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九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九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2.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
”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据此可知司隶校尉()A. 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B. 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C. 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D. 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3.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
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4.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C.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5.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A. 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B. 政府镇压农民运动C.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D. 白银大量流向外国6.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7.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
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六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这说明了周朝()A. 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B. 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C.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 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2.东汉时期,引经注律极为兴盛,如叔孙宣、郭令卿、马融等儒学大师通过释字求义把儒家思想灌输到法律之中,使汉律的概念更为准确。
这反映了当时()A. 法律走向儒家化B. 实行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C. 儒法已合为一家D.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
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
国民政府前期,币制改革法币取代白银。
这反映了()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B. 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居世界领先C. 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D. 国家统一稳定有利货币的统一4.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出现诉讼纠纷,其缘由是“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
违者论如法”,得到宋太宗的批准。
宋徽宗时,政府印卖田宅契书。
这表明宋代()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 政府对物业交易进行了干预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5.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
”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
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
”这表明当时()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C. 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D. 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6.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九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九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 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 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 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 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羡(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沴之乡,所乏粮耳…(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散入村闾”.他们共同强调()A. 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B. 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C. 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D. 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3.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前者的指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原因是()A. 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 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C. 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 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A. 文艺功能的政治化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艺术的世俗化趋势D. 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5.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A. 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 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 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B. “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D. 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7.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A. 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 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C. 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 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精品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 伯利克里改革B. 商鞅变法C. 王安石变法D. 孝文帝改革2.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 青苗法B. 农田水利法C. 募役法D. 市易法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的大地主大官僚最激烈反对的是()A. 均输法B. 市易法C. 方田均税法D. 青苗法4.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A. 青苗法B. 农田水利法C. 方田均税法D. 募役法5.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反映了()A. 世俗君权是从教皇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 罗马教会统治下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C. 罗马教皇将世俗国王当作异端势力D. 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6.“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
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B. 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C. 俄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D. 俄国军队装备落后7.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D. 农民成为商品8.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 奴隶与平民的矛盾D. 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9.梭伦改革中消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威胁是()A. 惩罚游手好闲之徒B. 废除严刑峻法C. 颁布解负令D.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0.北魏孝文帝之所以把都城迁往洛阳,从主观动机上不包括()A. 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 为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C. 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统治D. 洛阳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11.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期末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 周王的姻亲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 周王的亲族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罗马人)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即国际法。
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及非罗马人皆可使用。
”“这部法律”是指古代罗马的()A. 习惯法B. 自然法C. 公民法D. 万民法3.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有权对外宣战、缔约、媾和,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
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
这一切表明()A. 德国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德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皇帝大权独揽C. 议会民主政治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有益的作用D. 近代西方代议制确立的同时,德国出现历史倒退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5.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A. 鸦片战争后B. 中法战争后C. 甲午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6.“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
“这里”是指()A. 南昌B. 广州C. 上海D. 福州7.“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会”是指()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8.在这幅摄于20世纪日军占领区的照片里,一名日本军官正手把手教中国孩子学写日语。
日本军官此举的目的是()A. 帮助中国扫除文盲B. 向中国儿童灌输奴化思想C. 为中国培养翻译人才D. 便于和中国人进行语言交流9.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试卷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A. 要求民众纳税B. 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 不要求民众纳税D. 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2.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消费结构B. 市场意识C. 小农思想D. 节俭习惯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 井田制瓦解B. 分封制恢复C. 均田制受到破坏D. “市”突破空间限制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有①形成区域性的商人群体②商业市镇兴起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②③6.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 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 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 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 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7.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
这说明()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银河私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银河私立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
这一变化反映了()A. 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 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 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D. 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2.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
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
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
这说明隋唐时期()A.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B. 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C. 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D. 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3.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
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A.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 科举制日臻完善C. 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D. 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4.酉官父姆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
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定()A. 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 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 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 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5.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A. 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B. 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C. 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D. 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6.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
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
针对孔教的争议()A. 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 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 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 推功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7.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月第一次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当周天子点起烽火时,诸侯因所应履行义务的缘故,纷纷蜂拥而至勤王。
该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王位世袭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2.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
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
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个机构的官员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户部3.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 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 进士科考诗赋策论C.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 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4.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 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 君主专制的加强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 重视法律程序B. 保留习惯旧俗C. 强调法官至上D. 体现人人平等6.“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的新法律。
”这个“新法律”是指A. 《十二铜表法》B. 万民法C. 公民法D. 习惯法7.《十二铜表法》是调节当时罗马社会关系的强制性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九中学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A. 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 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 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 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 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 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A. 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 宋代理学的影响C.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 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A. 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B. 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C. 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D. 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A.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B.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 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6.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这表明苏格拉底()A. 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B. 公民意识淡漠C. 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D. 缺乏民本思想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
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
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A. “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B. “隐忍自胜,徐图自强”C.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D. “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8.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据此分析,国王认为()A. 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B. 英国国王乃人民选出C. 革命者企图贬其为庶民D. 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A. 仍是以神为中心B. 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C.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10.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
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 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B. 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C. 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D. 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B.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C.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D.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12.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维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有抱负.当他踏上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的正直、嫉恶如仇的个性,也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他甚至还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无法自拔.最后,社会遗弃了维特,而他在郁闷中产生了厌世的心理.在威廉这位好友的劝告下,维特在绝望中自杀了.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 理性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代主义D. 自由主义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13.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
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
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
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
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
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材料二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
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
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
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
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车票,大变迁”。
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
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
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
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
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
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
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1)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
16.【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海明威一代年轻人当时极为崇拜的英雄老罗斯福号召青年:“目前,每个优秀的美国青年都要在不利或不完善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如果他到了打仗的年龄,就应该让他去参加战斗的行列。
……身强力壮、心灵健康的青年应当有自己的自由去战斗的行列担任合适工作。
”但海明威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被视为美国文学“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之一。
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
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
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
”……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
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
”整个世界都失去意义,他陷入无边的迷惘中。
--詹志和《海明威》(1998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欧美年轻人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对你有何启示?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章士钊于 1922-1926 年间先后有两年四个月的时间担任农大校长,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很大。
“五四运动”中,章士钊是一个“新旧调和论”者,因此遭到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的批评。
1921年,他决意脱离政界,遂去欧洲游历一番。
1922年9月回国,章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用他的话说:“我以前研究中国的政治,失点在什么地方?多久没有答案。
近几年来,往欧美考察,得着了一个答案,就是:中国忘记了他的本身是以农立国的,当注重农业”,“觉悟这层,所以要提倡以农村立国。
所以我愿意来办本校的,也就是因为可以促成我的主张”,“今之主持农大,盖以其校适为农”,他自称是个“农迷”。
章士钊的农业立国论一出笼,即遭到当时陈仲甫(陈独秀)的反对,陈曰农村立国论是“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议论”,是拒绝现代化,复古倒退“和野人接近一步”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