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源流发展与内涵详考_1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五次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五次发展历程

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5年,东汉宦 官蔡伦改进了造纸 的方法,向汉和帝 献纸,实现以纸代 简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1837 年 , 莫 尔 斯 发 明 了 电 报,开创了利用电来传递 信息的局面。40年后,贝 尔发明了电话,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广播 电视等技术,是信息存储 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重要 革命。
2.文字的发明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 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 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 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 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 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 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 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 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 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 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 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1.语言的产生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 命的直接推动力。那么,语言怎样 产生的呢? 各种猜 测可谓异彩纷 呈:“汪汪”派认为,言语是通过 模仿狗叫等自然的声音形成的; “哼哟”派认为,言语是在从 事 某项群体的重体力劳动时为协调动 作发出的声音形成的;“感叹”派 认为,语言是由偶然地表现感情 (疼痛 、高兴、恐惧、悲哀)所 产生;“唱歌”派认为,语言是从 传播感情和欢乐事件的歌声中演变 而来。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பைடு நூலகம்合
1946年2月14日诞生了世界上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计算机重30吨, 占地150平方米,肚子里装有 18800只电子管。

论述信息检索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论述信息检索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论述信息检索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0世纪以来,人类创生的信息量高速增长,浩如烟波。

如何从这海量的信息里找出所需信息就成为信息检索的重任。

伴随着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信息科技也步入了多媒体发展时期。

手工检索靠手翻、眼看、大脑判断的检索方式已难以全面适应当今信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也必然到了应用与发展的阶段,以Internet 为代表的全球化、网络的实际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这既是对手工检索的扩展,也是时代的需要。

在当今资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存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管理者,既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手工检索的方法,也需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检索,尤其是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者信息素质的必然要求。

1信息检索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信息检索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已成为图书馆独立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脱机批量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时情报检索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商业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利用。

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这一时期的情报检索领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之一。

(1) 手工检索阶段(1876—1954) 信息检索源于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

较正式的参考咨询工作是由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于19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

到20世纪40年代,咨询工作的内容又进一步,包括事实性咨询、编目书目、文摘、进行专题文献检索,提供文献代译。

“检索”从此成为一项独立的用户服务工作,并逐渐从单纯的经验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2) 脱机批量处理检索阶段 1954年,美国海军机械试验中心使用IBM701型机,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这也预示着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检索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丰富的应用场景
智能手机支持各种应用程序,满足了人们的娱乐、社交、购物等多 种需求。
推动产业变革
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 创新与升级。
物联网概念及应用场景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智能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 享和远程控制。
应用场景举例
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都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场景。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contents
目录
• 信息技术概念与背景 • 早期信息技术发展 • 现代信息技术崛起 • 互联网时代来临与影响 •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浪潮 • 人工智能与未来展望
01
信息技术概念与背景
信息技术定义及特点
信息技术定义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是扩展 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手段。
实现智能体自主学习和跨领域应用
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前沿应用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家 居自动化产品
自动驾驶技术
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 关键技术
无人机与机器人应用
物流、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游戏、教育、工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信息技术未来趋势和挑战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机械式计算机器时代
0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出现了一批机械式计 算机器。
02
这些机器使用齿轮、杠 杆等机械部件进行计算 。
03
相对于手工操作,提高 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04
但仍然受到机械部件精 度和可靠性的限制。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计算机的出现 标志着信息技术进入电子时代。

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其发展ppt课件

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其发展ppt课件
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 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信 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 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 明和普及应用,进一步突破了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人类开始 有了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能力。
03
语言和文字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语言和文字的出现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基础,使得人类能够创造更复杂的造纸术的发明
中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纸张。这一发 明极大地降低了纸张的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复制成为可能。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和欧洲的印刷机 都是印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 和政治参与方式,对 政治决策和民主化进 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文化的影响
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 和全球化传播,改变 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 式和价值观念。
对教育的影响
推动了教育方式的变 革和教育资源的共享 ,提高了教育质量和 效率。
对生活的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生活质量,提供 了更加便捷、高效的 信息服务。
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大数据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数 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技
术应运而生。
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计 算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按需分配, 降低了IT成本并提高了资源利用
率。
人工智能的融合
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人工智能提供 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支 持,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 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人类社会理解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人类社会理解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和人类社会理解一、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历程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理解的影响,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 起源信息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信使传递信息,随后的印刷术、电报、通信方式等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递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2.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标志着信息技术进入了电子时代。

