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野外调查的样线设计、样方设计及普查(20140330)

怎样找到样地:
样地确定后,经过软件转换在地图上标注,放大、缩小查 找各样地的实际位置,乡、镇、村、组、山头名称,路线 、上山小路、参照物等第一手资料,要心中有数,大概位 置在哪里?最好能开车到达所希望的3~5里以内,再进一 步寻找到样地。
附近几个样地在哪里?能够一起进行调查、完成。
将样地的数据、各种信息记录下来随时使用。
全县实际调查样带(调查路线)600km以上。
(二)样带设计的方法
样带的设计方法: 怎样计划对全县的中药资源进行调查,调查路线 的设计就是样带设计。
本次调查根据规定要先确定样地,在样地的基础 上设计样带。
样地的确定: 每县先在植被图上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选择出草
丛、灌丛、阔叶林、针叶林、沼泽、草甸等6个代 表区域,对号入座,编好代表区域号。
• 样带的重要性大于样地,样带是代表区域、样地 是否有代表意义和调查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衡量 标准。
• 样带长50km和500km,调查的意义大不一样。
样带的层次关系: 代表区域—样带—样地—样方(样方套) 有关概念: 代表区域:县域内具有相同生态环境的区域,用
于中药材蕴藏量计算的参考范围,如草丛、灌丛 、阔叶林、针叶林、沼泽、草甸等6个代表区域。 代表区域不包括人工植被(农田、果园、经济林 等),如果人工植被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面积样 地被开发、建设、人工造林、荒废,代表区域、 植被类型与实际不符可以申请、审批、反馈、更 改。
样带上的点由样地和样方套组成,实地 调查的样地、样方套连接起来组成样带。
调查样带或调查路线上一个样地中5套样 方,在狭小地带5套样方只能向一个方向延 伸,串成了一段样带(一字形法),在开 阔地带一个样地中5套样方,可以组成锯齿 形法、十字形法,也可以采用一字形法5个 样方套,也串成了一段样带。
六省区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六省区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1(23)12
【摘要】记者从2011年11月5日举办的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上了解到,为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部分省份将于本月内陆续启动普查试点工作。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表示,目前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筹备情况进展顺利,安徽、湖北、湖南、四川、云南、新疆等六个省(区)即将启动试点,为全国范围内的中药资源普查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确保我国中药资源的安全。
【总页数】1页(P1103-1103)
【关键词】中药资源;资源普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副部长;中国药学;普查工作;王国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广西启动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J], 无;
2.陕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第二批普查项目启动暨技术培训会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召开 [J], ;
3.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长安区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启动[J], ;
4.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安徽试点工作启动 [J],
5.六省区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J], 向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资源普查对《中药资源学》教学的启示

中药资源普查对《中药资源学》教学的启示作者:唐晓敏,程轩轩,张春荣,杨全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8期摘要:针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分析广东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今后中药资源学教学更好的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中药资源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8-0239-02《中药资源学》是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中药化学和中药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中药资源的形成、种类构成、质量与数量组合、地理分布、时空变化规律、开发与综合利用以及保护和管理,是中医药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泛,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内容难以理解,如“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与动态监测”的整章内容讲述起来犹如纸上谈兵,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重要。
2009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开始筹备,以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方式,于2011—2012年先后分三批在全国22个省(区、市)启动了655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组织了8000名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普查队伍,按照全国统一普查技术规范和进度要求,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工作[1,2]。
2014年广东省20个县被纳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广东药科大学有幸参与了项目的开展。
我校承担了连南、郁南、普宁三个县(市)的资源普查工作,共组建了3个普查队伍,主要由技术负责人、专业教师、在读研究生及大三、大四学生。
参与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中药资源学》的课程,在资源调查的过程中,对参与调查的学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就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资源学》教学各论内容较多,但因为植物种类繁多,地方差异较大,南方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涉及较少,影响野外辨识。
青海省治多县藏药材资源调查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201207002-02-12)。
作者简介:扎西吉(1991-),女,藏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藏药方剂学。
E-mail:764623198@qq com通信作者:才让南加(1980-),男,藏族,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藏药方剂学。
E-mail:cnanjia@gmail com青海省治多县藏药材资源调查扎西吉1 才让吉1 许地元1 义西才仁2 才让南加11 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2 青海省治多县藏医院,青海 治多 815400【摘 要】 目的:对青海省治多县进行第四次中(藏)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中(藏)药材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方法深度了解治多县中药资源的分布、种类、数量等具体情况。
结果:本次治多县共调查药用植物208种,隶属47科,其中种数较多的为菊科、毛茛科、豆科,占治多县药用植物资源34 62%;药用植物多为草本,占所有药用植物92 30%;药用部位以全草为主,占总数的85 58%;药性以寒性的药用植物居多,占总数的43 27%,药味以苦味类药用植物居多,占总数的36 54%。
208种药材中仅有6种药材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药用植物;此次发现的208种药材中有5种药材是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当地的药用植物全为野生。
结论:该区域平均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濒危物种较多,应科学有效地保护现有药用资源,加强采挖管控,建立保护区,大力发展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和人工种植,以保证野生资源的再生与繁衍。
