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住宅电梯困人事故的分析

合集下载

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情况的统计分析

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情况的统计分析

37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8.12 (上)电梯是城市物质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物,而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电梯已经成为一种应用极为广泛和普遍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人们对于电梯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使用性能,服务质量正在逐步成为评价电梯优劣的关键指标。

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电梯发生故障的频率也在增加。

今年根据南通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情况的通报,对2018年6月1日至6月30日电梯运行的情况作了一个统计分析。

1 南通市在用电梯情况截至2018年6月30日,南通市各类在用电梯共计45086台(含自动扶梯、人行道),如图1所示,其中开发区4058台,崇川区8459台,港闸区5321台,通州区5968台,通州湾示范区332台,海安县4327台,如皋市5723台,如东县1988台,海门市4418台,启东市4492台。

目前中心已覆盖全市的37822台电梯。

图1 南通市各行政区域在用电梯情况2 电梯故障统计分析按发生困人和投诉故障电梯的使用场所性质分类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表1中数据反映,投诉故障、困人最多的主要集中在住宅,分别占整个故障投诉量的71.43%和整个困人量的68.99%。

3 造成电梯困人和投诉故障原因统计分析(表2)4 故障分析(1)人为原因。

电梯故障发生困人和投诉故障次数最多的还是住宅区,而故障原因最多的也是人为原因,原因又是存在以下几点:生活垃圾、装修材料导致开关门受阻;电瓶车进出碰撞导致开关门受阻;超载、阻挡门导致开关门受阻。

(2)机械系统原因。

电梯机械系统故障所占百分比虽然少,由于气候潮湿引起部件生锈,部件润滑不足、异物卡阻、零部件松动疲劳损坏后得不到及时更换调整、保护功能失效后得不到有效处理等,一旦发生故障,有可能会造成长时间的停机待修,也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设备和人生事故。

(3)电梯维保不到位、使用单位管理不当。

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单位未能切实履行维护保养职责,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

电梯火灾事故反思报告范文

电梯火灾事故反思报告范文

电梯火灾事故反思报告范文一、事故概述在某某日期的某个楼层,一部电梯发生了火灾事故。

据初步调查,事故发生时有数名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其中一名乘客因烟雾吸入引起中毒,幸好及时被救出。

事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相关单位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事故原因经过仔细调查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电梯设施不合格:据初步调查,发生事故的电梯设施存在一定质量问题,如电气线路老化、消防系统不完备、紧急通讯设备有故障等,这些问题在事故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 日常维护不到位:电梯是一种特殊的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但是据相关部门调查,该电梯在事故发生前并没有进行过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导致了一些潜在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3. 紧急救援不及时:事故发生后,电梯内的乘客遭受困扰,但是紧急救援措施却不够及时和有效,导致了事故的恶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对于电梯设施不合格的问题,我们要求相关单位加强对于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并且对于一些老化的设施进行及时的更换和更新,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对于日常维护不到位的问题,我们要求相关单位定期对电梯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并且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处理,以确保电梯设施的正常状态。

3. 对于紧急救援不及时的问题,我们要求相关单位加强对于紧急救援设施的更新和完善,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对于受困乘客进行救援,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四、制定相应的措施1. 加强对于电梯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员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于事故进行应对和处理。

3. 定期对于电梯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确保设施的正常状态。

4. 加强对于紧急救援设施的更新和完善,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于事故进行救援,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电梯困人故障情况分析

电梯困人故障情况分析
2018年 第 5 期
电梯困人故障情况分析
王强
福建迅达电梯有限公司(350001)
摘要:随着我国 城 市 化 建 设 的 不 断 加 快 ,高层建筑也随之增多,电梯作为高层建筑标配的代步工具,为人们的 生 活 、工 作 提 供 了 诸 多 便 利 。 电 梯 的 安 全 问 题 也 逐 渐 受 到 社 会 各 界 的 广 泛 重 视 ,电 梯 能否安全运行始终是电梯
, 以指正。
参考文献: [1] G B 50057—2 0 1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 B 50601—2 0 1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 G B / T 2 1 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 G B 5 0 1 9 —2 0 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

