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完整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自然带”?针对我们国家来说.从东到西有哪些呢?(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这说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特征?(差异性)地理环境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对于每个自然带内部来说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我们把这样的(具有整体性的)表达一定空间尺度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称为区域。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而对于区域的发展同样有影响.二、讲授新课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
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看地图册中国气候类型图,思考:此气候类型图划分出了几个气候区域?依据是什么?气候区的边界是明显的还是过渡的?同一气候区内部的气候特征有何特点?从而归纳出区域的特征。
2.特征:(1)层次性。
即区域是有等级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松嫩和辽河平原。
(2)整体性。
即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内各组成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并经过这种长期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如干旱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稠密的 水 网
耕地被分 割破碎
机械化 难推广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
巩固练习:
松嫩平原是我国很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 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C ) A 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 响,正确的是( ) A.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活动2:从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看地理 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 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因为北方建筑主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因此建筑墙体厚,用料相对较多,成本较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层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因为北方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度大,为保 证楼房底层正午有太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较大;而南方纬度 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反之。
5、土地条件差异 思考比较: 长江三角洲: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土地差异? 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松嫩平原: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角洲: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石油资源丰富,有煤、铁等资源
长江三角洲 共性
1.一般年份,冬季羽绒服北方比南方畅销
2.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食
3.从北到南,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4.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
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人们生活,还影响区域的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 1、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南 方 地 区 的 食 品
因为大体在秦岭-淮河以南,春 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 需水多的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 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 饭、米糕、米团等。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态等因素。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它既是人们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也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方面。
地形和气候条件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地地形的区域往往适合发展林业、旅游等业态;沿海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港口、航运、水产业等。
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带地区适合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热带地区适合发展稻米、果树等。
此外,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一些区域是否存在自然资源,如石油、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存在对区域经济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政治和社会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平原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易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而山地地区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特权集团的形成相对困难。
此外,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区域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如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开放进取、海洋意识较强的文化,而内陆地区则更注重团结和守望相助。
再次,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态方面。
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湿润,土壤肥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冰川地区则较为贫瘠,生物种类较少。
地理环境的变化还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
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山区居民由于地形限制,生活方式通常以农牧业为主,注重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多样,注重个人发展和现代化思维。
此外,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产生习惯性的影响,如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更注重保暖和节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 开发早期 科技进步 同一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造自 然能力 低下 利用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增强 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生产力水平不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 河网密布 船作为交 生产工具改 通工具被 进,生产技 利用改造不同 广泛使用 术改良 水系 土壤
一、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矿产资源等方面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国 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 河流密度小 黑土分布广泛集中连片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 土地 矿产资源
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 水稻土为主土地较为分散 矿产资源贫乏
了解区域地理 环境条件
趋利避害、因 地制宜、因时 制宜发展区域
区域可持续发展
想一想东营具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条件?它 们对东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家计委在东营推广万亩 水稻田开发,但是,今天我们在东营并未看到 这一景象。结合水稻生长条件和东营地理环 境条件分析。
1.一般年份(不考虑气候异常),在冬 季羽绒服北方比南方畅销 2.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 食 3.从北到南,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4.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 小结:地理环境不仅影响区域生产,还影响人们生活,不 同区域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特点也不同
地形平坦为平原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 区 业 主要作物 水稻(主)、油菜、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区域发展 发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展 其他方面 水产业较为发达 其 工业 他 商业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对区域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
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
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否适宜农业决定了农产品的丰
收情况。
例如,气候温暖、降雨充足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气候寒冷
的地区可能更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条件还决定了水资源的丰缺
情况。
气候干旱的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需要采取节约用水和开发其
他水资源的措施。
然后,自然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影响巨大。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森
林资源、水资源等。
一个地区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影响了经济
的发展。
例如,拥有丰富矿藏的地区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从
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对于发展能源、农业和
工业都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区域的经济结
构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人口分布对区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口分布决定了劳
动力资源的供给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如果一个区域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发展产业。
