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流系数对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的影响
采暖系统中异程单、双管系统水力平衡计算

试论采暖系统中异程单、双管系统水力平衡计算【摘要】近年来由于散热器温控阀的使用,增大了采暖系统末端的阻力,给系统的平衡设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给采暖系统水力计算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随着节能对设计的严格要求,设计人员对采暖系统水力平衡计算也应更加重视。
笔者总结了异程单管和双管系统水力平衡计算的几个问题以及散热器温控阀的作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异程单管系统;异程双管系统;散热器温控阀1、异程单管系统单管系统应采用跨越式,散热器应采用低阻力温控阀。
典型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中,每组散热器(支路s)与其供回水管之间跨越管(支路k)为并联关系,其流量和阻力存在以下关系式:;。
由此可导出散热器支路分流系数α:①根据流体力学基本公式,跨越管支路阻力特性系数sk值按下式推导得出:②同理,散热器支路阻力特性系数ss值按下式计算:④式中sv 为散热器温控阀的阻力特性系数(pa/(m3/h)2),由生产厂家提供的温控阀的流通能力kv值,按下式推导得出:(pa),sv=105/kv2 以上各式中:g—立管流量;gs、gk—流经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流量;ss、s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δpk—跨越管支路管道总阻力;δpmk—跨越管支路管道沿程阻力;δpjk—跨越管支路管道局部阻力;djs、dj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计算内径;λs、λ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摩擦阻力系数;ls、lk—散热器支路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长度;∑ξs、∑ξk—散热器支路(不含温控阀)和跨越管支路的管道局部阻力系数和;δpv—散热器温控阀的压力损失。
当已知立管流量g、各管段管径及连接方式以及散热器温控阀流通能力,通过式②和③可计算出跨越管支路和散热器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sk和ss值,通过式①可计算出分流系数α和流经散热器的流量gs。
由式②、③可知,s值不仅与管径、局部阻力系数等管路本身特性有关,还与管道摩擦阻力系数λ的函数有关。
供热工程复习题(含答案)

供热工程复习题(含答案)供热工程复习题(答案页数默认为新书第四版)几个图太难画了,直接复印课本吧,我把页数写上了。
因为没人校对,可能有错误。
不喜欢这东西的人可以不看,没人强制你看。
有错误请在群里提醒。
谢谢!一、选择题1.供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B )P1A、热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工艺用热系统等。
B、热媒制备、热媒输送、热媒利用等C、热水系统、蒸汽系统等。
D、局部供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
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指( A )P10A、在某一室外温度t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B、在设计室外温度t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C、在规定室外温度t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D、在任何室外温度 t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
3.附加耗热量包括( D) P11A、风力附加、风向附加、朝向附加。
B、风力附加、高度附加、设备附加C、高度附加、设备附加、朝向附加。
D、风力附加、高度附加、朝向附加。
4.《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筑的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 C )P12A、不应低于15°C。
B、不应低于12°C。
C、16 —20°C。
D、不应低于10°C。
5.《暖通规范》规定,我国北方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是( A) P13A、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 天的日平均温度。
B、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4 天的日平均温度。
C、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3天的日平均温度。
D、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2 天的日平均温度。
6、围护结构表面换热过程是( D )P14A、传导、辐射、对流。
B、传导、辐射。
C、传导、对流。
D、对流、辐射7、关于地面的传热系数在工程上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将地面沿外墙( D ) P16A、沿平行方向分一个地带。
B、沿平行方向分二个地带。
单管跨越式计量供热系统调控方法的探讨

单管跨越式计量供热系统调控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单管跨越式系统在定压差、定流量的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两种情况下用户行为调节所产生的系统水力失调度,讨论了两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结合变频泵的应用,讨论了单管跨越式系统在二次网变水量系统中的运行调节方法。