【关键词】 治多县;中藏药;资源普查【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6-0046-05AResearchontheResourcesofTraditionalTibetanMedicinalMaterialsinZhiduoCounty,QinghaiProvinceZHAXiji1 CAIRangji1 XUDiyuan1 YIxiCairen2 CAIRangNanjia11 DepartmentofPharmacy,QinghaiNationalitiesUniversity,Xining810007,China;2 TibetanHospital,ZhiduoCounty,QinghaiProvince,Zhiduo815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hefourthgeneralsurveyofChinese(Tibetan)medicineresourceswasconductedinZhiduoCounty,Qing haiProvincetofindoutthecurrentsituationofmedicinalplantresourcesandprovideascientifictheoreticalbasisfortherationalpro tection,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Chinese(Tibetan)medicinalmaterials.MethodsUndertheguidanceofNational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surve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sources,thedistribution,typeandquant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 cineresourcesinZhiduocountyweredeeplyunderstoodbymeansoffieldplotinvestigationandspecimencollection.ResultsThroughtheinvestigation,itwasfoundthattherewere208speciesofmedicinalplantsinZhiduoCounty,belongingto47families.Amongthem,Compositae,RanunculaceaeandLeguminosaehavemorespecies,accountingfor34 62%ofthemedicinalplantresourcesinZhiduoCounty;Mostofthemedicinalplantsareherbs,accountingfor92 30%ofallmedicinalplants;Themedicinalpartsaremainlywholeherbs,accountingfor85 58%ofthetotal;Themedicinalpropertiesaremainlycoldinnature,accountingfor43 27%ofthetotal,andbittermedicinalplantsarethemajority,accountingfor36.54%ofthetotal.Ofthe208speciesofmedicinalmaterials,on ly6areincludedinthe2015EditionoftheChinesePharmacopoeia;5ofthe208speciesdiscoveredarerareandendangeredplantsinChina;allthelocalmedicinalplantsarewild.ConclusionTheaveragealtitudeofthisregionishigh,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sfragile,andtherearemanyendangeredspeciesinthisregion.Therefore,theexistingmedicinalresourcesshouldbescientificallyandeffectivelyprotected,explorationandcontrolshouldbestrengthened,protectionareasshouldbeestablished,andwildtendingandarti ficialplantingofmedicinalplantsshouldbevigorouslydevelopedtoensuretheregenerationandreproductionofwildresources.Keywords:ZhiduoCounty;TraditionalChineseandTibetanMedicine;GeneralSurveyofResources 藏医药距今有3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产业是青海省的特色产业。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121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121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8.11•【文号】农办议〔2018〕124号•【施行日期】2018.08.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121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124号耿福能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扶持贫困地区建立中药材基地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行中药材种植条件资源普查,国家建立可以种植中药材地块数据库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中药资源保护开发,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持续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推进野生资源合理利用。
一是开展资源普查。
截至2017年12月,在全国31个省(区、市)1348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工作,获得全国近1.4万种野生药用资源、500多种栽培药材、1600多种市场流通药材、563种《中国药典》收载药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等信息,为中药材种植规范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二是保护利用野生资源。
201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切实加强野生植物培育利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林护发〔2015〕7号),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以药用植物为主体的濒危野生植物人工培植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促进中药材野外资源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根据中药材生长的自然规律,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有序规范引种,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关于建立种质资源库,保证中药材质量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展道地药材目录制定等工作,努力保障中药材品种质量稳定、源头可靠。
一是制定道地药材目录。
2018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召开道地药材目录制定工作研讨会,强调药材的药性和道地性,突出临床疗效,以此为导向研究制定道地药材目录,积极引导中药材产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成果及分析

[摘要 ] 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贵州省全 国中药资 源普查工作 提供借 鉴和指导 ,使 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更好地 为 国 家和当地 中药产业服务 。方法 :通过整理普查数据 、资料 ,梳 理和凝练取 得 的成果 和经验。结果 :经过 的努力 ,贵 州省完成 了 33个项 目县 的中药资源普查试 点工 作 ,取得 了很好 的经验 和成果 。结论 :贵州 省第 四次中药资源 普查 试点工作 的经验 ,对下一步开展 中药 资源普 查工 作 ,具有 很好 的指导意 义 ;普查成 果 ,也成 为当地科普 中药知识 、 发 展 中药 产 业 提 供 了支 持 。
中药 资 源 管 理 主 体 不 清 ,涉 及 医 药 、农 业 、林 业 、 环保 和 海洋 等 多个 部 门 ,缺 少 中药 资 源 普 查 的 专业 技 术人 才 ,是 开 展 全 国 中药 资 源普 查 面 临 的 重要 问 题 _1 。为 了探索 经验 、完 善方 案 ,为 全面 开展 第 四
2018年 10月 第 20卷 第 10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od Chin Med
Oct.2018 Vo1.20 No.10
· 中药 资 源 ·
贵 州 省第 四次全 国 中药 资 源 普 查 试 点 工 作 的 成 果 及 分 析 △
江维克 ,魏 升 华 ,孙 庆 文 ,胡成 刚 ,周 涛 ,周 茜
(1.Guiyang 妇e of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25,China; 2.Guizhou AMedicine,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surve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公布日期】2021.06.07•【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医药法深入贯彻实施,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中医药法执法检查。