计算机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效率,为信息社会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3.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随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和共享信息,进入了移动信息技术时代。

4.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以上是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三、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理解的影响1. 媒体和方式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取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革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更加快速和全面,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

2. 知识传递和学习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知识获取方式,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形式的出现使得知识传递更加平等和便捷。

这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智慧的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方式也经历了数字化的转变。

这种转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数据和信息的价值,也使得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运作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信息和世界的理解。

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关于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研究和思考

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与发展、关于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研究和思考

解决政府信息资源规划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基层建设力度,促进信息流的良性循环 基层部门发布的门户网站,利用率低、访问量少,发展滞后。 二、重视信息资源的“软”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更要充分 调动社会力量。系统开发要敢于引进竞争机制,遴选出有实力的 制造商,开发适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产生的原因
• • • • (1) 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2) 竞争态势的形成 (3) 组织机构平面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4) 新技术的推动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生成具有更多的技术色 彩。一方面, 由于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企业对新技术的引 进和应用更为敏感和积极;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所具备的优势, 它也有条件有能力引进和开发最新的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源与发展》总结
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
四种说法: • 管理哲学说 斯和梅德利 • 系统方法说 • 管理过程说 • 管理活动说
代表人物:马尔香和克雷斯莱因,史密
代表人物:里克斯和高 代表人物:霍顿 代表人物:博蒙特和萨瑟兰
本文的作者认为上述各种观点都有独特的视角,都从 某个侧面概括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在本质,当然, 其中的 每一种观点都有欠全面。 他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是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管理哲学是这种活动的升华同时又是它的指南,系统方法 是这种活动的规则和实施程序,管理过程则是这种活动在 某一社会组织内部的具体体现。
• 我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时期, 政府从原来的以管理为主向以公共服务为主的方向转 变。
• 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职能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 政府管理职能变革与流程再造中,信息资源的合理规 划利用更是非常必要。

论述信息检索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论述信息检索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论述信息检索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0世纪以来,人类创生的信息量高速增长,浩如烟波。

如何从这海量的信息里找出所需信息就成为信息检索的重任。

伴随着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信息科技也步入了多媒体发展时期。

手工检索靠手翻、眼看、大脑判断的检索方式已难以全面适应当今信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也必然到了应用与发展的阶段,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化、网络的实际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这既是对手工检索的扩展,也是时代的需要。

在当今资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存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管理者,既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手工检索的方法,也需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检索,尤其是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者信息素质的必然要求。

1信息检索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信息检索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已成为图书馆独立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脱机批量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时情报检索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商业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利用。

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这一时期的情报检索领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之一。

(1) 手工检索阶段(1876—1954)信息检索源于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

较正式的参考咨询工作是由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于19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

到20世纪40年代,咨询工作的内容又进一步,包括事实性咨询、编目书目、文摘、进行专题文献检索,提供文献代译。

“检索”从此成为一项独立的用户服务工作,并逐渐从单纯的经验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2) 脱机批量处理检索阶段1954年,美国海军机械试验中心使用IBM701型机,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这也预示着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检索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资源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信息资源的产生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简述了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的特征与功能,并探讨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概述,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和发展趋势,以及21世纪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起源,发展,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了解信息资源的起源与发展形势,是发展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要求。

1.信息资源的含义以及信息资源的特征和功能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飞跃,信息成为人类和人类社会所必须的一种资源。

那么什么是信息资源呢?从狭义上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分析并大量累积起来的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用信息的集合,例如科技信息、社会发展信息。

经济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

从广义上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的特征和功能对信息资源的分布与传播、信息资源的效用实现过程以及信息资源价值的有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资源除了具有一般资源的特征外,还具有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累积性与再生性等典型特征。

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的过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均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归纳为以下四种: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它可以将经济效应放大,可以使非资源转化为资源创造财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材料等资源,并且可以使用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决策,减少损失创造财富。

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协调功能体现在它可以将人、财、物、设备和管理方法这五种资源进行整合,调节企业系统的内部环境稳定。