关键字单管跨越式系统定压差定流量水力失调一、序言建筑节能是建筑业的一声革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供热采暖中的热计量技术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部已将民用建筑有热表计量收费列入了全国建筑节能2010年规划的发展目标。
在热计量中,用户能自主调节室温并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实现采暖系统热计量的基础,用户的自调节必然引起系统流量,压力的变化,造成系统的水力失调,进而影响其他用户室温的变化在。
而对原有单管式系统进行热计量的改造过程中,要将单管顺流式系统改造为单管跨越式系统,这种条件下加装定流量阀,定压差阀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根据文献[1]如果一个具有7个立管的供暖系统进行关闭某根立管上所有用户,以判断其它立管水力工况的变化,通过类推计算,会发现个别立管会因此增大约50%的流量。
本文中将模拟简单系统,由于系统分别加装定流量阀、定压差阀,用户调节对其他用户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所以本文结合两个简单的算例,在以上两种条件下分别进行调节,分析在给定的条件下,两种方案的适用范围以及调节产生影响的大小。
控制的目的决定控制的方式,控制的方式决定控制的手段,所以对于具体的情况下系统应选取定压差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选择。
二、引入算例算例的介绍:本文以某一栋具有六根立管的单管跨越式六层建筑物为例,分析在某一单根跨越式立管上定压差以及定流量,个体调节对整个立管上其他用户的影响;以及六根立管的单管跨越式系统在热力入口定流量,定压差的条件下用户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图1算例示意图本算例中,进流系数a=0.34,散热器选用普通4柱813型散热器[2],K=2.237Δt0.302,各层散热器散热量相同,根据热指标取60W/m2,面积20m2,设定Q1=2 Q=3 Q=4 Q=5 Q=6 Q=1200W。
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水力工况分析

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水力工况分析郭志龙;杨忠国;赵慧;郭胜杰【摘要】分别从采暖热力入口定压差和定流量两种情况下,探讨了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的水力工况.分析了用户自行调节过程中系统的水力工况稳定性.总结出系统入口定压差控制方式的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具有近似定流量的良好特点,而且用户调节时相互影响较小,是理想的公共建筑采暖系统形式.【期刊名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29)003【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定压差控制;分室调节室温【作者】郭志龙;杨忠国;赵慧;郭胜杰【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 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 1633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人类消耗的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有的比例竟高达三分之一。
而且,这个比例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而越来越大,能源危机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中国的GDP为此损失8%~15%[1]。
因此建筑节能的意义重大。
温控阀的使用为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自行调节室温提供可能,这样既满足了不同用户个性化的使用要求,又能够节约能源。
垂直双管系统和单管跨越式系统是配合使用温控阀的系统形式。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中有明确规定:“公共建筑供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垂直双管系统,也可以采用单管跨越式系”[2]。
由于双管系统相对而言成本较高,施工复杂一些,垂直单管跨越式加温控阀的系统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
一些旧的建筑往往采用的都是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
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年代,按面积收费的体制下,一直都是非常常见的采暖系统形式。
也有其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
但这种系统不具备自行调节室温的能力,上游用户调节势必影响下游用户的流量,为了适应节能的需求,也改造成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3],另外加上温控阀的形式。
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中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第17卷第24期2017年8月1671—1815(2017) 024-0269-05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Vol. 17 No.24 Aug.2017©2017 Sci.Tech.Engrg.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中散热器的优化设计张锋(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二所,乌鲁木齐830002)摘要目前供暖系统的供暖质量较差,散热器作为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其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