本次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中医药领域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栗战书委员长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检查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督促有关方面全面落实好中医药法各项规定,确保检查取得好的效果。
执法检查组由王晨、张春贤、艾力更·依明巴海、白玛赤林、蔡达峰副委员长任组长,教科文卫委李学勇主任委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教科文卫委组成人员、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和全国人大代表共32人组成。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认真贯彻检查工作部署,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加强联系沟通,3月中旬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市开展前期调研,协助常委会办公厅做好执法检查准备工作。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作者:郭兰萍陆建伟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孙丽英黄璐琦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07期[摘要]文章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设计的过程,在明确普查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按工作流程对普查任务进行了分解,指出各地中药资源组织管理、立地环境及中药资源分布、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积极性及能动性等区域差异是本次普查技术规范设计中最大的难点,提出了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制定中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野外调查和市场调查相结合,计算机辅助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文章在较详细分析了影响普查质量的关键环节技术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框架,包括3个组织管理规范,11个技术规范,合计14个规范。
认为这些规范的下发使用,不但为本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提供了行动规范,也将对我国中药资源调查和普查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数据库;样方技术规范是规范操作过程,保证工作质量的技术准则。
本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覆盖全国,规模大,情况复杂,参加人员众多[1]。
因此,制定全国一体化的普查技术规范是规范普查工作,保证普查质量的关键。
为全面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2009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筹备小组(以下简称筹备小组),筹备小组历时2年多,先后多次召开普查技术研讨会,并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普查技术规范[2]。
该规范先后修订10余次,并在2012年2月正式下发普查试点应用。
本文根据普查技术规范设计的过程,在明确普查目的和目标的基础上,按工作流程对普查任务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普查技术规范制定的难点及对策后,重点对影响普查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设计,并最终提出了普查技术规范框架,为全面细化和完成普查技术规范提供了总体依据。
1 普查目标及任务分解1.1 普查目标及工作原则围绕全面掌握我国中药资源及传统知识信息,构建国家中药资源中心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为政府制定中药资源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企业研究开发中药资源提供技术支撑,进而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最终为全国人民医疗事业服务的目的,本次中药资源普查制定具体目标。
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方案(最新)
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X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X-X年)》、《X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X-X 年)》有关精神,切实做好我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中药资源分布,助力脱贫攻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落实X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任务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函〔X〕X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野生药用植物(重点品种样方和一般品种样线调查)、人工种植药用植物、中药材流通市场、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等工作任务。
二、组织机构及职能成立X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县中医院为普查工作依托单位:组长:X副组长:X成员:X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县域内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组织协调和实施;具体组织和协调县域人力资源,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及时听取普查队工作汇报,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发展县域中药资源产业。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卫计局,陈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中药资源普查人员在县域内开展工作,提供办公场所及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三、工作任务(一)确定中药资源普查目录。
按照“全省中药资源普查重点调查中药资源目录”和“全省特色重点调查中药资源目录”,确定我县中药资源普查目录。
(二)人员培训。
由省普查工作技术依托单位对所有普查队员、信息员进行普查技术规范、普查信息采集方法培训,使其掌握普查技术规范及信息采集、管理、上报等工作。
(三)普查工作。
重点调查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植物标本,收集信息,加工入药部位形成药材;一般调查药用植物,采集植物制作标本,收集信息;采集特色调查药用植物制作标本,入药部位加工形成药材;所有调查采集信息均应符合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定要求,并上传至中药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四、工作要求根据国家要求,普查工作外业调查、栽培药材调查自X年3月至10月;内业整理自X年4月至12月;中药材市场、中药资源相关传统知识调查自X年3月至12月。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
、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从去年开始,分批在22个省(区、市)共655个县组织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在我省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除达到国家的目的之外,对促进陇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地处祖国西北,地理位置特殊,东西跨度很大,具有明显的生态多样性,造就了丰富的中芪、大黄著称全国。201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陇药发展的意见》。2011年省政府又出台了《甘肃省“十二五”陇药发展规划》。省上把发展陇药产业当作经济转型跨跃的增长点之一。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近270万亩。其中陇西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吸引了国内外1000多家药商、药企,流动客商1万多人,500多家公司入驻交易城,向全国18家大型中药材市场供货,年交易额100多亿元。
二、认真总结经验,明确中药资源普查重点任务