、长


度 电梯困人 ,提
。 ,提 电 梯
人的

引起电梯 的原 行
电梯从业人有所 。
1 电梯内部因素
电梯 行


的, 困人 的 ,困
人 的的原
,与电梯
的 ,电 梯 的 使 用 限 ,使用环境,电梯的
的 坏 ,有 着 密,驱动系统的故障
技术发展过程中备受观注的问题。文章针对电梯发生各种困人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使人们 更加放心、安全的使用电梯。 关键词:电梯;故障 ;困人;预防措施
电梯困人事件在电梯日常运行中时有发生,电
梯人指电梯正常行
电梯
行,
, 出现 1 电梯
出, 障的
业人
的 。困人
人 们 留 下 不 好 的 乘 坐 体 验 ,重则
购 买 电 梯 时 应 尽 量 选 择 大 品 牌 ,有质量保证的 电梯 品 牌 ,这 样 接 来 安 、 试 检 验 工 也 会 有

电梯困人案例分析

电梯困人案例分析
意义
电梯困人案例分析对于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加强电梯维护管 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案 例分析还可以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02 电梯困人事故原因剖析
设备故障因素
01
02
03
电梯控制系统故障
包括电路板、按钮等部件 损坏或失灵,导致电梯无 法正常运行。
电梯门系统故障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到报警后,立即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专业救援 队伍迅速赶赴现场。
救援队伍组建与培训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应组建专业的电梯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 救援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救援队伍应包括指挥人员、技术人员、医疗救护人员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 速响应并有效实施救援。
失灵。
教训与启示
03
加强电梯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确保电梯
安全可靠运行。
案例二:操作不当引发安全问题
事故经过
某写字楼电梯内,一名乘客在电梯门未完全打开时强行进入,导 致电梯门夹住其身体部位,引发安全事故。
原因分析
乘客缺乏电梯安全使用常识,操作不当导致危险发生。
教训与启示
加强电梯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维护保养不足
未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
电梯需要定期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若未按规定进行,可能导致设 备磨损加剧、性能下降。
未及时处理潜在故障
在日常检查和维护中,若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可能导致电梯在运行中 发生意外。
外部环境影响
自然灾害
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可能导致电梯设备损坏或 无法正常运行。
发生频率与影响
发生频率

电梯困人事故报告

电梯困人事故报告
二、现场处置:
(1)正确现场处置:
《动力部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中电梯困人、滞料、剪切、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a) 发生电梯困人、滞料压料无人员伤亡事故。
(2)实际现场处置:
班长吴瑞兵从医药箱中取出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
三、汇报流程:
(1)规定汇报流程:
(2)实际汇报流程
事件/事故原因(含事故责任认定)
四、事故调查:
1.现场处置查现场处置流程,现场处置得当未引起次生伤害及拖延最佳治疗时间。
2.将实际汇报流程与规定汇报流程比较,各级人员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了汇报,符合汇报流程要求。
3.查晶片事业部危险源辨识汇总表,发现在危险源辨识中以车间行走为活动辨识出的危险源只有“地面湿滑引起摔倒”造成的伤害为摔伤、骨折,未将设备磕绊造成的摔伤、划伤辨识为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
7.询问当事人,当事人证实现场接料时佩戴有丁晴手套、耳塞、口罩、夏季工作服,劳动防护用品齐全并符合《劳动防护用品及药品管理规定》,但现场工作时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有效的防止划伤。
8.查晶片事业部1-5月份现场安全检查表,未发现设备磕绊存在磕伤、划伤的安全隐患。
9. 查安环部对晶片事业部检查记录,未发现设备磕绊存在磕伤、划伤的安全隐患。
4.查事故发生现场,现场碎片周转箱的架子制作不规范边缘处比较锋利,并且不在规定的放置区域内。
5 查事故发生现场,现场4#脱胶机下料接水托盘边缘高度5cm,在接料过程中容易造成磕绊事故,现场未做警示标志。
6.查阅《晶片事业部脱胶工序安全操作规程》中,未规定员工在接料过程中应注意下料节水托盘容易造成磕绊。
事件/事故措施
六、紧急措施:
1.晶片事业部现场召开紧急会议,将此事故发生经过对现场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宣讲教育,并要求将此伤害事故写入夜班交接记录,对夜班人员进行教育宣讲,各班组长定时对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规范进行检查;