为此,设计 了一种新的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
首先给出所设计的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图;依据热水密度、进出口中心 距以及出水管中心和跨越管中心之间的距离求出散热器自然循环作用压力;依据跨越管回路与回路的阻抗计算散热器进流系数。
最后确定所需散热器的片数,完成对散热器的优化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多设计系统不仅供热量高,流通能力强,而且 能耗低。
关键词单管跨越式 供暖系统 散热器中图法分类号TU833. 1; 文献标志码A目前,中国住宅供暖系统非常落后,不仅供热质 量差,而且热效率低,导致我国住宅单位面积的采暖 能耗远远高于相同气候环境下的发达国家[1_3]。
不 仅如此,用户用热无法计量,不能自动调节室温,同时取暖费按面积计费,导致用户节能意识较弱,造成 低效率、高能耗的重复浪费[4^]。
因此,研究一种有 效的单管水平串联跨越式供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9]。
文献[10]依据流体运动连续性方程以及能量方程,把重力作用压头看作流动动力,以获取 环路能量平衡公式;通过闭合环路平差法对其进 行求解,实现供暖系统设计。
该系统实现过程简 单,但不适于实际应用;文献[11]依据散热器的 可调节性对合理的进出口温差进行确定,从而获 取进流系数,详细介绍了进流系数的确定过程,实现供暖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的优点是受用户调节的影响小,缺点是能耗高;文献[12 ]依据散 热器支管和跨越管管径组合方式的不同对进流系数进行确定,实现供暖系统的设计。
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水力工况分析

Ke y wo r d s : v e t r i c a l s i n g l e - p i p e c r o s s — o v e r s y s t e m; c o n s t a n t d i f e r e n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c o n t r o l ; i n n e r r o o m t e mp e r a t u r e c o n t r o 1
d i f e r e n t i a l c o n t r o l mo d e o f t h e s y s t e m e n t r a n c e wa s t h e p e f r e c t a t t e n d e d mo d e o f h e a t i n g s u p p l y e n t r a n c e, w h i c h h a d b e t t e r p r o p e ti r e s o f a p p r o x i ma t e l y c o n s t a n t l f o w,a n d i n wh i c h t h e mu t u a l e f e c t s we r e s ma l l e r wh e n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c o n s u me r s .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o mmo n h y d r a u l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v e r t i c a l s i n g l e- p i p e C R O S S — — o v e r s y s t e m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p u b l i c b u i l d i n g s f r o m c o n s t a n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r e s s u r e a n d c o n s t a n t l f o w o f h e a t i n g s u p p l y e n t r a n c e . T h e h y d r a u l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i n t h e s y s t e m wa s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e c o u r s e o f c o n t r o l b y h e a t c o n s u me r . I t wa s s u mma i r z e d t h a t t h e v e ti r c a l s i n g l e - p i p e c r o s s - o v e r s y s t e m f o r t h e p r e s s u r e
暖通注册考试公式汇总

一 采暖1 单管顺流式 流量相等:2g 211g 1g 321t t t t Q Q t Q t Q Q Q n -+=-=-++()n g g t t Q Q t t -∑-=11()n g g t t Q Q Q t t -∑+-=212()n g g t t Q Q Q Q t t -∑+⋯++-=n21n2 单管跨越式 (1)进流系数 GG S =α ()n g n i m i i g t t Q Q t t --=∑∑=-=111mg()n g m i m i i g t t QQ t t --=∑∑=-=111mhαmhmgmg t t t t --=smh (t mg : 进立,t mh : 出立)(2)节点平衡()hg t t t =-+αα12 αh g g t t t --=2t g ht t t ααα--=12()ααghtt t --=123 单管顺流式与跨越式2hg p t t t +=顺2⎪⎪⎭⎫⎝⎛--+=αh g g g p t t t t t 跨1>跨顺K K 1<跨顺F F 跨越式要的散热器面积要大一些eg :进来焓=出去焓热平衡法:1121t t Q t t Q Q g h g -=-+ t 1=? h1221t t Q t t Q Q h g -=-+ t 1=? 