2012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级政府和卫生、药监、农业、科技、旅游等部门紧密配合,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18个县级普查队整理相关数据、信息并填报了全国普查数据库系统,共制作合格植物压制标本20869份,采集药材标本1168份,种子标本1151份,调查了264个栽培地,调查中药生产企业131家,共拍摄照片228531张,录制音像资料675份,发现甘肃分布新记录中药材品种6个,发表学术论文2篇。各试点县在普查工作中,起草了各县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并在2013年春季,各试点县较好地完成了春季开花药用植物的采集工作。
目前全省陇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长期以来,受种植农户分散、种质资源和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中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大省并始终没有实现到产业大省的转变,成为制约陇药产业长足发展的主要因素。此次普查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摸清全省中药资源分布情况、种植现状、产业发展状况,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提升中药产品的附加值,为推动我省中药制药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作者: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李昱苏钢强李大宁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05期[摘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规划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职责,结合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近年中央领导在中药资源方面相关批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内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开展新一轮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而进行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关键词]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药资源普查也是基本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2008年12月开始筹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关工作。
并于2011年8月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到目前已经通过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专项和中医药行业专项分3批组织开展了22个省(区、市)共655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奠定了基础。
1背景和意义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全靠丰富的中药资源支撑。
我国经历了3次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1960—1962年第一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普查以常用中药为主;1969—1973年第二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是全国中草药的群众运动,调查收集各地的中草药资料;1983—1987年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由中国药材公司牵头完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12 807种[1]。
历次中药资源普查,获得的基础数据资料均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但自1987年以后未再开展过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20多年间中药产业快速发展,民众对中药的要求不断加大,中药资源种类、分布、量、质和应用等与20多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1]。
20多年前的许多资料已成为历史资料,难以发挥其指导生产的作用,中药资源家底不清是当前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2]。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势在必行。
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中药材资源家底情况,形成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监测和服务体系,有助于积极推进与中药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促进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药资源,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推进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探索中药领域内重大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方案,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2机遇和挑战相关政策有助于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实施: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提出“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化建设”,强调了中药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
2009年2月中医药部际联席会议明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2009年4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定方案:组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职责赋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此外,中央领导、中央政策研究室相关批示文件,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相关提案中均提出要求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前2次中药资源普查是围绕常用中药和各地中草药资料为中心开展,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是依靠中国药材公司来展开普查,组织模式和人员相对固定。
与以往3次普查,特别是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相比,当前开展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依托像中国药材公司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备完整网络体系的单位来组织开展已经不可能;二是专业队伍缺乏,参加过前3次普查的专业人员多数已退休、转岗;三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仅仅从中药资源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需求等;四是以品种为单元的调查,向以区域为单元的普查转变。
3目标定位和指导思想针对现阶段组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坚持“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体现“一次普查、四项成果,统筹设计、专题实施,交汇综合、分享使用,边普查、边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坚持普查与解决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相结合,普查和资源基础条件建设相结合,普查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
4主要任务以中药资源普查试点为抓手,探索制约行业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好中药资源管理机制建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承接和转化等工作,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任务有:一是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情况,为指导生产,实现中药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探索区域内中药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研究制定代表性区域的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发展规划,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当地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在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开展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情况的调查。
