔正畸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矫治方法和器械,比如传统的固定矫治、隐形矫治、功能矫治等,同时也需要结合外科手术、种植牙等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矫治和预防结合口腔正畸不仅仅是对错位牙齿进行矫治,还需要结合预防措施,以防止错位牙齿的复发,比如穿戴固定矫治器后需要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等。
4. 保持面部美学口腔正畸治疗需要注重维持患者的面部美学,通过合理的矫治方案来改善患者的面部轮廓和牙齿的美观度。
口腔正畸篇

口腔正畸篇1、儿童正畸的最佳时期牙列不齐的矫治,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乳牙期(3〜7岁):如发现可能妨碍咬合功能及颌面部发育的牙列不齐,只要儿童能够合作,就可以进行矫治。
乳牙期内一般不使用复杂的矫治器,以去除病因为主。
矫治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儿童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减轻畸形的严重程度,预防更严重的畸形发生。
这个时期需立即矫治的有:前牙反颌、下颌前突、后牙反颌以及一切妨碍颌面部正常发育及正常功能的口腔不良习惯。
替牙期(7〜12岁):此时期骨发育快、变化大,一般的牙列不齐、错颌畸形可能有好转,但也可能加重。
轻度牙列不齐且与功能发育无关,不必忙于矫治。
反之,有下列几种情况应进行矫治:前牙反颌,多生牙造成的牙列不齐,个别牙严重错位、拥挤,上下牙弓间关系异常者等。
上颌前突,影响发育及功能,下颌后缩,此时期一般使用活动功能矫正器或局部固定矫正,矫正周期相对较短。
恒牙期(12〜15岁):一般来说第二恒磨牙在12岁左右萌出,此时,颌骨的发育逐渐成熟。
因此这个时期是各种牙列不齐和错颌畸形矫治的最佳时期,而且效果最好。
了解以上这些情况后,家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急于求成。
2、隐形xx的优点保持最大程度的美观需求。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没有在牙上粘结托槽,没有弓丝,因此不会有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面。
因为可以自行摘戴,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有效阻止牙菌斑在口腔中滋生,防止蛀牙与牙龈炎,几乎不影响发音。
完全不影响咀嚼。
过程舒适,矫正效果卓越。
3、半隐形与钢托槽其实现在的矫治器有透明的牙套,表面上看已经不是很明显了,作用和金属的是一样的。
但强度上,没有金属材质的结实,如果实在注意美观的问题,可以考虑这种透明的,表面上看只有一个金属丝,保证最大的美观需求。
4、小孩子牙齿不整齐需要xx吗?轻度牙列不齐与功能发育无关,不必忙于矫治。
反之,有下列几种情况应进行矫治:前牙反颌,多生牙造成的牙列不齐,个别牙严重错位、拥挤,影响发育及功能者,上下牙弓间关系异常者等,严重上颌前突,下颌后缩者。
正畸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正畸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正畸学的基本概念1.1 正畸学的定义正畸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牙齿排列异常、咬合错误以及相关颌面畸形的学科。
主要包括正畸学基础理论、诊断与治疗技术、矫治器材以及临床实践等内容。
1.2 正畸治疗的目的正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牙齿的排列和位置,纠正咬合的不正常情况,恢复正常的口腔功能和美观度。
同时,正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言语发音和面部外貌等方面。
1.3 正畸学的发展历史正畸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医学家就已经有对牙齿不正常排列和咬合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疗的记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正畸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正畸学的基本原理2.1 牙齿排列异常的原因牙齿排列异常主要是由于牙齿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其中,遗传因素是影响牙齿排列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吮吸乳瓶、吸烟等也会对牙齿的排列产生不良影响。