利用流量相等原则求此类问题eg :求t ’1时利用顺流时求中间立管的温度公式求t ’2、t ’3时利用跨越管时散热器回水支管的温度公式α'12t t t t g g --=‘ αh 113t t t t --=‘‘通用公式相对流量 nn III n m n n n n m m S S S S S S S S V V V -------⋯⋅⋅⋯⋅⋅==M II m 321 1111S S V V V n -== n n n S S S S VV V ---⋅⋅==II 22122 n IV n III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S V V V -------⋅⋅⋅⋅⋅⋅==II 4432144 1. 关小A : 系统总阻抗增加,流量减小,供回水干管的平均比摩阻降低;各用户等比失调减小;2. 关小B : 系统总阻抗增加,流量减小,用户1流量增加,用户2、3流量减小;用户12室温升高,用户2、3室温降低;3. 开大C : 系统总阻抗减小,总流量增加;用户2流量增加,用户1、3流量减小;用户2室温升高,用户1、3室温降低;3个用户的资用压力都减小;用户2前干管平均比摩阻增大用户2之后平均比摩阻降低;4. 开大阀门C :垂直单管系统 用户2室温升高,用户1、3室温降低,用户1和用户3下层的房间室温比上层房间室温降的更低;用户1不同楼层的室温偏差比用户3小。
010 单管系统在户式采暖中的分析

单管系统在户式采暖中的分析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设计所3M3工作室王威摘要:根据现在户式小型采暖炉供暖的特点,分析了单管水平系统加跨越管的系统特点,一般讲,采暖供水在顺流式系统中依次流过各个散热器,而每个散热器的流量都是相同的,而带有跨越管的系统,干管中的水一部分流进散热器,把热量散发到室内,干管中另一部分的水则通过跨越管直接流到下一个散热器。
在单管系统中,流入散热器的流量比例,影响着室内散热器的数量以及散热器调节性的优劣。
根据这个问题,解释了在流经散热器流量变化时,散热器的调节性以及面积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说明了为了达到良好的调节性能应适当加大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差,同时应该兼顾散热器面积的增加。
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设计了一个实际的水平串联单管带跨越管系统,并使之分流系数可以连续变化。
在这个实际系统中,设定不同的分流系数,根据具体的数量计算,得到了散热器片数的增加值;其次,对于单管系统,分析了由于各个房间的流经顺序不同,散热器的片数增加值也会产生差异,要尽量的把负荷高的散热器放置在系统的上游,这样做,可以使得系统的高品质热先流过散热量大的散热器,提高该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节约投资,满足供暖要求。
关键词:供暖单管系统跨越管散热器1.问题描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居住环境也随之不断提高,居住者提出了更高的更为舒适的供暖要求。
另一方面,能源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于建筑行业,供暖能耗是建筑能耗中的主要部分,可以说,控制好供暖能耗,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能耗。
因此,采取适当的供暖系统,就成为控制能耗的关键。
为了方便计量,现在比较常见的单元建筑,采取小型户式采暖炉,独立供暖系统。
这样做,目的是更好对各个单元进行独立控制,单元(住户)之间可以分别调节,互不影响,有效的避免了以前传统供暖系统的垂直失调等问题。
在单元中应用单管系统时,跨越管的流量分配对的影响,以及负荷分布的关系对散热器的数量分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流系数对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的影响
摘要:为适应供暖系统室内温度的自主调控,单管供暖系统应设跨越管,本文主要是结合实际工程,定量分析了跨越管对垂直单管供暖系统设计计算的影响,通过计算说明在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的设计中核算散热器进流系数及恒温两通阀流通能力的必要性。
关键词:单管跨越式供暖系统进流系数供暖供回水温度散热器片数恒温两通阀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the indoor temperature of heating system,Single pipe heating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across the tube, This paper ,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nalyse the spanning pipe influence on calculating design of vertical single pipe heating system. The analysis for the estim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adiator into the flow coefficient and constant temperature two way valve flow capacity was needful.
Keyword: Single pipe heating systemThe flow coefficient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Radiator slices Constant temperature two way valve
单管系统不存在由于各层散热器自然作用压力不同造成的垂直失调,布管相对简单。
在现实的工程应用中,小于6层的公共建筑散热器供暖系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单管跨越式系统。
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应设置恒温三通阀(图1)或者是恒温两通阀(图2)。