电梯困人、溜梯故障情况分析研究报告

电梯困人、溜梯故障情况分析研究报告

电梯困人、溜梯故障情况分析研究报告电梯困人、溜梯故障情况分析研究报告一、问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和溜梯等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

但是,电梯困人、溜梯故障等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电梯困人、溜梯故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问题概述电梯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电梯故障仍然会发生,导致人员被困在电梯里面。

而且,电梯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需要高度重视。

另外,溜梯也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但是,溜梯故障也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对于溜梯故障,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进行规范,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安全隐患。

三、问题分析1.电梯困人原因分析电梯困人是指电梯出现故障,导致人员无法自行离开电梯的情况。

电梯困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电梯设备老化:电梯轿厢和机房内的设备因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磨损,导致故障频繁发生。

(2)人为操作失误:如误按了停电开关或按下了错误的楼层按钮等。

(3)电力供应问题:如停电或电梯的输电线路出现故障等。

2.溜梯故障原因分析溜梯故障是指溜梯设备发生了故障,导致人员无法顺利离开的情况。

溜梯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设备老化:溜梯运行设备长期使用导致设备老化,从而引起故障。

(2)缺乏维护:溜梯使用频率高,但是维护不到位,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3)人为操作失误:如过载或拥挤等。

四、安全措施建议1.电梯困人安全措施为了预防电梯困人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下列措施:(1)定期维护:对电梯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磨损的设备。

(2)设备更新:对老化设备及时进行更新,提高设备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3)完善应急措施:提高电梯的应急响应能力,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及时处理电梯故障,保障人员安全。

2.溜梯故障安全措施为了预防溜梯故障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下列措施:(1)完善保养措施:对溜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维护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篇一: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一)候(乘)梯时不要踢、撬、扒、倚层(厅)门。

乘客在候(乘)梯时踢、撬、扒、倚层(厅)门,有可能发生乘客坠入井道或被轿厢剪切等危险,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案例:2002年6月20日,杭州余杭某大酒店有限公司一乘客宋某由于身体疲劳,候梯时右手扶墙,左手倚靠电梯层(厅)门,身体向电梯门方向前倾呈休息状态,恰好给电梯层(厅)门施加了一定水平方向的外力,导致16楼层(厅)门非正常开启,宋某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坠入井道死亡。

(二)使用单位不得将带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电梯投入使用。

使用单位在电梯未消除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情况下继续将电梯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案例:2006年8月12日晚,浙江苍南某商城1号住宅楼因17级台风登陆带来暴雨,由于窗户未关,造成机房和井道大面积进水,电梯在长时间严重浸水的情况下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

次日一早,在明知该电梯已经出现故障情况下,使用单位仍开启电梯投入运行。

不久,当一女住户推着婴儿车进入电梯轿厢时,电梯在开门状态下突然启动运行,导致女住户被夹在井道和轿厢之间,当场死亡。

(三)不要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

乘客在未看清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本层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将导致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

案例:2002年5月2日17时左右,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杂工吴某乘用载货电梯从一楼运送货物到四楼。

当他拉着车准备从四楼回一楼时,电梯轿厢实际已不在四楼,但他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井道,造成连人带车从四楼坠落至一楼底坑而死亡。