2.2 不同类型的牙列不齐牙列不齐主要包括前牙反颌、前牙反颌、前牙拥挤和后牙错颌等类型。
每种类型都需要针对性的正畸治疗方法。
2.3 咬合错误的分类咬合错误主要包括开合错位、横颌错位、开颌错位、深覆盖错位等种类。
针对不同类型的咬合错误,需要采用不同的正畸矫治方法。
2.4 正畸学的基本原理正畸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适当的力量,调整牙齿的排列和咬合位置,使得牙齿能够达到正常的位置和功能。
同时,正畸治疗还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牙齿、颌面骨骼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正畸治疗的常用方法3.1 固定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包括金属托槽、陶瓷托槽和隐形矫治器等多种类型。
这些矫治器可以通过连接在牙齿表面或者牙齿内部的方式,施加适当的力量,从而调整牙齿的位置和矫正咬合。
3.2 可拆卸矫治器可拆卸矫治器主要包括活动矫治器、外颚矫治器等,适用于一些儿童患者或者牙齿排列情况不太严重的成人患者。
这些矫治器可以通过调节和更换来改变其作用力和方向,从而实现对牙齿的调整。
正畸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正畸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正畸是一种通过矫正牙齿和颌骨的不正常位置和关系,改善咬合功能和外观的牙科治疗方法。
正畸的流程包括初诊、治疗计划制定、矫正器安装、调整和拆除等步骤。
在进行正畸治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初诊非常重要。
在初诊阶段,正畸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牙齿和颌骨情况,包括检查口腔内外形态、拍摄X光片等。
患者在初诊时应提供详细的病史和个人信息,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
正畸医生会根据初诊时的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矫正器和治疗时间等。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按时进行复诊和调整。
在矫正器安装阶段,正畸医生会根据治疗计划选择合适的矫正器。
常见的矫正器有传统的金属托槽矫正器、隐形矫正器等。
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清洁,并避免食用硬质食物,以免损坏矫正器。
治疗过程中的调整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进行复诊和调整。
正畸医生会根据牙齿的移动情况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避免食用粘性食物。
拆除矫正器是正畸治疗的最后一个步骤。
当达到预期的矫正效果后,正畸医生会拆除矫正器,并进行最后的检查。
患者需要在正畸治疗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维持矫正效果。
正畸治疗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合作的过程。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复诊和调整。
通过正畸治疗,可以改善牙齿和颌骨的不正常位置和关系,使患者拥有健康美丽的笑容。
口腔正畸治疗要点__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与支抗控制

・讲座・作者单位: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通讯作者:傅民魁,Email:fum inkui @2631net,电话:01026217997722383口腔正畸治疗要点Ⅱ1正畸治疗中的支抗与支抗控制胡炜 傅民魁 矫治错畸形的主要手段是对错位牙齿施加适当的矫治力,使其移动到正确的位置,重建协调、健康、稳定的关系。
因此,牙齿的受力移动是正畸治疗的基本步骤。
当矫治力施加到需要移动的牙齿上时,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便引入了一个概念———“支抗”。
所谓支抗,就是能抵抗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结构。
这些结构可以是牙齿、牙弓、口唇肌肉或骨骼。
正畸临床中常用牙齿作为支抗。
如果没有良好的支抗控制,就会发生牙齿的不良移动,进而影响最终的矫治效果。
目前,临床矫治中出现的绝大多数问题均与支抗控制有关。