通过对传统药用知识的调查,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药的理论、药物与应用等传统药物知识,为丰富、完善和构建我国传统药物知识信息体系,充分发掘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药物传统知识的现代价值,促进我国药用资源的合理保护与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中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三是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保证了普查成果的取得和承接,为保存国家珍贵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建设名贵、大宗常用、道地药材,以及稀缺濒危药材的种子种苗基地奠定基础,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需中药原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是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此体系由中心平台、监测站和监测点组成,通过对区域内中药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监测分析中药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送和向全国提供中药材主要产区的产量、流通量、质量和价格等信息,积极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拓展贸易信息服务和药材电子商务,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增强对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
5主要措施5.1总体设计工作坚持3个理念一是立足战略性。
积极地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将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作为国家的战略任务之一,列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积极向国务院申请专项,形成中药资源普查长效机制。
二是促进联动性。
在普查工作从行业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省份,都应积极联络、协调各有关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并根据各方的职能和需求,体现各自工作的着力点,形成联动机制和良好合作氛围,才能保证普查工作的实施与效果。
三是强化服务性。
通过普查工作培养和锻炼队伍,构建服务平台,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可长期承担中药资源调查任务及相关工作的技术服务队伍。
要在普查工作中研究探索专业服务的工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特色优质服务。
5.2组织管理工作抓好3个环节在组织管理上采取“行政”和“技术”两线并行的工作机制和“局省”联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保证普查成果的形成。
一是抓政府行政管理环节。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各地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在行政组织管理上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实现行政组织管理绩效和普查工作任务成果效益最大化。
成立国家、省和县3级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组织管机构。
二是抓专家技术把关环节。
成立国家和省2级中药资源普查技术专家指导组,负责制定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编制培训教材、审核评估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资源普查的技术工作、从国家层面把好普查试点工作的技术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技术专家指导组负责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从省级层面把好普查试点工作的技术关。
三是抓成果产出与转化环节。
普查工作主要围绕当前中医药发展和社会需求,以服务医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成果转化,此次普查成果仅仅包括编写一批中药、民族药著作,发表一批学术论文,还将形成:中药资源数据库、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库、中药材标本馆和药材样品库等实物;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体系,国家级中药资源中心和普查大队,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可长期承担中药资源调查任务及相关工作的技术服务队伍。
5.3编制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统一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次规范明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目标、组织机构相关管理制度及人员队伍构成、普查方法、工作计划、组织工作及技术内容。
规范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前期准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栽培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标本与药材的鉴定及保存、中药材市场调查、传统知识调查等关键技术方法和要求。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突出可操作性、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规范统一普查技术标准,制定培训教材做好技术支撑。
5.4研究开发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研究开发包括国家、省、县3个层级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系统,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础数据收集、汇总、整理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为普查队提供野外调查线路、样方辅助设计技术方法。
建立普查成果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分级管理模式,有利于普查成果管理。
要注重对普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重要数据、重要成果的必要的保密工作和知识产权申请。
该数据库系统具有快速、高效数据汇总和分析功能,能有效的开展普查成果整理,提高普查数据共享服务水平。
5.5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中药资源普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普查工作的最终效果在于质量。
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需要调查、填写和汇交大量的资源信息和数据,要求确保普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吸收行业内外的专家参与中药资源普工作,完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的组成,进一步健全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督查和评估工作机制。
根据前期试点工作中标本鉴定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加强中药资源鉴定专家队伍的建设,更好的发挥动植物分类老专家的作用,加强一线年轻普查队员的鉴定专业知识的培训,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
5.6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培训、锻炼培养专业技术力量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展也是一项人才培养和凝聚队伍的过程。
这次普查将全面的应用现代新技术,需要一大批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普查队员。
组织开展国家、省级和县级的中药资源普查组织人员的培训,包括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数据库使用等与普查任务相关的技术培训;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与普查任务相关的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