(四)使用单位不得电梯三角钥匙交给无证人员使用。

非持证作业人员在未经过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电梯三角钥匙打开厅门,有可能使人在电梯轿厢不在本层的情况下跨入井道,造成人员坠落事故。

案例:2003年5月13日夜,台州市黄岩某医院职工叶某欲到医院地下室取冰柜,因电梯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她去医院保卫科值班人员王某处取来层门三角钥匙。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介绍电梯事故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本文将分析一个典型的电梯事故案例,以便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2. 事故描述在某高层住宅楼中,一名居民乘坐电梯下楼时,突然感到电梯晃动并发出异常噪音。

随后,电梯突然停止运行,导致乘客被困在电梯内。

紧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成功将乘客救出,并发现电梯的机械部件发生了故障。

3. 事故原因分析3.1 设备故障通过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修,发现电梯的驱动系统存在故障。

这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和噪音,并最终停止运行。

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定期维护所导致的。

3.2 维护不当在对电梯进行维护和保养时,维修人员可能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

他们可能忽视了一些关键的维护步骤,导致电梯的机械部件出现故障。

3.3 设计缺陷电梯的设计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例如,电梯的驱动系统可能没有足够的耐久性,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运行。

这种设计缺陷可能是由于制造商在设计过程中的疏忽或者成本控制不当所导致的。

4. 事故对策及预防措施4.1 定期维护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物业管理部门应制定并执行定期维护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对电梯各个部件的检查、清洁和润滑等工作。

同时,维修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维护,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建立监控系统安装电梯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

监控系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3 加强培训对于电梯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其对电梯安全和维护的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电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紧急救援措施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4.4 强化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梯的监管,确保电梯制造商和维修单位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生产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住宅电梯困人事故的分析
作者:殷晓峰
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4期
一、基本情况
2010年以后兴安盟住宅电梯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截止2013年12月,住宅电梯占全盟电梯总数的60%。

随着盟市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住宅电梯数量呈持续快速递增状态,安全问题也就逐渐的显露出来。

2013年2月乌兰浩特市某小区发生电梯困人事故,该小区为新建楼盘,共安装有12部住宅电梯,由昆山京都电梯有限公司于2012年8月7日制造,该部电梯规格型号为
TKJ800/1.75-JX,额定速度1.75m/s,额定载重量800kg,层站数为18层18站,控制方式为集选型,安装了两根补偿链,底坑空间尺寸为1.6m×1.45m×0.8m,现由江苏华恒安装有限公司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11月末经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监检合格后投入使用。

二、事故经过
2月20日10时小区物业公司接到轿内应急救援报警电话,7号楼一单元电梯在正常运行中突然停车,轿内有两名乘客被困。

物业公司相关人员立即通知维保单位,并迅速赶到现场对被困乘客进行安抚,按照应急救援程序,将电梯盘车至二层平层处,将被困乘客救出。

据两名被困乘客讲述在电梯刚运行时就感觉有点不对劲,到一层和二层楼之间时,不知什么原因电梯就突然停止运行,就拨打了轿内提示的电话。

三、原因分析
接到电梯发生困人的事故报告后,质监部门和检验机构及时到达现场,联合物业及维保单位针对此次事件进行查证、分析,确定造成该次电梯困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底坑进水结冰
该小区为新建住宅小区,在管网试水期间由于没有物业公司人员检查看护,消防管道闸门未及时关闭,导致自来水经地下室流入井道底坑。

