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功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案(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11.1怎样才叫做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指出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力对物体做功,即使用功的公式W=Fs。
3. 功的单位:介绍功的单位,即焦耳(J),以及与其他能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掌握计算功的方法,知道功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公式W=Fs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木块等)。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人提着水桶上楼,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中做了多少功。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功的定义,并结合实例解释。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解释其含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典型例题,如计算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6.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然后计算拉力做的功。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怎样才叫做功1. 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公式:W=Fs3. 功的单位:焦耳(J)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提着10N的力,移动了5m,做的功是多少?(2)用20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物体移动了10m,做的功是多少?2. 答案:(1)50J(2)2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11.1 怎样才叫做功

三、小结
力F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 1.做功的两个要素:______ 有力无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方向与距离方向垂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距离无力 W=F S=G h=mgh 3.功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G
5 m
G
1.有一个装着矿石的矿斗,总质量是 3.0×103kg,把它从井底匀速提到地面上 做了4.41×106J的功。试问:该矿井有多 深?
解: G=mg=3.0×103kg×10N/kg=3.0×104N 由W=Gh可得 6J W 4.41 × 10 = h= 4
G 3.0×10 N
=147m 答:该矿井深度为147m
在平地上,用80N的力推动100N的箱子, 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 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0cm,他 做了多少功?
解:W=F S =80N×10m =800J 答:他做了800J的功。
一质量为50g的小球,在水平恒力 F=2N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 了30cm后滑落到水平地面上,接着 由于惯性在水平地面上又向右滚动 了20cm。设桌高h=80cm,问小球在 整个运动过程中,推力F及小球重力 各做了多少功?
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S
动的距离)
必须需要,缺一不可.
有力无距离
做功
有力无距离 功
做
冰柱在体运动方向垂直时力
做功
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F=0) 2、物体受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 (S=0) 3、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F⊥S)
九年级物理11.1怎样才叫做功(1)

11.1 怎样才叫做功
[解析]小明同学用4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100 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了2 m,推力对木箱做的功:W1=Fs1=40 N×2 m=80 J;松开手后,木 箱仍向前滑行了1 m,木箱由于惯性滑行,则小明此时没有做功,即W2= 0 J。整个过程中小明对木箱做的功:W=W1+W2=80 J+0 J=80 J。木 箱在水平地面上运动,虽然受重力,但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所以重力做功为0 J。
做了功 C.图丙: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了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
了功 D.图丁: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
球做了功
[答案] A
11.1 怎样才叫做功
3.如图1-2所示,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工人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 重为100 N的小车,使之在10 s内前进10 m,则这个工人对小 车做的功是___5_00___J,重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0__J。
11.1 怎样才叫做功
[方法指导]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思路
① 是否有 力的作用
是
力的方 向和物
否
做功
体运动
②物体是 是 方向是
否 否运动
否垂直
是
不做功
否
11.1 怎样才叫做功
类型二 功的计算
例2 2017·宜昌 小明同学用40 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100 N的 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2 m,松开手后,木箱仍向前滑行 了1 m,整个过程中小明做功__8_0__J,木箱的重力做功 ___0___J。
例1 如图11-1-1所示的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11.1 怎样才叫做功
A.图甲: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B.图乙:搬而未起 C.图丙:推着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 D.图丁:举着杠铃静止不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功

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1 功一、简答题1.图是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实例。
想一想,这些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2.图是力没有做功的两个实例。
想一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二、单选题3.小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下列是他在采摘桔子时发生的几个过程,他对桔子做了功的过程是()A.挑着两筐桔子站立不动的过程B.弯腰从树下捡起桔子的过程C.桔子被抛出后,桔子在空中运动的过程D.熟透的桔子从树上下落的过程4.下列运动的物体中,没有力对其做功的是()A.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雨滴B.匀速上升电梯中的人C.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D.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球5.以下示例所列举的几个力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1)石头搬而未起(2)提桶在水平面上行走(3)拉车沿路面运动(4)向上提升物体A.(1)(2)B.(2)(3)C.(3)(4)D.(1)(4)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对力是否做功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中人提着滑板在平直的道路上匀速行走,人对滑板做了功B.乙图中人推着货车在平直的道路上匀速行走,人对货车做了功C.丙图中人用力搬石头但石头未被搬动,人对石头做了功D.丁图中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人对足球做了功7.图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做挺举连续动作时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发力到上拉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B.从上拉到翻站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C.从翻站到上挺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D.举着杠铃稳定站立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推一辆汽车,汽车静止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汽车做了功B.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向前移动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C.抛出手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对它做了功D.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三、填空题9.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的功等于J,重力做的功等于J。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11.1功教案