此外,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消费能力
较强,市场规模大,有利于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因此,人口分布对于区域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
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分布等方面都会对经济、农业、交通、贸易等方
面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科学利用地理环境,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的可
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如地貌、气候、水源等,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从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几个方面来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貌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貌不仅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活动。
比如,山地地形的地区往往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更为适宜,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
而且,地貌也影响着区域之间的交通状况,山地地区交通困难,交通建设成本高,对区域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气候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气候寒冷的地区,农作物生长周期较短,粮食产量较低,人们生活方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气候炎热多雨的地区,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热带地区的种植业和渔业发展更为有利。
因此,气候的变化和多样性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
此外,水资源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丰富与否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重要方面的发展。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方便,工业生产成本低,人们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一些缺水地区,可能面临着粮食生产困难、工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从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自然灾害也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自然灾害经常给区域带来重大的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例如,地质灾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土地滑坡等问题,而气象灾害则可能造成洪涝灾害、旱灾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区域的地理环境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也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地貌、气候、水资源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
活动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 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 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 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 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 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 距比南方大。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充高中 岳鹏程
一、区域
1. 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 分类: 按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可分为各种类型。
(1)按性质划分的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 经济区域 社会、文化区域
(2)按方式划分的区域类型 区划区域 类型区域
开发早期
改造自然能力低下
水系成了交通阻隔 土壤黏重、开垦困难
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 科技进步
船作为交通工 具被广泛使用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技术改良 多水而黏重的土 壤适合种植水稻
稠密的水系成了 天然的水道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社会
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
水稻单产高 地理条件适合种水稻 劳动力丰富 长江中下游平原成 为粮食主要产地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 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 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 午有阳光照射,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
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掌握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了解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①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②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3.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③粮食、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较少,生产规模④较小,商品率较低,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⑤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二、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
1.区域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核心,它完美地反映了地理学⑥地域性特征和⑦综合性特征的结合。
2.我国关于区域分异的叙述最早出现在《⑧禹贡》一类的书籍中。
3.时至今日,区域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和⑨发展趋向为中心,引入了⑩数量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和系统论等研究方法,以谋求解决在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
我的疑惑
1.。
2.。
探究点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材料】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1.假若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阶段Ⅰ时期,该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该地区从Ⅱ到Ⅲ阶段,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哪些因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图示地区从Ⅲ到Ⅳ阶段,农业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阶段社会经济部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探究归纳】
1.在图示地区Ⅰ阶段,森林广布,耕地面积小,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此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沼泽广布,地势平坦,土质黏重,水热充足。
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耕作业发展缓慢。
2.在图示地区Ⅱ到Ⅲ阶段,森林面积越来越少,耕地面积显著增长,该地区进入农业社会。
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克服自身的限制条件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3.图示该地区从Ⅲ阶段到Ⅳ阶段农业结构由种植粮食向种植花卉和绿化树转变,这明显是农业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起了重要作用。
在阶段Ⅳ,长江中下游平原进入工商业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均耕地少(原因是人口、城市密集)、耕地破碎(原因是河湖众多、水网稠密)、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使“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棉仓”地位也让位于南疆和华北平原。
其原因如下图所示:
【考例探究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
工业结构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布局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河流下游方向移动,并趋向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交通、科技、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活动和读图分析能力。
阶段一主要开发煤炭资源,阶段二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相关的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较快。
对照阶段二和阶段三可分析整治表现。
探究点二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
【探究材料】
教材P5阅读材料。
1.区域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研究对象各是什么?
2.我国对区域地理学的贡献和研究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归纳】
1.区域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研究对象可用下图表示:
【考例探究2】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
读图,回答问题。
(1)填表说明黄河、恒河的水文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甲区域中Y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
20世纪50年代后,在老城区以西10余千米处建设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区。
(如图所示)
(2)说明图中工业区A布置的合理性。
答案(1)见图:
(2)交通便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与文化生活区之间建有绿化防护带。
解析本题通过黄河、恒河局部图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及城市、工业的合理规划等知识。
(1)此题较简单,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水温、水深、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
注意与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2)要注意审题的规范性和表述的全面性。
问题是A工业区的合理布置,要从交通、绿化防护带、城市的后备用地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分析。
【巧学速记】
如何确定某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把握不同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状况等人类活动的差异。