图1 图2
《民用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4.4条推荐优先采用两通恒温阀。
但在设计计算时,若采用恒温两通阀,应注意跨越管对系统的影响,下面结合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设计做简单的介绍。
(一)进流系数的概述
在单管系统中,流进散热器的水流量与通过立管水流量的比值,称作散热器的进流系数α,可用下式表示α= G1/(Gl+G2)(1),
其中Gl——流进散热器的水流量,
G2——流过跨越管的水流量
根据当量局部阻力法计算:
散热器环路的阻力损失:(2)
跨越管环路的阻力损失:(3)
(4)
A1、A2---管径换算系数
ζZ1---散热器环路的当量局部阻力系数
ζZ2---跨越管环路的当量局部阻力系数
S1---散热器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
S2---跨越管环路的阻力特性系数
将公式(2)(3)代入公式(1)可得:(5)
公式中(2)~(4)面积换算系数A及λ/d值如下表
(二)进流系数对散热器设计计算的影响
现在以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办公楼的某一立管为例,分别计算α=1(单管顺流),α=0.3,α=0.15时,所需要的散热器片数。
(高新区第四小学主要由6栋功能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
办公、教学楼均为4层,一层层高3.9米,二~四层层高均为3.6米。
供暖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0/60℃,室内设计温度18℃。
该立管各层负荷如图3所示,散热器采用铸铁柱翼780型散热器,单片散热量Q=A(ΔT)B ,A=0.821;B=1.248)
进流系数α=0.3时,四层散热器的计算过程如下:
立管总热负荷QZ=Q1+Q2+Q3+Q4=5260W
1)跨越管两端水温降℃
2) α=0.3时,散热器进出口水温差Δt’=α/Δt=18.13℃
3)散热器进口水温T4=80℃(设计供水温度)
4)散热器跨越管后回水温度(下层散热器进水温度)
T3=T4-Δt=74.56℃
5)散热器进出口平均水温与室内设计温度的差值
ΔT=T4-Δt’/2-tn=52.94℃
6)散热器单片散热量:Q= A(ΔT)B=116.3W/片图3
7)散热器片数
(β1=1.2,β2=β3=1.0,计算结果未取整)
参照以上计算方法,将其他各层的计算结果列入下表:
表1
从表1可以得出:垂直(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对于有相同负荷分布的供暖立管,进流系数不同时,流经同一位置的散热器的流量和水温降不同,导致散热器的单位面积散热量和所需散热器(面积)片数不同。
随着进流系数的减小,散热器的数量将会大幅度的增加。
α=1时所需要的散热器的总片数57片,而α=0.15时所需要的散热器的总片数86片,散热器片数增加了50%。
为避免散热器面积(片数)增加的过多,必须保证进流系数不能过小。
(三)进流系数的核算
一般认为,散热器的进流系数应不小于0.3。
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对系统中的散热器进流系数进行核算,据公式(4)对散热器环路及跨越管环路的局部阻力系数计算如下表
表2
(温控阀按丹佛斯RTD-G15和RTD-G20两通恒温阀计算)
将当量局部阻力系数代入公式(5),分别计算连接散热器支管管经为DN20和DN25,跨越管管径为DN15和DN20时的进流系数,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3
连接散热器支管管径跨越管管径
以上温控阀的局部阻力系数按某品牌RTD-G15和RTD-G20两通恒温阀计算。
跨越管比连接散热器支管管径小一或二号时,能满足进流系数不小于0.3。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恒温两通阀相对于散热器和其他管件来说,阻力较大,对进流系数的大小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满足α≥0.3,所能允许的恒温阀局部阻力系数是多少呢?由公式(5)可得:
即散热器通路总的局部阻力当量系数:(6)
(7)
(8)
ζF——恒温阀局部阻力系数;ζZ1’——除恒温阀外散热器通路的当量局部阻力系数
据公式(8),计算满足如图2所示系统α=0.3时,恒温阀的局部阻力系数,结果如下表
表4
连接散热器支管管径跨越管管径
可见,不同的散热器支管与跨越管管径匹配组合,所允许的恒温阀的最大局部阻力系数是不同的。
在表4中的各种组合下,恒温阀的局部阻力不大于上表中相应的数值,才能满足如图2所示系统的进流系数α≥0.3。
但若系统改变,如图4所示在回水支管上增设阀门,以上计算结果也将不同。
因此,设计时应对散热器的进流系数及恒温阀的流通能力进行核算。
图4
但同时应注意,进流系数越大,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差越小即散热器中水流量越大,散热器流量变化对散热器散热量的影响越小。
进出口温差越大即散热器的水流量越小,流量的变化对散热量的影响越大。
当进流系数过大,如本工程α=1.0时,每层水温降大约在5℃左右,流量的变化(即阀的相对开度)对散热量变化的接近快开特性,恒温阀的调节性能大幅下降。
(四)结论
1)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不能按照传统的垂直单管顺流系统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时,必须考虑跨越管对系统的影响。
2)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采用恒温两通阀时,散热器支管与跨越管管径不同的组合情况,对阀门流通能力的要求不同,应对恒温两通阀的流通能力进行核算。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
【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
【4】供热工程贺平孙刚等
【5】暖通空调常见问题和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张锡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