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合集下载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整个模块的开篇之作,在整个模块当中起到引线的作用。

因此这一节的作用很重要。

本节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给学生建构了内环境的概念及,为第二节稳态概念的提出、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以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提出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自学的方法。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进出细胞以及初中关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书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4、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个
[难点]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2)能力目标:通过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视频,引发学生的讨论: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不同?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细胞生活的环境》。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并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图和人体循环系统整体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中各种结构和成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血细胞、大部分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学生派代表交流本小组的成果,进而揭示出内环境的定义。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1节。

(二)教材内容分析: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必修3着重介绍的是由个体到生物圈各个层次的稳态。

所以一开始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它们是下节课“稳态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一开始在“问题探讨”中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帮助学生认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教材以“细胞为什么能在内环境中正常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化学知识;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材则用一句话带过。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

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知识,经过讨论得到答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和生活环境。

2. 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生活环境介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如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等。

2. 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

3. 细胞膜的维护讲解细胞膜的清洁和修复机制,如细胞膜的自我更新、抗氧化物质的作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难点:细胞膜的清洁和修复机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

3. 进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胞的生活环境。

2. 讲解细胞的生活环境:介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如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等。

3.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介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如物质交换、细胞识别等。

4. 讲解细胞膜的维护:讲解细胞膜的清洁和修复机制,如细胞膜的自我更新、抗氧化物质的作用等。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膜功能受损时,对细胞生活的影响。

6.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细胞膜功能和维护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细胞生活环境。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总结细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六、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加深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七、课堂拓展:1. 介绍细胞膜在其他生物体中的相似结构和功能。

2. 探讨细胞膜研究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生物芯片、基因治疗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细胞膜功能和作用的理解。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课稿

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课。

在这次说课中,我们将一起探索细胞这一生命基本单位的内外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细胞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细胞。

细胞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从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由形态各异的细胞组成的。

细胞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能够进行物质的进出交换、能量的转换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内环境。

细胞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部的液体环境,主要由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是一种半流体物质,其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共同维持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含有遗传物质DNA,负责指导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能表达。

细胞的外环境,又称为细胞外液,是指细胞外的液体环境。

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这些液体为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细胞代谢产物的排放场所。

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受体与细胞外液中的分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物质的进出和信息的传递。

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对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这种稳定状态被称为“稳态”(Homeostasis)。

细胞通过各种生理机制来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

例如,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运输机制来调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来控制代谢反应的速度,通过信号传导途径来响应外部刺激等。

然而,细胞生活的环境并非总是理想的。

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都可能对细胞产生影响。

细胞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以保证生存。

例如,在缺氧的环境下,一些细胞会通过增加无氧酵解的强度来维持能量供应。

在极端酸性或碱性环境下,细胞会通过调节内部pH值来保护自己。

此外,细胞生活的环境还受到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使用模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讲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

讲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及调节机制。

利用模型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4.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绘制内环境稳态的模型图,加深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

2. 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其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 利用模型图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环境稳态概念和调节机制的理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内环境稳态模型图。

2. 相关实例分析材料。

3. 小组讨论指导手册。

九、教学拓展1. 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内环境稳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

1.1《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游迪

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材料)教学目标:知识: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里“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与《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意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呢?”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资料分析所提供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成分时参考。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

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说课稿

呼吸系统
back
消化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体外
消化B 系统
O2
体外 CO2
呼A吸 系统
O2
营养物质
内环境
CO2
营养物质
细胞
代谢废物
重吸取
泌尿C 系统
皮D肤
代谢废物
体外
代谢废物
体外
O2 CO2 、少 量的H2O

泌尿系
其它代谢 终产物
统、皮 肤
气体 外
泌尿系统 皮肤

氧气 CO2水
营养物质
食物残渣
2、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体外
组织细胞 内环境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食物 体 外 气体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呼 吸 系 统
呼吸 系统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细胞生活在那里?
血细胞
项目 单细胞生物
血细胞
生存环境
水环境中

获取营养的方式
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 气,并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

观察血液的构成

白细胞


血小板
细 胞
红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 血液
血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成分,90%以上 是水,其中含有多个物质,涉及蛋白质、 脂类、糖类、多个盐类、氨基酸、维生素、 激素、抗体和多个细胞代谢产物。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 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 种弱酸和对应的一种强碱盐构成的,如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普通维 持在37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说教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必修一中细胞的基本结构等相关内容,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为以后的内环境稳态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是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说学情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接触过,手脚磨出水泡以及被针扎到流血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对于资料分析综合的能力明显提高。

这些都有助于本节课程的顺利展开。

三、说教学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说教法、学法
在熟悉了教学内容之后,方法的确立就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问题驱动教学,我将采取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具体确立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综合了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2014年考试大纲中主要为第二节“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作用”的理解水平做铺垫。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
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今后学习的内容打下基础。

1.导入新课:(2~3分钟)
以“问题探讨”引入,观察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2.讲授新课:(3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首先,通过红楼梦中“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引出体液的定义。

然后介绍体液的组成和所占比例,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者之间的流动关系。

其次,通过资料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回答书中的五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细胞外液的成分。

接着,展示病人输生理盐水、以及病人浮肿的照片,引出渗透压的概念。

同时介绍细胞外液的三个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最后,播放气体交换的动画,让学生认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并对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回答给予补充。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4、练习巩固与布置作业:
我选取了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已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5、板书设计: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