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决策功能体现在人类可以根据加工处理后的信息资源对未来进推断和预计,从而决定当下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信息”的源流发展与内涵详考信息的源流发展与内涵详考 [论文关键词]信息源流出处发展内涵 [论文摘要]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对信息一词源流加以考证,指出并修正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误读、误判。

通过探究信息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的详细出处,提出信息一词最早辞源出自唐朝崔备的《清溪路中寄诸公》中这一论点。

进而对信息一词的内涵、发展、演变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由接收者感知、分析、判断出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爆炸、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随之而来则是对信息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并渐成显学,出现了诸如信息学、信息管理学、信息传播学、信息法学、信息哲学等一系列成熟或半成熟的学科。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当然在这些成果中,也存在不少学术争议,如关于信息一词的辞源等。

本文力图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出发,对信息一词的起源、发展及内涵做一定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修正当前相关学术成果中关于信1 / 11息一词的误读、误判。

1、信息的源流在研究信息科学时,一般都会提到信息一词的起源。

对于起源问题,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观点:其一为李中说,即许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认为信息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关于李中说也有两个版本,一为南唐李中主;二为中唐诗人李中。

其二为陈寿说,即司有和先生在其专著《信息管理学》 (以下简称司文)一书中提出的新观点,认为信息一词出自陈寿《三国志》中的正数欲来,信息甚大。

关于此两种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的王英玮老师已经在《信息一词源流考》中有过论述,现将其考证结论总结如下:信息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被人们普遍利用,而李中为五代十国时的南唐诗人,因此信息辞源绝非可能出自李中的《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一文。

(笔者注:王老师在其文几点结论中所写的南唐(后唐)诗人李中的说法有误,南唐并不等同于后唐。

后唐(923-936)在南唐之前,为李存勖所建。

) 司有和先生批驳李中说的考证基本可信,但关于南唐的---------------------------------------------------------------最新资料推荐------------------------------------------------------ 立国时间记述有误,南唐的立国时间为 937-975 年而非 902-929 年。

司文中的正数欲来,信息甚大引语中的数为讹文,应当为叔,正叔乃北宋学者程颐之字。

该引语中所说信息一词,实际上出自北宋学者朱熹的《二程外传》而非陈寿的《三国志》,所以并不早于南唐李中诗句中所提到的信息一词;《三国志》中也并不存在信息一词,司文中的引语实为误引。

信息一词的辞源,当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即公元502-557 年。

其依据为:清代学者严可均编纂的《全梁文卷五十二》中有信息一词的记录,原文为:玲珑绮构,无风自响,不拂而净,耽耽肃肃,信息心之胜地。

笔者根据王英玮老师的研究思路曾仔细核对其考证结果,对于以上四点总结只同意前三点,而最后一点不敢苟同。

经考证所谓信息心之胜地等语,其实早在唐代的《艺文类聚》第七十七卷中《内典下寺碑》中就有记载,原文摘录如下:梁/王僧孺/中寺/碑/曰:威风铿锵,如鸣更戢;旁攀镂槛,斜登钿砌;煜爚金铺,玲3 / 11珑绮樽;无风自响,不拂而净。

耽耽肃肃,信息心之胜地;穆穆愔愔,固忘想之嘉所根据文章含义分析及骈文写作规律,可以看出文中信息心之胜地句读读法为信/息心/之/胜地而非信息/心/之/胜地,应该是和下旬固/忘想/之/嘉所相互对应的。

所以此处表面上虽然出现了信息二字,但实际上信息一词的本义并没有出现。

所以王英玮老师关于信息辞源当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的观点就失去了其论据,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

信息一词的最早辞源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及笔者收集掌握的资料,早在南唐李中之前的唐朝就有六位诗人用过信息一词,分别为崔备(生卒年不详,建中二年(781 年)进士及第)、杜牧(803853)、陆龟蒙(?一 881 年)、马戴(生卒年不详,会昌四年进士及第)、唐彦谦(生卒年不详,晚唐,咸通时,举进士十余年不第;光启末,贬汉中掾曹)和鱼玄机(843?868),根据其生活年代考察可知崔备出生最早。

因此可得出,目前有据可查的、最早使用信息一词的文献当为崔备《清溪路中寄诸公》中的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和第九十九回分别提到张辽和司马懿口中说出的信息一词,虽说《三国演义》是明朝人写的汉末三国时期的文学故事,但根据人们对《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评价,我们可以揣测张辽和司马懿能---------------------------------------------------------------最新资料推荐------------------------------------------------------ 说出信息二字也是可能的。