这就需要在矫治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支抗控制,获得牙齿的有利移动,控制牙齿的不良移动。
因此,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败的关键。
一、关于支抗(一)牙齿的支抗值:牙齿的支抗值指牙齿能够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能力,其可用牙周膜面积代表。
一颗牙齿的牙周膜面积越大,移动该牙齿所需要的力量就越大,牙齿的支抗作用就越强。
在恒牙列中,第一磨牙的牙周膜面积最大,其次为第二磨牙,尖牙和前磨牙居中,切牙最小。
以此推论,移动后牙所需的矫治力要大于前牙。
(二)影响牙齿支抗值的因素:牙齿的牙周膜面积与牙齿的支抗值有关。
但严格地说,是牙周膜的受力面积决定牙齿的支抗值大小。
因此,牙齿的移动方式、牙根的形态、牙槽骨的高度、牙根周围组织的结构以及是否有外力增强支抗,均可影响牙齿的支抗值。
11牙齿的移动方式:整体移动牙齿的支抗值大于倾斜移动者。
牙齿整体移动时牙周膜的受力面积大于倾斜移动。
因此,如果移动牙齿所需的单位面积牙周膜压力相同,则整体移动牙齿所需的力大于倾斜移动牙齿所需的力。
21牙根的形态:牙根的形态影响牙周膜在牙根颊舌侧和近远中侧的分布,对牙齿的支抗值也有影响。
正畸治疗中注意事项【范本模板】

正畸治疗中注意事项
1:防止意外发生。
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有利于得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进食是最需要患者配合的问题,粘固在牙齿上的正畸附件,在遭受较硬食物撞击时,轻者会变形,重者会脱落,直接影响矫治进程.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如果未认真执行医生的医嘱,经常撕咬过硬过粘的食物,包括排骨、鸡腿、鸭脖、甘蔗、梅子及牛奶糖等,可能会导致托槽等附件频繁脱落,不但导致疗程延长,增加医生额外工作量,更主要的是会影响最终矫治效果.所以,进食偏软的饭菜,避免直接啃咬以上所提食物,将水果类切块分食,是正畸患者正确的选择。
2:口腔干净清洁,是正畸患者接受高效治疗的基础。
虽然在正畸之前,患者都须接受口腔卫生科普知识的宣教,但是对于眼下学习任务过重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连刷牙的时间都不能保证(其实这都是借口),没有执行餐后刷牙的劝告(正畸患者一天至少需要5次刷牙,每次要保证刷干净),所以医生在患者复诊时经常可以看到发红的牙龈,黏糊的牙面。
认真刷牙到位的标志应该是牙面清洁,牙龈无红肿,正畸附件缝隙中无食物残渣留存.
3:患者按时复诊(固定矫治复诊间隔时间一般在3—6周),是获得良好矫治效果的保证.因为有些加力措施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时变换的,如果错过复诊时间,将会影响疗效。
正畸的注意事项

正畸的注意事项正畸是一种通过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改善牙齿和面部外貌的治疗方法。
想要进行正畸治疗的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找专业的正畸医生: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正畸医生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对治疗效果产生关键影响。
2. 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在治疗开始之前,医生将通过详细的口腔检查评估患者的状况。
这将包括拍X光片、拍摄面部照片等等,以便医生能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3. 遵守医生的治疗计划:接受正畸治疗需要耐心和恒心。
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计划,包括戴牙套、调整牙齿的方向和压力等等。
4. 定期去医院检查:为了确保治疗的进展和结果,患者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
这样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计划,避免出现任何问题。
5. 注意口腔卫生:正畸器械会增加口腔中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滞留,容易引起龋齿和牙周疾病。
因此,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期间,需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清洁口腔。