此时,天气异常的寒冷,自来水进入底坑后,将部分补偿链冻结在冰里,导致底坑内(限速器张紧轮、液压缓冲器等电气安全开关)电气安全装置接触不良。

电气安全装置接触不良就无法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补偿链部分冻结在冰里,当电梯起动时,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摩擦力将无形的加大,导致曳引轮轴输出的转矩瞬间加大,当补偿链被从冻结冰中拉出的瞬间,轿厢变成了由正常运行的曳引钢丝绳摩擦力和向上运行的加
速度及反向的作用力共同驱动,反方向的作用力造成轿厢抖动,轿厢抖动产生的力通过导轨及相关部件进行释放,导致井道内原有平静的积尘再次扩散,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2.层门门锁触点积尘造成触点接触不良
经过维保人员逐步排除电气安全装置回路的方法,最后确定为层门门联锁触点接触不良,每层层门门联锁触点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积尘,尤其在二楼层门门联锁触点部位积有灰尘最多,这就是造成此次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停止的原因。

该电梯在运行初期,由于住户居民要对建筑物进行装修、违反物业电梯安全使用规定,私自用电梯作为运送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工具,这在轿厢及井道内产生了大量的灰尘。

电梯在运行中的开、关门,导致层门门锁触点部位经常暴露在弥漫着尘土的空气中,久而久之造成层门联锁触点部位粘接灰尘,造成门联锁触点接触不良。

每个层门上都设有门联锁电气安全触点,门的电气联锁触点是电梯的安全回路,任何一个安全回路触点的不正常接触,都将导致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只有在所有层门的电气联锁触点闭合后,门联锁继电器吸合,电梯才能正常的运行。

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第6.8条门的锁紧装置的检验内容和要求,质监部门、检验机构要求物业单位积极配合维保单位对电梯的18个层站进行了逐一检查,逐一的人为的对每个层门联锁触点部位进行吹、擦,确保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3.维保单位维修保养不及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通过对维保记录检查的情况看,物业公司按要求与维护保养单位签订了日常维护保养合同,但是从电梯监检合格到发生停车困人事故为止,维保单位都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以至于底坑进水结冰、层门联锁触点积灰都未及时发现、清除,导致此次电梯发生困人事故。

4.物业公司管理不规范
(1)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未落实到位。

虽然建立了电梯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在住户装修期间,没有安排物业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物业公司负责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在自来水、消防管网注水期间未派人对管网进行巡查,消除事故安全隐患。

(3)维护保养监督不到位。

维保单位未按规定至少每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检查,物业公司没有对维保单位的行为和维保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增加了电梯使用的安全隐患。

(4)居民缺乏电梯安全使用的基本常识,一些用户不爱护电梯,装修时违反安全使用规定,搬运水泥、沙石、板材后,电梯内、缝隙间到处都是散落的木屑、碎石、灰尘;还有一些用户的错误操作行为也是导致电梯故障的隐患。

四、事故处理措施
1.责成物业公司负责将底坑冻冰、井道内积尘、木屑、碎石等清理干净;维保单位对电梯失效的零部件修复或更换;检验机构须对该电梯整体性能情况重新进行检验,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2.物业公司是小区电梯日常管理单位和责任主体,应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3.加大电梯管理人员对使用电梯安全意识的普及力度,入户发放电梯使用常识及乘梯文明须知等方式,减少用户的错误操作行为对电梯运行的危害。

按照条例规定将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张贴在轿内的显著位置。

建立住宅电梯安全使用标准化管理体系,改善小区电梯的管理现状,提高物业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4.物业公司应督促和监督维保单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至少每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并做好维保记录,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五、经验综述
综合此次事故的原因分析,底坑进水冻结部分补偿链、底坑和门联锁安全触点接触不良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到位,缺乏安全使用常识是导致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但是无论哪一种原因都将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电梯的内在质量、安装的质量、标准化的管理、日常的维护保养以及正确的使用方式等这些都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彻底解决电梯安全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

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加大电梯安全常识宣传,增强物业管理的安全意识,只有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才能避免电梯困人事故不再发生,保障用户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作者简介:
殷晓峰,男,1981年06月29日出生,34岁,汉族,助理工程师,现在兴安盟特种设备检验所工作,2005年10月开始从事特种设备机电类检验工作,先后取得电梯、起重机械检验员资格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