功一、新课引入复习发问1.力的三因素是什么?2.力能产生哪些作用成效?在物理学中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经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有了收效||。
在物理学里||,常常要提到“功”的观点 ||,就汲取了“收效”的意思 ||,自然在物理学中功还有它特别的含义||。
二、新课解说(一)力学中的“功”学生自学本节课文||,并参看图及图注||。
发问并由学生议论回答以下问题:1.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经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
2.剖析图 ||,做功的实例: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如何?)沿什么方向挪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3.力学里的功包含哪两个必需因素?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需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
重申:“两个必需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行”||。
只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而没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即假如物体仍静止不动||,这个力就没有对物体做功||。
联合课本图2||,剖析两个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
假如物体靠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固然在水平方向上经过了距离||,但并无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因此没有什么力做功||。
联合“在极圆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的冰球”一例 ||,说明没有什么力对冰球做功||。
4.练习、剖析并演示以下问题||,议论力对物体能否做功?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行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为何?②用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动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行进||。
当把拉力去掉后 ||,小车还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上 ||,拉力对小车做功了吗?经过以上问题的议论||,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需因素||。
11.1 怎样才叫做功

11.1 怎样才叫做功一、功的概念1、做功:作用在物体上力,使物体在的方向通过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和物体在的方向上通过的。
3、三种情况力对物体不做功:(1)“不劳无功”:物体移动了距离,但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不动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没有移动距离。
(3)“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相互垂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例1、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提着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B、举着杠铃原地不动C、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D、推着小车前进面上匀速前进例2、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此时他对桌子的推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桌子所受到的阻力,此过程中小明(填“有”或“没有”)做功。
二、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跟的乘积。
即:功=力×距离2、公式:W = 。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N,距离单位为m,功的单位为N•m,称为(简称),符号。
1 J = N•m例1、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图1),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 ,他做了多少功?例2、某人用100N 的水平拉力,将500N 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8m ,拉力做了多少功?若他用100N 的力竖直向上提此重物,他对物体做多少功?例3、重为100N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移动80m ,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
例4、在外力作用下,一木块分别在铺有棉布和玻璃的水平桌面上匀速运动了相等的距离,则( )A 、两种情况下外力做的功一样多B 、在铺有棉布的水平桌面上做的功多C 、在铺有玻璃的水平桌面上做的功多D 、缺少条件,无法比较三、功的原理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1.1第一节功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1.1第一节功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即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以及功的计算公式。
2. 功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
3. 功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功的计算,特别是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功的计算方法。
2.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力的作用使物体移动的故事,如提水、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和移动的关系。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力F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s,介绍功的概念,即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3. 计算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功的计算方法;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如何计算功,即W=Fscosθ。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提水、爬楼梯等,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1.1 功概念: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计算公式为W=Fs。
计算方法:(1)当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W=Fs。
(2)当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W=Fscosθ。
实例分析:提水、爬楼梯等。
作业:(1)计算题目:如一个力为10N,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求力对物体做的功。
(2)应用题目:如一个重为20N的物体,从地面抬高到2m的地方,求做的功。
11.1功课件(教科版八年级下)(第1课时)

一、功
一.功的定义: 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一种’ 贡献’和’ 成效’意思在里面.它 是指: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 使这个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F
s
工人推车前进
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
木块。
起重机和直升飞机吊起重物
以上五个例子中,做功了吗?
(一)、怎样才算做功
• 1、物体要受力的作用 • 2、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
(二)、怎样计算功
1、功的公式:功=力×距离 W=F· S 2、功的单位:焦耳(焦)1焦耳=1牛顿· 米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原 因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必要因素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必须需要,缺一不可.
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
“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 可”
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50N
10m
100N
已知:F=50N, s=10m, G=100N, h=1.5m. 求:W1 和W2. 解:W1=Fs=50N10m=500J W2=F’s’ =Gh=100N1.5m=150J 答:他推箱子做功500J,举箱子做功150J。
1. 小明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物 500 体所做的功是_____J, 物体的重 0 力做功是____J。
(1)
(2)
(3)
匀速拉动物体
怎样比较做功的大小
(1)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1〗如图3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 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B
三、功的计算:W=Fs
1J=1N×1m
【例题2】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
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
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 600 0 ____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_J;箱子运动 1.5 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变式2】起重机将重5×103N的物体匀 速提升6m后,又水平移动了4m,则钢丝 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做的功是 ( ) A. 5×104J B.3×104J B C. 2×104J D. 0J
11.1 功
什么是功?
一.功的含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 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决定因素: 路(s) 遥知马力(F).
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 “劳而无功” 2、无力有距离. “不劳无功” 3、有力有距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两者相互垂直. “垂直无功”
【例题1】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是( ) A.起重机吊起重物 B.马拉车,车未动 C.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B 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