6. 注意饮食:在进行正畸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避免过于硬和粘性的食物,以免损坏正畸器材。
尽量选择软食和易嚼食物,保持口腔的舒适和正常功能。
7. 避免口腔损伤: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期间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口腔损伤。
例如,避免咬硬物或者有可能引起颚关节疼痛的行为。
8. 保持牙齿的美容:正畸治疗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牙齿的拥挤和不齐,也包括改善牙齿的外观美观。
因此,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期间可以注意保持牙齿的美白和健康。
9. 遵守医生的咨询:正畸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提供一些有关牙齿及口腔卫生方面的咨询和建议。
患者应仔细听从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
10. 治疗之后保持后续追踪: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仍需要定期回诊进行追踪检查。
这样医生可以评估治疗后的效果,并制定维持牙齿健康的计划。
总的来说,正畸治疗是一项需要患者积极参与的治疗过程。
患者需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严格遵守治疗计划和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正畸效果,并保持牙齿的健康和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 10008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通讯作者: 傅民魁, Email: fuminkui @ 263. net, 电话: 0102·讲座·口腔正畸治疗要点Ⅰ.正畸治疗的诊断分析与矫治设计李巍然傅民魁【编者按】口腔正畸治疗的诊断分析、矫治设计以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不同的矫治技术,不论是方丝弓矫治技术、直丝弓矫治技术,还是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建立在相同的矫治基础上,如矫治中的支抗设计和矫治牙移动的控制等方面。
而要取得矫治成功,必须能掌握和应用这些基本内容。
即将陆续发表的口腔正畸系列讲座主要介绍这些方面的内容。
讲座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的医师,希望能给读者带来裨益。
随着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在我国逐渐推广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口腔正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正畸医师的矫治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种新型矫治技术及矫治器先后引入中国,使许多正畸医师更热衷于追求新的矫治技术或矫治器,而忽略了正畸矫治中最根本的理论问题。
但是若要成功地矫治错畸形,任何矫治技术和矫治器都离不开正确的诊断分析和矫治设计。
正确的矫治计划和目标是成功矫治错畸形的关键。
正确的治疗计划来自医师对错患者资料的综合分析。
然而在患者资料的采集和分析中,许多环节易被忽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一、关注问诊1. 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主诉,即患者所关心的错表现,是正畸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正畸医师往往更加关注错畸形的临床表现,而忽视了患者的主诉,忽视了与患者良好地沟通,从而导致医患矛盾并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
2. 患者的健康状况:一些疾病会影响正畸矫治的顺利进行,如癫痫、糖尿病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均需要在良好的药物控制下,才能开始正畸治疗。
骨性错常有遗传倾向,了解家族中相同的错表现情况,对患者错畸形的矫治设计和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口腔不良习惯会导致不同的错畸形。