如果以此推测,信息一词在汉朝时人们就开始使用了,当然这样的推测不足为史实依据。

2、信息的发展 2.1 信息一词在唐诗宋词元曲中由微渐广信息一词在唐代出现之后,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使用。

据作者现有资料统计,在唐代只有六位诗人各使用过一次,五代时一位作者使用一次。

但是到两宋以后,这个词语的使用就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但使用的人数大量增长,而且被同一作者多次运用,例如苏轼、杨万里、黄裳、史达祖、柳永等就反复使用。

据粗略统计,两宋期间使用该词语的作者就有九十多人,使用次数达一百一十余次。

元朝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该词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继续沿用。

参见史药房的《水龙吟》、尹志平的《江城子义州作》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作品。

2.2信息一词在明清时期得到广泛使用明清时期,信息一词不仅如唐伯虎这样的文人墨客、风流才子喜欢使用,如在其《题画三首》诗词中有迂疏任是傍人笑,要探梅花信息难之句。

就连江湖豪杰如鲁达、武松;闺阁儿女如凤姐、黛妹;市井5 / 11小民如四儿、五娘;奴才丫鬟如赖大、平儿;甚至是神仙鬼怪如孙猴、黄狮等,也都在广泛使用,习以为常到脱口而出。

这一点在《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三国演义》、《三言二拍》、《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小说人物对白中可得到映证。

例如《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官秦卿夭逝黄泉路中有: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从引文中可以看出,信息一词十分自然地出于赖大之口,说明它在当时民间口语中已经普及,而不仅仅是文人笔下高雅之词语了。

2.3信息一词至现代已拓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随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问世,申农(.E.Shannon)、维纳(Norbert Wiener)等人把信息一词从普通用语转变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科学术语。

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随着贝尔、奈斯比特、托夫勒等人把信息融合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成熟社会等学说更使信息成为描述与预测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社会众所瞩目的事物。

目前,信息一词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术语或技术名词,而是社会共有的、普遍化的术语,它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了。

3、信息内涵 3.1信息通常泛指消息、音---------------------------------------------------------------最新资料推荐------------------------------------------------------ 讯、情况等例如李清照的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此处泛指故国家乡的消息、音讯或情况。

又如《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迳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智深道:兄弟,须要分手。

洒家投东京去,你休相送。

你打华州,须从这条路去。

他日却得相会。

若有个便人,可通个信息来往。

这里的信息是泛指九纹龙别后的音讯、消息。

这是信息内涵的泛指,也是其最普遍、最通用、最主要的含义,直到当今信息社会这层含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3.2信息特指消息、音讯、情况等例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中(张)辽又曰:(关羽)但知玄德信息,虽远必往。

操摇首日:然则吾养云长何用?此事却难从。

此处的信息特指有关刘备去向的消息,而不是指其它的消息,这是信息一词内涵的特指。

3.3信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情报的含义例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司马)懿月:7 / 11蜀兵千里而来,利在速战;今来此不战,必有谋也。

陇西诸路,曾有信息否?这里的信息,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消息、音讯、讯息的意义了,它已经具有了军事情报的含义,这是信息内涵的扩展。

3.4信息有时也代指书信例如宋代程公许《去岁重阳日得彦威信附六月间二小倒及从弟倒》诗句:万一邮传通,庶几信息闻。

再如宋代洪皓《次观表文韵》诗句:江左四年无信息,欲传尺素羡双鱼。

再如宋代方千里《六丑》诗句:远水沉双鲤无信息。

这里的信息均是代指书信或其内容,这是信息内涵的外延。

3.5信息在不同学科中的差异性影响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申农认为:从通信角度看,信息是数据信号等构成的消息所载有的内容;从实用角度看,信息是指能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但事先又不知道的消息、情况等。

维纳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信息是系统的组织性的量度。

克劳斯:---------------------------------------------------------------最新资料推荐------------------------------------------------------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ISO:对人有用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而在日常用语中,信息仍然是消息、情报、情况、资料、知识等的总称。

纵览各家观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由接收者感知、分析、判断出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