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历史事件梳理.doc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之时政常识系列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之时政常识系列

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时政常识都是必考考点,今天公考咨询与各位考生与时俱进的分享一些时政常识的要点和习题练习,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常识积累有帮助,助力各位考生决胜省考。

【近期常识要点】1.2020年8月10日,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审议了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作的关于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五项工作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锻造新时代高素质过硬公安队伍;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为执法工作提供规范实用的操作指引;强化组织督导,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公安工作的立法;建议在刑法中单独增设袭警罪。

2.2020年8月10日,国家主席电卢卡申科,祝贺他再次当选白俄罗斯共和国总统。

3.2020年8月,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通高铁全线完成铺轨。

盐通高铁全线采用500米无缝钢轨及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全线铺设完成后将采用国内领先的移动闪光焊技术。

盐通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通高铁与徐盐高铁、沪苏通铁路共同构成京沪高铁南段的重要辅助通道,建成后将实现徐盐、连盐、沪苏通等铁路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华北、西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联系的便捷运输通道,缓解京沪高铁徐州至上海间的运输压力。

4.2020年8月10日,公安部、农业农村部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部署开展的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高发水域同步巡查执法行动正式启动。

按照统一部署,首轮巡查执法行动为期15天,由长江流域非法捕捞高发水域相关省市公安机关、渔业主管部门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上执法力量同步组织开展。

5.2020年8月,“澳门特别行政区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授牌仪式”在澳门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

公务员考试历史常识1. 概述公务员考试是指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一种选拔方式,选取合格的人员从事政府机关的工作。

历史常识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涉及到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相关事件。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历史常识题目,帮助考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历史朝代2.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终于公元前206年,共存在15年。

其中,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君主。

在秦朝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和政策,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长城等。

2.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始于公元前206年,终于公元8年,共存在两百余年。

东汉始于公元25年,终于公元220年,共存在近两百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期之一。

2.3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庄严而富庶的强大中央集权封建王朝,始于公元618年,终于公元907年,共存在28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较为完善、社会经济进一步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辉煌的时期。

2.4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长达319年的封建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始于公元960年,终于公元1127年,南宋始于公元1127年,终于公元1279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其中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3. 重要历史事件3.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自清朝建立以来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性大事,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发生在1919年。

五四运动以反对巴黎和约、拥护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公考行测复习历史常识盘点

公考行测复习历史常识盘点

公考行测复习历史常识盘点行测,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英文名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简称AAT)的简称,它和智力测验一样,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复习历史常识盘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行测复习历史常识盘点1、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哪几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隋朝以前,自西汉至南北朝,基本沿袭秦朝官制,隋文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综合前代各种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发展进程中,组织情势和权利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实行。

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剂和补充。

隋文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主座等于秦汉的宰相。

把宰相之职一分为三,避免了权臣专权,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深入变化的标志,决策、审议、实行权利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是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历史演变:秦朝: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汉朝: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专门处理军国大事。

以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二者来转达表章,沟通内外朝,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设置尚书台,东汉末设侍中寺魏晋南北朝:尚书省建立的开端:三国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隋朝: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唐:尚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古称。

中书省在唐代一度改称西台、凤阁、紫微省,旋复古称。

门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古称。

五代制度与唐无异,但是由于连年征战,实际上宰相并不掌控权利。

L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历史常识(吐血整理)

L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备历史常识(吐血整理)

公务员考试必备历史常识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分册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知道: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

《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字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1.《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它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知道: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2.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全国的土地,并控制所有的军队,掌握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3.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4.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似而得名。

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3课古代印度知道:1.古代印度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2.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3.佛教迅速得到传播,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理解:1.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四大种姓在理论上都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种姓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有不同。

2.佛教创立和传播的时代背景: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公考行测历史考试知识点

公考行测历史考试知识点

公考行测历史考试知识点知识点是行测重点考核的内容,并且触及题量大,分值高,是考生很难掌控的一种题型。

很多考生做此类题型,没有相应的解题方法,习惯将文段、问法、选项一窝蜂全部看完,这是是不对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历史考试知识点。

公考行测历史考试知识点一、历代改革(一)古代著名的改革年龄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大,齐桓公确立霸业。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嘉奖耕战;建立县制。

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8年王莽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屡次改变币制。

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告终。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

改革增进了北方经济的复原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增进了北方民族融会。

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开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建水利,整理军队,严格纪律。

后周气力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北宋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兴建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增加,军事气力也有所增强。

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明朝张居正改革:整理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治理黄河,实行“一条鞭法”,采取军事改革措施。

明朝经济状态得以改进,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国防实力增强。

改革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终究失败。

(二)近代改革近代历史上有三次新政,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产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把入侵权势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戊戌变法产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末新政产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潭。

三次新政都没有到达预期的目的。

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布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行测考试中言语知道部分很重要,言语知道一共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逻辑填空、片断阅读和语句表达。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国历史知识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

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

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期;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商汤颠覆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周厉王时产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显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年龄和战国两个时期。

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年龄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年龄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年龄五霸”。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显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公务员行测考试党史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党史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党史常识公务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公共服务的,负责兼顾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保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实行的公职人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党史常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党史常识1.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布成立,辛亥革命颠覆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独裁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2.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首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同年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会议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肯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颠覆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到达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一大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6.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颠覆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眼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8.1924年至1927年,称为中国的“大革命”或“国民革命”时期。

9.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破裂,向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行测常识 历史文化

行测常识 历史文化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重点-中国古代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简为教育一、夏商与西周:夏:家天下。

商:青铜器兴盛,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西周:定都镐京。

(陕西西安)二、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割。

春秋五霸:齐桓(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楚庄、阖闾、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商鞅改革;三、一统秦两汉:楚汉之争;刘邦建西汉;吕后专权;文景之治;汉武帝(张骞、史记);王莽篡汉;绿林军起义;光武中兴;黄巾起义。

四、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炎称帝;317,司马睿在建康建东晋。

五、南北朝并立:南朝---公元420年到589年,宋齐梁陈北朝---公元386年到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六、隋唐五代传;隋:大运河、赵州桥;唐: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武举和殿试);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七、宋元明清后:宋: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宋词:苏辛元:1271年,忽必烈建元称帝。

明:燕王之变、建都北京;郑和下西洋、永乐大典;土木堡之变;张居正改革。

清:康乾盛世;四库全书;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五行:水木火土金。

原则:彼相生、间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古代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变迁。

汉之前讲究相克说,之后讲究相生说。

一、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

“医圣”:西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4年)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

华佗:“五禽戏”、麻沸散。

药王:唐代孙思邈。

《千金方》。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的分类法,“东方医药巨典” 。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五脏:指肝、心、脾、肺、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
今天,华图给大家带来《常识判断》有关于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有大量细化的知识点,对于广大备考的同学而言,需要大家花更多精力去准确掌握。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有关历史知识的这部分命题思路主要表现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历史事件本身的细节。在此,我们建议各位同学在复习备考的过程当中,对于于历史这一部分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本身的细节以及准去记忆历史事件前后联系的顺序。
秦末,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8、刘邦建西汉
公元前207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9、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行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10、七王之乱
汉景帝时期,晁错上书撤藩,引起七王叛乱。
11、汉武盛世
行推恩令、盐铁令,政权、财政权集中于中央;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丝绸之路。
1、牧野之战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楚晋之争,晋国退避三舍。
3、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赵魏之战,齐国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4、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歼灭魏军的伏击战。
5、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赵括纸上谈兵,大败。
6、陈胜吴广起义
历史常识在于点滴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能大家会感到繁琐,但是质变的前提是量变的积累,相信大家通过认真复习备考一定能在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