如果医师在矫治设计中忽视了破除不良习惯,将会导致矫治的失败或矫治后错畸形的快速复发。
前牙开的患者应注意是否有不良舌习惯或颞下颌关节疾病,才能确定相应的矫治方法。
对于存在不良习惯的患者,应在矫治设计中考虑破除口腔不良习惯,这是成功治疗由不良习惯引起错畸形的重要因素。
而对于存在关节疾病的患者,如骨关节病的开患者,因其通常在青春期表现出症状并加重,但随着生长发育的停止而稳定,所以一般需要观察,待生长停止或减弱后再开始治疗。
二、关注颌面检查正畸医师可以通过颌面检查获得大量的错信息。
所以颌面检查应该全面而系统,不仅要重视牙畸形的临床表现,还应注意颌骨及面部的情况。
1. 牙情况的检查: 牙畸形通常是正畸医师最关注的。
牙检查应包括牙齿排列及重要的错位情况;牙弓中线情况;覆覆盖情况,尖牙及磨牙关系;牙弓形态;牙槽突丰满程度及牙齿的健康状况(牙齿的形态、数目及大小异常,钙化异常)等。
(1)牙齿的健康状况:牙齿的健康情况不应被忽视,矫治设计中一般要尽量考虑保留钙化或形态、发育异常的牙齿。
对于减数设计的患者,则应更多地考虑拔除异常的牙齿,如可考虑拔除锥形且牙根较短的侧切牙,以避免拔除其他相对健康的牙齿。
对于需要保留的异常牙齿,则要考虑在矫治中或矫治后,进行改形、调及冠修复等治疗。
(2)牙弓的中线情况: 对于上下牙弓中线不一致的情况,应进一步检查确认中线偏斜的量,有无干扰或功能因素。
中线问题来源于上颌或下颌牙弓及是否由于颌骨的异常造成,这对进一步确立矫治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牙弓中线不一致,矫治设计不同。
干扰和功能因素造成的中线不一致,常在牙列排齐及干扰去除后得以解决。
牙齿错位萌出导致的较大量的中线不调,一般需要通过不对称拔牙解决。
而颌骨不对称造成的中线不一致很难单独通过正畸方法解决,常需配合正颌外科手术。
(3)齿槽的丰满度:在矫治设计中不应忽视齿槽的丰满度,尤其应关注齿槽丰满度差的患者,因为凹陷的齿槽会限制牙齿的移动。
过度扩展或内收齿槽凹陷患者的牙弓,常造成牙槽骨和牙龈的退缩及牙根的暴露。
对于齿槽凹陷的患者,在矫治设计时应适当地考虑邻面去釉、适当部位拔牙等措施,以避免过度唇倾或舌倾牙齿。
(4)牙齿的协调性: 约5%的患者存在上下颌之间的牙量不调,如常见的上颌侧切牙及第二前磨牙过小、上下前牙的过大牙和融合牙等,都会影响颌间牙量的协调。
颌间牙量的显著不调,常会影响治疗后良好的尖牙和磨牙关系及正常覆盖的建立。
通过Bolton指数分析,发现存在异常的部位,并在正畸矫治设计时考虑颌间牙量不调的因素。
通过选择拔除不同的牙齿或适量的邻面去釉,协调颌间牙量关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5)牙周组织的健康:对于成年患者,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不应忽视。
牙龈组织有无增生、退缩,牙槽骨有无吸收及牙槽骨高度等都应考虑。
存在牙周问题的患者应先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再考虑开始正畸。
2. 面型检查:患者的正侧面形态,包括面部对称性、面部高度、唇间关系、唇齿关系以及唇的厚薄、唇功能等面部检查,对于制定正确的矫治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牙表现相同但面部形态不同的患者,矫正设计的差异较大。
(1)面部对称性:人体结构并非严格对称,但不对称超出一定范围即能被直观发觉。
在正畸设计中最需要关注的是颏部的偏斜。
因为有一些颏部偏斜可随着错畸形的矫治得到纠正,如干扰造成的下颌偏斜。
还有一些颏部偏斜却会随着生长发育而加重,如下颌骨生长不对称的患者,常常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表现出偏斜逐渐加重,这类患者不能通过正畸治疗解决偏斜,需要进行正颌外科2正畸联合治疗。
所以在检查中应注意患者下颌息止位时颏部的偏斜情况,找出面部不对称的机制。
通常情况下,功能因素导致的下颌偏斜,在下颌息止位时颏部不偏斜;而骨性的颏部偏斜在下颌息止位时仍表现出下颌偏斜。
(2)侧貌及唇关系的检查:侧貌的突缩情况在拔牙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审美平面常用来评价侧貌及唇关系。
为了保证治疗后患者具有良好的面型,侧貌较突的边缘患者常需拔除4颗第二前磨牙,而侧貌较直或凹陷的患者则需扩弓排齐;若牙列拥挤较严重,侧貌较突者常需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并需配合较强的支抗设计,而侧貌较直或凹陷的患者则需拔除4颗第二前磨牙。
拔牙设计通常会改善唇齿关系和唇间关系,但是对于唇功能不良或唇短缩、外翻的患者,不能仅靠拔牙或矫治来改善症状,还需要患者进行唇肌功能的训练。
同时,在诊断分析中需要了解患者唇的厚薄。
一般情况下,较薄的唇随着牙齿的唇舌向移动变化显著,对面型影响较大。
所以,在矫治设计中确定拔牙与否和拔牙的位置,需要参考唇的形态及厚度。
三、关注X线影像分析X线检查是错畸形诊断分析和治疗设计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正畸诊断中常用的X线检查有牙齿根尖片、曲面断层X线片、X线头颅侧位片。
对于存在面部偏斜或不对称的患者,还需拍摄头颅后前位片。
对于存在埋伏牙或唇腭裂的患者,口腔局部CT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症状的患者,需要加拍关节片以判断关节间隙及关节骨面有无破坏等。
X线头影测量可以提供许多错信息,如颌骨形态及关系、牙轴情况、面部生长方向等错畸形的深层机制。
X 线头影测量的项目很多,常用的分析方法也较多。
在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对测量项目的结果均应综合分析,不能仅依据某项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在矫治计划的制定中,颌凸角、面角、上齿槽座角、下齿槽座角等可以作为颌骨间异常关系的诊断参考。
上下切牙角结合上下切牙的凸距(Ui2NA, L i2NB)可以帮助确定上下切牙的位置;下颌平面角、下面高/全面高及后前面高比可以辅助诊断面部的垂直向关系。
这些测量项目的结果在矫治设计中,对于决定拔牙与否和拔牙部位是十分关键的。
1. 矢状关系:患者的矢状骨面型影响着矫治设计。
同样是中度拥挤前牙深覆盖, Ⅰ类骨面型的患者可以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设计中度支抗;而Ⅱ类骨面型的患者可能在拔牙以后需要上颌强支抗及上颌前牙的转矩控制,使上颌前牙尽量内收,同时避免前牙过度直立和内倾。
在骨面型分析中应注意机制分析,同样的骨面型但机制不同时,矫治设计不同。
Ⅱ类骨面型的患者,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后,对于因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的错畸形,治疗设计可能会根本不同。
对上颌前突的Ⅱ类骨面型患者,可能会设计限制上颌生长的矫治器或上颌拔牙。
对下颌发育不足造成错畸形的Ⅱ类骨面型患者,可能会在矫治设计中使用促进下颌生长或牵引下颌向前的方法。
对于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头影测量分析后,由于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需要较早治疗,经常在乳、替牙期进行前方牵引治疗,以减轻上下颌间关系的不调;而对于下颌发育过度的患者,往往需要推迟治疗,观察其生长。
对于同样上、下切牙角及拥挤度的患者,由于上下前牙凸距不同,矫治设计可完全不同。
切牙凸距较大的患者,在矫治设计中需要设计拔牙或考虑拔除较前部的牙齿,更多地内收前牙以减小突度。
2. 垂直关系:下颌平面角较大称为高角,患者常表现出面下1 /3过大、下颌平面过陡和开倾向。
低角的患者,面下1 /3较短、前牙深覆。
依据Tweed理论,下切牙与眶耳平面角为65°是建立良好面型的关键。
由于下颌平面角很难通过正畸矫正得以改变,所以,对于下颌平面角不同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变下切牙2下颌平面角来使患者建立良好的面部关系。
高角患者下切牙可以稍舌倾。
对于高角的边缘患者常选择拔牙治疗,从而避免因扩弓矫治造成的覆减小进而导致或加重开。
高角病例的拔牙部位可以是前磨牙及第二或第三磨牙,拔牙具体位置的确定还要同时参考面部突度、牙列拥挤度及牙列拥挤部位等。
由于低角患者咀嚼肌功能较强,拔牙后牙齿的移动相对困难,同时后牙的前移和前牙的后移对咬合打开及面部高度的变化是不利的,同时又由于下颌平面角低,下切牙2下颌平面角应略大,才利于建立良好的面部关系。
所以,低角患者的拔牙设计相对保守。
但是具体到每一位患者是否进行拔牙治疗,还需要结合牙列的拥挤度、Spee曲线曲度、牙轴倾斜度及面型的突缩程度等,低角并不是拔牙矫治的禁忌证。
四、关注生长发育大多数正畸患者是少年儿童,制定矫治计划时应考虑生长发育因素。
在牙量和骨量的分析中,对于替牙期及恒牙初期的患者,应把下颌骨每年的生长量2~3 mm考虑其中,同时第二磨牙及第三磨牙的牙量也不应被忽视。
对于存在颌骨畸形的患者,需要依据生长发育的理论来选择适当的矫治时机和矫治方法。
对于下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Ⅱ类患者,一般应在快速生长期前开始矫治,多选用功能矫治器调动和刺激患者的生长发育潜力,改善患者的颌骨间不协调。
对于乳牙期安氏Ⅲ类错患者,反一般在患者4岁左右矫治,而对于接近替牙期的6岁左右患者,一般不再治疗而等待恒切牙萌出。
对于替牙期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一般在8岁开始治疗,以前方牵引或功能矫治器为主。
而在替牙期即表现出的下颌骨发育过度常预后较差,一般应观察患者的生长,等待生长发育完成后才能制定较完善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